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14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21 15:51
1、春雷响万物长意思是:春天打雷,即是要下春雨了,春雨润万物,所以万物生长,第二年就会有好收成。
2、谚语说的是惊蛰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5:54
“春雷响,万物长”意思是:春雷来到,春天就到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
这句谚语说的是惊蛰节气。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扩展资料
其他有关的农谚
1、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春天的雨水是很宝贵的,因为春天播种的庄稼需要雨水滋润才能成活下来。但是,这雨下多了,庄稼就会浸泡在水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时间长久了就容易烂根。因此,雨水下多了,农民就需要排涝,也发愁如何将多余的水排出去。如果排涝不及时,田地里的庄稼也会减产。
2、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立春正是庄稼开始生长的时节,而这个时候雨水对于庄稼生长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立春的时候如果能下个三场雨,那么庄稼的长势就会很好,收成的时候自然就遍地都是米了。
3、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庄稼的生长离不开灌溉,春天尤为重要,正是生长的初期,而春雨满街流就是雨水充足,得到了充足雨水的滋润,庄稼势必长的好,等到收割的时候一定会是大丰收。
4、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梅雨过后,就会出现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区,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晴热少雨天气,这时夏季农作物(如水稻等)生长很不利,比春旱更严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惊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5:53
“春雷响,万物长”意思是:春雷来到,春天就到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这句谚语说的是惊蛰节气。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人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节律相吻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5:52
春雷来到 春天就到了 万物复苏 新的一年就来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5:55
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春雷响,万物长",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对于冬眠动物而言,真正具有唤醒功能的或许不是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温度常常比雷霆更有力量。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5:51
意思是:春雷来到,春天就到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 这句谚语说的是惊蛰节气。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每年公历3 月5 日左右为“惊蛰”,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 度。“惊蛰”又叫“启蜇”,蛰指的是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指的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因此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出穴活动。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仓庚”指的是黄鹂鸟,这句话意思是说“惊蛰”时节,桃花盛开,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惊蛰”时节,地温回升,土壤解冻,春雷始鸣。事实上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地中的温度。这时,随着气温迅速升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的忙碌季节,但因为冷暖空气交替,气温波动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