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2:31
地层之间界线的划分与确定,特别是各系、各阶之间界线的划分与确定,历来是地层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届国际地层委员会都把发展和完善全球地层表、交流各系主要划分 标准、建立各地层单位的界线和对比作为该会的宗旨和关键任务。它要求各地层分会在完 善和对比全球标准的系、统、阶的工作中,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界线为主要任务,各国地层 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国际界线层型的确定做了大量的工作。
关于地层之间的界线划分原则和方法,自地层学产生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传统 的观点在地层界线的划分上往往强调地层自然特性的变化和物理间断,许多界线根据构造 不整合关系来确定,如传统的寒武系下界、志留系—泥盆系之间的界线等。不整合是岩体 之间的一个侵蚀面,代表地层序列中一个重要的间断和缺失。不整合是由于不整合之下的 岩石经历地表或水下暴露,遭受剥蚀,而缺失一部分较老岩石所致。不整合或假整合作为 地层界线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它标志着岩石、生物和其他地质现象的自然间断。不整合 或假整合在野外易于识别,但在多数情况下是穿时的。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球界 线资料的大量积累,人们认识到物理界面所确定的界线,横向延伸到其他地区时很难对比 和应用。由A. 萨尔瓦多主编的修改后的 《国际地层指南》(Salvador,1994)也指出:将 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层型选在—个不整合面上可能是最糟的选择,这不但不能代表一个精 确的时间点,而且还有横向穿时的可能性。
从现代地层学观点来看,划分地层界线应该基于两个要素:一是具有可以识别的地质 事件;二是证明不同地点的同一事件的同时性。目前,地层学家们都把地层连续,避开间 断作为识别、划分界线的原则。杨遵仪等(1981)在研究我国南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时就曾指出,目前界线层型的建立是地层学中的主要课题,而地层连续是界线层型的必要 条件,所以寻找连续地层剖面成为地层学家划分地质界线时十分关心的问题。
在国际地层单位的定义范畴中,“阶”是年代地层的基本单位,是根据全球界线层型 剖面和点(GSSP)定义的。目前,显生宙以来的阶的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主要是根据生物 带定义的。《国际地层指南》(Hedberg,1976)指出,一个阶的界线层型必须在连续沉积 (最好是海相)的序列之内,界线层型应当与作为等时面、易于识别和能够远距离追索的 生物带等标志相符合。《国际地层指南》(第二版)(Salvador,1994)重申了相同的观点。
近20年来,地层学家们在研究划分地层界线时,尤其是界与界、系与系之间的界线 时,引入了事件地层学的概念。这是一个新兴的地层学研究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 迅速发展。它从综合的角度、多学科联合的角度,在确定地层界线、地层划分与对比、研 究生物演化和地球发展历史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有希望在传统地质学难以解释 和解决的一些重大地质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事件地层界线是事件地层学的核心 (徐道一,1989),它在解决大的地质界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件界线是由地质事 件造成的一种地层界线,它具有反映地质事件的特殊沉积标志,使它成为岩系中独特的自 然分界面,它代表无机界和有机界演变过程的变革点,具有自然界线的性质(侯鸿飞,1989;齐文同,1990)。寻求和论证全球以及大区域内等时事件界线或自然界线,提供大 范围内地层对比的工具,是事件地层学的一个主攻目标。
当然,还可以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界线的划分。近年来,国际、国内使用层序地层学的 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地层界线的划分和厘定,并促进了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沉积 学、沉积古地理学的发展。其根本就是用层序地层优化年代地层单元,即在地层沉积连续 地区,寻找与地层内部不整合相对应的各类标志,包括生物标志、层序关键界面标志、具 体剖面的岩性标志等,使以生物带定义的阶的界线更易于识别和精确对比,更符合地球演 化自然节律(陈建强等,2001)。
因此,当本课题组开展*南部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时,注重吸收现代地质学新 颖的、有价值的观念,对原有的划分方案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厘定,使之更接近地层界线的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