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5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8 16:44
脑干反射:音乐当中一种或多种声学上的基本特性被脑干捕获,脑干将此识别成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或紧急信息。生理节律与音乐节奏的"共鸣":人体的一些生理节律(例如心律)在外部的音乐节奏/节拍影响下,和音乐同步。有过live经验的人对此应该有所体会。评价性条件反射:某些音乐在某个人的经历里总是和或正面或负面的其他刺激同时出现,这个人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就会被引起相应的或正面或负面的情绪(可参考:经典条件反射)情绪传染:人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绪,继而将其内化(可参考:共情)。视觉想像:这个很容易理解,听到音乐时联想到了一些视觉画面,就引起了和那些视觉画面相联系的情绪。情节记忆:音乐让人回忆起了关于自身的一些过往经历,引起了和这些经历相关的情绪。对音乐的期待:在一段音乐的行进当中,无论是符合了还是违反了听者对于音乐的期待,都有可能引起情绪。
我一直觉得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非常奇妙,艺术能够向受众传递科学难以传递的感情和情绪——虽然在神经科学上认为它们是物质性的,但是进化到今天,艺术家能够通过 颜色、阴影和harmony来传递强烈和复杂的情感,即使时间流逝,生命逝去、环境和思想也改变了,这份情感还是能透过艺术品传递给观众。说来说去,并不是材料的本身,而是某种精准地组合,组合的可能是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阴影,也可能是和弦,通过展示这种组合 就能 瞬间解锁 观众大脑中的某种特定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因人而异,但大多感受到的情绪很相似,而且往往不是非常简单的情绪。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共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8 16:44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上,动物,尤其是水生和树栖动物在学会觅食、捕猎和求偶之前必须适应内外环境的节奏事件。试想,就连在树上攀爬行走都成困难的个体,怎么可能在采集狩猎、逃避敌害、生殖繁衍上获得优胜?拿灵长类来说,自然选择可以这样作用:那些恐高的因为无法竞争树梢的优质果实导致营养不良被淘汰;那些对树的摇摆感到眩晕的因为精神不佳被淘汰;那些既不恐高又不眩晕的,爬得越高,枝条越柔嫩而富有弹性,有一部分因为不能很好协调配合自身及弹性枝条的运动节奏,掉下树摔死了,被捕食者猎杀了,追不上猎物饿死了……。总之,自然选择就是不适应者的花样作死,适应者的衣食无忧和妻妾成群。动物对内外节奏的适应,以及自身具有高超的节奏运动能力(感知、制造、同步化),是生存和繁衍的前提。 RRRE系统使得动物拥有欣赏、寻求和制造节奏事件的本能,一如动物拥有觅食和求偶的本能。于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在这一本能的驱动下得以起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8 16:44
音乐是全息的。我觉得任何一件音乐作品都包含,表达,甚至就是创作者当时身,心,灵的全部体验。当这个作品被重新播放或者演奏的时候,就好像那些体验的重现。对于听者来讲,他所接收到的也许是全部的信息。换句话说,音乐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除了二元的,认知的信息以外,还有直觉的,情感的,潜意识的,超越二元的信息。也许是因为这样,音乐才可以如此强力地影响人的情绪(以及许多其他生理和心理的方面)。也许正因这样,我自己在琢磨到底是哪一个音乐元素影响了脑部的哪一个区域,又是哪一个音乐元素控制着人们什么样的期许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种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