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8 22:2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2:59
1、“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上班”
在中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年轻人靠“啃老”活着。
前段时间,“名校硕士宅家啃老”的词条频繁登上热搜。
48岁的大卫从小就是尖子生,成绩名列前茅。
本科读的是同济大学,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
本该前程似锦,可谁料他自从回国后,就宅在家不肯出门工作,白天睡觉,晚上玩电脑,还要靠母亲的养老金生活。
而他82岁的老母亲丁阿婆,早已身患尿毒症,每周都需要去做3次透析。
这样苟且的日子,一过就是6年。
网友们纷纷质疑:
大卫学历这么高,随便找个工作工资都不会低,怎会沦落到在家啃老的地步?
丁阿婆的一句话道出了*:
“从小他就只用学习,我事事包办,他依赖惯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卫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虽然能考出高分,却养成了依赖型思维,根本无法自立。
无底线地纵容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无条件地溺爱孩子,就是在毁孩子。
溺爱孩子,很多时候毁的不仅是孩子的人生;
毁的也是整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溺爱,不是爱。
2、“孩子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有问题。”
湖南天才少年魏永康13岁考入一类重点本科湖南湘潭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的硕士研究生。
之后没有了母亲的陪读,魏永康因缺乏独立能力,忘记考试和写毕业论文被学校劝退。
退学后的生活一路坎坷,被问及原因。
他的母亲说哪怕13岁陪读时,也没有想过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只想着高智商的孩子学这些很容易。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家长包办替代孩子做该做的事都在危害孩子成长和发展。富养孩子,决不能沦为“包养”式育儿。
毕竟,孩子人生路要靠自己去走,依靠父母不可能依靠一辈子。
日本NHK电视台曾发布过的一条专题报道:
一位名叫伸一的56岁男子,因为工作受到挫折,回家啃老30年。
在父母去世后,由于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导致营养不良而衰弱死亡。
等到*发现时,已经死亡一个多月。
他们在这个简陋、破旧的简易居所里,发现了伸一留下的记录。
靠着父母留下的存款过活的他,每天都在记录自己的开销。
这样的生活持续一段时间后,伸一放弃了进食,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在日本,这一类受挫回家且拒绝跟外界有任何接触的人群,统称为——
蛰居族
他们最终的归宿,就是在父母离世后,孤独地死亡。
明明是一个四肢健全、头脑清醒的成年人,却活得像一具丧尸。
除了视频中的伸一,日本还有100多万人,属于蛰居族。
这个庞大的数量,意味着每100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是蛰居族。
孩子啃老,究其根本,皆因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过度溺爱孩子,恨不得事事替孩子包办;
长期以往,孩子便会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丁阿婆的不幸,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孩子啃老,起因于父母,也必将反噬于父母。
宠爱孩子,要有度。
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失去自我,丧失斗志,没有自立能力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更有甚者会让孩子走向犯罪的边缘。
3、真正的爱是什么?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家长的一桩大事了。
爱是不讲条件地对对方好的一种情感。
爱是整体地接纳对方。
爱是一种接纳和欣赏的情感关系。
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
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不是钱财、不是工作、不是学位,而是独立的能力。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家长正确的引导都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2:59
孩子想啃老是从小就没有被家长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成长能力,家长应该从小放手让孩子尽可能多的自己去锻炼和尝试,才能为以后的成长铺好基石。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3:00
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说让孩子养成自律的性格,并且要让孩子养成一颗独立的心。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3:00
首先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能放手做的要让孩子亲自去做,不要插手;其次不要溺爱孩子,要适度,否则会让孩子养成自私的坏毛病;从小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避免孩子形成爱攀比炫富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