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的故事续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8 00: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9:00
公元1279年,南宋钓鱼城守将王立向元朝献城投降(献城后,除王立外,有三十多名守将自杀殉国)。
此前,原南宋疆土中,钓鱼城是唯一还在坚持抗元的城池,这座城池自从建立之日起,硬抗蒙元军队足足有36年。
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被元朝追认为元宪宗)就死于钓鱼城之下。蒙哥死前留下遗言:“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王立献城投降有迫不得已之处,当时的钓鱼城真真正正成为了一座孤城,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如钓鱼城被元军攻破,根据蒙哥的遗言,城中残余军民的下场可想而知。
因此,王立在钓鱼城已经确定无法坚守的情况下,试图以保存全城军民的条件向元朝投降。
但这个条件并不容易被攻城的元朝将领接受。
在钓鱼城投降前后,元朝为攻略川蜀地区,设立了东川行枢密院和西川行枢密院两处行枢密院,分别攻略川蜀及周边地区。
负责围攻钓鱼城这颗钉子的是东川行枢密院,主掌东川行枢密院的是元太宗窝阔台的第六子合丹。
王立要想保存钓鱼城军民的性命,就不能向城外的元朝军队投降。
或许老天怜悯钓鱼城军民,王立早前派去成都探查元军动向的几名部下,落到了在成都的元朝西川行枢密院副使的李德辉手中。
李德辉是汉人,不太喜欢屠城那一套,且他的背后有主掌西川行枢密院的元朝安西王忙哥刺(元世祖忽必烈第三子)的支持。
王立向元朝西川行枢密院投降,李德辉插手了钓鱼城投降事宜,并扛住了东川行枢密院将领的压力,向王立承诺保存钓鱼城军民的性命。
这样一来,王立献城投降后,保留下了全城军民的性命,但却搅合进了元朝贵族之间的斗争。
攻打钓鱼城是东川行枢密院的任务,眼看着就要成功,却被西川行枢密院抢了功劳,东川行枢密院哪忍受得了?
东川行枢密院马上向元世祖忽必烈上书,要求杀王立为蒙哥汗报仇,得到了忽必烈的认可。
东川行枢密院要杀王立,因王立投降而得到好处的西川行枢密院就要保住他。
在王立即将被杀的关键时刻,安西王忙哥刺出面保下了王立,还帮王立讨到了一个官职…
忽必烈遵守了此前对忙哥刺的承诺,没有继续追究忙哥刺生前尽力保护的王立的罪过,忽必烈不想杀王立,那谁也别想杀。
故而,在首任安西王忙哥刺死后,王立身后的保护伞虽然大不如前,可还是能生存下来。
公元1294年,忽必烈逝世,元成宗继位,忽必烈生前的承诺开始失效。
王立虽然在元朝无权无势,可杀掉王立可以讨好相当一部分蒙古贵族(主要是蒙哥汗生前提拔的部下)的欢心,也能继续打压安西王势力(继任安西王是忙哥刺之子阿难答)。
不过,王立投降元朝十几年来,一直老实本分的做人,杀他当然是举手之劳,可皇帝想杀人,最好还是有个好的借口。
元成宗等了七年,公元1301年,终于等到了借口,当年,西南地区出现大量反元朝的叛乱。
偏巧在这个时候,已经年过五旬的王立向元成宗上书,请求辞官。元成宗马上将西南地区的叛乱和王立辞官联系在了一起。
王立当初在钓鱼城担任守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钓鱼城扛住了蒙古大军几十年的持续进攻。
钓鱼城中的将领,无论年龄大小,在西南地区的百姓心中,毫无疑问全部是英雄。
王立作为钓鱼城最后一任守将,其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相当大。
西南地区发生叛乱,王立马上就辞官,他想干嘛?如果让王立找机会回到西南地区,会出现什么后果?
不管王立是因为什么原因辞官,元成宗都不介意往最坏的方向思考。
所以,元成宗马上下令赐死王立,而此时的安西王势力也无法再给王立提供保护。
最终,28岁献出钓鱼城向元朝投降的王立,在苟延残喘了22年后,终于还是被元朝杀害。
没能殉国,让王立饱受鄙视,保存全城军民性命,又似乎能获得赞扬,是非功过,过眼云烟,历史总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