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5 12: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7:50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历年试题(96)-2020 天津医疗卫生
1、*、王老师、张老师在同一所大学教语文、数学和外语,按规定每人只担任其中一门课。而且①*上课全部用汉语。②外语老师是该校一个学生的舅舅。③张老师是女教师,她的女儿考大学之前,经常向数学老师请教。请判定他们各自上的课程是( )?
A.*上语文,王老师上外语,张老师上数学
B.王老师上语文,*上外语,张老师上数学
C.张老师上语文,王老师上外语,*上数学
D.王老师上语文,张老师上外语,*上数学
2. 下列属于白细胞渗出过程的是:
A.边集
B.滚动
C.黏附
D.游出
E.游走
3. 下列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是:
A.内皮细胞收缩
B.内皮细胞损伤
C.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D.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
E.以上都是
4. 下列可引起感染性肉芽肿的是:
A.结节病
B.麻风
C.猫抓病
D.梅毒
E.血吸虫病
5. 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的是:
A.上皮样细胞
B.淋巴细胞
C.多核巨细胞
D.浆细胞
E.单核细胞
6、某单位要从王、李、张、周四人中选几个人参加省会议,有人做出如下推测:
甲:除非李去,否则王不去
乙:李和周来自不同部门,他们两个应该都参加。
丙:如果张不去,那么王一定参加
丁:周参加或者张不参加
A 甲说的是真话,王参加了会议
B 甲说的是真话,周参加了会议
C 丙说的是真话,张参加了会议
D 丙说的是真话,李参加了会议
按照最终参会情况。其中只有一人猜测正确,则哪项为真?
【参*及解析】
1、【参*】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三句话均为真话。根据条件①可知,*不是外语老师,则可排除B;根据②可知,外语老师是一位男士,再结合③张老师是女教师可知,张老师不是外语老师,则可排除D;再根据③张老师的女儿经常向数学老师请教可知,张老师不是数学老师,可排除A、B。因此正确选项为C。
2.【参*】ABC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炎症-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白细胞渗出)的知识点。(2)白细胞渗出过程是复杂的连续过程,包括白细胞边集和滚动(AB对)、黏附(C对)和游出(D对)、在组织中游走(E对)等阶段,并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到达炎症灶,在局部发挥重要的防御作用。
3.【参*】ABC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炎症-急性炎症(血管通透性增加机制)的知识点。(2)下列机制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①内皮细胞收缩(A对)。内皮细胞在受到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等炎症介质的刺激后,迅速发生收缩,内皮细胞间出现0.5~1.0pm的缝隙,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②内皮细胞损伤(B对)。烧伤和化脓菌感染等严重损伤刺激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使之坏死及脱落,这种损伤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明显并且发生迅速,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直至损伤血管形成血栓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③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C对)。在靠近内皮细胞连接处的胞质内,存在着由相互连接的囊泡所构成的囊泡体,这些囊泡体形成穿胞通道。富含蛋白质的液体通过穿胞通道穿越内皮细胞的现象称为穿胞作用,这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另一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引起内皮细胞穿胞通道数量增加及口径增大。④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DE对)。在炎症修复过程中,以出芽方式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连接不健全,加之VEGF等因子的作用,使新生毛细血管具有高通透性。
4.【参*】BC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炎症-慢性炎症(感染性肉芽肿的病因)的知识点。(2)感染性肉芽肿的常见病因如下:①细菌感染: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分别引起结核病和麻风(B对),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猫抓病(C对);②螺旋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D对);③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组织胞浆菌新型隐球菌和血吸虫感染(E对)等。结节病属于原因不明的肉芽肿(A错)。
5.【参*】A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炎症-慢性炎症(肉芽肿的组成成分)的知识点。(2)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AC对),具有诊断意义。
6、【参*】C。解析:首先根据提问可知该题是一道真假话题目。再回到题干信息中,可知:①甲:王=>李 ;②乙:李且周;③非张=>王;④丁:周或非张。观察四个信息,并没有发现题干间的矛盾关系,此时可以关注选项。选项设置中,说真话的只有甲和丙,否则该题无解,所以据此可以判断出乙和丁说的一定是假话。乙为假,则非李或非周为真;丁为假,则非周且张为真。此时我们能够得到的确定性信息则为周不去,张一定去。-A等价于A=>B(二次矛盾),所以张为真,则丙说的话也为真。该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