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哈尔滨有什么冰雪文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6:0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2:25
1、冰灯
广义的冰灯是以冰雪为材料制作的艺术造型,是冰雪艺术造型和灯光效果的总称,具体可分为:冷冻冰灯,是较原始的冰灯;雕刻灯,是用天然冰雕刻而成,如万寿灯、荷花灯等。
2、雪雕
作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重头戏之一,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由于每年雪博会的展出周期长(60-70天),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冰雪狂欢嘉年华”。雪博会以“和平、友谊、发展”为主题,以打造雪塑精品、发展冰雪旅游、繁荣冰雪文化为目的,打造一个“大、奇、美、精”的冰雪园林景观。
3、冰花
是将鲜花、翠竹、硕果、游鱼冻在一定体积、不同形状的冰块中的冰雪艺术品。
4、冰盆景
是仿照山水盆景用冰雕刻或堆砌冻结而成的,有岩、绝壁、石林等千变万化的山川美景。冰盆景其实是冰雕塑的一种。
5、冰景致
又称水晶冰艺术,这是以山、树或河床为凭借,根据需要用木杆搭成架子,架上绑草帘,捆草绳,系树枝。这些就绪后,在摄氏零下20度的严寒气候里用清水喷浇,低的用人端着水龙头浇,高的还要动用消防队架云梯。用这种办法可浇成冰山雪岭、冰雪瀑布、冰窟雪洞。
扩展资料:
哈尔滨冰雪节的诞生:
19世纪80年代初,哈尔滨冰灯已扬名四海、观者如云,群众性的滑冰、打冰橇、乘冰帆等冰上运动及冬泳也为哈尔滨之冬增加了活力。冰雪文化活动已经受到某些部门的重视。*哈尔滨*宣传部的有关同志在接待来哈观赏冰灯的港澳台胞过程中,发现人们不仅爱哈尔滨的冰灯,而且也爱哈尔滨的白雪。
由此产生了举办“‘哈尔滨之冬’冰雪节”的设想,并于1983年10月向*提出建议,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得到*主要领导的首肯,于1985年1月5日在冰灯游园会所在地兆麟公园的南门外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并宣布,以后每年从1月5日开始都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哈尔滨冰雪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雪节 (哈尔滨冰雪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3:43
我觉得就是北方的冰雪文化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5:17
冰雪文化纵横谈
冰雪,对于黑龙江来说是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龙江人恋冰爱雪,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冰雪资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
冰雪时节,本版举办冰雪文化座谈会,14日,省内著名社会学家、作家、艺术家齐聚一堂,谈冰论雪,畅谈冰雪文化的内涵、历史、现状和演变趋势,探索黑龙江冰雪经济的优势、不足和发展方向。
陈凤翚 原*宣传部副*
我们应重视冰雪文化
本报记者 杨铭
对冰雪文化陈凤翚一直很关注,座谈会上,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希望大家都来重视冰雪文化,把冰雪文化的研究提升到理论高度上来,更理性地看待冰雪文化。
如果没有松花江,没有哈尔滨人与冬季作斗争的性格,没有60年代的倡导,没有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市*的倡办冰雪节,没有冰雪节活动由*主导变成市场运作,冰雪文化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是很难的。
怎么对冰雪文化准确、科学定位,需要专家去研究、论证,以使我省的冰雪文化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应该继续深度开展冰雪文化活动。
现在全国许多地方,包括吉林、辽宁、新疆等地,都在开发冰雪资源,我们后面有狼。我们就要研究怎样进一步利用我们的优势,保持我们的优势。
陈凤翚说他看过名为《美国人建国历程》的一本书,书中提到波士顿的“冰王”弗雷德里克·图德。此人13岁进入商界,21岁时,听到他的兄弟对别人说过一句异想天开的话:为何不把附近的冰搞到加勒比海港口去卖?他是有心人,决心把这个思路变成现实。他在《冰库日记》写下决心:“谁要是在第一个回合就往后退,而不打第二拳,这就是丧失胜利信心的表现;这种人无论打仗、谈恋爱、做生意,都成不了大器。”不出一年,他就投资一万美元,把130吨天然冰出口到闷热的马提尼克岛。15年后开始赚钱,而且取得生意专利权。1846年一年,就外运冰六万五千吨,10年后,不止翻一番,冰成了重要商品,大宗出口货物。当初谁也没想到冰能这么挣钱。
我们也要进一步开发我们的冰雪资源,多想办法,不要让优势被人家夺走。
他还谈到,他现在不大喜欢看冰灯,倒是觉得雪雕很有开发前景,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冰雪文化一定会再上一层楼。
最后,应注重冰雪文化的拉动作用。
现在哈尔滨买不着旅游产品,这是一个可观的商机,我们可利用它。
我们应该加强跟冰雪文化相关的人文建设、文化建设,包括吸引老百姓参与。哈尔滨市民很多人都觉得冰雪大世界太远了,价格又太高了,能否让哈尔滨市的市民不花钱看冰灯?或者在冰雪节那天免费看冰灯?
我们还要奖励那些对冰雪文化有贡献的人。这样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关注冰雪文化,并为之献计献策。
我们还要多写些通俗的,面对群众的,可读性强的,有关冰雪文化的文章,让人们了解冰雪文化,走近冰雪文化。
王景富 哈尔滨日报高级编辑
建一座我们的冰雪博物馆
本报记者 唐小清
作为研讨会上第一个发言的专家,王景富首先对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发展进行了总体评价。他说,哈尔滨是中国冰雪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冰雪文化的排头兵,哈尔滨创造了许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冰雪文化之最和第一……哈尔滨的冰灯是世界冰雪的奇葩,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冰雪文化,包括由冰灯发展起来的冰雪节,大世界和故事园也都是由冰灯文化派生出来的。
王景富认为,哈尔滨有丰富的冰雪文化积淀,而且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有南北兼收,中外并蓄的特点。最早,女真人在哈尔滨创造了如服饰、建筑、饮食、渔猎等文化,之后关内大量移民涌入,使汉族文化和女真文化进行碰撞,清代的两次大量移民,使满族文化和哈尔滨土著文化相融合,俄罗斯移民把大量欧洲文化带到哈尔滨,俄罗斯人带来的冰帆、冰橇、滑冰等冰雪运动对哈尔滨也有较深影响。
现在,冰雪文化处于上升的态势,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都在搞冰灯雪雕,长春沈阳不仅想学哈尔滨、还想超越哈尔滨,为了确保哈尔滨的优势,首先,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现在各种名目的项目越来越多,下面各区也在各自搞,应合理规划。搞不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浪费资源,应尽量减少重复,各有侧重。
第二,创新发展保护名牌。要保护好哈尔滨冰灯这一知名品牌,好多人冲着冰灯来哈,要挖掘冰雪文化内涵,提升冰雪文化品位。可在宣传折页上用简短文字写出冰灯历史,二龙山滑雪场一建场就建了博物馆,乌吉密滑雪场寻访并展示从雪场走出的滑雪世界冠军,这些作法可借鉴。
同时,挖掘内涵不要牵强附会,不要任意编造故事,传说要有出处,不能离谱。他建议建立哈尔滨冰雪博物馆,充分挖掘冰雪文化内涵,可以年年积累充实新东西,利用图片、影像、书法、多媒体各种形式来展示,这将是四季冰雪旅游景点,可四季接待游客,博物馆不光展示我们哈尔滨的冰雪历史文化,还可以收集、研究展示世界冰雪文化,这对哈尔滨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很有意义。
最后,他建议,应尊重知识、提倡“首倡权”,对好的创意,应给予荣誉和证书以鼓励人们不断创新。
鲁锐 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整合黑龙江冰雪资源实施“大冰雪”战略
本报记者 唐小清
现今,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以“哈尔滨冰雪节”为核心的,具有一定规模,且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冰雪文化产业体系。但是近几年,吉林、辽宁以及新疆等省也在逐步加强冰雪文化的建设,使我省的冰雪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同时,省内地区、企业间互相争嘴,冰雪项目撞车和雷同现象的频繁发生,不仅争夺了冰雪旅游的客源,而且影响了哈尔滨冰雪文化建设的总体形象。
冰雪文化产业如何抵御外来竞争,如何利用冰雪资源优势为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整合龙江冰雪资源,适时实施“大冰雪”战略,把黑龙江、哈尔滨对冰雪资源的利用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尤显必要。
我省自然神奇的生态环境和冰雪环境极具吸引力,而从目前情况看整合黑龙江冰雪资源的时机已经成熟,鲁锐提出的“大冰雪”战略具体构想是,首先把整合、开发、利用黑龙江的冰雪资源作为发展的主导思想;其次将哈尔滨冰雪节更名为“黑龙江暨哈尔滨冰雪节”,作为黑龙江冰雪产业的总体品牌。第三,以哈尔滨为核心,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布局,按层次、有规划、突出各自特点,开发冰雪旅游景点,形成以哈尔滨为龙头的黑龙江冰雪旅游区域。
钟学志 省*和*建设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原哈市社科联*
冰雪节是否需调整
本报记者 唐小清
冰雪文化是一重要品牌,一张城市名片,一个重要的城市形象。文化一旦与冰雪有机结合起来,就为冰雪赋予了灵性、活力与魅力,使文化融入冰雪,为冰雪活动打造了巨大平台,冰雪文化给哈尔滨城市的冬天注入了活力,增添了魅力,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增加了经济实力。
钟学志认为,办好办活冰雪节,需要大众参与,让老百姓自己主动参与,真正让哈尔滨人认识到冰雪节是我们哈尔滨人自己的盛大节日,不只是给外地人看的。
冰雪节这个日子是1月5日,选得合不合适?新年休三天,刚工作一天,就又放假,是否合理,能否和新年假期结合在一起,可以再探讨一下。
环境建设要加强,冰雪节期间,包括生态、人文、城建、交通、用厕、火车、汽车出入口等环境都应有大幅度改善,营造一个平安美丽的环境。
钟学志还建议冬有冰雪,夏有沙雕,哈尔滨有丰富的江沙资源,可以搞沙雕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