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5 07: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6:09
战国时期风云激荡,有些人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芒,这些人虽然死了,却仍然活在历史的文明中没有消散,但是却有很多被我们忽视的历史人物,他们一些拙劣的行径也往往覆盖了他们原本锋利的光芒,但是人无完人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公孙衍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光芒在战国长河中总是被掩盖,甚至他的功绩也往往被其他人顶替,最让人郁闷的就是苏秦,合纵的先驱其实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张仪的对手也从来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举起七国合纵抗秦大旗的也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那么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他呢,那是因为公孙衍贪,在群众的心中不是完美的存在。
收受贿赂,公孙衍一败张仪。
公孙衍原本只是魏国的一名小官,商鞅死后,公孙衍看到了秦国是战国里将要崛起的巨星,就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去了秦国,决定一展抱负,公孙衍到了秦国之后立马得到了嬴驷也就是后来秦惠文王的重用,然后公孙衍亲自率兵大败魏国,从魏国手里把秦国丢失多年的河西之地全部夺了回来,嬴驷大为赏识,公孙衍也继任商鞅成为秦国第二任大良造,可是公孙衍这个人,贪。
魏国被夺了河西之地,魏王害怕秦国继续攻击而灭魏国,就秘密派人去贿赂公孙衍,公孙衍在秦国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要赚钱是不可能的,因为秦国的官风很正,公孙衍看到魏王送来的大笔财富动心了,就劝说秦惠文王放弃攻魏,这时候张仪来到了秦国,进谏秦王说,公孙衍收受贿赂,见私立就忘公义,这时候是进攻魏国最好的时机,公孙衍却劝亲王放弃,其心可诛,明智的秦王就逐渐开始排斥公孙衍,公孙衍只好逃走,张仪也成为了秦国第一任丞相。
奔走合纵,公孙衍剑指张仪。
逃出秦国的公孙衍就去了魏国,这时候的魏国已经被周围诸侯打的实力大减,为了不被灭国,魏王重用公孙衍,因为公孙衍的能力深深的震撼着魏王,这时候得魏国单独对抗强国已经彻底没有了底气,这时候得公孙衍就对魏王提出了诸侯联合,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合纵。
公孙衍首先去游说了齐国,然后去了楚国,当时的楚国在实力上是最能抗衡秦国的一个存在,在公孙衍的劝说下,楚怀王答应合纵抗秦,并且一举把赵、韩、魏、楚、燕、齐六个大国全部说服,加入了抗秦的合纵,值得一说的是,公孙衍还说服了秦国西部的义渠国加入了合纵,这就了不得了,瞬间对秦国组成了东西合围的局势,这时候得公孙衍直接把矛头直至张仪,内心里呐喊着:张仪,我看你怎么破我的合纵,让你在背后打我的小报告。
七国离心,公孙衍再败张仪。
合纵的根本是参加合纵的国家都要能分一杯羹,只是可惜七国本质上存在着各自的间隙,都不想看着其余的国家比自己强大,这时候七国的现状,也恰恰被张仪给看穿了,张仪就在开始举起了连横的大旗,张仪先后奔走,劝说六国亲秦,公孙衍见招拆招,最后还是硬生生的拉起了七国联军共同出兵伐秦。
天不遂人愿,七国不能同心,在战场上也是如此,秦军在司马错的带领下,势如破竹,逐一攻破了七国联军,公孙衍奔走几年的合纵大计,就这样被张仪化解了,兵败之后,张仪积极游说六国放弃和盟,和秦国结盟,公孙衍看着六国逐渐倒向秦国,心如死灰,彻彻底底的败给了张仪。
公孙衍拉起七国同盟的时候,他已经彻彻底底的成功了,与其说公孙衍合纵失败,不如说六国不能同心而导致公孙衍的失败,抛开最终的结局,其实公孙衍他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外交家,张仪能够打败他只因为站对了国家,如果公孙衍和张仪的角色互换,张仪可能连和公孙衍对抗的机会都不存在,只是历史不能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