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6 07: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20:28
《 担保法 》第三十六条规定:“ 连带责任保证 中,主 债务人 诉讼时效中断 ,保证 债务 时效不中断。”也就是说,主合同诉讼时效中断不会及于连带 保证合同 。2000年10月,被告孙某向胡某借款10万元,约定于当年11月底归还,并由被告林某予以担保。借款期限届满后,孙某于2001年1月至2003年2月分五次偿还原告共计6万元,尚欠4万元未还。期间原告胡某也从未向保 证人 林某要款,直到今年2月向*起诉被告孙某和林某,要求判令两被告共同偿还4万元。审理中 担保人 林某以保证责任超过 诉讼时效 为由提出抗辩,拒绝承担担保还款责任。 本案在审理中,对保证人林某是否承担保证责任,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主合同诉讼时效中断,从合同的担保条款时效自然中断,其理论依据是“合同从随主”的原则,因此保证人林某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是没有理由的。第二种观点则相反,认为主合同诉讼时效中断,并不必然导致保证合同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合同应按自己的中断事由而中断。本案保证人的保证债务已超过诉讼时效,应判决驳回原告要求保证人林某承担保证责任的 诉讼 请求。 对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究其根源,实质上是各自保护利益的立足点不同而造成的。保证时效中断具有相对性的理论,是从立足保护保证人的利益出发;而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及于保证债务的观点则是出于保护 债权人 的利益考虑而得出的。 两种观点究竟孰优孰劣,可依利益衡量来进行分析:首先,按照 合同当事人 平等的原则,在主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三方当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若债权人与主债务人之间出现诉讼时效中断事由,未经过保证人的同意而及于保证合同,结果会使保证人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明显有违合同当事人平等的立法原则。其次,从当事人的利益角度分析,主债务人在 诉讼时效期间 履行部分债务,基于这种履行会产生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但保证人对主债务的担保是基于担保人原来的担保能力而确定的,对保证合同而言,原来的担保内容并未发生变动,因此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如及于保证债务并使之中断,等于无限延长了保证期间,结果是不当加重了保证人的负担。况且保证人在保证合同中,虽为债务人提供担保,但往往是出于某种信赖关系,一般也不取得经济利益,因而不能由债权人与主债务人间的行为而决定加重保证人的负担。因此主合同诉讼时效中断并不必然导致保证合同保证时效。 关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在关于适用《担保法》的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做法,即采纳了第二种观点,其中第三十六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人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时效不中断。”本案中被告林某为孙某担保,保证方式和期间都没有约定,按《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第二十六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约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因此,本案保证人林某的保证债务已经超过保证期间,主债务诉讼时效虽发生中断,但保证期间并没有发生中断,保证人林某可免除保证责任,*应当判决驳回原告要求保证人林某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 综上所述,以上情况在 连带责任 当中规定了,当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后那么保证债务的额时效是不会中断的,所以是不会涉及到连带保证合同,所以对于在保证期间没有发生中断的,那么当事人也就可以免除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