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认知的天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9 17: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1:00
标题:恐惧,认知的天敌
正文:
大家可能都知道,张家界的天门山有个很现代的玻璃栈道,但你去到那里,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各种丑态:很多人走这个栈道的时候,是爬着的。
这个玻璃栈道虽然直接能看到万丈深渊,但它其实很宽,而且是玻璃钢做的,跟钢板一样硬,用锤子都砸不碎,而很多人还是不敢直接往前走,以为爬过去就没有危险,所以就出现了各种丑态和惊叫。
“玻璃栈道”这个场景就能见识到“认知在和恐惧的较量中是如何软弱不堪的”,但是,道理都明白,一旦恐惧出现的时候,道理就变得一钱不值了。
这也从侧面回答了:为什么“明白了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这是实践的问题、练习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恐惧”,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情绪——嫉妒、贪婪、忧郁等等。
这些情绪极大地扭曲了我们的认知,有时候甚至是釜底抽薪式地,让整个认知陷入坍塌和瘫痪状态。所以,光说“要提高认知”是没用的。
这也就像好多球员,天天练投篮,并且在练习的时候投篮投得特别准,然而一到球场却一个都投不进去——能力的天敌“恐惧”一旦出现,我们的能力就溃不成军。
所以优化认知前,要学会面对恐惧,消除恐惧。
那么,怎么才能去掉恐惧,达到一种真正的优化认知呢?答案是:绝望疗法。
中国古代有一个寓言:一个盲人走到一座桥上,但他不知道那是桥,一脚踏空。这个盲人反应很机敏,一下子抓住了一根棍子——桥的栏杆,然后就一直吊在那儿。
这时候旁边有人经过告诉他,“你下来,没事的,你下面就是地面”,但这个盲人就是牢牢抓住那个栏杆死活不松手。撑了半个时辰,他终于撑不住了,手一滑,发现他的脚尖其实几乎要触到地面了,一下子就能安稳地站在地上了。
而且,那是一座旱桥,下面没水。于是这个盲人就自嘲说,“早知道下面就是地,何苦在这儿吊半天呢?”
这个寓言其实是在提醒一直被恐惧所困扰的人:你所恐惧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个幻觉,当你真正是坠到那个谷底的时候,这个恐惧就自然消失了。
爱因斯坦说,“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我们的恐惧是由我们原来的认知导致的,你原来的认知是不可能驱除这个恐惧的,要用行动来驱除恐惧。
不进入一种极度绝望的场景,你可能永远驱除不了这种认知,也就永远驱除不了你的那种恐惧——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解释了王阳明“知行合一”。
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可能更好理解“绝望疗法”:大不了如何如何——大不了是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