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5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7:38
属于庙号,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庙号,李世民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年号是贞观。尊号“天可汗”。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扩展资料:
1、尊号
封建时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号。尊号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皇帝的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2、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宗庙中的称号。庙号在较古的年代是由严格的规定的,必须是有重大贡献的皇帝才配享有庙号。
比如在汉代,就只有少数几个皇帝能够称得上“宗”、“祖”,而“宗”、“祖”就是常见的庙号了。
不过到了后世,人们不再如以前一般恪守规定,所以几乎后世的皇帝几乎都有庙号,比如唐代诸帝,除了高祖之外,无帝不“宗”。由于庙号相对简洁,所以后世大都称庙号。
3、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古代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
4、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谥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尊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8:56
太宗属于庙号,贞观是他的年号,他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