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一朝里面为什么有四五个宰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8 22:3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5:06
因为唐朝实行群相制。三省六部分宰相之权,兵权,财政,决策分离。
唐代群相制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即:三*官均为宰相;只有侍中、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宰相;非侍中、中书令而为相者,需加“同平章事”方为宰相;中唐以后“使相”出现;唐朝后期又出现了“内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5:06
隋唐实行群相制。
唐初,名副其实的宰相有六位,分别为尚书左右仆射(后为左右丞相,尚书省)、2名侍中(门下省)、2名中书令(中书省),也就是三省的长官。
另外,有些被皇帝加上了诸如“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平章国计”、“同中书门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类的进入议事堂议政的大臣,也是事实上的宰相之一。
而放宽到名义上的,则更多,还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共六人。
加起来可以有十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