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种植调查规划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4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0:51
第一章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
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
(二)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我国油茶主产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23067.20万亩,其中有林地148271.40万亩,疏林地5327.10万亩,灌木林地37044.9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620.70万亩,无林地28803.10万亩。在无林地中,有宜林地25692.00万亩,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5380.7万亩。
(三)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
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其中:产前期面积180.2万亩,初产期面积239.6万亩,盛产期面积1977.7万亩,衰产期面积2133.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最大,分别为1778.0万亩、1120.0万亩和552.4万亩,3省(区)面积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2008年全国生产油茶籽97.55万吨,生产茶油26.25万吨,平均亩产茶油5.79公斤。
(四)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
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吨,茶皂素1.86万吨,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五)油茶主产区油茶良种种苗生产状况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优质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油茶主产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3610万株。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公斤至50公斤,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75公斤。
1、油茶良种选育状况
油茶主产区14个省(区、市)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云南和重庆9省(区、市)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174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认)定的良种54个(详见附件1),省级审(认)定的良种120个。
2、油茶良种基地生产能力
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良种基地33个(30个采穗圃和3个种子园),总面积4414亩,油茶良种苗木现有生产能力约1.36亿株,良种穗条现有生产能力约7500万条。
3、油茶良种种苗供应能力
2009年春、秋两季,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9个省(区)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5100万株左右,可供造林约46万亩。其中,春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900万株,可供造林26万亩;秋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200万株,可供造林20万亩。
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9省可生产油茶良种苗木1.2亿株,可供造林110万亩。
4、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
目前,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有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湖南省林科院从2003年开始,收集保存了20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家系等。江西省林科院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品种100多个。浙江省林木种苗站与中国林科院*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在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建立了油茶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275个油茶无性系。贵州省黎平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收集保存了75个优树的繁殖材料。
二、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沿革
我国现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以普通油茶为主,涉及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4个省(区、市)。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近60年发展变化,曾几起几落, 直到进入90年代,随着人们对油茶认识的提高,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逐步推广,特别是油茶优良无性系等良种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加之地方*强有力推动,油茶生产才真正步入了平稳发展轨道。进入21世纪后,产量突破了20万吨。
(一)油茶生产起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上世纪50年代。建国前,我国油茶生产处于半荒芜状态。建国后,在党和*的领导下,油茶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一样,得到迅速发展,分到土地的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粮棉油生产。在原政务院《关于发动农民增加油料作物生产》的指示下,各省林业部门制定了各项*,组织山区群众发展油茶。这一时期,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对大面积荒芜的油茶进行了垦复,产量逐渐上升,1952年全国茶油产量为5万吨,1956年茶油产量达到8万吨,比建国初增加了一倍。1958年,全国的油茶产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科技水平低,油茶生产处于原始耕作状态,油茶造林分散,苗木大多为实生苗,经营管理主要靠“人种天养”,以致油茶产量低,平均每亩茶籽产量只有10公斤左右,茶油产量2.5公斤。这是一个粗放经营的低水平生产时期。但是,油茶生产同大力发展的粮棉生产一样,同样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缓解了国家食用油不足的困难。
(二)油茶生产恢复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上世纪60~70年代。1958年以后,受公社化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油茶生产出现滑坡,产量下降。到6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大面积营造油茶林基地的群众运动,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大片油茶林。十年*,油茶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茶山荒芜,产量又一次大幅度下降,1976年产量退到建国初期的水平。从1976年开始至1979年,国家专项拨款1亿多元,用于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基地,推动了新林营造和老林改造,油茶林面积迅速增加,产量稳步上升,“六五”期间油茶籽的产量比“五五”期间增长了23.8%,茶油产量达到11万吨。
这一时期,土地和山场归集体所有,虽然油茶生产有起有落,但是,由于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地块相对集中,抚育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油茶科研的加强,油茶示范场的建立,油茶优树和农家品种选育在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产量也获得较大幅度的增加。然而,产量的提高并没有给广大农民带来经济上的实惠,加上茶油加工产业落后,大规模的油茶基地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使得油茶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低微。
(三)油茶生产平稳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上世纪80~90年代。进入80年代以后,更多优惠*被落实,新品种新技术逐渐推广,油茶产量逐年增加,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全国油茶林面积比建国时扩大了50%,一度达到6000万亩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比较效益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油茶生产再次跌入低谷,不少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被改种比较效益好的果树或其它经济林、用材林,油茶面积下降。90年代初开始,油茶低产林改造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加大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和良种化的推广应用,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油茶生产有所回升。到上世纪末,由于油茶面积稳中有升,虽然单产没有明显的提高,全国茶油年产量还是稳定在13万吨以上。
这一时期,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加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商品生产在农村得到充分体现,哪样商品赚钱就生产种植哪种商品,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油茶的发展才在农村得到重视。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油茶良种繁育,全国油茶良种繁育协作组在湖南、江西等省选育出大量优良农家品种并进行了区域性试验。但是,由于油茶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滞后,其推广应用工作发展缓慢,低质、低产油茶林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难以形成高产油茶林基地。同时,茶油产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加工技术落后,深度开发能力受到*,以致油茶产业仍处于低水平徘徊局面。
总之,我国油茶产业几起几落,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始终没能走出低水平、低效益、低产能的发展圈子,与油茶生产经营及其管理*机制性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油茶良种选育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突破性进展和产生质的飞跃,少数省经过努力虽然选育出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系),因受资金的*,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缓慢;二是鼓励和扶持*措施不到位,林地权属不稳定,生产经营主体不明晰,推动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以致大多数油茶林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生产力低下,既形成不了规模生产,也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三是各级*财力有限,对油茶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又没有形成常态的油茶建设扶持资金,致使前期投入要求较高的油茶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水平。
三、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十年来,我国的油茶产业虽然在基地建设方面曾有过几次大的发展过程,但全国油茶产业却一直没有发展壮大起来。综合分析各方面原因,当前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扶持*
据调查,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亩投资约1500元左右;高接换冠,每亩成本约2000元左右;低产林复垦改造,每亩年成本在200元左右。对油茶林新造或改造,如此高的前期投入,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虽然在油茶产业发展中各地出台了一些扶持*,但多数地方由于财力*,对油茶的发展未给予必要的*扶持和资金支持。
(二)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目前,全国现有油茶林大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林,亩产茶油一般在5公斤左右,油茶的每亩产值不超过200元。与其它经济林相比,效益相对较低。如浙江省的常山县,其主要的经济林树种一常山胡柚,每亩的产值在2000~3000元,大大高于油茶林。因而,造成了近年来常山县立地条件比较好的油茶林纷纷被改种为胡柚,农民缺少油茶再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是油茶林大面积荒芜,产量下降,*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三)高产优良品种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到目前为止,油茶种植大省中,江西、安徽两省的油茶林大部分还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普通实生苗林,湖南省约有50%以上的油茶林是建国之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品种混杂,产量极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的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到90年代以来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全省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油茶面积不足150万亩,仅占全省油茶林面积的8%左右。其它省区油茶良种应用率更低。油茶林品种老化,经营粗放,在油茶主产区是一个共性问题。只有通过大面积的优良油茶品种更新换代造林,油茶潜在的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选育了一系列油茶高产优良品种(系),其中不乏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良品种(系),但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却不多。原因在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譬如建设油茶种苗繁育基地、良种采穗圃等,由于投资有限,当前还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用苗的需要。
(四)宣传不到位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其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生状态。我国每年进口橄榄油约4500吨,用汇2000多万美元,除食用外,相当一部分用于制造高档化妆品和保健品,橄榄油的价值十分可观。而全国茶油每年仅有少量出口,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油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
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粮油供给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党*、*把发展粮油生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粮油供给能力。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国际粮油价格的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实现粮油长期供需平衡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进口植物油已占国内市场的大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我国有4531.2万亩油茶林,目前的产出水平很低,每亩仅产油5.8公斤左右。如果将现有低产油茶林全部进行改造,再新造近2500余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产油40公斤),通过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应用,使油茶高产稳产,届时茶油产量有望达到250多万吨,将大幅提高茶油在现有食用油供给中的比例,缓解日益紧张的食用油供给矛盾,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二)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解决国家耕地资源刚性短缺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耕地刚性短缺已是不争事实,而对耕地的精耕细作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粮油单产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作为林地资源,在14个油茶林主产省(区、市)现有2.87亿亩林业用地中,适宜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山荒地面积约为5381万亩,发展油茶有着雄厚的林地(土地)资源基础。
经多年的科研和实践积淀,油茶单产大幅度提高存在巨大空间。经测算,油茶林地的产出水平可以在现有水平上增加10倍左右,油茶籽的产油水平基本相当于同等种植面积的油菜籽。发展油茶具有不与粮食争地的显著特点,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国家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有56%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发展山区经济,解决农民群众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油茶主要栽培区基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油茶又是这些地区最具特色的林业资源,发展的基础条件好。规划实施后,仅油茶正常经营管理一项,即可长期解决近200万农民的就业。农户种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振兴我国山区经济,促进油茶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普通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从其食物功能看,其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五)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油茶属于常绿树种,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火防虫、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同时,由于油茶适生区域大部分又是集体林权改革省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大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包括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长久巩固。据统计,我国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73%,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09
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尤其是优质食用油匮乏,全国60% 的食用油依靠进口。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还会继续增长,其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为我国原产乡土树种,已有2000 多年栽培历史。茶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可媲美橄榄油。油茶在山区种植,不与粮棉争地。大力发展油茶,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保障粮油安全,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湖南为代表的各地油茶种植区多措并举,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期待*能出台更为细致的扶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油茶产业腾飞。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油茶栽培面积曾达6000多万亩,主产区茶油产量占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优良新品种、经营管理不善、初次投入较高,以及认识不足、缺乏*扶持等原因,我国油茶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随着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迅猛发展,茶油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面积和产量也逐步萎缩,目前为近5000万亩,现有油茶林中,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3-5公斤的低产林,年总产量仅为20多万吨。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林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成功选育出一大批亩均产油量达到50公斤以上的优良高产新品种(系),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同时,近几年来,油茶产区各级地方*对发展油茶产业日益重视,老百姓和有关企业的积极性也普遍高涨。因此,目前在油茶适生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油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亩油茶出油量=2.3亩大豆
`在油茶主产区,南方诸多省份如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和湖南人均耕地面积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耕地警戒线(0.8亩)。在我国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仅靠大力种植油菜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的空间十分有限。
而油茶生产在山区,不与粮棉争地,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现有2.6亿亩宜林地,有相当一部分适宜种植油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可有效缓解食用油供给压力和耕地紧张压力。目前,新品种油茶林亩产茶油已达50-80公斤。在稳定现有油茶林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可使亩均产油提高到5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如果再在适生地区扩大油茶林面积1000万亩,总产量将达到300万吨以上,可占到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25%左右。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15亩油菜或2.3亩大豆。若以油茶亩均产油40公斤计算,相当于置换出7500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这不仅对于增强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减少食用植物油进口大为有利,而且对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维护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低档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食用橄榄油已逐渐成为习惯。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低温冻害,防火效果好,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来发展,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初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油茶表现出损失较小、抗性较强的突出特点。因此,结合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大力发展油茶,可以有效改善林种树种结构,增强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受雨雪冰冻灾害损毁面积较大,补植补造任务繁重,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树种更换,更多地发展一些油茶,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期稳固。
增收的“铁杆庄稼”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7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加快山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油茶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树种,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长,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油茶适生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可以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据统计,2007年,油茶籽的销售价格已突破6000元/吨,毛油价格高达4万元/吨,茶油副产品茶枯的价格也达到1800元/吨以上。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约为4.2亩油菜,农户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后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油茶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城花村有油茶林5000亩,人均2.6亩,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5680元,其中油茶收入占18.6%。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樟塘村农民傅忠保2001年新造高产油茶林120亩,2007年收入高达18万元。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岗下村农民雷本江,1998年新造高产油茶林2亩,第五年开始产油,亩产油15公斤,第六年亩产油41公斤。2007年亩产油达到55公斤,亩收入2500元。全村120亩油茶,仅此一项人均收入430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油茶产业链条长,综合利用价值高,除可生产茶油、营养保健品、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之外,其加工剩余物还可以提炼茶皂素和制作饲料、肥料、洗涤清洁等,这对于带动农村工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市场升温,条件具备
油茶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区、市)的低山丘陵地区,其中湖南、江西两省分布最多,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2/3。全国每年生产油茶籽106万吨,生产加工茶油27.7万吨。
然而,5000万亩与建国以来最多时油茶面积达到6000多万亩相比,不升反降,油茶产业始终无法发展壮大。国家林业局相关调查认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油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种植特点,尽管种植规模大,但产量低,在全国油料产品中所占比重很小,依存度低。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落后。油茶新品种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一般农户无力承受。三是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近些年,部分地区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发展油茶的扶持*,推动了当地油茶产业发展,但由于财力所限力度不够,油茶发展步伐缓慢。四是品种老化混杂,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现有油茶林相当一部分是建国前种植的,长期以来主要靠“人种天养”,没有重视优良高产油茶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穗圃的认定和建立,致使单位面积产量低。油茶大省湖南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高产油茶林面积为168万亩,仅占全省油茶面积的8%左右,其他省区油茶良种应用率更低。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给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全国陆续建立了一批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据统计,湖南、江西、广西等9个省(区)已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71处,可年产油茶良种苗木(穗条)0.61亿株。目前,中国林科院和湖南、江西、广西等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50公斤,部分优良品种已经应用于生产实践。
全国14个油茶主产区现有油茶加工企业近1700家,具备年产茶油11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达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其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日趋成熟。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对此,国家林业局相关专家说,目前发展油茶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一是茶油市场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的加工能力接近原料供应量的3倍;三是经过油茶科研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的需要,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都已成型过关;四是近几年各地发展油茶的势头很猛,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发展意见,出台了一些优惠*。尤其是去年《**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颁发以后,各地大力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国家林业局对发展油茶高度重视,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特别是在2008年工作部署当中,把油茶低改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这位专家指出,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于重振油茶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年可望做强油茶产业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林业局提出,要用10年左右时间,做大做强油茶产业,通过对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以及在宜林荒山荒地营造高产油茶林,重点加快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使油茶产业有一个大的、历史性的发展。
初步设想,在现有油茶林中,先期对立地条件较好、经营管理不善的约2000万亩进行抚育改造;对品种退化严重的约1000万亩进行重造;其余约2000万亩,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此外,再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建立约1000万亩新的基地。最终使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进入盛果期后年产茶油总量达到300万吨以上。
当前的工作重点和采取的措施一是抓紧编制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油茶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补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品种推广示范以及实用技术培训等。二是对从事油茶产业发展的农户和生产大县,研究制定类似国家对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所给予的补贴*和奖励*,调动广大农民和主产区的积极性。同时,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油茶产业发展。三是建设良种采穗圃和苗木繁育基地,制定年度苗木生产计划,保障种苗供应,同时加强种苗监管,杜绝非良种壮苗上山造林,确保工程建设从高起点上发展。四是重点扶持建立一批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油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油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五是落实国家相关*,制定必要措施,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化经营。
--------------------------------------------------------------------------------
油茶全身都是宝
油茶(Camelliaoleifera)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
油茶的主产品是茶油。根据上海植物分析所检测及《中国油脂植物》公布的数据,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维生素E的含量也比橄榄油高出一倍,并且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山茶甙,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除生产茶油外,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及生产茶油的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
参考资料:http://www.agri.gov.cn/jjps/t20080910_1131101.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44
你公司技术经验可以加盟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5:35
种油茶虽然好,为什么钱是老板赚树没栽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7:43
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尤其是优质食用油匮乏,全国60% 的食用油依靠进口。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还会继续增长,其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为我国原产乡土树种,已有2000 多年栽培历史。茶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可媲美橄榄油。油茶在山区种植,不与粮棉争地。大力发展油茶,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保障粮油安全,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湖南为代表的各地油茶种植区多措并举,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期待*能出台更为细致的扶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油茶产业腾飞。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油茶栽培面积曾达6000多万亩,主产区茶油产量占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优良新品种、经营管理不善、初次投入较高,以及认识不足、缺乏*扶持等原因,我国油茶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随着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迅猛发展,茶油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面积和产量也逐步萎缩,目前为近5000万亩,现有油茶林中,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3-5公斤的低产林,年总产量仅为20多万吨。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林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成功选育出一大批亩均产油量达到50公斤以上的优良高产新品种(系),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同时,近几年来,油茶产区各级地方*对发展油茶产业日益重视,老百姓和有关企业的积极性也普遍高涨。因此,目前在油茶适生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油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亩油茶出油量=2.3亩大豆
`在油茶主产区,南方诸多省份如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和湖南人均耕地面积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耕地警戒线(0.8亩)。在我国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仅靠大力种植油菜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的空间十分有限。
而油茶生产在山区,不与粮棉争地,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现有2.6亿亩宜林地,有相当一部分适宜种植油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可有效缓解食用油供给压力和耕地紧张压力。目前,新品种油茶林亩产茶油已达50-80公斤。在稳定现有油茶林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可使亩均产油提高到5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如果再在适生地区扩大油茶林面积1000万亩,总产量将达到300万吨以上,可占到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25%左右。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15亩油菜或2.3亩大豆。若以油茶亩均产油40公斤计算,相当于置换出7500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这不仅对于增强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减少食用植物油进口大为有利,而且对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维护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低档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食用橄榄油已逐渐成为习惯。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低温冻害,防火效果好,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来发展,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初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油茶表现出损失较小、抗性较强的突出特点。因此,结合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大力发展油茶,可以有效改善林种树种结构,增强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受雨雪冰冻灾害损毁面积较大,补植补造任务繁重,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树种更换,更多地发展一些油茶,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期稳固。
增收的“铁杆庄稼”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7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加快山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油茶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树种,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长,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油茶适生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可以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据统计,2007年,油茶籽的销售价格已突破6000元/吨,毛油价格高达4万元/吨,茶油副产品茶枯的价格也达到1800元/吨以上。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约为4.2亩油菜,农户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后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油茶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城花村有油茶林5000亩,人均2.6亩,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5680元,其中油茶收入占18.6%。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樟塘村农民傅忠保2001年新造高产油茶林120亩,2007年收入高达18万元。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岗下村农民雷本江,1998年新造高产油茶林2亩,第五年开始产油,亩产油15公斤,第六年亩产油41公斤。2007年亩产油达到55公斤,亩收入2500元。全村120亩油茶,仅此一项人均收入430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油茶产业链条长,综合利用价值高,除可生产茶油、营养保健品、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之外,其加工剩余物还可以提炼茶皂素和制作饲料、肥料、洗涤清洁等,这对于带动农村工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市场升温,条件具备
油茶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区、市)的低山丘陵地区,其中湖南、江西两省分布最多,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2/3。全国每年生产油茶籽106万吨,生产加工茶油27.7万吨。
然而,5000万亩与建国以来最多时油茶面积达到6000多万亩相比,不升反降,油茶产业始终无法发展壮大。国家林业局相关调查认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油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种植特点,尽管种植规模大,但产量低,在全国油料产品中所占比重很小,依存度低。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落后。油茶新品种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一般农户无力承受。三是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近些年,部分地区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发展油茶的扶持*,推动了当地油茶产业发展,但由于财力所限力度不够,油茶发展步伐缓慢。四是品种老化混杂,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现有油茶林相当一部分是建国前种植的,长期以来主要靠“人种天养”,没有重视优良高产油茶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穗圃的认定和建立,致使单位面积产量低。油茶大省湖南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高产油茶林面积为168万亩,仅占全省油茶面积的8%左右,其他省区油茶良种应用率更低。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给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全国陆续建立了一批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据统计,湖南、江西、广西等9个省(区)已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71处,可年产油茶良种苗木(穗条)0.61亿株。目前,中国林科院和湖南、江西、广西等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50公斤,部分优良品种已经应用于生产实践。
全国14个油茶主产区现有油茶加工企业近1700家,具备年产茶油11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达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其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日趋成熟。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对此,国家林业局相关专家说,目前发展油茶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一是茶油市场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的加工能力接近原料供应量的3倍;三是经过油茶科研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的需要,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都已成型过关;四是近几年各地发展油茶的势头很猛,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发展意见,出台了一些优惠*。尤其是去年《**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颁发以后,各地大力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国家林业局对发展油茶高度重视,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特别是在2008年工作部署当中,把油茶低改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这位专家指出,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于重振油茶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年可望做强油茶产业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林业局提出,要用10年左右时间,做大做强油茶产业,通过对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以及在宜林荒山荒地营造高产油茶林,重点加快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使油茶产业有一个大的、历史性的发展。
初步设想,在现有油茶林中,先期对立地条件较好、经营管理不善的约2000万亩进行抚育改造;对品种退化严重的约1000万亩进行重造;其余约2000万亩,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此外,再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建立约1000万亩新的基地。最终使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进入盛果期后年产茶油总量达到300万吨以上。
当前的工作重点和采取的措施一是抓紧编制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油茶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补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品种推广示范以及实用技术培训等。二是对从事油茶产业发展的农户和生产大县,研究制定类似国家对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所给予的补贴*和奖励*,调动广大农民和主产区的积极性。同时,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油茶产业发展。三是建设良种采穗圃和苗木繁育基地,制定年度苗木生产计划,保障种苗供应,同时加强种苗监管,杜绝非良种壮苗上山造林,确保工程建设从高起点上发展。四是重点扶持建立一批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油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油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五是落实国家相关*,制定必要措施,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化经营。
油茶全身都是宝
油茶(Camelliaoleifera)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
油茶的主产品是茶油。根据上海植物分析所检测及《中国油脂植物》公布的数据,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维生素E的含量也比橄榄油高出一倍,并且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山茶甙,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除生产茶油外,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及生产茶油的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