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9:02
1,限定冲突范围——行为和人格分离
每个人的行为动机都相同的,所有人都在追求快乐幸福,甚至不仅人类,所有的动物都是如此,离苦得乐是众生的共性。
但在具体的生活中,每个人受自己个人的局限,采取了不明智的路径和方法,才造成痛苦和伤害。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所谓的罪恶,罪恶只是知识的欠缺,如果赋予一个人能足够的知识,这个人就会有德行。
同样的佛教也认为,导致罪恶和痛苦是人的无明,无明就是没有完全弄清楚的事情的*。
理解了这一点,面对别人的错误行为,我们就会明白,如果我们和对方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处境,我们或许也会和对方一样的行为。
我们就不会轻易的指责别人,我们会对他人的言行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学会把行为和人格区分开来,是一个人有一个问题题需要解决,而不是一个有问题的人需要被攻击,被消灭。
把问题限定在特定的行为上,就事论事,在有限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将事态升级,上纲上线,不再把一个行为层面的问题升级为人格攻击,把局部战争变成全面战争,制造更多的痛苦,甚至造成无可挽救的悲剧。
2 ,非暴力沟通——关注感受和需求
我们生气、愤怒、争吵,只是为了让他人知道、理解我们感受。
关系亲密的人吵架最多,而且伤害最深,为什么?
因为我们渴望自己关系的亲密的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的需求。
因为我们有期望,而对方一旦否定或者无视我们感受,我们就会变得愤怒,失望,充满攻击性。
愤怒背后其实是委屈,因为自己的感受、需求、想法被否定,是应该得到的关心没有得到。
如果我们的感受,情绪能被看见并被接受,那我们的怒气就会很快消失无踪。
比如,女友因为迟到而生气,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在等你这段时间,所承受等待、焦虑、无聊, 而表达是为了让你看见和理解,让你接纳她的感受。
一旦你接纳、理解,认可了她的感受,很快她就没有情绪了。
但现实是,我们的情绪系统实在太强大,一旦感觉到对方开始攻击我们,我们就自动转换到攻击模式, 否定和攻击对方的言语,情绪,感受,眼里全是对方的错误。
情绪本能的互动很容易引发情绪暴力和冲突。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倡我们使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沟通方式,一种关注需求和感受的沟通语言,他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在冲突中,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化反应的冲动,去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背后的感受和需求, 并试着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探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首先,不要急于作出反应,放慢节奏,给自己一点反应时间。
其次,我们在大脑中重复要播放这样几个问题:
他的行为背后表达的感情是什么?他感受是怎样的?他的需求是什么?
我为什么生气?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
最后,试着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多用“我感觉到……",少用指责型语言“你为什么 ……”,“你总是……"。
同时也确认对方的感受与需求,“你的意思是……”,"你感觉到……"。
刚开始,这种方法使用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它 违反了我们的本性。
任何违反本性的方法都需要持续的练习,在一次次的重复中,我们会逐渐改变自己的应对模式,学会非暴力沟通。
一旦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停止攻击模式,放下我们的防御的墙,我们就会开启了心与心的通道,沟通才能变为可能。
3,问题外化——寻找第三选择
如果我们遇到的是一件具体的事情, 双方的利益有矛盾和冲突, 我们要学会双赢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第三选择”。
“第三选择”是史蒂芬•柯维在《第三选择》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
史蒂芬•柯维认为,面对任何问题,大家惯用的第1选择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2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式来进行。冲突点往往就在于,到底是你的选项比较好,还是我的。
因此,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因此往往造成冲突。
史蒂芬•柯维指出,这时不妨第3选择: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设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找到一条出路,称之为“第3选择”。
学会寻找第三选择的关键方法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接受问题和冲突
对双方的需求给予肯定,不要认为只有自己的诉求是正常合理的,否定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第二步,问题外化
也就是把冲突和问题从你和我中间拆分出来,把问题放到我们的对面,自己和对方站在一起,你和我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从你我的对立,转换成了我们和问题的对立。
第三步,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和对方一起共同努力,发挥创造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这样的合作,双方的关系会因此而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