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困扰在非中国企业的文化冲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9 10: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29
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国企业面临诸多问题。中国公司不熟悉当地法律,不和当地媒体打交道,另外语言上的障碍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中国公司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如何化解这些问题?一家咨询公司“中国屋”的做法或许能提供一些借鉴。
文/ Dinfin Mulupi
编译/王誉澄
2015年3月,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家中餐厅被当地媒体爆料称,这家中餐厅每天下午5点钟之后拒绝非洲人入内,这在当地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之前该中餐厅的老板告诉当地一家日报,这项“下午5点之后不接待非洲人”的*是为了让中国顾客感觉更安全,更加自在。
在这桩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丑闻曝光后,这家中餐厅遭到了当地愤怒的年轻人的洗劫,而后当地*以卫生标准不达标为由关闭了这家中餐厅,并以没有执照进行经营起诉了该餐厅老板。
这仅仅是描述非洲人和中国人在非洲*上脆弱的合作关系的一个例子。在中国人经营的公司当中,存在不少劳工纠纷,此外一些小规模的当地贸易商因为担心来自中国商人的竞争而不断提起*。自然资源保护者则认为,中国人从事的象牙和犀牛角贸易,导致了非洲大象和犀牛的迅速消亡。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增强了其与非洲的经济纽带关系,向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采矿业项目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许多人对中国的做法表示赞许,并支持中国更多地参与到非洲事务当中,但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并将中国的做法称为“资源殖民主义”。不管怎样,中国对非洲各项事务的参与度势必进一步提高。
帮助中国更好地融入非洲
总部设在内罗毕的社交公司----中国屋(China House)设立的初衷是通过减少中国的投资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冲突,帮助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更好地融入到非洲社会。这家公司是由20多岁的黄红香(Hongxiang Huang,音译)于2014年成立的,黄红香是到非洲研究中国投资的一位记者。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看到了中国公司在融入到非洲新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
“这里存在诸多劳工相关问题,中国公司不熟悉当地法律,不和当地媒体打交道,另外语言上的障碍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中国公司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因此我们开始寻找那些有助于中国对非洲进行持续投资的方法。”中国屋联合创始人Annie Hu如是说。
中国屋为中资企业向非洲*投资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它们改善劳工关系,同时令它们的投资活动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中国屋还提供社会责任相关咨询服务,以及可持续影响投资研究服务。中国屋提供的研究服务主要集中在法律、税务、融资和劳工的解决方案上。中国屋希望看到中国公司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中国投资者在非洲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而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Annie Hu表示。
中国屋位于内罗毕Kilimani地区的一座公寓里,这里既是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住处,也是他们的办公场所。一群对非洲有着强烈兴趣,同时致力于解决中国海外相关事务的年轻人管理着这家公司,他们的合作伙伴来自全球的各所大学。
“合作伙伴来了,因为肯尼亚确实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国度。伙伴们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有些人在美国和欧洲受过教育,有些人则在媒体和国际发展相关部门工作过。”
打破文化壁垒
Annie Hu表示,许多中国公司都急切地希望改善与非洲人的关系,因为公司中的大部分雇员都是当地人。2014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肯尼亚做生意的中国公司,其全职雇员中的78%为当地人。
当中国人来到非洲做生意时,他们遭受了“文化冲击”,目前正在努力摆脱在中国国内做生意时的惯性做法。
Annie Hu指出,语言也是一个大问题,在这儿的许多中国专家英语口语能力不强,无法理解当地雇员的意思。当语言成为一种障碍时,中国专家们就不再和当地雇员交流。因此我们请来了中国合作伙伴,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够让中国公司和当地雇员们的沟通变得顺畅起来。
除了提供社交和环境相关服务外,中国屋还鼓励和帮助中国公司积极与当地媒体打交道,减少当地媒体因缺乏信息交流而对中国人产生的误解。
“与中国的文化不同,肯尼亚人愿意和媒体打交道,而中国人即便是在国内也不愿意这么干。因此我们要让在肯尼亚的中国公司相信,与媒体沟通是件好事,不要担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