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1 03: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6:19
粟(学名:Setaria italica var. germanica (Mill.) Schred.)是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一年生,须根粗大;植物体细弱矮小,高20-70厘米;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
圆锥花序呈圆柱状,紧密,长6-12厘米,宽5-10毫米,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
粟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朝鲜半岛、东南亚各地、南亚的印度半岛、欧亚草原直迄东欧也有分布。适于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
粟起源于中国或东亚,栽培历史悠久,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主要的栽培作物。黄河流域史前考古发掘的粮食作物以粟为多。直到唐代以前,粟一直是中国北方民众的主食之一,通称“谷子”或“谷子”。至秦汉时期,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唐宋时期也在中国南方提倡种粟。直到宋末,稻、小麦逐渐发展,粟才退居二线。
经长期选择培育,粟已发展出许多品种,《诗经》中出现的“粱”与“粟”,指的就是俗称的“谷子”或“小米”。小米“粱”的米粒蒸煮后较黏,而“粟”为“粱”之不黏者,植株较细弱矮小,粟后来被处理为粱(Setaria italica (L.) Beauv.)的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