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员的俸禄是按散官品级还是职事官品级发放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3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30
唐朝官制为唐**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唐代的*俸禄一般由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几部分组成。以唐前期京官正三品(相当于今*各部*、北京市*级别)为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31
俸钱(两/年) 俸料(石) 职田(亩) 仆役(两/年) 收入(元/年)
一品 81.6 650 1200 240 172.6万
二品 72 470 1000 180 135.6万
三品 61.2 370 900 120 101.6万
四品 50.4 280 700 79.3 74.1万
五品 43.2 180 600 60 59.0万
六品 28.8 95 400 26.4 33.1万
七品 25.2 75 350 19.2 27.1万
八品 19.2 64.5 250 7.5 17.5万
九品 15.6 54.5 200 5 13.7万
正第一品
(实职)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爵) 王
从第一品
(实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 嗣王、郡王、国公
正第二品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 开国郡公
(勋官)上柱国
从第二品
(实职)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
(扬、幽、潞、陕、灵)大都护
(文散官)光禄大夫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 开国县公
(勋官) 柱国
正第三品
(实职) 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
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
太子宾客、太常卿、宗正卿、太子詹事、左右散骑常侍、内侍监、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官) 上护军
从第三品
(实职) 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
殿中监、少府监、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
五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亲王傅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
(爵) 开国侯
(勋官) 护军
正第四品上阶
(实职)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
太子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府率、中州刺史、军器监、
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 开国伯
(勋官) 上轻车都尉
正第四品下阶
(实职) 尚书右丞、诸司侍郎、太子右庶子、左右谕德、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
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第四品上阶
(实职) 秘书少监、八寺少卿、殿中少监、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内率、监门副率、
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内侍、大都护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宜威将军
(勋官) 轻车都尉
从第四品下阶
(实职) 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
上州别驾、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第五品上阶
(实职) 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子中允、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会昌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
中都督府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谘议参军事、军器少监、太史少监、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 开国子
(勋官) 上骑都尉
正第五品下阶
(实职)太子中舍人、尚食尚药奉御、太子亲勋翊卫郎将、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
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从第五品上阶
(实职)尚书左右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奉御、
献陵昭陵恭陵桥陵八陵令、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爵) 开国男
(勋官) 骑都尉
从第五品下阶
(实职)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太子典内、下都督府上州司马、亲王友、宫苑总监、
上牧监、上府果毅都尉、驸马都尉、奉车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第六品上阶
(实职) 太学博士、太子詹事府丞、太子司议郎、太子舍人、中郡长史、太子典膳药藏郎、
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亲王府掾属、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镇军兵满二万人已上司马、亲勋翊卫校卫、卫官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官) 骁骑尉
正第六品下阶
(实职) 千牛备身左右、太子文学、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第六品上阶
(实职) 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八寺丞、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符宝郎、
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署令、
下州司马、亲王文学、主簿、记室、录事参军、诸州上县令、诸率府左右司阶、
镇军兵不满二万人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官) 飞骑尉
从第六品下阶
(实职) 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太子内直典设宫门郎、太公庙令、司农寺诸园苑监、
沙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亲王府校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第七品上阶
(实职) 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尚食尚药直长、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长史、
军器监丞、诸州中县令、京兆河南太原府司录参军事、
大都督大都护府录事参军事、亲王府诸曹参军、中镇将、太子千牛、亲勋翊卫队正副队正
(文散官) 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官) 云骑尉
正第七品下阶
(实职) 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直长、太子通事舍人、内寺伯、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诸曹参军、
中都督上都护府录事参军事、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
上府别将、上府长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 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第七品上阶
(实职) 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录事、中书主书、尚书都事、九寺主簿、
太子詹事主簿、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长史、太子侍医、太子三寺丞、都水监丞、
诸州中下县令、亲王府东西阁祭酒、下都督府上州录事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诸曹参军事、
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左右监门直长、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官) 武骑尉
从第七品下阶
(实职) 太史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令、宫闱令、上署令、诸州下县令、诸陵署丞、
司农寺诸园、宫苑总监丞,下都督府诸曹参军,太子内坊丞、亲王国令、公主家令、
上州诸参军事、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率府左右中候、
镇军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太子左右监门直长、亲王府旅帅、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议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正第八品上阶
(实职) 监察御史、协律郎、诸卫羽林龙武军录事参军事、中署令、中州录事参军事、太医博士、
太子典膳药藏丞、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
镇军不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翊卫、太子勋卫、亲王府执仗执乘亲事
(文散官) 给事郎
(武散官) 宣节校尉
正第八品下阶
(实职)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下署令、诸卫羽林龙武诸曹参军事、中州诸司参军事、
亲王府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参军事、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丞、
太子内直宫门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
灵台郎、诸卫左右司戈、上戍主、备身
(文散官) 征事郎
(武散官) 宣节副尉
从第八品上阶
(实职) 左右拾遣、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下州录事参军、诸州上县丞、
中牧监丞、京县主簿、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录事参军、
中都督府上都护府参军、亲王府行参军、京兆河南太原大都督府博士、
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太子翊卫诸府旅帅
(文散官) 承奉郎
(武散官) 御侮校尉
从第八品下阶
(实职) 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医监、太子左右春坊录事、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
内谒者、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诸曹参军事、太子诸署令、掖庭宫围局丞、
太史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上署丞、下都督府上州参军事、
中都督府上州博士、诸州中县丞、诸王府典签、京县尉、亲王国大司农、公主家丞、
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镇仓曹兵曹参军事、挈壶正、中戌主、上戌副、
永府左右司戈、太子备身、亲王府队正
(文散官) 承务郎
(武散官) 御侮副尉
正第九品上阶
(实职) 校书郎、太祝、太子左右内率监门府录事参军、太子内方典直、中署丞、典客署掌客、
亲勋翊卫府羽林兵曹参军事、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诸州中下丞、
中郡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主簿、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 儒林郎
(武散官) 仁勇校尉
正第九品下阶
(实职) 正字、太子校书、奚官内仆内府局丞、下署丞、尚食局食医、尚药局医佐、
尚乘局奉乘司库司廪、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诸曹参军事、
太子三寺主簿、詹事府录事、太子亲勋翊府兵曹参军事、诸州下县丞、
诸州上县中县主簿、中州参军事、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主簿、
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中府兵曹、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
下戍主、诸折冲府队正、
(文散官) 登仕郎
(武散官) 仁勇副尉
从第九品上阶
(实职) 尚书诸司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太子正字、弘文馆校书、
太史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
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匹总监主簿、中牧监主簿、诸州中下县主簿、上县中县尉、
下府兵曹
(文散官) 文林郎
(武散官) 陪戎校尉
从第九品下阶
(实职) 内侍省主事、国子监亲王府录事、太子左右春坊主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
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咒禁博士、太卜署博士、太医署针助教、
太医署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亲王国丞、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子诸署丞、
太子典食署丞、太子厩牧署典乘、诸监作诸监事计官、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
大理寺狱丞、下州参军事、中州下州医博士、诸州中县下县尉、京县录事、下牧监主簿、
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公主邑司录事、诸津丞、下镇兵曹参军、
诸率府左右执戟、亲王府队副、诸折冲府队副
(文散官) 将仕郎
(武散官) 陪戎副尉
总而言之,到这里应该懂了吧
望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31
自古以来就是按品阶发放俸禄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32
新唐书卷六十一
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
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六十石,四品三百石,从四品二百六十石,五品二百石,从五品百六十石,六品百石,从六品九十石,七品八十石,从七品七十石,八品六十石,从八品五十石,九品四十石,从九品三十石,皆以岁给之。外官则否。
一品有职分田十二顷,二品十顷,三品九顷,四品七顷,五品六顷,六品四顷,七品三顷,五十亩,八品二顷五十亩,九品二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十二顷,三品十顷,四品八顷,五品七顷,六品五顷,七品四顷,八品三顷,九品二顷五十亩。镇戍、关津、岳渎官五品五顷,六品三顷五十亩,七品三顷,八品二顷,九品一顷五十亩。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下府及郎将五顷;上府果毅都尉四顷,中府三顷五十亩,下府三顷;上府长史、别将三顷,中府、下府二顷五十亩;亲王府典军五顷五十亩,副典军四顷;千牛备身左右、太子千牛备身三顷;折冲上府兵曹二顷,中府、下府一顷五十亩。外军校尉一顷二十亩,旅帅一顷,队正、副八十亩。
亲王以下又有永业田百顷,职事官一品六十顷,郡王、职事官从一品五十顷,国公、职事官从二品三十五顷,县公、职事官三品二十五顷,职事官从三品二十顷,侯、职事官四品十二顷,子、职事官五品八顷,男、职事官从五品五顷,六品、七品二顷五十亩,八品、九品二顷。上柱国三十顷,柱国二十五顷,上护军二十顷,护军十五顷,上轻车都尉十顷,轻车都尉七顷,上骑都尉六顷,骑都尉四顷,骁骑、飞骑尉八十亩,云骑、武骑尉六十亩。散官五品以上给同职事官。五品以上受田宽乡,六品以下受于本乡。解免者追田,除名者受口分之田,袭爵者不别给。流内九品以上口分田终其身,六十以上停私乃收。
凡给田而无地者,亩给粟二斗。
京司及州县皆有公廨田,供公私之费。其后以用度不足,京官有俸赐而巳。诸司置公廨本钱,以番官贸易取息,计员多少为月料。
贞观初,百官得上考者,给禄一季。未几,又诏得上下考给禄一年,出使者禀其家,新至官者计日给粮。中书舍人高季辅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自后以地租春秋给京官,岁凡五十万一千五百余斛。外官降京官一等,一品以五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二十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二石五斗为一等。无粟则以盐为禄。
十一年,以职田侵渔百姓,诏给逃还贫户,视职田多少,每亩给粟二升,谓之「地子」。是岁,以水旱复罢之。
十二年,罢诸司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视防閤制而收其课,计官多少而给之。十五年,复置公廨本钱,以诸司令史主之,号「捉钱令史」。每司九人,补于吏部,所主才五万钱以下,市肆贩易,月纳息钱四千,岁满受官。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京七十余司,更一二载,捉钱令史六百余人受职。太学高第,诸州进士,拔十取五,犹有犯禁罹法者,况廛肆之人,苟得无耻,不可使其居职。」太宗乃罢捉钱令史,复诏给百官俸。
十八年,以京兆府、岐、同、华、邠、坊州隙地陂泽可垦者,复给京官职田。
二十二年,置京诸司公廨本钱,捉以令史、府史、胥士。永徽元年,废之,以天下租脚直为京官俸料。其后又薄敛一岁税,以高户主之,月收息给俸。寻颛以税钱给之,岁总十五万二千七百三十缗。
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杂用一千二百。二品月俸六千五百,食料一千五百,杂用一千。三品月俸五千一百,杂用九百。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杂用七百。五品月俸三千,食料、杂用六百。六品月俸二千,食料、杂用四百。七品月俸一千七百五十,食料、杂用三百五十。八品月俸一千三百,食料三百,杂用二百五十。九品月俸一千五十,食料二百五十,杂用二百。行署月俸一百四十,食料三十。
职事官又有防閤、庶仆:一品防閤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四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五品二十四人;六品庶仆十五人,七品四人,八品三人,九品二人。公主有邑士八十人,郡主六十人,县主四十人。外官以州、府、县上下中为差,少尹、长史、司马及丞减长官之半,参军、博士减判司三之二,主簿、县尉减丞三之二,录事、市令以参军职田为轻重,京县录事以县尉职田为轻重。羁縻州官,给以土物。关监官,给以年支轻货。折冲府官则有仗身:上府折冲都尉六人,果毅四人,长史、别将三人,兵曹二人,中、下府各减一人,皆十五日而代。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同职事官,公廨、杂用不给。员外官、检校、判、试、知给禄料食粮之半,散官、勋官、卫官减四之一,致仕五品以上给半禄,解官充侍亦如之。四夷宿卫同京官。
天下置公廨本钱,以典史主之,收赢十之七,以供佐史以下不赋粟者常食,余为百官俸料。京兆、河南府钱三百八十万,太原及四大都督府二百七十五万,中都督府、上州二百四十二万,下都督、中州一百五十四万,下州八十八万;京兆、河南府京县一百四十三万,太原府京县九十一万三千,京兆、河南府畿县八十二万五千,太原府畿县、诸州上县七十七万,中县五十五万,中下县、下县三十八万五千;折冲上府二十万,中府减四之一,下府十万。
麟德二年,给文官五品以上仗身,以掌闲、幕士为之。咸亨元年,与职事官皆罢。乾封元年,京文武官视职事品给防閤、庶仆。
百官俸出于租调,运送之费甚广。公廨出举,典史有彻垣墉、鬻田宅以免责者。又以杂职供薪炭,纳直倍于正丁。仪凤三年,王公以下率口出钱,以充百官俸食防閤、庶仆、邑士、仗身、封户。
调露元年,职事五品以上复给仗身。光宅元年,以京官八品、九品俸薄,诏八品岁给庶仆三人,九品二人。文武职事三品以上给亲事、帐内。以六品、七品子为亲事,以八品、九品子为帐内,岁纳钱千五百,谓之「品子课钱」。三师、三公、开府仪同三司百三十人;嗣王、郡王百八人;上柱国领二品以上职事九十五人,领三品职事六十九人;柱国领二品以上职事七十三人,领三品职事五十五人;护军领二品以上职事六十二人,领三品职事三十六人。二品以下又有白直、执衣:二品白直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四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人,七品七人,八品五人,九品四人;二品执衣十八人,三品十五人,四品十三人,五品九人,六品、七品各六人,八品、九品各三人。皆中男为之。防閤、庶仆,皆满岁而代。外官五品以上亦有执衣。都护府不治州事亦有仗身:都护四人,副都护、长史、司马三人,诸曹参军事二人,上镇将四人,中下镇将、上镇副三人,中、下镇副各二人,镇仓曹、关令丞、戍主副各一人,皆取于防人卫士,十五日而代。宿卫官三品以上仗身三人,五品以上二人,六品以下及散官五品以上各一人,取于番上卫士,役而不收课。亲王出籓者,府佐史、典军、副典军有事力人,数如白直。诸司、诸使有守当及厅子,以兵及勋官为之。白直、执衣以下分三番,周岁而代,供役不逾境。后皆纳课:仗身钱六百四十,防閤、庶仆、白直钱二千五百,执衣钱一千。其后亲事、帐内亦纳课如品子之数。
州县典史捉公廨本钱者,收利十之七。富户幸免徭役,贫者破产甚众。秘书少监崔沔请计户均出,每丁加升尺,所增盖少;*渐复,仓库充实,然后取于正赋,罢新加者。
开元十年,中书舍人张嘉贞又陈其不便,遂罢天下公廨本钱,复税户以给百官;籍内外职田,赋逃还户及贫民;罢职事五品以上仗身。
十八年,复给京官职田。州县籍一岁税钱为本,以高户捉之,月收赢以给外官。复置天下公廨本钱,收赢十之六。十九年,初置职田顷亩簿,租价无过六斗,地不毛者亩给二斗。
二十四年,令百官防閤、庶仆俸食杂用以月给之,总称月俸:一品钱三万一千,二品二万四千,三品万七千,四品万一千五百六十七,五品九千二百,六品五千三百,七品四千一百,八品二千四百七十五,九品千九百一十七。禄米则岁再给之:一品七百斛,从一品六百斛,二品五百斛,从二品四百六十斛,三品四百斛,从三品三百六十斛,四品三百斛,从四品二百五十斛,五品二百斛,从五品百六十斛,六品百斛,自此十斛为率,至从七品七十斛,八品六十七斛,自此五斛为率,至从九品五十二斛。外官降一等。
先是州县无防人者,籍十八以上中男及残疾以守城门及仓库门,谓之门夫。番上不至者,闲月督课,为钱百七十,忙月二百。至是以门夫资课给州县官。
二十九年,以京畿地狭,计丁给田犹不足,于是分诸司官在都者,给职田于都畿,以京师地给贫民。是时河南、北职田兼税桑,有诏公廨、职田有桑者,毋督丝课。
天宝初,给员外郎料,天下白直岁役丁十万,有诏罢之,计数加税以供用,人皆以为便。
自开元后,置使甚众,每使各给杂钱。宰相杨国忠身兼数官,堂封外月给钱百万。幽州平卢节度使安禄山、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使所给,亦不下百万。
十二载,国忠以两京百官职田送租劳民,请五十里外输于县仓,斗纳直二钱,百里外纳直三钱,使百官就请于县,然县吏欺盗盖多,而闲司有不能自直者。十四载,两京九品以上月给俸加十之二,同正员加十之一。兵兴,权臣增领诸使,月给厚俸,比开元制禄数倍。
至德初,以用物不足,内外官不给料钱,郡府县官给半禄及白直、品子课。乾元元年,亦给外官半料及职田,京官给手力课而已。上元元年,复令京官职田以时输送,受加耗者以枉法赃论。其后籍以为军粮矣。永泰末,取州县官及折冲府官职田苗子三之一,市轻货以赈京官。
大历元年,敛天下青苗钱,得钱四百九十万缗,输大盈库,封太府左、右藏,鐍而不发者累岁。二年,复给京兆府及畿县官职田,以三之一供军饟。增税青苗钱,一亩至三十。权臣月俸有至九十万者,刺史亦至十万。杨绾、常衮为相,增京官正员官及诸道观察使、都团练使、副使以下料钱。初,检校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月给钱十二万。至是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请同正官,从高而给之。文官一千八百五十四员,武官九百四十二员,月俸二十六万缗,而增给者居三之一。
先是,州县职田、公廨田,每岁六月以白簿上尚书省覆实;至十月输送,则有黄籍,岁一易之。后不复簿上,唯授祖清望要官,而职卑者稽留不付,黄籍亦不复更矣。德宗即位,诏黄籍与白簿皆上有司。
建中三年,复减百官料钱以助军。李泌为相,又增百官及畿内官月俸,复置手力资课,岁给钱六十一万六千余缗,文官千八百九十二员,武官八百九十六员。左右卫上将军以下又有六杂给:一曰粮米,二曰盐,三曰私马,四曰手力,五曰随身,六曰春冬服。私马则有刍豆,手力则有资钱,随身则有粮米、盐,春冬服则有布、绢、絁、、绵,射生、神策军大将军以下增以鞋,比大历制禄又厚矣。州县官有手力杂给钱,然俸最薄者也。李泌以度支有两税钱,盐铁使有筦榷钱,可以拟经费,中外给用,每贯垫二十,号「户部除陌钱」。复有阙官俸料、职田钱,积户部,号「户部别贮钱」。御史中丞专掌之,皆以给京官,岁费不及五十五万缗。京兆和籴,度支给诸军冬衣,亦往往取之。减王公以下永业田:郡王、职事官从一品田五十顷,国公、职事官正二品田四十顷,郡公、职事官从二品田三十顷,县公、职事官正四品田十四顷,职事官从四品田十一顷。尚郡主检校四品京官者月给料钱三十万,禄百二十石。尚县主检校五品京官者料钱二十万,禄百石。
自李泌增百官俸,当时以为不可朘削矣,然有名存而职废、额去而俸在者。宰相李吉甫建议减之,遂为常法。
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长安、万年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积户收息以供费。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民间有不取本钱,立虚契,子孙相承为之。尝有殴人破首,诣闲厩使纳利钱受牒贷罪。御史中丞柳公绰奏诸使捉钱户,府县得捕役,给牒者毁之,自是不得钱者不纳利矣。议者以两省、尚书省、御史台总枢机,正百寮,而倍称息利,非驭官之体。
元和九年,户部除陌钱每缗增垫五钱,四时给诸司诸使之餐,置驱使官督之,御史一人核其侵渔,起明年正月,收息五之一,号「元和十年新收置公廨本钱」。
初,捉钱者私增公廨本,以防耗失,而富人乘以为奸,可督者私之,外以逋官钱迫蹙闾里,民不堪其扰。御史中丞崔从奏增钱者不得逾官本。其后两省捉钱,官给牒逐利江淮之间,鬻茶盐以桡法。十三年,以职田多少不均,每司收草粟以多少为差。其后宰相李珏、杨嗣复奏堂厨食利钱扰民烦碎,于是罢堂厨捉钱官,置库量入计费。
唐世百官俸钱,会昌后不复增减,今著其数:太师、太傅、太保,钱二百万。太尉、司徒、司空,百六十万。侍中,百五十万。中书令,门下中书侍郎,左右仆射,太子太师、太保、太傅,百四十万。尚书,御史大夫,太子少师、少保、少傅,百万。节度使,三十万。都防御使、副使,监军,十五万。观察使十万。左右丞,侍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秘书、殿中、内侍监,御史中丞,太常、宗正、大理、司农、太府、鸿胪、太仆、光禄、卫尉卿,国子祭酒,将作、少府监,太子宾客、詹事,诸府尹,大都督府长史,都团练使、副使,上州刺史,八万。太常、宗正少卿,太子左右庶子,节度副使,刺史知军事,七万。六军统军,诸府少尹,少监,少卿,国子司业,少詹事,六万五千。左右卫、金吾卫上将军,六军大将军,六万。左右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监门卫、千牛卫上将军,上州别驾,五万五千。郎中,司天监,太子左右谕德、家令寺、仆寺、率更寺令,亲王傅,别敕判官,观察、团练判官掌*,上州长史、司马,五万。左右卫、金吾卫大将军,怀化大将军,诸府、大都督司录参军事,鴘赤县令,四万五千。员外郎,起居郎,通事舍人,起居舍人,著作郎,内常侍,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太常、宗正、殿中、秘书丞,大理正,国子博士,京都宫苑总监监,都水使者,太子中舍、中允,王府长史,归德将军,节度推官、支使,防御判官,上州录事参军事,畿县、上县令,四万。怀化中郎将,三万七千。左右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监门卫、千牛卫、殿前左右射生军、神策军大将军,左右卫、金吾卫将军,三万六千。补阙,殿中侍御史,诸府、大都督府判官,赤县丞,三万五千。怀化郎将,三万二千。拾遗,司天少监,六局奉御,内常侍,监察御史,御史台主簿,太常博士,陵署令,大理司直,中书主书,门下录事,太子赞善、典内、洗马、司议郎,王府司马,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监门卫、六军、射生、神策军将军,归德中郎将,观察防御团练推官巡官,鴘赤县丞,两赤县主簿、尉,上州功曹参军以下,上县丞,三万。城门郎,秘书郎,著作佐郎,六局直长,十六卫、六军、诸府、十率府长史,怀化司阶,畿县丞,鴘赤县主簿、尉,二万五千。归德司阶,二万三千。五官正,太常寺协律郎,陵署丞,诸寺监主簿,国子、太学、广文助教,都水监丞,詹事府司直,太子通事舍人、文学、三寺丞、五局郎,王府谘议参军、友,畿县上县主簿尉,二万。怀化中候,万八千。十六卫六军十率
府率、副率、中郎、中郎将,万七千三百五十。归德中候,万七千。四门助教,十六卫佐,秘书省、崇文、弘文馆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郊社、太乐、鼓吹署令,四门助教,京都宫苑总监副监,九成宫总监监、主事,十六卫、六军卫佐,尚书省都事,万六千。十六卫、六军中候,太子内率府千牛,六千一百七十四。内寺伯,怀化司戈,诸府大都督府参军事、文学、博士、录事,上州参军事、博士,万五千。归德司戈,万四千。十六卫、六军、十率府左右郎将,亲王府典军、副典军,万三千八百。司戈、内率府备身、仆寺进马,三千七百一十二。符宝郎,内谒者监,九寺诸监,詹事府丞,太医署令,太学、广文、四门博士,中书门下主事,太子文学、侍医,诸府、都督府医博士、法直,两赤县录事,上州录事,市令,万三千。怀化执戟长上,万一千。门下省典仪,侍御医,司天台丞,都水监主簿,率府卫佐,诸司主事、御史台主事,万二千。司医,太医署丞,归德执戟长上,一万。医佐,大理寺评事,太常宗正寺詹事府主簿、寺监,内侍省司天台左右春坊詹事府录事、主事,八千。司阶,千牛备身左右,七千九百九十。京都园苑四面监监,两京诸市、中尚、武库、武成王庙署令,王府掾、属、主簿、记室、录事参军事,七千。司天台主簿、灵台郎、保章正,上局署令,七品陵庙令,京都宫苑总监丞,司竹、温泉监监,太子内坊丞,王府功曹以下参军事,亲王国令,公主邑司令,六千。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司竹、温泉副监,五千。书、算、律学博士,内谒者,中局署令,上局署丞,五官挈壶正,京都园苑四面监、九成宫总监副监,医、针博士,医监,陵庙令,司竹、温泉监丞,太子药藏局丞,王府参军事,王国大农,公主邑司丞,四千。狱丞,国子监直讲,掌客,司仪,中局署丞,监膳,监作,监事,食医,尚辇,进马,奉乘,主乘,典乘,司库,司廪,十六卫、十率府录事,亲、勋、翊府兵曹参军事,司天台司辰、司历、监候,内坊典直,宫教博士,乐正,医正,卜正,按摩、呪禁、卜博士,针、医、卜、书、算助教,陵庙、太乐、鼓吹署丞,京都园苑四面监、九成宫总监丞,诸总监主簿,太子典膳、内直、典设、宫门局丞,三寺主簿,亲王国尉、丞,三千。十六卫、六军、十率府执戟、长上、左右中郎将二千八百五十。
不详 文章录入:旨卿 责任编辑:旨卿 更新时间:2008-2-8 20:11:49 发表评论
唐朝俸禄是什么
唐代官员根据品级发放俸禄,以九品区分职级,作为发给俸禄的标准。唐代官员有散官与职官之分。散官是一种表示身份地位的等级称号,没有实际职掌,相当于今天机关里的局级、处级纪检监察员之类。职官表示实际职守,有职有权。各级官员的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而俸禄只依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
唐朝官员的俸禄是按散官品级还是职事官品级发放的?
唐代的官员俸禄一般由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几部分组成。以唐前期京官正三品(相当于今国务院各部部长、北京市市长级别)为例:
唐朝的俸禄制度是怎么样的
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所得的俸禄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
关于唐代散官的说法是什么?
唐代散官又称阶官,有文武之分,各有九品29阶。职事官与散官并不完全一致。散官按资历升迁,职事官则量才选用。官员俸禄与散官品阶相关,所以唐代更重阶官。
唐朝官员品级和俸禄
此外唐朝三师、三公、开府仪同三司、嗣王、郡王、上柱国带二品以上职事官等三品以上官,有亲事、帐内,是由品官子弟担任的仪卫陪从,也是其出仕入官的途径之一。但如果不愿意去,也可以纳钱代役,不必亲上。开元末年,京官岁禄15万石左右,外官97万石左右,合计约122万石;京官俸料钱约20万贯,...
古代封职事官、散官、勋官、爵位依据为何?
1、职事官有具体工作,比如工部尚书管国家建设 2、唐代散官就是资历 3、勋爵要分开来说,勋位是虚名,虽然有工资,更多是一种名望上的肯定,相对而言,文官拿得多,没有依据标准,看皇帝心里那杆秤,基本就是功劳很大,又够不上封爵,本身职位高得没上升空间或还需要这人在那位置盯着,就用这个 4、...
唐代官制的唐代散阶
就是说百官群僚都拥有着一个“散位”,以此“本品”来标志其个人身份。学者概括说:唐代以散官定官员班位,而以职事官定其职守。……散官与职事官的品级不一定一致。有低级散官而任较高级职事官者称‘守某官’,有高级散官而任较低级职事官者称‘行某官’,待遇则按其散官的品级。
唐朝官制官员俸禄
唐朝官员的俸禄主要包括禄米、土地和俸料三个部分。一、禄米。武德元年规定,一品官员的禄米为700石,从一品为600石,随着品级递减,至从九品为30石。起初,外官没有禄米,但贞观年间,高季辅建议给低品级外官提供禄米以养家。自此,外官禄米按京官标准降低一级,从一品起为50石一等,依次递减。无粟时...
唐宋的散官与职事官的区别?
2、虽然散官和职事官都有品级,但是散官的品级基本上一一对应,而职事官的品级有的跨度很大,如知县,有大小京望等多种,品级有七品,有六品,所以散官来定待遇比较简单。3、唐代文散官共有29阶: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
...要具体名字的?(贞观时期的)还有唐朝官员俸禄为多少?
《新唐书》唐代官员根据品级发放俸禄,以九品区分职级,作为发给俸禄的标准。唐代官员有散官与职官之分。散官是一种表示身份地位的等级称号,没有实际职掌,相当于今天机关里的局级、处级纪检监察员之类。职官表示实际职守,有职有权。各级官员的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而俸禄只依九品正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