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9 16: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4:10
如果你原规规矩矩、开开心心地开着车,前车突然别车,就差那么几十厘米的距离撞上。你一脚重刹以后,会做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下今天发生的一个“别车事故”。
(本田:对不起,我没把握住距离
比亚迪:没关系,我也没有)
事情发生在今天(10月13日)早上,在当时车流量并不多的龙耀路隧道。视频的最开始,黑车就从右侧车道并入左道,避免因为前方慢车影响速度,显示了自己的“预判感”并不错。
视频的12s,黑车就打转向灯并入右侧,想要超越前方正常行驶的白车。从前面踩刹车的动作来看,黑车速度并不慢,并且距开头并线(1s),包括紧跟白车,也仅仅过了11s而已,让人觉得黑车司机相当“老司机”。
视频的15s,黑车逐渐加速,开始与白车齐头并行,但让人迷惑的是…这时开始黑车逐渐往左偏移。要知道,黑车前面根本没有慢车妨碍前行,没有再次变线的必要。
一直靠左行驶的白车,则可能被突然冒出的黑车(视野盲区)吓到,方向一时出现明显不稳。此时黑车保持强势进入状态,甚至实现了转向才打转向灯(视频17秒)。
白车因为一直保持靠近左侧行驶,所以没有半点避让空间,只能“听天由命”地重刹。幸好,白车的刹车减速起到作用,避免了碰撞,整个过程黑车并无半分谦让,我们看到的就只有满满的进攻性,以及…无驾德。
视频20s,高能时刻来了,被别车的白车司机似乎愤怒了,但也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他在“复仇”同时还不忘先打开右转向灯,一脚大油门并线加速(警示差点被别车的视频车),在视频25s时,刹车转向,一气呵成,想要“以牙还牙”,以超短距离别车。
白车为比亚迪宋的插电或纯电动版本,
瞬间加速能力极强!
DM版本甚至能4.9s破百。
所以说,千万别得罪绿牌的比亚迪
更高能的时刻来了,黑车司机可能经验不足,虽保持了靠车道右侧行驶,但在白车的“复仇”下,明显慌了,一把急方向,然后撞到了左侧的墙上,甚至冒起了火花。
一直留意着黑车的白车司机,看到自己“闯”下的大祸,也刹车停了下来。用一句网络语来说,“以为是王者,没想到是青铜”。
从我们一般人的眼光来看,这起事故起因主要有二,白车司机的“鲁莽驾驶”,以及黑车司机的“经验不足”,而两车也没有直接接触,所以有可能是白车主责、黑车次责,或者是白车全责。
至于说最开始的黑车别车?并不属于此次事故的范畴中。另外白车车主或面临危险驾驶的控告,危险驾驶的主观判断则是
【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行为危害到公共安全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状态的发生。】
在翻查各种网络信息,对于这种事故,若直接导致后车追尾,别车的车主全责。
若未发生发生事故?别车车主行为恶劣(多半指多次、连续别车),则有可能被追究危险驾驶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早在2017年,东莞皇冠车主的“疯狂175秒”别车就被作为刑事案件处理,更是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
【依照刑法和刑法第115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所以总结一句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若无主观、故意去别车,就不会发生事故。但可惜的是,对于黑车之前的行为,不仅难以定刑,也难以判定,换而言之就是“他能恶心,还不犯罪那种”,对此有些“狠爷们”就给出损招——撞上去。(PS:教授强烈不建议这样,极度浪费时间,自己安全没有保障)
此事在今天下午2点50又发生了反转,根据网络消息,黑色轿车司机为无证驾驶,全责。不过截至发稿时间,此消息仍未经警方证实,仅供参考。该事件后续可能还会有各种反转和变化,教授将持续关注。
平时遇到这类别车,我们多半只能吃个哑巴亏,忍一时风平浪静。但若是遇到多次恶意别车,那就可以靠着行车记录仪录像,到交警处进行举报。
另外教授在此,也说一下防御性驾驶,要是说一般驾驶是“不撞到别人”,那么防御性驾驶就是“不让别人撞到自己”。
一,平时多通过后视镜留意后车状况。
二,遇到有危险驾驶倾向的车主,尽快安全远离,并且保持安全车距。
(若是能注意到以上两点,白车就不至于被黑车吓一跳)
三,若预判到有别人有可能加塞、别车,车辆应稍微右靠车道,为自己留足空间。
四,遇到紧急事情,淡定稳定方向,让速不让道。(让速也无可避免他全责,让道导致事故自己主责甚至全责)
五,不要赌气,不要赌气,不要赌气。
这是一场本不应该、也本可避免的事故,黑车司机不应该鲁莽驾驶,将道路当做自家客厅肆意超车,甚至说是别车,这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白车司机也同样看似“老司机”,但却不能保持冷静。教授也只能对某些所谓老司机说,“你以为自己是老司机,但路上多数人以为你是疯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