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0 23: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18:12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有都有自己的劳动,劳动者在和用人单位合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一些纠纷,如果双方不能平和协商,就需要法律的帮助解决问题,但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到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这个举证让很多劳动者感到头疼,为么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应该怎样分配呢?小编为大家介绍。
1、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
由于案件的处理结果对当事人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故有时不会客观地陈述案件事实,如实地进行举证。根据理论与实务,我们将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归纳为六大类:
1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这一原则为各国程序法普遍适用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2举证责任的后果责任一般由原告承担的原则。
举证责任应从行为意义和结果意义两种层面解析,后果责任指当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无法认真时,由有举证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3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所谓“有原则,就有例外”,因受客观条件*,有时当事人既无举证的条件,也无举证的能力,相反对方当事人却有条件、有能力举证,在此情况下,为了平衡双方当事人的举证利益,更好地保护社会弱者的合法权益,从而需要举证责任倒置来平衡当事人的责任。在罗马时代,就有“一切被推定为否定之人之利益”,“为主张之人有证明义务,为否定之人无之”,这一古老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定,不仅为*法中“主张消极事实的人不负举证责任”学说奠定了基础,且亦对英美法国家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与实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举证责任的免除原则
举证责任免除是法定的,此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及诉讼主张明确表示认可的;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定理;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能够推断出的另一事实;已为人民*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人民*保全的证据。对于举证责任的免除情形,当事人反驳以上事实的应负担举证责任。
6公平正义、诚实信用原则
这一原则为上述五原则之补充,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没有规定时才适用。裁判人员在分配举证责任时,要根据当事人与证据的客观条件及利害关系进行分配,同时考虑当事人收集证据能力的强弱,兼顾个案公正、个别公正,适当地向受害人、经济上的弱者的方向倾斜。
2、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
1谁主张,谁举证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时,申请人或原告应就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存续时间及相关的请求事项如工资金额等承担举证责任。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谁掌握,谁举证。
实务中,用人单位处于雇佣地位,劳动者处于被雇佣地位,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规定的场所工作,显然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关于劳动关系的文件往往掌握于用人单位手中,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用人单位应承担举证责任。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这一规定也是针对在劳动争议处理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拒绝提供对自己不利的相关证据,以逃避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劳动者则因为不掌握涉及劳动争议事项的相关证据,而处于不利的情形之中。《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用人单位举证责任的规定,明确了其拒绝提供相关证据的法律后果。在实务当中,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为单位的制度,加班证据,用人单位为员工所上社保证据。
3举证责任倒置:
我国关于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为法定的,我国《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形作了明确规定即“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4由仲裁机构或*进行举证责任分配。
实践中,仲裁机构或*在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时,仲裁员或法官为查清事实,对有些没有规定的或无法确定举证责任的,往往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进行分配,《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赋予了法官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职权,即“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此规定对仲裁员或法官同样适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的内容,涉及到六个原则,希望劳动者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勇于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欢迎广大劳动者到网上进行相关问题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