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02:0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0 07:22
慈禧太后在咸丰驾崩以后,曾多次御驾出行前去咸丰皇帝陵寝祭奠,为此她还特意设了一个“特殊”的官职。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特殊”的官职却成了扰民的祸首。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特殊的官职又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们看电视剧时,总能看到一个场景,某个官吏出行,他悠哉游哉的坐在轿子中,前面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兵在前开路,他们的手中还分别举着大牌子,牌子上写着“回避”与“肃静”几个字。此场景虽看起来有些老套,在古代时却是真实的仪仗模式,*出行必须有人开道与保护,而且一路之上不能有喧哗鼓噪之声,若是有人敢高声断喝惊扰了官驾,轻则被拉出来打板子,重则还要投入到狱中受罚。
慈禧太后便非常喜爱清静,久居深宫的她可受不了外界的喧嚷,每次出宫去咸丰陵寝祭奠时都要提前清路,以免到时候有人惊动圣驾。为了能做好这一工作,慈禧太后还特意安排了一个“管声音”的小官,专门对路上的“不和谐声音”进行管控。咸丰皇帝被安葬在清定陵,慈禧太后在去往定陵的路上,难免要落脚歇息几日,这就需要沿途驿所的大力维护。驿所的*们不仅要安排侍卫昼夜看护,跟随慈禧太后出行的“管声音的官”一起驱逐周边百姓。正所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慈禧太后祭陵是大事,然而对于周边的百姓来说,生活同样是他们的大事,小商贩们每日来往不息的做些小买卖,为的就是养家糊口。随着慈禧太后队伍的到来,这些小商贩们也只能打起了“游击战”,令这些掌管声音的官差们头痛不已。
在双方斗智斗勇下,管声音的官差们也想出了一个妙招,既然“活”的捉不到,那就捉几个找“死”的。这些官差先是穿上便衣,在街上找几个看起来贫苦的小商贩,声称要买他们的货物,然而货物到手后还偏偏不给钱。小商贩自然要上前理论,刚一高声叫嚷,几名官差立马将其绳捆索绑的拿下,随即亮出真实身份:“对不起,我是管声音的官差”,再掏出一条破布将其封口押送到营地。慈禧太后一旦对外界声音有所烦躁,官差们会立刻将这些被捉住的小商贩拎来抵罪,而小商贩被堵住了嘴巴有口难辩。即使慈禧太后没有抱怨,这些“替罪羊”们也得等老佛爷御驾远行了之后,才能被官差放走。
官差们久而久之,尝到了甜头,这种做法不仅能*的完成任务,而且还有不少油水可捞,于是乎,他们立马转变了身份,由“官”变成了“匪”。既然手中有这么大的权力,简直是不用白不用,这些管声音的官差们随着慈禧出行,驻扎下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结帮成伙地游走在街市,只要看上谁家的货物,二话不说拎起来就走,小贩们都不敢出声,只能自认倒霉。偶尔遇见“不开眼”的小贩,几名官差既不打也不骂,直接五花大绑将其拿住,随即便以“高声吵嚷”的罪名送往营地做“替罪羊”。时间一长,百姓们都知道了这个套路,见到他们立马收走人,犹如躲避瘟神一般。
慈禧太后对于此事也有所耳闻,但是她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在她的心中,百姓都是草芥,只要自己能耳根子清静,哪管百姓们的死活?清末本来就是内忧外患,慈禧太后还如此不关心民生,想必这才是清国覆灭的真正原因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0 07:23
慈禧太后设置了便衣,由于这个职位有很大的油水,而慈禧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弄得民生哀怨。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0 07:23
设立了一个专门管声音的官职,平时在街上一直巡逻,所以使得街上的小贩们对这些人非常的痛恨。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0 07:24
设置了一个管声音的官职,打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不让百姓发出任何声音,让百姓十分痛恨。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0 07:25
设立了一个管声音的小官。每当慈禧出巡时就是这些人对路上不和谐的声音进行管控。那时候商贩卖货需要吆喝,于是这些人就成为了官差抓捕的重点对象。后来这些人,每次出巡,第一件事就是拉帮结伙的在街上游荡,看上哪家的货物就自己拎起来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