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3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3:38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25公里的一座浑圆如麦垛的红色独峰 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西魏文帝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皇后乙弗氏亮,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太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再修岩窟”,亲自降诏,在麦积山建宝塔“救葬神尼舍利”,并敕赐麦积山寺院为“净念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中记:“麦积山为秦地林泉之冠,其古寺系历代敕建者,有碑碣可考,自姚秦至今一千三百余年矣,香火不绝……”。可见麦积山石窟的兴盛与历代帝王的重视分不开。
历代开窟造像在距山基20-30米、70-8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层层迭迭,上下错落,密如蜂房。唐开元年间地震,崖面中间塌毁,窟群分成东西两崖。现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代洞窟194个,泥塑像、石窟像7,000余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主要以其精细优美的泥塑著称,有“东方塑像馆”之称。麦积山石窟西秦和北朝早期造像、壁画风格与莫高窟、炳灵寺大致相同,具有西域作风。自北魏中、晚期则逐步民族化和完全民族化(早于敦煌莫高窟)。圆润质朴的面型代替了高鼻深目,褒衣博带的汉装代替了半披肩和通肩袈纱,柔和流畅的阴阳线刻代替了键陀罗式衣纹;造像题材也以汉人生活习俗为准则而创造了各种不同夹侍形象,从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麦积山石窟造像以北魏为多,窟龛89个,几乎占全部窟龛的二分之一,精品也大多是北朝作品。
东崖以涅桨窟、千佛廊、七佛阁、牛儿堂为最精美。涅桨窟前有4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构思巧妙,为我国石窟寺建筑的珍品,踏着栈道凌空而上,就到了千佛廊。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出廊攀梯而上,便到了规模最为宏伟的散花楼上七佛阁。窟内塑像75躯,体态丰腴端庄,面容慈蔼安样,龛内上端壁间,绘有精美的壁画。上七佛阁的下侧是牛儿堂和中七佛阁,是一座汉式崖阁。通过“小有洞天”隧洞,便到了牛儿堂。一头“金角银蹄”的牛犊,蹲伏在天王脚下,昂首展望,跃跃欲试,神气显得十分可爱。
西崖,山势陡峭,险峻难攀,悬崖上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123、127等最有价值的洞窟。万佛堂内现存泥塑30余件。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活静慈祥,双手作接引之态;前壁左上侧留有影塑千佛千余身,窟龛中有许多制作精巧、形神兼备的弥勒、沙弥、供养人塑像。天堂洞在栈道的顶点,是两崖最高的石窟。窟内全是大型的魏代石刻造像,造型雄浑有力,气韵生动。
麦积山石窟西接敦煌、炳灵,东连云冈、龙门,南近巴蜀,既受西部佛教艺术的影响,又受中原文化之熏陶。在石窟艺术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4:56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周围山奇林郁,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6:31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麦积山。山高一百四十二米,形如堆积的麦垛,故名。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晚期(公元383~417年)。北魏、西魏、北周期间大规模建造。其后隋、唐、五代、宋、明、清各代亦有修凿。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麦积山石窟震裂,分为东、西两崖。现在东崖存洞窟五十四个,西崖存一百四十个。洞窟*保存了从四世纪到十九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七千八百件,壁画一千三百多平方米。麦积山洞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上,在我国现存洞窟中是罕见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8:39
甘肃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