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56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9:39
孔子关于人格修养的论述在今天有以下现实意义:
仁:仁就是“爱人”。仁爱就是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孔子一生大力提倡“仁”的思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孔子愿望。而要实现这一愿望便是去爱人。孔子把“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并为之奋斗终身。
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而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是对他人的一种承诺,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种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源于我们的内心,“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方能成就一个人的优良品格。
孝悌:孝,指报答父母之爱;悌,是指兄弟之间的敬爱关系。孝悌被看作一种天经地义的纲常纪要,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根本。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孔子看来,“孝悌”的本质要求便是“敬”。另外,孔子认为孝悌应该从小培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悌是培养我们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好学:学习是人的立身之本,孔子一生敏而好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里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指出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另外学习还要做到虚怀若谷,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对人格修养的论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20:57
人性一理,千古不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22:32
孔子思想的基础就是【位置道德】。与真正的人格塑造相去甚远!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0:23
孔子所论述的,根本就不是“人格修养”问题,而是“学品”养成问题,《论语》是语言学议题范围的著作。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2:31
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言行,多次批评感情用事,不能克制冲动的卤莽行为。他对学生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 颜渊》)指出不能克制一时冲动往往会干出伤害自己和亲人的蠢事,这是很不明智的。他还说:“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论语· 阳货》)意思是说,只好武勇,不爱学习就不能以礼驭情,容易感情用事,难免闯祸。总的来说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4:56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