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柴胡的作用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9:53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3:06
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原植物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四川等地。原植物柴胡生长于向阳旱荒山坡、路边、林缘灌丛或草丛中;狭叶柴胡生长于干燥草原、狭叶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地。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功效解表退热、截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用名有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药性论》:能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良。
《日华子本草》:味甘,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狂热乏绝,胃胁气满,健忘。
《开宝本草》:味苦,平、微寒,无毒。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温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开宝本草》:仲景治伤寒,有大、小柴胡汤,及柴胡加龙牡、柴胡加芒硝汤等,故后人治寒热,此为最要之药。
《本草衍义》:《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或无热,得此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万世之后,所误无穷耳。苟有明哲之士,自可处治。中下之学,不肯考究,枉致沦没,可不谨哉?可不戒哉!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虐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本草发挥》:成无已云:柴胡之苦,以发表热。又云:柴胡、黄芩之苦,入心而折热。洁古云:柴胡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此手足少阳、厥阴四经行经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他药所能止。治心下痞,胸膈中痛。能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去寒热往来。胆痹非柴胡不能除之。又去胁下痛,往来寒热,及日晡发热,用柴胡。《主治秘诀》云:柴胡味微苦,性平,微寒,气味俱轻,阳也,升也。少阳经分药。偏头痛乃少阳也,非柴胡不能除。
《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运,目赤昏痛障翳,耳鸣聋;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面疳羸热。
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及包络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用可尔。然东垣言诸有热者,宜加之,无热则不加。又言诸经之疟,皆以柴胡为君。十二经疮疽,须用柴胡以散结聚。则是肺疟,肾疟,十二经之疮,有热者则可用之矣。但要用者精思病原,加减佐使可也。寇氏不分脏腑经络,有热无热,乃谓柴胡不治劳乏,一概摈斥,殊非通论。庞元英《谈薮》:张氏久病疟,热时如火,年余骨立。医用茸附诸药,热益甚。召医宫孙琳诊之,投小柴胡汤一帖,热减十之*,三服脱然。淋曰:此名劳疟,热从髓出,加以刚剂,气血愈亏,安得不瘦?盖热有在皮肤、脏、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银胡,只须一服。南方者加减,故三服乃效。观此,则得用药之妙也。
行手、足少阳,黄芩为佐;行手、足厥阴,黄连为佐。
《景岳全书》:味苦微辛,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也,阳中之阴。用此者,用其凉散,平肝之热,入肝、胆、三焦、心胞四经。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疟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总之,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岂容误哉!兼之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当慎用之;热结不能者,用佐当归、黄芩,正所宜也。愚谓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断非滋补之药。凡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盖未有用散而不泄营气者,未有动汗而不伤营血者。营即阴也,阴既虚矣,尚堪再损其阴否?然则用柴胡以治虚劳之热者,果亦何所取义耶?观寇宗《衍义》曰: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之人,有一种脏本虚损,复受邪热者,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青蒿煎之用柴胡,正合宜耳。若或无邪,得此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不可忽,盖万世之后,所误无穷,可不谨哉?观此寇氏之说,其意专在邪热二字,谓但察有邪无邪,以决可用不可用,此诚得理之见,而复有非之者,抑又何也?即在王海藏亦曰:苟无实热而用柴胡,不死何待?凡此所见略同,用者不可不察。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微苦,性平。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盛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枢转以透膈升出之,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寒热,寒热者少阳外感之邪也。又谓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诚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为柴胡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神农本草经》柴胡主寒热,山茱萸亦主寒热。柴胡所主之寒热,为少阳外感之邪,若伤寒疟疾是也,故宜用柴胡和解之;山萸肉所主之寒热,为厥阴内伤之寒热,若肝脏虚极忽寒忽热,汗出欲脱是也,故宜用山萸肉补敛之。二证之寒热虽同,而其病因判若天渊,临证者当细审之,用药慎勿误投也。
柴胡非发汗之药,而多用之亦能出汗。小柴胡汤多用之至八两,按今时分量计之,且三分之一剂可得八钱。小柴胡汤中如此多用柴胡者,欲借柴胡之力升提少阳之邪以透膈上出也。然多用之又恐其旁行发汗,则上升之力不专,小柴胡汤之去渣重煎,所以减其发汗之力也。
或疑小柴胡汤既非发汁之药,何以《伤寒论》百四十九节服柴胡汤后有汗出而解之语?不知此节文义,原为误下之后服小柴胡汤者说法。夫小柴胡汤,系和解之剂,原非发汗之剂,特以误下之后,胁下所聚外感之邪,兼散漫于手少阳三焦,因少阳为游部,手、足少阳原相贯彻也。此时外达之经络作汗而解,而其留于胁下者,亦与之同气相求,借径于手少阳而汗解,故于发热汗出上,特加一却字,言非发其汗而却由汗解也。然足少阳之由汗解原非正路,乃其服小柴胡汤后,胁下之邪欲上升透膈,因下后气不能助之透过,而其邪之散漫于手少阳者,且又以同类相招,遂于蓄极之时而开旁通之路,此际几有正气不能胜邪气之势,故必先蒸蒸而振,大有邪正相争之象,而后发热汗出而解,此即所谓战而后汗也。观下后服柴胡汤者,其出汗若是之难,则足少阳之病由汗解,原非正路益可知也。是以愚生平临证,于壮实之人用小柴胡汤时,恒减去人参,而于经医误下之后者,若用小柴胡汤必用人参以助其战胜用力。
用柴胡以治少阳外感之邪,不必其寒热往来也。但知其人纯系外感,而有恶心欲吐之现象,是即病在少阳,欲借少阳枢转之机透膈上达也。治以小柴胡可随手奏效,此病机欲上者因而越之也。又有其人不见寒热往来,亦并不喜呕,惟频频多吐黏涎,斯亦可断为少阳病,而与以小柴胡汤。盖少阳之去路为太阴湿土,因包脾之脂膜原与板油相近,而板油亦脂膜,又有同类相招之义,此少阳欲传太阴,而太阴湿土之气经少阳之火铄炼,遂凝为黏涎频频吐出,投以小柴胡汤,可断其入太阴之路,俾由少阳而解矣。又:柴胡为疟疾之主药,而小心过甚者,谓其人若或阴虚燥热,可以青蒿代之。不知疟邪伏于胁下两板油中,乃足少阳经之大都会,柴胡能入其中,升提疟邪透膈上出,而青蒿无斯力也;若遇燥热者,或热盛于气分者,不妨多用润燥清火之药佐之。是以愚治疟疾有重用生地、熟地治愈者,有重用生石膏、知母治愈者,其气分虚者,又有重用参、耆治愈者,然方中无不用柴胡也。
【现代药理研究】
1. 柴胡有镇静及延长睡眠时间的作用。实验证明柴胡皂甙可延长猫的睡眠时间,特别是慢波睡眠Ⅱ期(SWS)和快动睡眠期(REM)的增加与给药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2. 柴胡有解热镇痛作用。北柴胡油、北柴胡皂甙对酵母诱发的大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北柴胡皂苷和柴胡煎剂对电击尾法引起的大鼠和小鼠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 柴胡有抗惊厥作用。柴胡煎剂20g/kg给小鼠灌胃,对咖啡因诱发的小鼠惊厥有对抗作用。
4. 柴胡有抗炎作用。柴胡总皂苷和挥发油对多种急性渗出性炎症和慢性增殖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5. 柴胡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柴胡对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柴胡对流感病毒、肝炎、钩端螺旋体及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
6. 柴胡有护肝利胆作用,其利胆的主要成分是所含的黄酮类成分。
7. 柴胡有降血脂作用,柴胡皂苷肌注能使试验性高脂血症动物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的水平降低,尤以甘油三酯的水平降低最为显著,还能加速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从粪便排出,从而使血脂下降,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a、b。
8. 柴胡有抗过敏作用。
9. 柴胡有抗溃疡作用,柴胡总皂苷口服可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液的pH值,对实验性醋酸溃疡有治疗作用,对胰蛋白酶有较强抑制作用。
10. 柴胡皂苷有明显的溶血作用。
11. 柴胡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12. 柴胡有抗肾炎作用,柴胡皂苷d对动物膜性肾炎有抑制作用。
13. 柴胡有抗肿瘤作用。
14. 柴胡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24
柴胡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别名叫地熏、山菜,味苦、性微寒,归属于心包经、肝经、胆经、三焦经,主要功效与作用为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临床常用于以下几方面:
1、临床上多用于感冒发烧、寒热往来,比如过去一直用的柴胡注射液,就是柴胡的一种;
2、疏肝理气,对于肝郁气滞、解胀疼痛,表现为一天生气,憋的慌、心烦、唉声叹气、叹息,效果挺好,比如逍遥散、逍遥丸;
3、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因为有升阳举陷的作用,所以有升的作用,效果比较好。
适应人群或者具体用量还是以医生应用开方较好,自己不要擅自使用,如果一定要试一试,还要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者药剂师,效果更好,而且避免副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5:58
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具有疏散风热,疏肝解瘀,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的作用。善于祛邪解表退热,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气。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是风寒表证,还是风热表证,皆可以使用。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可以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的月经不调,痛经等。柴胡也能够升阳举陷,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的脏器脱垂。柴胡也是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物,可以退热截疟。总之,柴胡在临床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7:50
柴胡具有解热抗炎、保肝利胆、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肝郁气滞、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柴胡还具有预防肝硬化、镇静安眠、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功能、抑制胃液分泌等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58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微苦微寒,质轻清,气味薄,归肝胆经,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但是在发挥这三种不同的功效的时候,其用量是不同的。
《素问》有言:“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柴胡苦辛,剂量较大时,能解表退热;剂量小时,味薄轻清,能向外、向上发散,所以用量小能疏肝解郁,用量更小则能升阳举陷。
升阳举陷用量常小于10 g
《本草丛新》中“柴胡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司清气上行。”小剂量的柴胡,善于升举脾胃清阳之气,能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引起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崩中带下、食少便溏等症;还能引药上达头面,疏散风热。
临床常用经典药对,如柴胡配升麻、人参、黄芪等药。以柴胡配升麻为例,柴胡升肝胆之清阳,行气于左,醋炒使升中有收达中焦而止;升麻升阳明之清气,行气于右,蜜制上升外达到中焦而止。两药配伍,用于治疗清阳下陷引起的诸症,疗效显著,方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
疏肝解郁用量中等,约10 ~ 20g
肝主疏散,能舒畅气机,其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而柴胡生长于半阴半阳之坡,入少阳经、主半表半里、轻清升散,能疏肝解郁,使肝气调达,治疗肝气不疏、肝郁脾虚之证。《本草经解》云:“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
临床常使用柴胡配伍当归、白芍、川芎、枳实、香附等药,代表方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该配伍常用来治疗头痛、头晕、失眠、抑郁、焦虑、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解热用量较大,常大于20g
《医学启源》中有言:“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在解热时,常使用大剂量的柴胡,取其疏散之功,泄肝胆半表半里之郁热,使热随柴胡升浮之性透散出体外。《伤寒论》小柴胡汤中柴胡用量较大,半斤,根据现代换算来看,合着约24g左右。为加强解热功效,可用大剂量的柴胡,但用量过大会导致升发太过、发汗过多,阴液耗伤,亡阳耗气,所以建议解热用量即在20 g ~30 g左右。
柴胡治疗热症时,可解往来寒热、可解潮热、可解痰热。在配伍应用上,柴胡配桂枝主治少阳病寒多热少;配伍葛根主治时邪感冒及一切外感病发热不退;配伍甘草、丹参主治久病后又发热。#名训堂中医馆##商丘中医##中医刘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2:22
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 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多与葛根、羌活、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 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 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常与黄芩同用,如小柴胡汤;
赞同
最早在《神农本草经》这本书里记载了柴胡它的作用:“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
《本草正义》对柴胡的作用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外邪之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阳分者,举而升之,反其宅而中气自振。”
以下是柴胡它作为中药的一些用法:
1.疏散退热(柴胡味辛芳香,能发散)。表现在好几个方面…
一是解表退热,用于表证。
柴胡归肺经,性比较平,不偏寒也不偏热,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这些情况都是可以用的。像《景岳全书》里,说到了以柴胡为主药的用来治风寒的温散方,风热为主的凉散方,以及寒热不明显的平散方。再像宋代经验方“柴胡散”里面就是用柴胡配伍黄芩。
二是和解退热,治伤寒少阳证,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喜呕,脉弦。常配伍黄芩,像很有名的《伤寒论》里讲的小柴胡汤。
三是治疟疾,常配伍常山、草果。
四是治外邪还未解,而阳明肌热已盛之症。常配伍葛根、黄芩这些,像“柴葛解肌汤”
作者:苦由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25453271/answer/6964706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undefined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