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6: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5:22
有这样一个宋朝大臣,当金军大举南侵时,他主张在金军面前不要太软弱;当金军要求割让土地时,他主张金国人狡诈,要对他们做好防御工作;当皇帝派他出使金营割地求和时,他竟然引以为耻,3次上书请求辞掉这一职务……
你以为这个宋朝大臣会是谁?不要乱猜想,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被朱熹骂为“万死而不足以赎买”的秦桧。
秦桧
秦桧的前半生,简直称得上一名力主抗金的主战派。
秦桧生于1090年,生于湖北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后来迁徙到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我查了一下,不管是黄州区还是南京市,都没有将秦桧列为本地区的历史名人,倒是南京市将秦桧的后人、清朝状元秦大士列为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秦桧的父亲秦敏学做过县令,算是官宦之家了。但是秦桧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还写下“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的诗句。
1115年,秦桧考中进士,步入仕途。那时候秦桧已经25岁了。此后,秦桧历任密州教授、太学学正等职。
1126年,由于金军大举南侵,宋徽宗仓皇之下,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是为宋钦宗。当时,金军来势凶猛,朝廷里面主张议和的大臣很多,主战派属于少数。秦桧却给宋钦宗上了一份报告《上钦宗论边机三事》,请求朝廷不要对金军太软弱,削弱自己的力量。
宋钦宗
当然,秦桧人微言轻,这些话并没有什么用,丝毫影响不了政局。
当年12月,金军兵临城下,包围了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并狮子大开口,向宋朝索要太原、中山、河间3镇。在情况非常危急的情况下,秦桧再次给宋钦宗打了一份报告,提出了4条建议:“一言金人要请无厌,乞止许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三乞集百官详议,择其当者载之誓书;四乞馆金使于外,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
在秦桧看来,金军贪得无厌,不能一下子就满足他们的胃口,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割让燕山一路给他们。与此同时,宋朝军队要做好防御工作。召集文武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恰当的语言写入誓书。在城外设馆安置金使,不能让他入城和上殿。
宋军抗金
对于秦桧的这些建议,宋钦宗依然不置可否。讽刺的是,后来宋钦宗任命张邦昌为河北割地使时,又任命秦桧为张邦昌的助手,去金营割地求和。秦桧引以为耻,3次给宋钦宗打报告辞职,称“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
强扭的瓜不甜,宋钦宗只好同意了。
不仅如此,宋钦宗开会商议是否割地时,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南宋名臣范宗尹等70人同意割地,只有秦桧等36人不同意割地。当一名少数派还是需要勇气的。
那么,秦桧什么时候变成了主和派?
1127年,金军攻陷了汴京后,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子女、王公贵族等人悉数押送回金国。秦桧也被抓去了北方,并在金国生活了3年。
靖康之变
正是在金国的这段经历,改变了秦桧的性格。他投靠了金国,为金军卖力。1130年,当惨烈空前的楚州之战打响后,秦桧按照金军统帅完颜昌的授意,给抗金军民写了一封劝降书。这恐怕是秦桧从主战派走向主和派的转折点吧。
楚州之战结束后,秦桧带着家眷回到了南宋行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回到了朝廷。当时的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都与秦桧关系很好,在宋高宗面前推荐秦桧,秦桧因而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
宋高宗
在这之前,南宋的对金策略,是一边防守一边议和。秦桧回到朝廷后,立即抛出了积极议和的策略,提出“如欲天下无事,须得南自南,北自北”,这就是说,金国和南宋一个统治北方,一个统治南方,两者“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扰。宋高宗一听,正合我意,赞扬道:“桧(秦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宋高宗立即提拔秦桧为礼部尚书。
如果说南宋初期,在“靖康之变”的刺激下,朝廷上主战派占据了上风,敢于公开主张议和的大臣寥寥无几;那么到了秦桧回到朝廷后,宋高宗与他君臣投缘,一唱一和,对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主战派进行强力压制,导致主和派的大臣占据了上风,甚嚣尘上。
岳飞
白居易曾经写过两句诗:“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两句诗来形容秦桧再合适不过了。是啊,如果当初秦桧被俘虏到金国后,就死在了那里,或许就不会有陷害岳飞等忠良人士,导致遗臭万年的那些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