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7 23: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6:48
2.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巨大的泛大洋(Panthalassa) 覆盖了2/3的地球表面 。其余的部分被一块单一的*-泛*(Pangaea,意思是"所有的陆地")所占据。泛*在三叠纪时期面积达到最广阔,仅有中国和东南亚与之分离形成岛屿。*的南北两臂向东伸展半包围着特提斯海(Tethys Ocean)。极地没有冰雪,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常被猛烈的暴风雨袭击。赤道则 *** 热的沙漠占据。到了三叠纪末期,这个巨大的*才第一次断裂,非洲和南美开始分离。
1.5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泛*开始了广泛的*,尤其是在北美洲,*开始沿西北方向镟转,与非洲分离。逐渐的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宽广的大西洋,这种运动直到今天仍在继续。特提斯海的西面侵蚀了泛*的海岸线,*漂移使海水侵入的更广泛从而把泛*分成北方的劳亚*(Laurasia)和南方的冈瓦纳*(Gondwana)此时的南美*正位于南方的冈瓦纳*西部。
1.27亿年前。白垩纪接替了侏罗纪,世界上的*仍在漂移中,世界主要的陆地继续*为更小的*,这次的解体是由地幔深部运动引起的。劳亚*的下方一个新的海洋正在慢慢扩张,他贯穿了整个冈瓦纳*,把这个巨大的*分为两部分,即南美和非洲。这次运动历经数百万年后打开了大西洋,分离出南极*,驱使印度北上与亚洲发生碰撞。
1.06亿年前,白垩纪中期,海底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持续促使*分离推动洋底上升,生成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海平面。正在形成中的北大西洋(North Atlantic)将巨大的北方的劳亚*分为西部的北美和东部的欧洲,南美*漂离非洲更远了,开始了它孤悬海外与世隔绝的近1亿年时间,在此期间得以演化出大量独特稀有物种。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已开始呈现出与现代相同的格局。大西洋几乎完全把新*与旧*隔开了。冈瓦纳*的南部终于彻底裂开了。澳洲漂到了北面,南极*安居南极,印度继续向北和亚洲碰撞。海平面上升又下降,偶尔路桥把亚洲和欧洲,非洲和欧洲,北美和南美连线在一起。
300万年前连线南北美洲的路桥最终升起,南美*的隔离状态也宣告结束。通过路桥两块*的动物得以相互交流,在涌入的大批征服者中就有剑齿虎等著名猫科动物,在大约1万年前人类首次踏上了南美*,他们的到来也许加速了南美土著动物的灭绝,但并没有使地面景观发生多大变化,最终农牧耕作的发展改变了南美*的面貌。
位置: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
范围:*东至布朗库角(西经34°46′,南纬7°09′),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18′,南纬53°54′),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20′,南纬4°41′),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40′,北纬12°28′)。
面积:约1 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地理区域:从地理区域上划分为:南美北部诸国,包括盖亚那、苏利南、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一个地区为法属盖亚那、。安第斯山地中段诸国,包括厄瓜多、秘鲁、玻利维亚。南美南部诸国,包括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一个地区为福克兰群岛(又名"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英国争议)。南美东部国家巴西,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一半。
大约从8000万年前开始,南极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火山剧烈的喷发,震撼着这块*一直延续到今天,地壳深处产生变动向上推挤,一座山脉拔地而起纵贯南北绵延了9000多公里,形成了陆地上最长的山脉。在安第斯山脉的北端有热带多雾林覆盖了山坡,但山顶的高度相当高,即使位于赤道也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安第斯山脉*有一个高海拔沙漠亚蒂普拉诺高原,再往南山脉的高度有所降低,但同时也更加接近南极*。在南美洲的最南端有除南北两极以外面积最大的冰原,巴塔哥尼亚冰原的面积超过了7000平方英里,冰河一路奔流入海。
安第斯山区最恶劣的环境当属山脉中部的4000多公尺高的高原氧气非常稀薄,在亚蒂普拉诺高原上来自四周山顶融化的雪水在大盐湖里蒸发夜晚冰冻白昼烘烤,这片含有碱的盐田是最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区之一,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的乌尤尼盐沼面积有4500平方英里,是世界上最辽阔的盐田。
潘帕斯高原
位于南美洲南部,阿根廷中、东部的*带型大草原。北连格连查科草原,南接巴塔哥尼亚高原,西抵安第斯山麓,东达大西洋岸,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潘帕斯"源于印第安丘克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就地带性和气候条件而论,本区适宜树木生长,实际上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一般称潘帕斯群落。草类中占优势的是针茅属、三芒草属、臭草属等硬叶禾本科植物,另有多种双子叶植物。豆科植物少是该群落的一大特点,特有种也较贫乏。地势自西向东缓倾。夏热冬温,年雨量1000~250毫米,由东北向西南递减。以5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称"干潘帕",除禾本科草类外,西南边缘还生长著稀疏的旱生灌丛,发育有栗钙土、棕钙土,多盐沼和咸水河;东部称"湿润潘帕",发育有肥沃的黑土。潘帕斯现大部分已开垦成农田和牧场,盛产小麦、玉米、饲料、蔬菜、水果、肉类、皮革等,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牧业区,并成为阿根廷*、经济、交通和文化的心脏地区。集中了全国2/3的人口,4/5的工业生产和2/3以上的农业生产。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中心,铁路、公路呈辐射状伸向全国各地。潘帕斯草原的大部分土地已被开垦为农田和牧场.田里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牧草丰美的草原到处是白色,*,黑色,花色的良种牛群.草原上种植的玉米,大部分是用来饲养牛羊,牛肉产量很高.阿根廷每年要宰杀一千多万头牛,除了大部分供国内食用,还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这里有着阿根廷全国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以及许多重要铁路和城市,是阿根廷的心脏.
潘帕斯高原成为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的原因,是草原西边的安迪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丰富的降雨,所以只有该草原的西边靠安迪斯山脉一测狭长地带才有"走廊式"林木,而东部大部分由于雨水的缺乏则只能生长草原。
阿根廷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西部南部山区则人口稀少,大部分国民都居住在平原地区,对于高原气候很难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