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4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的生行
老生*红生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为主。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为这种老生既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比较次要,动作幅度较小,态度比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比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进宫》的杨波,《捉放曹》的陈官,《击鼓骂曹》的祢衡,《文昭关》和《鱼肠剑》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空城计》、《雍凉关》、《战北原》、《脂粉计》、《七星灯》等剧的诸葛亮,《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碰碑》的杨继业。《桑园寄子》的邓伯道,《让徐州》的陶谦,《逍遥津》的汉献帝等等,都属于唱工戏。还有一种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审潘洪》的寇准,《审头刺汤》的陆炳,《审刺客》的闵觉等,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大段念白很难掌握,从表现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戏,难度大得多,所以这类戏现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衰派老生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类老生专门扮演年老体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风亭》的张元秀,《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马义,《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于这一类。另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以做工为主,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绪紧张,神态粗犷,动作激烈的角色,这些角色的精神状态近乎颓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楼杀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范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笔》的驿丞张恩,《战蒲关》的刘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我认为衰派老生这个名词并不全面,还是说做工老生,特点就是侧重以表演为主,这样比较科学、严谨。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考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就是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作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就是兵器,俗称刀*把子,也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凡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军山》的黄忠,《阳平关》的黄忠,《失街亭》的王平,《战太平》的花云,《震潭州》、《八大锤》等剧中的岳飞,《下河东》的呼延寿亭,《武昭关》、《卧虎关》、《战郢城》等剧中的伍子胥,《潞安州》的陆登等等,都屑于靠把老生应工。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阳关》(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都是。
除去按照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老生行当中的细目以外,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应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这样划分的种类有:王帽老生、袍带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头上藏着王帽,身上穿着龙袍,就是在舞台上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例如《上天台》、《打金砖》的刘秀,《金水桥》的唐太宗,《马嵬坡》的唐明皇,《逍遥津》的汉献帝,《取成都》的刘璋等。这些王帽老生戏,基本上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袍带老生也分为这样几种:所谓袍带,一般头上都戴着纱帽,身上穿着蟒袍。穿蟒袍的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就是身上不带绣龙、绣花的,比较素净的袍服。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会》的鲁肃,《玉堂春》的红袍、蓝袍,包括像诸葛亮,虽然不戴纱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诸葛亮这样的角色,也划分到这—类里去。还有一种是褶子老生。归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色最多。这褶字是个比较特殊的字。这个字有两种念法,按照〈新华字典〉的标准音是念哲,例如咱们平常说百褶裙。还有一个音在〈新华字典〉里是没有的,音“学”,这是剧团里的习惯用字,叫“褶子”。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有点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衣裳,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因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长袍。所以俗称道袍。这在舞台上是一种便服,一般也分这么几种:一种是上边绣花的,叫作花褶子;一种是比较素净的,叫作素褶子;纯黑色的叫作青褶子。这是一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一般书生、秀才所穿的一种便服。穿褶子的角色比较多,包括一些绅士和在野的*,也穿这种便服。凡是穿这种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例如《状元谱》中的老生陈伯愚,《击鼓骂曹》中的弥衡,《捉放曹》中的陈宫等等。与此相类似的,特别穷的、倒霉的、落破的文人,穿一身青褶子,就是纯青色的道袍,例如《问谯闹府》的范仲禹,《马前泼水》的朱买臣等。因为这样一些角色的生活比较困苦,服装比较朴素,所以还有两个专门名词叫作贫生,或苦条子老生。苦条子是地方俗语,旦角也有苦条子青衣。这都是从服装上来辨别角色的一种划分方法。此外还有箭氅老生。箭是箭衣的简称。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边穿着开氅之类服装的人。这些*多数都是武人出身。在戏里不一定有武打,可是因为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这样的服装。常见的戏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都是这类的角色。靠把老生在前边说过了,就是武老生。
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应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红生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
小 生
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文小生里又分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既不能带杀气,不能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显得挺天真活泼似的,那样不行。袍带小生的风度,一般说,应该是雍容端庄还要带点儒雅稳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陈三两爬堂》里的陈魁等,都是戴纱帽,穿蟒袍的。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阶比较低的角色,像《奇双会》里的赵宠,《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进士以后),《清风亭》最后出场的张继保等。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扇子生,就是手里拿把扇子,头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绣着花的,表示年轻、潇洒。为什么叫扇子生呢?因为扇子本身就是一种舞蹈道具,可以辅助演员做出许多舞蹈动作。在京剧舞台上,扇子不是为了天热才拿的,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拿扇子。实际上扇子是一种特殊道具,主要是用来帮助角色表现他的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风度。例如《拾玉锡》里的傅朋,《西厢记》里的张生,《人面桃花》里的崔护等;都是这类的角色。这类角色一般离不开爱情戏,所以经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还有一种叫穷生,专门指一些倒霉的穷困潦倒的念书的人,比如《评雪辩踪》里的吕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连升*》里的王明芳,《状元谱》里的陈大官等,都属于这类角色。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贵衣。富贵衣是一种专门名词,就是在青道袍上补了许多花补丁,这样的衣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词叫富贵衣。还有一种说法,这些人虽然眼前很穷,将来肯定是要富贵的,现在虽然穿得这样破,却是将来富贵的象征,所以这种衣裳叫作富贵衣。这是过去戏班里的一种说法。在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这种角色虽然划在文生范围里,实际上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也可以说是文武之间的一种行当。因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凭工架,凭舞蹈,用翎子做出许多舞蹈动作来。比如《群英会》、《回荆州》、《黄鹤楼》的周瑜,《风仪亭》、《辕门射戟》的吕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杨宗保等,都属于这类,扮演这样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刚健、英武的风度。
除了文小生外,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纯粹的武小生也分成两种,一种是穿长靠的武小生,比如《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借赵云》的赵云,《银空山》的高思继,《柴桑关》的周瑜等,都属于这类的角色。还有一种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从武打的功夫来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说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结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与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庄》的石秀,《雅观楼》的李存孝等,都属于这类角色。可是有些戏,像《八大锤》的陆文龙,现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这样的戏也叫“两门抱”。所谓“两门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武 生
所谓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有些戏,不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等剧中的赵云,就是这样的角色,不仅要有好的武功,还要把赵云的大将风度,忠勇气概表现出来。长靠武生戏很多,除去赵云的戏以外,如《挑滑车》的高宠,《战冀州》、《反西凉》、《战渭南》、《两将军》、《赚历城》等戏中的马超《甘宁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等,都属于这类角色。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按照所穿服装来看,短打武生可以分为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几种。如《恶虎村》、《骆马湖》、《连环套》等剧中的黄天霸,都戴硬罗帽。如《打店》、《打虎》、《狮子楼》等剧中的武松,《三岔口》的任堂惠,《四杰村》的余千;《夜奔》的林冲,《武文华》中的万君兆等,都是戴软罗帽的短打武生,还有戴扎巾,穿箭衣的戏,如《一箭仇》的史文恭,《独木关》的薛礼等,这类角色介乎长靠与短打之间,看武功,重工架,还重表演和唱、念。武生里还有一种勾脸的,就是脸上画有脸谱的,例如《铁笼山》的姜维、《艳阳楼》的高登,《金钱豹》的豹子精,《状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晋阳宫》等剧中的李元霸等都是。这些戏有的原来 是由武净(武花脸)应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剧刚刚成熟的时候,有一个武生的老前辈叫俞菊笙,因为他的身体非常魁梧,脸盘也很大,他把这些武花脸演的戏,用武生的路子来演,结果很受欢迎,所以后来由他传下来的这些戏,虽然还勾花脸,可是都改由武生来演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艳阳楼》、《铁笼山》、《金钱豹》、《四平山》这样的戏,虽然是由武生应工,可是唱念风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势气魄都还保留着许多武花脸的表演特征,就是从俞菊笙传下来的。当然,现在这些戏,也已属于武生戏的范畴了。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后再说一下猴戏。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其来源是在昆曲。昆曲里的猴戏,像孙悟空都是由生行来扮演的,传到京戏里之后,也就由武生来扮演猴戏了。本来扮演孙悟空这类猴仙之类的角色,应该是机灵,活泼,动作轻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适合。可是因为孙悟空已经是一个神猴,所以除了动作伶俐敏捷以外,他还要有气魄,有比较细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来扮演,还是合适的。不过在京剧团里,有些孙悟空的戏,也由武丑来应工,但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由武生来扮演,例如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以及后来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万春等,都是以擅演猴闻名的。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本是武生兼文武老生,因为擅演猴戏,绰号杨猴子。杨小楼在年轻的时候,也因为擅演猴戏,曾经以小杨猴子的艺名享誉一时。另外,武生也有挂髯口的,挂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区别的。武老生对于唱、念、做、打都很注重,而武生虽然戴髯口,但是仍以武打为主,例如《连营寨》和《阳平关》的赵云,《嘉兴府》的总兵,《剑峰山》的邱成之类的角色,虽然扮相跟武老生的一样,可是却都由武生来扮演
娃娃生
生行里除了老生、红生、小生、武生,还有一种角色叫作娃娃生。娃娃生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桑园寄子》的邓元、邓方,《锁麟囊》的卢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小孩穿的服装)。这种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念的,虽然很年轻,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来唱。娃娃生虽然用本嗓来唱,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这是很特别的。演起来要有天真烂漫的儿童稚气。娃娃生在剧团里一般是比较难找的,因为如果年龄太小就不可能参加剧团,如果太大呢,扮演娃娃生的角色又不太合适。所以除了像戏曲学校这样的单位,有专门扮演娃娃生的小孩外,绝大部分的剧团,现在一放都用身材较小的女演员来充任。女演员的嗓子比较清脆,唱的时候还是用本嗓来唱念,由于个子比较小,扮相比较清秀,扮娃娃生还是比较合适的。
京剧生行里还有一种介乎武小生、翎子生和娃娃生之间的角色,一般说是由小生的行当来扮演。阅如《岳家庄》里的岳云,《举鼎观画》里的薛蛟等。这类的角色,本来应该是有专门的行当来扮演的,可是找这样的行当很不容易,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专门的行当来应付这样的角色,所以有的就由小生来扮演,有的就由武生或娃娃生来兼演了。
京剧的丑行
丑角也分成两大类,、—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种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头上戴着一顶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说韵白,一般不说京白,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都属于方巾丑。第二种是袍带丑,指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丑行中最多见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术语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秋水等。还有一种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像《连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这类角色属于巾子丑。巾子丑说京白,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的风格比茶衣丑略为严谨一些。另外还有彩旦,本是属于旦角的范围,可实际上是由丑角应工的。过去这一行大多数是用男演员来演的,现在也有很多女演员来演了,不过用女演员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说一下武丑,武丑还有一个名称叫开口跳。因为武丑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以外,还要能够善于念白。武丑的京白要念得口齿伶俐,清脆悦耳。像《连环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时迁等,这类的角色就叫开口跳。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这类角色多是侠客、义士,个别的狡猾险诈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过为数很少。关于丑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观点,必须彻底扭转过来。丑,并不是丑恶的意思。从扮相来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灵是美的,比如新编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青 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正旦。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青衣扮演的。
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青衣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青衣戏,但是却要求唱、念、做并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有的青衣,虽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宫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和宫衣是固定的式样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较素雅。在京戏里,像《红鬃烈马》的王宝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湾》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窦娥,《五龙诈》(即《井台会》)的李三娘,《二进宫》和《大保国》的李艳妃,《铡美案》的秦香莲,《宇宙锋》的赵艳容,《别宫·祭江》的孙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莲,《骂殿》的贺后,《法门寺》的宋巧姣,《浣纱记》的浣纱女等,都是属于青衣范畴的角色。在旧社会,妇女的行动很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所以观众给青衣起了个俗名叫抱肚子旦、这个诨名还是很形象的。
花 旦
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当然也有说韵白的,可是说京白的比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花旦与青衣的区别。如果再细说一下,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角色。这样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也由花旦来扮演,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花旦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包括这麽几种:一种是闺门旦,原来是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缘》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
闺门旦一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较稳重的小家碧玉为多。闺门旦是可以念韵白的,而且大部分闺门旦都念韵白,像《拾玉镯》里的孙玉姣虽然是个小姑娘,是做工戏,她还是念韵白的。第二类是玩笑旦,顾名思义就是好打,好闹,好说,好笑的一种角色,这样的角色,都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边。她们以开玩笑,风趣,诙谐为表演持点。这样的角色大部分跟丑角搭配,里边偶尔也有小生,但大多数是跟丑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较重做工,重说白,有的戏里基本就没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点小曲,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黄。比如《打面缸》、《小过年》、《小磨房》、《一匹布》、《背娃入府》、《打钢刀》、《打城隍》、《打杠子》、《打灶王》、《打砂锅》等,这样的戏很多。还有一些来自民间歌舞小戏,在载歌载舞当中,掺杂着一些诙谐逗趣的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风味很浓的民间小调,例如《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之类,扮演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划入玩笑旦这一类。第三类叫作泼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泼辣的角色,这样的戏不太多。这种角色的性格比较鲜明,说话都是很锋利的,举止也比较放荡不羁,也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楼杀惜》的阎惜姣,《战宛城》的邹氏,《翠屏山》的潘巧云,《武松杀嫂》的潘金莲等,都属于这类角色。泼辣旦里有一出最典型的戏,叫《巴骆和》(全部名《龙潭鲍骆》或《宏碧缘》),里面有个巴九奶奶,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泼辣的,可以说是典型的泼辣旦。再有一种角色叫刺杀旦,就是在戏里扮演刺杀人的角色,这个名词是从昆曲里来的。昆曲里有一种刺杀旦,就是一些妇女,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扮演这样一些角色,表演起来情绪比较激烈,动作比较夸张,唱起来也比较紧张,所以专门有这么一个行当,叫刺杀旦。例如《相梁刺梁》里的邬飞霞,《贞娥刺虎》里的费贞娥,就都是由刺杀旦来扮演的。可是京戏里的刺杀旦不太一样,京戏里的刺杀旦,一般是指被刺杀的,像前边说的《战宛城》的邹氏给张绣刺死了,《翠屏山》的潘巧云是被杨雄、石秀杀死的,《武松杀嫂》的潘金莲是被武松杀死的,《坐楼杀惜》的阎惜姣也是被宋江杀死的,类似这样被人杀死的叫刺杀旦。反过来说那些刺杀人的角色,在京剧里边,由于她们大都是正派的妇女,而且是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所以在京戏里就都由青衣来应工。例如《审头刺汤》的雪艳把汤勤给刺死了,在程派名剧《青霜剑》里申雪贞为了复仇,杀死了仇人。像这样的一些角色都是由青衣来扮演的,所以京戏里的刺杀旦,就不存在了。既然刺杀人的角色,不再另外划一行当,而被刺杀的基本上又和泼辣旦说在一起,所以在京戏里泼辣旦和刺杀旦的区别就不大了,一般也就不太分了。
小 旦
在旦角里,除去青衣和花旦两大门类,还有一种小旦,本来可以附在花旦里,可是因为和花旦还不大一样,所以单列出一类。小旦在京戏里,现在还没有一种特殊的行当来应工。,所谓小旦,就是扮演一些年轻的小女孩的角色。一般都是配角,作主要角色的狠少,所以都是由次要的旦角来扮演。如果真找个小女孩来,恐怕也演不了。另外从形象上看,也不见得合适,因为这些小女孩虽然是配色;可始还有些戏,例如《御碑亭》里王有道的妹妹,《翠屏山》里的迎儿以及其他戏里一些扮演丫环的角色。你说他没戏吧,又有点戏,真正的戏也不多,用小孩来演,又演不了,用主要角色演,又没有必要。所以逐渐地小旦就和前面所说的贴且,也就是二路旦合并在一起了。在京剧里从前曾经有过小旦的名称,现在没有了,前面在介绍汉剧行当的时候说过贴旦,过去有一段时间,京剧的小旦和贴旦是分开的,我们看从前的〈戏考〉(旧式剧本)里边,还常常把小旦和贴旦作为行当的提示专门标注出来:这个角色是由贴扮演的,那个角色是由小旦来扮演的。现在小旦和贴都由次要的一般旦角来应工,就不再另外设一种行当了。
花 衫
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因为单纯的唱工戏,或者单纯的做工戏,在反映生活的时候一般总是比较单调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人物的性格和行动,也越来越复杂了,所以在舞台上表现的形式就要求多种多样,对演员的要求也希望他们多知多能。根据这样一个客观需要,所以自然产生了花衫这样一个行当。花衫的名称大约出现于20年代。原来在京剧的传统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没有花衫这个名称,这个名称是后来才有的。当然在以前有一些京剧老前辈,例如有一个叫余紫云的,他是著名京剧老生余叔岩的父亲。他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兼演青衣和花旦了。在这以前,演青衣的人是演不了花旦的,演花旦的人也不演青衣。从余紫云开始他就觉得专演青衣或专演花旦太单调了,所以他把青衣、花且两种戏都演。这样一演,群众很欢迎。可是余紫云还没有创出花衫的行当来,因为他演的还是比较少,这个行当创始人是王瑶卿。王瑶卿在京剧史上是很有贡献的。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自己学问非常渊博,业务非常精通,是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个教育家,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像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跟他学过戏,向他请教过,所以这个人在京剧历史上,尤其旦角历史上,是非常有声望,立过很大功勋的。王瑶卿就看到旦角的表演艺术必须扩大表现范围,丰富充实,增强表现能力。所以在他的舞台实践当中,就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伶俐的表演,以至于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都捏在一块熔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换句话说,他创造的每一个角色,在表演的时候都是有唱、有念、有做、有打,这样就大大扩展了旦行的表演范畴。由于他把青衣、花旦的表演特色都熔为一炉,青衣从前的名字也叫青衫,所以大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花衫。花衫这个名词一出来以后,马上就风行开来。所以从20年代以后,当时的报纸上、广告上不仅有“著名青衣”、“著名花旦”之类的名词,“著名花衫”这个名词也出现了,也就是说给旦角增加了一个行当。从这以后,四大名旦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地发展。四大名旦新编演出剧目,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属于花衫的范畴。他们演的剧目很少有单纯以唱工或做工为主的剧目,每个新戏演出都能在唱、念、做、打各个方面来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例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廉锦枫》、《花木兰》、《太真外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6
青衣: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
老生:马连良的潇洒;杨宝森的醇厚;谭富英的激昂;奚啸伯的飘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7
老声,小旦,青衣,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的生行
老生*红生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为主。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为这种老生既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比较次要,动作幅度较小,态度比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比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进宫》的杨波,《捉放曹》的陈官,《击鼓骂曹》的祢衡,《文昭关》和《鱼肠剑》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空城计》、《雍凉关》、《战北原》、《脂粉计》、《七星灯》等剧的诸葛亮,《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碰碑》的杨继业。《桑园寄子》的邓伯道,《让徐州》的陶谦,《逍遥津》的汉献帝等等,都属于唱工戏。还有一种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审潘洪》的寇准,《审头刺汤》的陆炳,《审刺客》的闵觉等,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大段念白很难掌握,从表现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戏,难度大得多,所以这类戏现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衰派老生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类老生专门扮演年老体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风亭》的张元秀,《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马义,《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于这一类。另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以做工为主,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绪紧张,神态粗犷,动作激烈的角色,这些角色的精神状态近乎颓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楼杀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范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笔》的驿丞张恩,《战蒲关》的刘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我认为衰派老生这个名词并不全面,还是说做工老生,特点就是侧重以表演为主,这样比较科学、严谨。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考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就是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作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就是兵器,俗称刀*把子,也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凡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军山》的黄忠,《阳平关》的黄忠,《失街亭》的王平,《战太平》的花云,《震潭州》、《八大锤》等剧中的岳飞,《下河东》的呼延寿亭,《武昭关》、《卧虎关》、《战郢城》等剧中的伍子胥,《潞安州》的陆登等等,都屑于靠把老生应工。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阳关》(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都是。
除去按照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老生行当中的细目以外,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应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这样划分的种类有:王帽老生、袍带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头上藏着王帽,身上穿着龙袍,就是在舞台上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例如《上天台》、《打金砖》的刘秀,《金水桥》的唐太宗,《马嵬坡》的唐明皇,《逍遥津》的汉献帝,《取成都》的刘璋等。这些王帽老生戏,基本上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袍带老生也分为这样几种:所谓袍带,一般头上都戴着纱帽,身上穿着蟒袍。穿蟒袍的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就是身上不带绣龙、绣花的,比较素净的袍服。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会》的鲁肃,《玉堂春》的红袍、蓝袍,包括像诸葛亮,虽然不戴纱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诸葛亮这样的角色,也划分到这—类里去。还有一种是褶子老生。归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色最多。这褶字是个比较特殊的字。这个字有两种念法,按照〈新华字典〉的标准音是念哲,例如咱们平常说百褶裙。还有一个音在〈新华字典〉里是没有的,音“学”,这是剧团里的习惯用字,叫“褶子”。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有点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衣裳,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因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长袍。所以俗称道袍。这在舞台上是一种便服,一般也分这么几种:一种是上边绣花的,叫作花褶子;一种是比较素净的,叫作素褶子;纯黑色的叫作青褶子。这是一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一般书生、秀才所穿的一种便服。穿褶子的角色比较多,包括一些绅士和在野的*,也穿这种便服。凡是穿这种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例如《状元谱》中的老生陈伯愚,《击鼓骂曹》中的弥衡,《捉放曹》中的陈宫等等。与此相类似的,特别穷的、倒霉的、落破的文人,穿一身青褶子,就是纯青色的道袍,例如《问谯闹府》的范仲禹,《马前泼水》的朱买臣等。因为这样一些角色的生活比较困苦,服装比较朴素,所以还有两个专门名词叫作贫生,或苦条子老生。苦条子是地方俗语,旦角也有苦条子青衣。这都是从服装上来辨别角色的一种划分方法。此外还有箭氅老生。箭是箭衣的简称。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边穿着开氅之类服装的人。这些*多数都是武人出身。在戏里不一定有武打,可是因为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这样的服装。常见的戏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都是这类的角色。靠把老生在前边说过了,就是武老生。
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应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红生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
小 生
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文小生里又分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既不能带杀气,不能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显得挺天真活泼似的,那样不行。袍带小生的风度,一般说,应该是雍容端庄还要带点儒雅稳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陈三两爬堂》里的陈魁等,都是戴纱帽,穿蟒袍的。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阶比较低的角色,像《奇双会》里的赵宠,《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进士以后),《清风亭》最后出场的张继保等。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扇子生,就是手里拿把扇子,头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绣着花的,表示年轻、潇洒。为什么叫扇子生呢?因为扇子本身就是一种舞蹈道具,可以辅助演员做出许多舞蹈动作。在京剧舞台上,扇子不是为了天热才拿的,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拿扇子。实际上扇子是一种特殊道具,主要是用来帮助角色表现他的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风度。例如《拾玉锡》里的傅朋,《西厢记》里的张生,《人面桃花》里的崔护等;都是这类的角色。这类角色一般离不开爱情戏,所以经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还有一种叫穷生,专门指一些倒霉的穷困潦倒的念书的人,比如《评雪辩踪》里的吕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连升*》里的王明芳,《状元谱》里的陈大官等,都属于这类角色。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贵衣。富贵衣是一种专门名词,就是在青道袍上补了许多花补丁,这样的衣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词叫富贵衣。还有一种说法,这些人虽然眼前很穷,将来肯定是要富贵的,现在虽然穿得这样破,却是将来富贵的象征,所以这种衣裳叫作富贵衣。这是过去戏班里的一种说法。在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这种角色虽然划在文生范围里,实际上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也可以说是文武之间的一种行当。因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凭工架,凭舞蹈,用翎子做出许多舞蹈动作来。比如《群英会》、《回荆州》、《黄鹤楼》的周瑜,《风仪亭》、《辕门射戟》的吕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杨宗保等,都属于这类,扮演这样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刚健、英武的风度。
除了文小生外,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纯粹的武小生也分成两种,一种是穿长靠的武小生,比如《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借赵云》的赵云,《银空山》的高思继,《柴桑关》的周瑜等,都属于这类的角色。还有一种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从武打的功夫来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说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结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与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庄》的石秀,《雅观楼》的李存孝等,都属于这类角色。可是有些戏,像《八大锤》的陆文龙,现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这样的戏也叫“两门抱”。所谓“两门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武 生
所谓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有些戏,不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等剧中的赵云,就是这样的角色,不仅要有好的武功,还要把赵云的大将风度,忠勇气概表现出来。长靠武生戏很多,除去赵云的戏以外,如《挑滑车》的高宠,《战冀州》、《反西凉》、《战渭南》、《两将军》、《赚历城》等戏中的马超《甘宁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等,都属于这类角色。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按照所穿服装来看,短打武生可以分为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几种。如《恶虎村》、《骆马湖》、《连环套》等剧中的黄天霸,都戴硬罗帽。如《打店》、《打虎》、《狮子楼》等剧中的武松,《三岔口》的任堂惠,《四杰村》的余千;《夜奔》的林冲,《武文华》中的万君兆等,都是戴软罗帽的短打武生,还有戴扎巾,穿箭衣的戏,如《一箭仇》的史文恭,《独木关》的薛礼等,这类角色介乎长靠与短打之间,看武功,重工架,还重表演和唱、念。武生里还有一种勾脸的,就是脸上画有脸谱的,例如《铁笼山》的姜维、《艳阳楼》的高登,《金钱豹》的豹子精,《状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晋阳宫》等剧中的李元霸等都是。这些戏有的原来 是由武净(武花脸)应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剧刚刚成熟的时候,有一个武生的老前辈叫俞菊笙,因为他的身体非常魁梧,脸盘也很大,他把这些武花脸演的戏,用武生的路子来演,结果很受欢迎,所以后来由他传下来的这些戏,虽然还勾花脸,可是都改由武生来演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艳阳楼》、《铁笼山》、《金钱豹》、《四平山》这样的戏,虽然是由武生应工,可是唱念风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势气魄都还保留着许多武花脸的表演特征,就是从俞菊笙传下来的。当然,现在这些戏,也已属于武生戏的范畴了。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后再说一下猴戏。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其来源是在昆曲。昆曲里的猴戏,像孙悟空都是由生行来扮演的,传到京戏里之后,也就由武生来扮演猴戏了。本来扮演孙悟空这类猴仙之类的角色,应该是机灵,活泼,动作轻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适合。可是因为孙悟空已经是一个神猴,所以除了动作伶俐敏捷以外,他还要有气魄,有比较细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来扮演,还是合适的。不过在京剧团里,有些孙悟空的戏,也由武丑来应工,但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由武生来扮演,例如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以及后来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万春等,都是以擅演猴闻名的。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本是武生兼文武老生,因为擅演猴戏,绰号杨猴子。杨小楼在年轻的时候,也因为擅演猴戏,曾经以小杨猴子的艺名享誉一时。另外,武生也有挂髯口的,挂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区别的。武老生对于唱、念、做、打都很注重,而武生虽然戴髯口,但是仍以武打为主,例如《连营寨》和《阳平关》的赵云,《嘉兴府》的总兵,《剑峰山》的邱成之类的角色,虽然扮相跟武老生的一样,可是却都由武生来扮演
娃娃生
生行里除了老生、红生、小生、武生,还有一种角色叫作娃娃生。娃娃生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桑园寄子》的邓元、邓方,《锁麟囊》的卢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小孩穿的服装)。这种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念的,虽然很年轻,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来唱。娃娃生虽然用本嗓来唱,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这是很特别的。演起来要有天真烂漫的儿童稚气。娃娃生在剧团里一般是比较难找的,因为如果年龄太小就不可能参加剧团,如果太大呢,扮演娃娃生的角色又不太合适。所以除了像戏曲学校这样的单位,有专门扮演娃娃生的小孩外,绝大部分的剧团,现在一放都用身材较小的女演员来充任。女演员的嗓子比较清脆,唱的时候还是用本嗓来唱念,由于个子比较小,扮相比较清秀,扮娃娃生还是比较合适的。
京剧生行里还有一种介乎武小生、翎子生和娃娃生之间的角色,一般说是由小生的行当来扮演。阅如《岳家庄》里的岳云,《举鼎观画》里的薛蛟等。这类的角色,本来应该是有专门的行当来扮演的,可是找这样的行当很不容易,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专门的行当来应付这样的角色,所以有的就由小生来扮演,有的就由武生或娃娃生来兼演了。
京剧的丑行
丑角也分成两大类,、—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种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头上戴着一顶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说韵白,一般不说京白,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都属于方巾丑。第二种是袍带丑,指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丑行中最多见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术语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秋水等。还有一种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像《连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这类角色属于巾子丑。巾子丑说京白,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的风格比茶衣丑略为严谨一些。另外还有彩旦,本是属于旦角的范围,可实际上是由丑角应工的。过去这一行大多数是用男演员来演的,现在也有很多女演员来演了,不过用女演员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说一下武丑,武丑还有一个名称叫开口跳。因为武丑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以外,还要能够善于念白。武丑的京白要念得口齿伶俐,清脆悦耳。像《连环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时迁等,这类的角色就叫开口跳。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这类角色多是侠客、义士,个别的狡猾险诈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过为数很少。关于丑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观点,必须彻底扭转过来。丑,并不是丑恶的意思。从扮相来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灵是美的,比如新编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青 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正旦。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青衣扮演的。
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青衣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青衣戏,但是却要求唱、念、做并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有的青衣,虽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宫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和宫衣是固定的式样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较素雅。在京戏里,像《红鬃烈马》的王宝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湾》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窦娥,《五龙诈》(即《井台会》)的李三娘,《二进宫》和《大保国》的李艳妃,《铡美案》的秦香莲,《宇宙锋》的赵艳容,《别宫·祭江》的孙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莲,《骂殿》的贺后,《法门寺》的宋巧姣,《浣纱记》的浣纱女等,都是属于青衣范畴的角色。在旧社会,妇女的行动很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所以观众给青衣起了个俗名叫抱肚子旦、这个诨名还是很形象的。
花 旦
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当然也有说韵白的,可是说京白的比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花旦与青衣的区别。如果再细说一下,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角色。这样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也由花旦来扮演,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花旦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包括这麽几种:一种是闺门旦,原来是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缘》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
闺门旦一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较稳重的小家碧玉为多。闺门旦是可以念韵白的,而且大部分闺门旦都念韵白,像《拾玉镯》里的孙玉姣虽然是个小姑娘,是做工戏,她还是念韵白的。第二类是玩笑旦,顾名思义就是好打,好闹,好说,好笑的一种角色,这样的角色,都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边。她们以开玩笑,风趣,诙谐为表演持点。这样的角色大部分跟丑角搭配,里边偶尔也有小生,但大多数是跟丑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较重做工,重说白,有的戏里基本就没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点小曲,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黄。比如《打面缸》、《小过年》、《小磨房》、《一匹布》、《背娃入府》、《打钢刀》、《打城隍》、《打杠子》、《打灶王》、《打砂锅》等,这样的戏很多。还有一些来自民间歌舞小戏,在载歌载舞当中,掺杂着一些诙谐逗趣的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风味很浓的民间小调,例如《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之类,扮演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划入玩笑旦这一类。第三类叫作泼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泼辣的角色,这样的戏不太多。这种角色的性格比较鲜明,说话都是很锋利的,举止也比较放荡不羁,也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楼杀惜》的阎惜姣,《战宛城》的邹氏,《翠屏山》的潘巧云,《武松杀嫂》的潘金莲等,都属于这类角色。泼辣旦里有一出最典型的戏,叫《巴骆和》(全部名《龙潭鲍骆》或《宏碧缘》),里面有个巴九奶奶,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泼辣的,可以说是典型的泼辣旦。再有一种角色叫刺杀旦,就是在戏里扮演刺杀人的角色,这个名词是从昆曲里来的。昆曲里有一种刺杀旦,就是一些妇女,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扮演这样一些角色,表演起来情绪比较激烈,动作比较夸张,唱起来也比较紧张,所以专门有这么一个行当,叫刺杀旦。例如《相梁刺梁》里的邬飞霞,《贞娥刺虎》里的费贞娥,就都是由刺杀旦来扮演的。可是京戏里的刺杀旦不太一样,京戏里的刺杀旦,一般是指被刺杀的,像前边说的《战宛城》的邹氏给张绣刺死了,《翠屏山》的潘巧云是被杨雄、石秀杀死的,《武松杀嫂》的潘金莲是被武松杀死的,《坐楼杀惜》的阎惜姣也是被宋江杀死的,类似这样被人杀死的叫刺杀旦。反过来说那些刺杀人的角色,在京剧里边,由于她们大都是正派的妇女,而且是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所以在京戏里就都由青衣来应工。例如《审头刺汤》的雪艳把汤勤给刺死了,在程派名剧《青霜剑》里申雪贞为了复仇,杀死了仇人。像这样的一些角色都是由青衣来扮演的,所以京戏里的刺杀旦,就不存在了。既然刺杀人的角色,不再另外划一行当,而被刺杀的基本上又和泼辣旦说在一起,所以在京戏里泼辣旦和刺杀旦的区别就不大了,一般也就不太分了。
小 旦
在旦角里,除去青衣和花旦两大门类,还有一种小旦,本来可以附在花旦里,可是因为和花旦还不大一样,所以单列出一类。小旦在京戏里,现在还没有一种特殊的行当来应工。,所谓小旦,就是扮演一些年轻的小女孩的角色。一般都是配角,作主要角色的狠少,所以都是由次要的旦角来扮演。如果真找个小女孩来,恐怕也演不了。另外从形象上看,也不见得合适,因为这些小女孩虽然是配色;可始还有些戏,例如《御碑亭》里王有道的妹妹,《翠屏山》里的迎儿以及其他戏里一些扮演丫环的角色。你说他没戏吧,又有点戏,真正的戏也不多,用小孩来演,又演不了,用主要角色演,又没有必要。所以逐渐地小旦就和前面所说的贴且,也就是二路旦合并在一起了。在京剧里从前曾经有过小旦的名称,现在没有了,前面在介绍汉剧行当的时候说过贴旦,过去有一段时间,京剧的小旦和贴旦是分开的,我们看从前的〈戏考〉(旧式剧本)里边,还常常把小旦和贴旦作为行当的提示专门标注出来:这个角色是由贴扮演的,那个角色是由小旦来扮演的。现在小旦和贴都由次要的一般旦角来应工,就不再另外设一种行当了。
花 衫
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因为单纯的唱工戏,或者单纯的做工戏,在反映生活的时候一般总是比较单调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人物的性格和行动,也越来越复杂了,所以在舞台上表现的形式就要求多种多样,对演员的要求也希望他们多知多能。根据这样一个客观需要,所以自然产生了花衫这样一个行当。花衫的名称大约出现于20年代。原来在京剧的传统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没有花衫这个名称,这个名称是后来才有的。当然在以前有一些京剧老前辈,例如有一个叫余紫云的,他是著名京剧老生余叔岩的父亲。他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兼演青衣和花旦了。在这以前,演青衣的人是演不了花旦的,演花旦的人也不演青衣。从余紫云开始他就觉得专演青衣或专演花旦太单调了,所以他把青衣、花且两种戏都演。这样一演,群众很欢迎。可是余紫云还没有创出花衫的行当来,因为他演的还是比较少,这个行当创始人是王瑶卿。王瑶卿在京剧史上是很有贡献的。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自己学问非常渊博,业务非常精通,是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个教育家,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像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跟他学过戏,向他请教过,所以这个人在京剧历史上,尤其旦角历史上,是非常有声望,立过很大功勋的。王瑶卿就看到旦角的表演艺术必须扩大表现范围,丰富充实,增强表现能力。所以在他的舞台实践当中,就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伶俐的表演,以至于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都捏在一块熔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换句话说,他创造的每一个角色,在表演的时候都是有唱、有念、有做、有打,这样就大大扩展了旦行的表演范畴。由于他把青衣、花旦的表演特色都熔为一炉,青衣从前的名字也叫青衫,所以大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花衫。花衫这个名词一出来以后,马上就风行开来。所以从20年代以后,当时的报纸上、广告上不仅有“著名青衣”、“著名花旦”之类的名词,“著名花衫”这个名词也出现了,也就是说给旦角增加了一个行当。从这以后,四大名旦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地发展。四大名旦新编演出剧目,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属于花衫的范畴。他们演的剧目很少有单纯以唱工或做工为主的剧目,每个新戏演出都能在唱、念、做、打各个方面来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例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廉锦枫》、《花木兰》、《太真外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的生行
老生*红生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为主。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为这种老生既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比较次要,动作幅度较小,态度比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比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进宫》的杨波,《捉放曹》的陈官,《击鼓骂曹》的祢衡,《文昭关》和《鱼肠剑》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空城计》、《雍凉关》、《战北原》、《脂粉计》、《七星灯》等剧的诸葛亮,《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碰碑》的杨继业。《桑园寄子》的邓伯道,《让徐州》的陶谦,《逍遥津》的汉献帝等等,都属于唱工戏。还有一种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审潘洪》的寇准,《审头刺汤》的陆炳,《审刺客》的闵觉等,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大段念白很难掌握,从表现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戏,难度大得多,所以这类戏现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衰派老生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类老生专门扮演年老体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风亭》的张元秀,《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马义,《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于这一类。另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以做工为主,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绪紧张,神态粗犷,动作激烈的角色,这些角色的精神状态近乎颓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楼杀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范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笔》的驿丞张恩,《战蒲关》的刘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我认为衰派老生这个名词并不全面,还是说做工老生,特点就是侧重以表演为主,这样比较科学、严谨。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考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就是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作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就是兵器,俗称刀*把子,也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凡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军山》的黄忠,《阳平关》的黄忠,《失街亭》的王平,《战太平》的花云,《震潭州》、《八大锤》等剧中的岳飞,《下河东》的呼延寿亭,《武昭关》、《卧虎关》、《战郢城》等剧中的伍子胥,《潞安州》的陆登等等,都屑于靠把老生应工。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阳关》(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都是。
除去按照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老生行当中的细目以外,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应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这样划分的种类有:王帽老生、袍带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头上藏着王帽,身上穿着龙袍,就是在舞台上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例如《上天台》、《打金砖》的刘秀,《金水桥》的唐太宗,《马嵬坡》的唐明皇,《逍遥津》的汉献帝,《取成都》的刘璋等。这些王帽老生戏,基本上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袍带老生也分为这样几种:所谓袍带,一般头上都戴着纱帽,身上穿着蟒袍。穿蟒袍的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就是身上不带绣龙、绣花的,比较素净的袍服。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会》的鲁肃,《玉堂春》的红袍、蓝袍,包括像诸葛亮,虽然不戴纱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诸葛亮这样的角色,也划分到这—类里去。还有一种是褶子老生。归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色最多。这褶字是个比较特殊的字。这个字有两种念法,按照〈新华字典〉的标准音是念哲,例如咱们平常说百褶裙。还有一个音在〈新华字典〉里是没有的,音“学”,这是剧团里的习惯用字,叫“褶子”。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有点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衣裳,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因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长袍。所以俗称道袍。这在舞台上是一种便服,一般也分这么几种:一种是上边绣花的,叫作花褶子;一种是比较素净的,叫作素褶子;纯黑色的叫作青褶子。这是一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一般书生、秀才所穿的一种便服。穿褶子的角色比较多,包括一些绅士和在野的*,也穿这种便服。凡是穿这种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例如《状元谱》中的老生陈伯愚,《击鼓骂曹》中的弥衡,《捉放曹》中的陈宫等等。与此相类似的,特别穷的、倒霉的、落破的文人,穿一身青褶子,就是纯青色的道袍,例如《问谯闹府》的范仲禹,《马前泼水》的朱买臣等。因为这样一些角色的生活比较困苦,服装比较朴素,所以还有两个专门名词叫作贫生,或苦条子老生。苦条子是地方俗语,旦角也有苦条子青衣。这都是从服装上来辨别角色的一种划分方法。此外还有箭氅老生。箭是箭衣的简称。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边穿着开氅之类服装的人。这些*多数都是武人出身。在戏里不一定有武打,可是因为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这样的服装。常见的戏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都是这类的角色。靠把老生在前边说过了,就是武老生。
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应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红生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
小 生
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文小生里又分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既不能带杀气,不能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显得挺天真活泼似的,那样不行。袍带小生的风度,一般说,应该是雍容端庄还要带点儒雅稳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陈三两爬堂》里的陈魁等,都是戴纱帽,穿蟒袍的。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阶比较低的角色,像《奇双会》里的赵宠,《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进士以后),《清风亭》最后出场的张继保等。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扇子生,就是手里拿把扇子,头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绣着花的,表示年轻、潇洒。为什么叫扇子生呢?因为扇子本身就是一种舞蹈道具,可以辅助演员做出许多舞蹈动作。在京剧舞台上,扇子不是为了天热才拿的,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拿扇子。实际上扇子是一种特殊道具,主要是用来帮助角色表现他的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风度。例如《拾玉锡》里的傅朋,《西厢记》里的张生,《人面桃花》里的崔护等;都是这类的角色。这类角色一般离不开爱情戏,所以经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还有一种叫穷生,专门指一些倒霉的穷困潦倒的念书的人,比如《评雪辩踪》里的吕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连升*》里的王明芳,《状元谱》里的陈大官等,都属于这类角色。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贵衣。富贵衣是一种专门名词,就是在青道袍上补了许多花补丁,这样的衣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词叫富贵衣。还有一种说法,这些人虽然眼前很穷,将来肯定是要富贵的,现在虽然穿得这样破,却是将来富贵的象征,所以这种衣裳叫作富贵衣。这是过去戏班里的一种说法。在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这种角色虽然划在文生范围里,实际上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也可以说是文武之间的一种行当。因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凭工架,凭舞蹈,用翎子做出许多舞蹈动作来。比如《群英会》、《回荆州》、《黄鹤楼》的周瑜,《风仪亭》、《辕门射戟》的吕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杨宗保等,都属于这类,扮演这样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刚健、英武的风度。
除了文小生外,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纯粹的武小生也分成两种,一种是穿长靠的武小生,比如《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借赵云》的赵云,《银空山》的高思继,《柴桑关》的周瑜等,都属于这类的角色。还有一种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从武打的功夫来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说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结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与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庄》的石秀,《雅观楼》的李存孝等,都属于这类角色。可是有些戏,像《八大锤》的陆文龙,现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这样的戏也叫“两门抱”。所谓“两门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武 生
所谓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有些戏,不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等剧中的赵云,就是这样的角色,不仅要有好的武功,还要把赵云的大将风度,忠勇气概表现出来。长靠武生戏很多,除去赵云的戏以外,如《挑滑车》的高宠,《战冀州》、《反西凉》、《战渭南》、《两将军》、《赚历城》等戏中的马超《甘宁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等,都属于这类角色。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按照所穿服装来看,短打武生可以分为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几种。如《恶虎村》、《骆马湖》、《连环套》等剧中的黄天霸,都戴硬罗帽。如《打店》、《打虎》、《狮子楼》等剧中的武松,《三岔口》的任堂惠,《四杰村》的余千;《夜奔》的林冲,《武文华》中的万君兆等,都是戴软罗帽的短打武生,还有戴扎巾,穿箭衣的戏,如《一箭仇》的史文恭,《独木关》的薛礼等,这类角色介乎长靠与短打之间,看武功,重工架,还重表演和唱、念。武生里还有一种勾脸的,就是脸上画有脸谱的,例如《铁笼山》的姜维、《艳阳楼》的高登,《金钱豹》的豹子精,《状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晋阳宫》等剧中的李元霸等都是。这些戏有的原来 是由武净(武花脸)应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剧刚刚成熟的时候,有一个武生的老前辈叫俞菊笙,因为他的身体非常魁梧,脸盘也很大,他把这些武花脸演的戏,用武生的路子来演,结果很受欢迎,所以后来由他传下来的这些戏,虽然还勾花脸,可是都改由武生来演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艳阳楼》、《铁笼山》、《金钱豹》、《四平山》这样的戏,虽然是由武生应工,可是唱念风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势气魄都还保留着许多武花脸的表演特征,就是从俞菊笙传下来的。当然,现在这些戏,也已属于武生戏的范畴了。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后再说一下猴戏。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其来源是在昆曲。昆曲里的猴戏,像孙悟空都是由生行来扮演的,传到京戏里之后,也就由武生来扮演猴戏了。本来扮演孙悟空这类猴仙之类的角色,应该是机灵,活泼,动作轻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适合。可是因为孙悟空已经是一个神猴,所以除了动作伶俐敏捷以外,他还要有气魄,有比较细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来扮演,还是合适的。不过在京剧团里,有些孙悟空的戏,也由武丑来应工,但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由武生来扮演,例如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以及后来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万春等,都是以擅演猴闻名的。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本是武生兼文武老生,因为擅演猴戏,绰号杨猴子。杨小楼在年轻的时候,也因为擅演猴戏,曾经以小杨猴子的艺名享誉一时。另外,武生也有挂髯口的,挂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区别的。武老生对于唱、念、做、打都很注重,而武生虽然戴髯口,但是仍以武打为主,例如《连营寨》和《阳平关》的赵云,《嘉兴府》的总兵,《剑峰山》的邱成之类的角色,虽然扮相跟武老生的一样,可是却都由武生来扮演
娃娃生
生行里除了老生、红生、小生、武生,还有一种角色叫作娃娃生。娃娃生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桑园寄子》的邓元、邓方,《锁麟囊》的卢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小孩穿的服装)。这种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念的,虽然很年轻,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来唱。娃娃生虽然用本嗓来唱,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这是很特别的。演起来要有天真烂漫的儿童稚气。娃娃生在剧团里一般是比较难找的,因为如果年龄太小就不可能参加剧团,如果太大呢,扮演娃娃生的角色又不太合适。所以除了像戏曲学校这样的单位,有专门扮演娃娃生的小孩外,绝大部分的剧团,现在一放都用身材较小的女演员来充任。女演员的嗓子比较清脆,唱的时候还是用本嗓来唱念,由于个子比较小,扮相比较清秀,扮娃娃生还是比较合适的。
京剧生行里还有一种介乎武小生、翎子生和娃娃生之间的角色,一般说是由小生的行当来扮演。阅如《岳家庄》里的岳云,《举鼎观画》里的薛蛟等。这类的角色,本来应该是有专门的行当来扮演的,可是找这样的行当很不容易,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专门的行当来应付这样的角色,所以有的就由小生来扮演,有的就由武生或娃娃生来兼演了。
京剧的丑行
丑角也分成两大类,、—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种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头上戴着一顶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说韵白,一般不说京白,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都属于方巾丑。第二种是袍带丑,指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丑行中最多见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术语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秋水等。还有一种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像《连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这类角色属于巾子丑。巾子丑说京白,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的风格比茶衣丑略为严谨一些。另外还有彩旦,本是属于旦角的范围,可实际上是由丑角应工的。过去这一行大多数是用男演员来演的,现在也有很多女演员来演了,不过用女演员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说一下武丑,武丑还有一个名称叫开口跳。因为武丑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以外,还要能够善于念白。武丑的京白要念得口齿伶俐,清脆悦耳。像《连环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时迁等,这类的角色就叫开口跳。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这类角色多是侠客、义士,个别的狡猾险诈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过为数很少。关于丑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观点,必须彻底扭转过来。丑,并不是丑恶的意思。从扮相来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灵是美的,比如新编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青 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正旦。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青衣扮演的。
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青衣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青衣戏,但是却要求唱、念、做并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有的青衣,虽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宫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和宫衣是固定的式样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较素雅。在京戏里,像《红鬃烈马》的王宝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湾》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窦娥,《五龙诈》(即《井台会》)的李三娘,《二进宫》和《大保国》的李艳妃,《铡美案》的秦香莲,《宇宙锋》的赵艳容,《别宫·祭江》的孙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莲,《骂殿》的贺后,《法门寺》的宋巧姣,《浣纱记》的浣纱女等,都是属于青衣范畴的角色。在旧社会,妇女的行动很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所以观众给青衣起了个俗名叫抱肚子旦、这个诨名还是很形象的。
花 旦
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当然也有说韵白的,可是说京白的比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花旦与青衣的区别。如果再细说一下,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角色。这样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也由花旦来扮演,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花旦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包括这麽几种:一种是闺门旦,原来是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缘》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
闺门旦一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较稳重的小家碧玉为多。闺门旦是可以念韵白的,而且大部分闺门旦都念韵白,像《拾玉镯》里的孙玉姣虽然是个小姑娘,是做工戏,她还是念韵白的。第二类是玩笑旦,顾名思义就是好打,好闹,好说,好笑的一种角色,这样的角色,都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边。她们以开玩笑,风趣,诙谐为表演持点。这样的角色大部分跟丑角搭配,里边偶尔也有小生,但大多数是跟丑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较重做工,重说白,有的戏里基本就没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点小曲,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黄。比如《打面缸》、《小过年》、《小磨房》、《一匹布》、《背娃入府》、《打钢刀》、《打城隍》、《打杠子》、《打灶王》、《打砂锅》等,这样的戏很多。还有一些来自民间歌舞小戏,在载歌载舞当中,掺杂着一些诙谐逗趣的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风味很浓的民间小调,例如《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之类,扮演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划入玩笑旦这一类。第三类叫作泼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泼辣的角色,这样的戏不太多。这种角色的性格比较鲜明,说话都是很锋利的,举止也比较放荡不羁,也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楼杀惜》的阎惜姣,《战宛城》的邹氏,《翠屏山》的潘巧云,《武松杀嫂》的潘金莲等,都属于这类角色。泼辣旦里有一出最典型的戏,叫《巴骆和》(全部名《龙潭鲍骆》或《宏碧缘》),里面有个巴九奶奶,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泼辣的,可以说是典型的泼辣旦。再有一种角色叫刺杀旦,就是在戏里扮演刺杀人的角色,这个名词是从昆曲里来的。昆曲里有一种刺杀旦,就是一些妇女,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扮演这样一些角色,表演起来情绪比较激烈,动作比较夸张,唱起来也比较紧张,所以专门有这么一个行当,叫刺杀旦。例如《相梁刺梁》里的邬飞霞,《贞娥刺虎》里的费贞娥,就都是由刺杀旦来扮演的。可是京戏里的刺杀旦不太一样,京戏里的刺杀旦,一般是指被刺杀的,像前边说的《战宛城》的邹氏给张绣刺死了,《翠屏山》的潘巧云是被杨雄、石秀杀死的,《武松杀嫂》的潘金莲是被武松杀死的,《坐楼杀惜》的阎惜姣也是被宋江杀死的,类似这样被人杀死的叫刺杀旦。反过来说那些刺杀人的角色,在京剧里边,由于她们大都是正派的妇女,而且是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所以在京戏里就都由青衣来应工。例如《审头刺汤》的雪艳把汤勤给刺死了,在程派名剧《青霜剑》里申雪贞为了复仇,杀死了仇人。像这样的一些角色都是由青衣来扮演的,所以京戏里的刺杀旦,就不存在了。既然刺杀人的角色,不再另外划一行当,而被刺杀的基本上又和泼辣旦说在一起,所以在京戏里泼辣旦和刺杀旦的区别就不大了,一般也就不太分了。
小 旦
在旦角里,除去青衣和花旦两大门类,还有一种小旦,本来可以附在花旦里,可是因为和花旦还不大一样,所以单列出一类。小旦在京戏里,现在还没有一种特殊的行当来应工。,所谓小旦,就是扮演一些年轻的小女孩的角色。一般都是配角,作主要角色的狠少,所以都是由次要的旦角来扮演。如果真找个小女孩来,恐怕也演不了。另外从形象上看,也不见得合适,因为这些小女孩虽然是配色;可始还有些戏,例如《御碑亭》里王有道的妹妹,《翠屏山》里的迎儿以及其他戏里一些扮演丫环的角色。你说他没戏吧,又有点戏,真正的戏也不多,用小孩来演,又演不了,用主要角色演,又没有必要。所以逐渐地小旦就和前面所说的贴且,也就是二路旦合并在一起了。在京剧里从前曾经有过小旦的名称,现在没有了,前面在介绍汉剧行当的时候说过贴旦,过去有一段时间,京剧的小旦和贴旦是分开的,我们看从前的〈戏考〉(旧式剧本)里边,还常常把小旦和贴旦作为行当的提示专门标注出来:这个角色是由贴扮演的,那个角色是由小旦来扮演的。现在小旦和贴都由次要的一般旦角来应工,就不再另外设一种行当了。
花 衫
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因为单纯的唱工戏,或者单纯的做工戏,在反映生活的时候一般总是比较单调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人物的性格和行动,也越来越复杂了,所以在舞台上表现的形式就要求多种多样,对演员的要求也希望他们多知多能。根据这样一个客观需要,所以自然产生了花衫这样一个行当。花衫的名称大约出现于20年代。原来在京剧的传统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没有花衫这个名称,这个名称是后来才有的。当然在以前有一些京剧老前辈,例如有一个叫余紫云的,他是著名京剧老生余叔岩的父亲。他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兼演青衣和花旦了。在这以前,演青衣的人是演不了花旦的,演花旦的人也不演青衣。从余紫云开始他就觉得专演青衣或专演花旦太单调了,所以他把青衣、花且两种戏都演。这样一演,群众很欢迎。可是余紫云还没有创出花衫的行当来,因为他演的还是比较少,这个行当创始人是王瑶卿。王瑶卿在京剧史上是很有贡献的。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自己学问非常渊博,业务非常精通,是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个教育家,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像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跟他学过戏,向他请教过,所以这个人在京剧历史上,尤其旦角历史上,是非常有声望,立过很大功勋的。王瑶卿就看到旦角的表演艺术必须扩大表现范围,丰富充实,增强表现能力。所以在他的舞台实践当中,就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伶俐的表演,以至于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都捏在一块熔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换句话说,他创造的每一个角色,在表演的时候都是有唱、有念、有做、有打,这样就大大扩展了旦行的表演范畴。由于他把青衣、花旦的表演特色都熔为一炉,青衣从前的名字也叫青衫,所以大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花衫。花衫这个名词一出来以后,马上就风行开来。所以从20年代以后,当时的报纸上、广告上不仅有“著名青衣”、“著名花旦”之类的名词,“著名花衫”这个名词也出现了,也就是说给旦角增加了一个行当。从这以后,四大名旦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地发展。四大名旦新编演出剧目,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属于花衫的范畴。他们演的剧目很少有单纯以唱工或做工为主的剧目,每个新戏演出都能在唱、念、做、打各个方面来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例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廉锦枫》、《花木兰》、《太真外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6
青衣: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
老生:马连良的潇洒;杨宝森的醇厚;谭富英的激昂;奚啸伯的飘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7
老声,小旦,青衣,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的生行
老生*红生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为主。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为这种老生既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比较次要,动作幅度较小,态度比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比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进宫》的杨波,《捉放曹》的陈官,《击鼓骂曹》的祢衡,《文昭关》和《鱼肠剑》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空城计》、《雍凉关》、《战北原》、《脂粉计》、《七星灯》等剧的诸葛亮,《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碰碑》的杨继业。《桑园寄子》的邓伯道,《让徐州》的陶谦,《逍遥津》的汉献帝等等,都属于唱工戏。还有一种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审潘洪》的寇准,《审头刺汤》的陆炳,《审刺客》的闵觉等,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大段念白很难掌握,从表现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戏,难度大得多,所以这类戏现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衰派老生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类老生专门扮演年老体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风亭》的张元秀,《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马义,《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于这一类。另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以做工为主,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绪紧张,神态粗犷,动作激烈的角色,这些角色的精神状态近乎颓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楼杀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范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笔》的驿丞张恩,《战蒲关》的刘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我认为衰派老生这个名词并不全面,还是说做工老生,特点就是侧重以表演为主,这样比较科学、严谨。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考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就是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作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就是兵器,俗称刀*把子,也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凡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军山》的黄忠,《阳平关》的黄忠,《失街亭》的王平,《战太平》的花云,《震潭州》、《八大锤》等剧中的岳飞,《下河东》的呼延寿亭,《武昭关》、《卧虎关》、《战郢城》等剧中的伍子胥,《潞安州》的陆登等等,都屑于靠把老生应工。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阳关》(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都是。
除去按照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老生行当中的细目以外,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应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这样划分的种类有:王帽老生、袍带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头上藏着王帽,身上穿着龙袍,就是在舞台上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例如《上天台》、《打金砖》的刘秀,《金水桥》的唐太宗,《马嵬坡》的唐明皇,《逍遥津》的汉献帝,《取成都》的刘璋等。这些王帽老生戏,基本上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袍带老生也分为这样几种:所谓袍带,一般头上都戴着纱帽,身上穿着蟒袍。穿蟒袍的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就是身上不带绣龙、绣花的,比较素净的袍服。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会》的鲁肃,《玉堂春》的红袍、蓝袍,包括像诸葛亮,虽然不戴纱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诸葛亮这样的角色,也划分到这—类里去。还有一种是褶子老生。归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色最多。这褶字是个比较特殊的字。这个字有两种念法,按照〈新华字典〉的标准音是念哲,例如咱们平常说百褶裙。还有一个音在〈新华字典〉里是没有的,音“学”,这是剧团里的习惯用字,叫“褶子”。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有点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衣裳,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因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长袍。所以俗称道袍。这在舞台上是一种便服,一般也分这么几种:一种是上边绣花的,叫作花褶子;一种是比较素净的,叫作素褶子;纯黑色的叫作青褶子。这是一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一般书生、秀才所穿的一种便服。穿褶子的角色比较多,包括一些绅士和在野的*,也穿这种便服。凡是穿这种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例如《状元谱》中的老生陈伯愚,《击鼓骂曹》中的弥衡,《捉放曹》中的陈宫等等。与此相类似的,特别穷的、倒霉的、落破的文人,穿一身青褶子,就是纯青色的道袍,例如《问谯闹府》的范仲禹,《马前泼水》的朱买臣等。因为这样一些角色的生活比较困苦,服装比较朴素,所以还有两个专门名词叫作贫生,或苦条子老生。苦条子是地方俗语,旦角也有苦条子青衣。这都是从服装上来辨别角色的一种划分方法。此外还有箭氅老生。箭是箭衣的简称。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边穿着开氅之类服装的人。这些*多数都是武人出身。在戏里不一定有武打,可是因为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这样的服装。常见的戏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都是这类的角色。靠把老生在前边说过了,就是武老生。
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应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红生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
小 生
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文小生里又分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既不能带杀气,不能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显得挺天真活泼似的,那样不行。袍带小生的风度,一般说,应该是雍容端庄还要带点儒雅稳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陈三两爬堂》里的陈魁等,都是戴纱帽,穿蟒袍的。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阶比较低的角色,像《奇双会》里的赵宠,《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进士以后),《清风亭》最后出场的张继保等。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扇子生,就是手里拿把扇子,头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绣着花的,表示年轻、潇洒。为什么叫扇子生呢?因为扇子本身就是一种舞蹈道具,可以辅助演员做出许多舞蹈动作。在京剧舞台上,扇子不是为了天热才拿的,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拿扇子。实际上扇子是一种特殊道具,主要是用来帮助角色表现他的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风度。例如《拾玉锡》里的傅朋,《西厢记》里的张生,《人面桃花》里的崔护等;都是这类的角色。这类角色一般离不开爱情戏,所以经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还有一种叫穷生,专门指一些倒霉的穷困潦倒的念书的人,比如《评雪辩踪》里的吕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连升*》里的王明芳,《状元谱》里的陈大官等,都属于这类角色。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贵衣。富贵衣是一种专门名词,就是在青道袍上补了许多花补丁,这样的衣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词叫富贵衣。还有一种说法,这些人虽然眼前很穷,将来肯定是要富贵的,现在虽然穿得这样破,却是将来富贵的象征,所以这种衣裳叫作富贵衣。这是过去戏班里的一种说法。在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这种角色虽然划在文生范围里,实际上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也可以说是文武之间的一种行当。因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凭工架,凭舞蹈,用翎子做出许多舞蹈动作来。比如《群英会》、《回荆州》、《黄鹤楼》的周瑜,《风仪亭》、《辕门射戟》的吕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杨宗保等,都属于这类,扮演这样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刚健、英武的风度。
除了文小生外,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纯粹的武小生也分成两种,一种是穿长靠的武小生,比如《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借赵云》的赵云,《银空山》的高思继,《柴桑关》的周瑜等,都属于这类的角色。还有一种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从武打的功夫来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说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结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与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庄》的石秀,《雅观楼》的李存孝等,都属于这类角色。可是有些戏,像《八大锤》的陆文龙,现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这样的戏也叫“两门抱”。所谓“两门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武 生
所谓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有些戏,不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等剧中的赵云,就是这样的角色,不仅要有好的武功,还要把赵云的大将风度,忠勇气概表现出来。长靠武生戏很多,除去赵云的戏以外,如《挑滑车》的高宠,《战冀州》、《反西凉》、《战渭南》、《两将军》、《赚历城》等戏中的马超《甘宁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等,都属于这类角色。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按照所穿服装来看,短打武生可以分为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几种。如《恶虎村》、《骆马湖》、《连环套》等剧中的黄天霸,都戴硬罗帽。如《打店》、《打虎》、《狮子楼》等剧中的武松,《三岔口》的任堂惠,《四杰村》的余千;《夜奔》的林冲,《武文华》中的万君兆等,都是戴软罗帽的短打武生,还有戴扎巾,穿箭衣的戏,如《一箭仇》的史文恭,《独木关》的薛礼等,这类角色介乎长靠与短打之间,看武功,重工架,还重表演和唱、念。武生里还有一种勾脸的,就是脸上画有脸谱的,例如《铁笼山》的姜维、《艳阳楼》的高登,《金钱豹》的豹子精,《状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晋阳宫》等剧中的李元霸等都是。这些戏有的原来 是由武净(武花脸)应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剧刚刚成熟的时候,有一个武生的老前辈叫俞菊笙,因为他的身体非常魁梧,脸盘也很大,他把这些武花脸演的戏,用武生的路子来演,结果很受欢迎,所以后来由他传下来的这些戏,虽然还勾花脸,可是都改由武生来演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艳阳楼》、《铁笼山》、《金钱豹》、《四平山》这样的戏,虽然是由武生应工,可是唱念风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势气魄都还保留着许多武花脸的表演特征,就是从俞菊笙传下来的。当然,现在这些戏,也已属于武生戏的范畴了。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后再说一下猴戏。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其来源是在昆曲。昆曲里的猴戏,像孙悟空都是由生行来扮演的,传到京戏里之后,也就由武生来扮演猴戏了。本来扮演孙悟空这类猴仙之类的角色,应该是机灵,活泼,动作轻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适合。可是因为孙悟空已经是一个神猴,所以除了动作伶俐敏捷以外,他还要有气魄,有比较细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来扮演,还是合适的。不过在京剧团里,有些孙悟空的戏,也由武丑来应工,但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由武生来扮演,例如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以及后来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万春等,都是以擅演猴闻名的。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本是武生兼文武老生,因为擅演猴戏,绰号杨猴子。杨小楼在年轻的时候,也因为擅演猴戏,曾经以小杨猴子的艺名享誉一时。另外,武生也有挂髯口的,挂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区别的。武老生对于唱、念、做、打都很注重,而武生虽然戴髯口,但是仍以武打为主,例如《连营寨》和《阳平关》的赵云,《嘉兴府》的总兵,《剑峰山》的邱成之类的角色,虽然扮相跟武老生的一样,可是却都由武生来扮演
娃娃生
生行里除了老生、红生、小生、武生,还有一种角色叫作娃娃生。娃娃生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桑园寄子》的邓元、邓方,《锁麟囊》的卢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小孩穿的服装)。这种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念的,虽然很年轻,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来唱。娃娃生虽然用本嗓来唱,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这是很特别的。演起来要有天真烂漫的儿童稚气。娃娃生在剧团里一般是比较难找的,因为如果年龄太小就不可能参加剧团,如果太大呢,扮演娃娃生的角色又不太合适。所以除了像戏曲学校这样的单位,有专门扮演娃娃生的小孩外,绝大部分的剧团,现在一放都用身材较小的女演员来充任。女演员的嗓子比较清脆,唱的时候还是用本嗓来唱念,由于个子比较小,扮相比较清秀,扮娃娃生还是比较合适的。
京剧生行里还有一种介乎武小生、翎子生和娃娃生之间的角色,一般说是由小生的行当来扮演。阅如《岳家庄》里的岳云,《举鼎观画》里的薛蛟等。这类的角色,本来应该是有专门的行当来扮演的,可是找这样的行当很不容易,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专门的行当来应付这样的角色,所以有的就由小生来扮演,有的就由武生或娃娃生来兼演了。
京剧的丑行
丑角也分成两大类,、—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种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头上戴着一顶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说韵白,一般不说京白,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都属于方巾丑。第二种是袍带丑,指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丑行中最多见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术语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秋水等。还有一种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像《连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这类角色属于巾子丑。巾子丑说京白,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的风格比茶衣丑略为严谨一些。另外还有彩旦,本是属于旦角的范围,可实际上是由丑角应工的。过去这一行大多数是用男演员来演的,现在也有很多女演员来演了,不过用女演员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说一下武丑,武丑还有一个名称叫开口跳。因为武丑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以外,还要能够善于念白。武丑的京白要念得口齿伶俐,清脆悦耳。像《连环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时迁等,这类的角色就叫开口跳。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这类角色多是侠客、义士,个别的狡猾险诈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过为数很少。关于丑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观点,必须彻底扭转过来。丑,并不是丑恶的意思。从扮相来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灵是美的,比如新编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青 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正旦。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青衣扮演的。
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青衣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青衣戏,但是却要求唱、念、做并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有的青衣,虽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宫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和宫衣是固定的式样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较素雅。在京戏里,像《红鬃烈马》的王宝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湾》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窦娥,《五龙诈》(即《井台会》)的李三娘,《二进宫》和《大保国》的李艳妃,《铡美案》的秦香莲,《宇宙锋》的赵艳容,《别宫·祭江》的孙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莲,《骂殿》的贺后,《法门寺》的宋巧姣,《浣纱记》的浣纱女等,都是属于青衣范畴的角色。在旧社会,妇女的行动很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所以观众给青衣起了个俗名叫抱肚子旦、这个诨名还是很形象的。
花 旦
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当然也有说韵白的,可是说京白的比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花旦与青衣的区别。如果再细说一下,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角色。这样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也由花旦来扮演,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花旦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包括这麽几种:一种是闺门旦,原来是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缘》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
闺门旦一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较稳重的小家碧玉为多。闺门旦是可以念韵白的,而且大部分闺门旦都念韵白,像《拾玉镯》里的孙玉姣虽然是个小姑娘,是做工戏,她还是念韵白的。第二类是玩笑旦,顾名思义就是好打,好闹,好说,好笑的一种角色,这样的角色,都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边。她们以开玩笑,风趣,诙谐为表演持点。这样的角色大部分跟丑角搭配,里边偶尔也有小生,但大多数是跟丑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较重做工,重说白,有的戏里基本就没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点小曲,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黄。比如《打面缸》、《小过年》、《小磨房》、《一匹布》、《背娃入府》、《打钢刀》、《打城隍》、《打杠子》、《打灶王》、《打砂锅》等,这样的戏很多。还有一些来自民间歌舞小戏,在载歌载舞当中,掺杂着一些诙谐逗趣的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风味很浓的民间小调,例如《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之类,扮演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划入玩笑旦这一类。第三类叫作泼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泼辣的角色,这样的戏不太多。这种角色的性格比较鲜明,说话都是很锋利的,举止也比较放荡不羁,也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楼杀惜》的阎惜姣,《战宛城》的邹氏,《翠屏山》的潘巧云,《武松杀嫂》的潘金莲等,都属于这类角色。泼辣旦里有一出最典型的戏,叫《巴骆和》(全部名《龙潭鲍骆》或《宏碧缘》),里面有个巴九奶奶,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泼辣的,可以说是典型的泼辣旦。再有一种角色叫刺杀旦,就是在戏里扮演刺杀人的角色,这个名词是从昆曲里来的。昆曲里有一种刺杀旦,就是一些妇女,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扮演这样一些角色,表演起来情绪比较激烈,动作比较夸张,唱起来也比较紧张,所以专门有这么一个行当,叫刺杀旦。例如《相梁刺梁》里的邬飞霞,《贞娥刺虎》里的费贞娥,就都是由刺杀旦来扮演的。可是京戏里的刺杀旦不太一样,京戏里的刺杀旦,一般是指被刺杀的,像前边说的《战宛城》的邹氏给张绣刺死了,《翠屏山》的潘巧云是被杨雄、石秀杀死的,《武松杀嫂》的潘金莲是被武松杀死的,《坐楼杀惜》的阎惜姣也是被宋江杀死的,类似这样被人杀死的叫刺杀旦。反过来说那些刺杀人的角色,在京剧里边,由于她们大都是正派的妇女,而且是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所以在京戏里就都由青衣来应工。例如《审头刺汤》的雪艳把汤勤给刺死了,在程派名剧《青霜剑》里申雪贞为了复仇,杀死了仇人。像这样的一些角色都是由青衣来扮演的,所以京戏里的刺杀旦,就不存在了。既然刺杀人的角色,不再另外划一行当,而被刺杀的基本上又和泼辣旦说在一起,所以在京戏里泼辣旦和刺杀旦的区别就不大了,一般也就不太分了。
小 旦
在旦角里,除去青衣和花旦两大门类,还有一种小旦,本来可以附在花旦里,可是因为和花旦还不大一样,所以单列出一类。小旦在京戏里,现在还没有一种特殊的行当来应工。,所谓小旦,就是扮演一些年轻的小女孩的角色。一般都是配角,作主要角色的狠少,所以都是由次要的旦角来扮演。如果真找个小女孩来,恐怕也演不了。另外从形象上看,也不见得合适,因为这些小女孩虽然是配色;可始还有些戏,例如《御碑亭》里王有道的妹妹,《翠屏山》里的迎儿以及其他戏里一些扮演丫环的角色。你说他没戏吧,又有点戏,真正的戏也不多,用小孩来演,又演不了,用主要角色演,又没有必要。所以逐渐地小旦就和前面所说的贴且,也就是二路旦合并在一起了。在京剧里从前曾经有过小旦的名称,现在没有了,前面在介绍汉剧行当的时候说过贴旦,过去有一段时间,京剧的小旦和贴旦是分开的,我们看从前的〈戏考〉(旧式剧本)里边,还常常把小旦和贴旦作为行当的提示专门标注出来:这个角色是由贴扮演的,那个角色是由小旦来扮演的。现在小旦和贴都由次要的一般旦角来应工,就不再另外设一种行当了。
花 衫
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因为单纯的唱工戏,或者单纯的做工戏,在反映生活的时候一般总是比较单调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人物的性格和行动,也越来越复杂了,所以在舞台上表现的形式就要求多种多样,对演员的要求也希望他们多知多能。根据这样一个客观需要,所以自然产生了花衫这样一个行当。花衫的名称大约出现于20年代。原来在京剧的传统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没有花衫这个名称,这个名称是后来才有的。当然在以前有一些京剧老前辈,例如有一个叫余紫云的,他是著名京剧老生余叔岩的父亲。他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兼演青衣和花旦了。在这以前,演青衣的人是演不了花旦的,演花旦的人也不演青衣。从余紫云开始他就觉得专演青衣或专演花旦太单调了,所以他把青衣、花且两种戏都演。这样一演,群众很欢迎。可是余紫云还没有创出花衫的行当来,因为他演的还是比较少,这个行当创始人是王瑶卿。王瑶卿在京剧史上是很有贡献的。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自己学问非常渊博,业务非常精通,是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个教育家,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像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跟他学过戏,向他请教过,所以这个人在京剧历史上,尤其旦角历史上,是非常有声望,立过很大功勋的。王瑶卿就看到旦角的表演艺术必须扩大表现范围,丰富充实,增强表现能力。所以在他的舞台实践当中,就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伶俐的表演,以至于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都捏在一块熔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换句话说,他创造的每一个角色,在表演的时候都是有唱、有念、有做、有打,这样就大大扩展了旦行的表演范畴。由于他把青衣、花旦的表演特色都熔为一炉,青衣从前的名字也叫青衫,所以大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花衫。花衫这个名词一出来以后,马上就风行开来。所以从20年代以后,当时的报纸上、广告上不仅有“著名青衣”、“著名花旦”之类的名词,“著名花衫”这个名词也出现了,也就是说给旦角增加了一个行当。从这以后,四大名旦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地发展。四大名旦新编演出剧目,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属于花衫的范畴。他们演的剧目很少有单纯以唱工或做工为主的剧目,每个新戏演出都能在唱、念、做、打各个方面来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例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廉锦枫》、《花木兰》、《太真外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6
青衣: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
老生:马连良的潇洒;杨宝森的醇厚;谭富英的激昂;奚啸伯的飘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7
老声,小旦,青衣,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6
青衣: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
老生:马连良的潇洒;杨宝森的醇厚;谭富英的激昂;奚啸伯的飘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的生行
老生*红生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为主。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为这种老生既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比较次要,动作幅度较小,态度比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比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进宫》的杨波,《捉放曹》的陈官,《击鼓骂曹》的祢衡,《文昭关》和《鱼肠剑》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空城计》、《雍凉关》、《战北原》、《脂粉计》、《七星灯》等剧的诸葛亮,《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碰碑》的杨继业。《桑园寄子》的邓伯道,《让徐州》的陶谦,《逍遥津》的汉献帝等等,都属于唱工戏。还有一种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审潘洪》的寇准,《审头刺汤》的陆炳,《审刺客》的闵觉等,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大段念白很难掌握,从表现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戏,难度大得多,所以这类戏现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衰派老生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类老生专门扮演年老体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风亭》的张元秀,《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马义,《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于这一类。另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以做工为主,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绪紧张,神态粗犷,动作激烈的角色,这些角色的精神状态近乎颓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楼杀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范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笔》的驿丞张恩,《战蒲关》的刘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我认为衰派老生这个名词并不全面,还是说做工老生,特点就是侧重以表演为主,这样比较科学、严谨。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考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就是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作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就是兵器,俗称刀*把子,也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凡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军山》的黄忠,《阳平关》的黄忠,《失街亭》的王平,《战太平》的花云,《震潭州》、《八大锤》等剧中的岳飞,《下河东》的呼延寿亭,《武昭关》、《卧虎关》、《战郢城》等剧中的伍子胥,《潞安州》的陆登等等,都屑于靠把老生应工。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阳关》(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都是。
除去按照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老生行当中的细目以外,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应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这样划分的种类有:王帽老生、袍带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头上藏着王帽,身上穿着龙袍,就是在舞台上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例如《上天台》、《打金砖》的刘秀,《金水桥》的唐太宗,《马嵬坡》的唐明皇,《逍遥津》的汉献帝,《取成都》的刘璋等。这些王帽老生戏,基本上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袍带老生也分为这样几种:所谓袍带,一般头上都戴着纱帽,身上穿着蟒袍。穿蟒袍的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就是身上不带绣龙、绣花的,比较素净的袍服。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会》的鲁肃,《玉堂春》的红袍、蓝袍,包括像诸葛亮,虽然不戴纱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诸葛亮这样的角色,也划分到这—类里去。还有一种是褶子老生。归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色最多。这褶字是个比较特殊的字。这个字有两种念法,按照〈新华字典〉的标准音是念哲,例如咱们平常说百褶裙。还有一个音在〈新华字典〉里是没有的,音“学”,这是剧团里的习惯用字,叫“褶子”。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有点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衣裳,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因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长袍。所以俗称道袍。这在舞台上是一种便服,一般也分这么几种:一种是上边绣花的,叫作花褶子;一种是比较素净的,叫作素褶子;纯黑色的叫作青褶子。这是一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一般书生、秀才所穿的一种便服。穿褶子的角色比较多,包括一些绅士和在野的*,也穿这种便服。凡是穿这种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例如《状元谱》中的老生陈伯愚,《击鼓骂曹》中的弥衡,《捉放曹》中的陈宫等等。与此相类似的,特别穷的、倒霉的、落破的文人,穿一身青褶子,就是纯青色的道袍,例如《问谯闹府》的范仲禹,《马前泼水》的朱买臣等。因为这样一些角色的生活比较困苦,服装比较朴素,所以还有两个专门名词叫作贫生,或苦条子老生。苦条子是地方俗语,旦角也有苦条子青衣。这都是从服装上来辨别角色的一种划分方法。此外还有箭氅老生。箭是箭衣的简称。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边穿着开氅之类服装的人。这些*多数都是武人出身。在戏里不一定有武打,可是因为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这样的服装。常见的戏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都是这类的角色。靠把老生在前边说过了,就是武老生。
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应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红生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
小 生
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文小生里又分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既不能带杀气,不能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显得挺天真活泼似的,那样不行。袍带小生的风度,一般说,应该是雍容端庄还要带点儒雅稳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陈三两爬堂》里的陈魁等,都是戴纱帽,穿蟒袍的。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阶比较低的角色,像《奇双会》里的赵宠,《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进士以后),《清风亭》最后出场的张继保等。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扇子生,就是手里拿把扇子,头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绣着花的,表示年轻、潇洒。为什么叫扇子生呢?因为扇子本身就是一种舞蹈道具,可以辅助演员做出许多舞蹈动作。在京剧舞台上,扇子不是为了天热才拿的,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拿扇子。实际上扇子是一种特殊道具,主要是用来帮助角色表现他的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风度。例如《拾玉锡》里的傅朋,《西厢记》里的张生,《人面桃花》里的崔护等;都是这类的角色。这类角色一般离不开爱情戏,所以经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还有一种叫穷生,专门指一些倒霉的穷困潦倒的念书的人,比如《评雪辩踪》里的吕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连升*》里的王明芳,《状元谱》里的陈大官等,都属于这类角色。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贵衣。富贵衣是一种专门名词,就是在青道袍上补了许多花补丁,这样的衣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词叫富贵衣。还有一种说法,这些人虽然眼前很穷,将来肯定是要富贵的,现在虽然穿得这样破,却是将来富贵的象征,所以这种衣裳叫作富贵衣。这是过去戏班里的一种说法。在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这种角色虽然划在文生范围里,实际上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也可以说是文武之间的一种行当。因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凭工架,凭舞蹈,用翎子做出许多舞蹈动作来。比如《群英会》、《回荆州》、《黄鹤楼》的周瑜,《风仪亭》、《辕门射戟》的吕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杨宗保等,都属于这类,扮演这样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刚健、英武的风度。
除了文小生外,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纯粹的武小生也分成两种,一种是穿长靠的武小生,比如《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借赵云》的赵云,《银空山》的高思继,《柴桑关》的周瑜等,都属于这类的角色。还有一种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从武打的功夫来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说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结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与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庄》的石秀,《雅观楼》的李存孝等,都属于这类角色。可是有些戏,像《八大锤》的陆文龙,现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这样的戏也叫“两门抱”。所谓“两门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武 生
所谓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有些戏,不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等剧中的赵云,就是这样的角色,不仅要有好的武功,还要把赵云的大将风度,忠勇气概表现出来。长靠武生戏很多,除去赵云的戏以外,如《挑滑车》的高宠,《战冀州》、《反西凉》、《战渭南》、《两将军》、《赚历城》等戏中的马超《甘宁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等,都属于这类角色。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按照所穿服装来看,短打武生可以分为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几种。如《恶虎村》、《骆马湖》、《连环套》等剧中的黄天霸,都戴硬罗帽。如《打店》、《打虎》、《狮子楼》等剧中的武松,《三岔口》的任堂惠,《四杰村》的余千;《夜奔》的林冲,《武文华》中的万君兆等,都是戴软罗帽的短打武生,还有戴扎巾,穿箭衣的戏,如《一箭仇》的史文恭,《独木关》的薛礼等,这类角色介乎长靠与短打之间,看武功,重工架,还重表演和唱、念。武生里还有一种勾脸的,就是脸上画有脸谱的,例如《铁笼山》的姜维、《艳阳楼》的高登,《金钱豹》的豹子精,《状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晋阳宫》等剧中的李元霸等都是。这些戏有的原来 是由武净(武花脸)应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剧刚刚成熟的时候,有一个武生的老前辈叫俞菊笙,因为他的身体非常魁梧,脸盘也很大,他把这些武花脸演的戏,用武生的路子来演,结果很受欢迎,所以后来由他传下来的这些戏,虽然还勾花脸,可是都改由武生来演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艳阳楼》、《铁笼山》、《金钱豹》、《四平山》这样的戏,虽然是由武生应工,可是唱念风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势气魄都还保留着许多武花脸的表演特征,就是从俞菊笙传下来的。当然,现在这些戏,也已属于武生戏的范畴了。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后再说一下猴戏。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其来源是在昆曲。昆曲里的猴戏,像孙悟空都是由生行来扮演的,传到京戏里之后,也就由武生来扮演猴戏了。本来扮演孙悟空这类猴仙之类的角色,应该是机灵,活泼,动作轻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适合。可是因为孙悟空已经是一个神猴,所以除了动作伶俐敏捷以外,他还要有气魄,有比较细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来扮演,还是合适的。不过在京剧团里,有些孙悟空的戏,也由武丑来应工,但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由武生来扮演,例如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以及后来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万春等,都是以擅演猴闻名的。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本是武生兼文武老生,因为擅演猴戏,绰号杨猴子。杨小楼在年轻的时候,也因为擅演猴戏,曾经以小杨猴子的艺名享誉一时。另外,武生也有挂髯口的,挂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区别的。武老生对于唱、念、做、打都很注重,而武生虽然戴髯口,但是仍以武打为主,例如《连营寨》和《阳平关》的赵云,《嘉兴府》的总兵,《剑峰山》的邱成之类的角色,虽然扮相跟武老生的一样,可是却都由武生来扮演
娃娃生
生行里除了老生、红生、小生、武生,还有一种角色叫作娃娃生。娃娃生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桑园寄子》的邓元、邓方,《锁麟囊》的卢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小孩穿的服装)。这种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念的,虽然很年轻,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来唱。娃娃生虽然用本嗓来唱,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这是很特别的。演起来要有天真烂漫的儿童稚气。娃娃生在剧团里一般是比较难找的,因为如果年龄太小就不可能参加剧团,如果太大呢,扮演娃娃生的角色又不太合适。所以除了像戏曲学校这样的单位,有专门扮演娃娃生的小孩外,绝大部分的剧团,现在一放都用身材较小的女演员来充任。女演员的嗓子比较清脆,唱的时候还是用本嗓来唱念,由于个子比较小,扮相比较清秀,扮娃娃生还是比较合适的。
京剧生行里还有一种介乎武小生、翎子生和娃娃生之间的角色,一般说是由小生的行当来扮演。阅如《岳家庄》里的岳云,《举鼎观画》里的薛蛟等。这类的角色,本来应该是有专门的行当来扮演的,可是找这样的行当很不容易,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专门的行当来应付这样的角色,所以有的就由小生来扮演,有的就由武生或娃娃生来兼演了。
京剧的丑行
丑角也分成两大类,、—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种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头上戴着一顶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说韵白,一般不说京白,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都属于方巾丑。第二种是袍带丑,指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丑行中最多见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术语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秋水等。还有一种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像《连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这类角色属于巾子丑。巾子丑说京白,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的风格比茶衣丑略为严谨一些。另外还有彩旦,本是属于旦角的范围,可实际上是由丑角应工的。过去这一行大多数是用男演员来演的,现在也有很多女演员来演了,不过用女演员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说一下武丑,武丑还有一个名称叫开口跳。因为武丑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以外,还要能够善于念白。武丑的京白要念得口齿伶俐,清脆悦耳。像《连环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时迁等,这类的角色就叫开口跳。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这类角色多是侠客、义士,个别的狡猾险诈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过为数很少。关于丑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观点,必须彻底扭转过来。丑,并不是丑恶的意思。从扮相来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灵是美的,比如新编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青 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正旦。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青衣扮演的。
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青衣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青衣戏,但是却要求唱、念、做并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有的青衣,虽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宫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和宫衣是固定的式样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较素雅。在京戏里,像《红鬃烈马》的王宝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湾》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窦娥,《五龙诈》(即《井台会》)的李三娘,《二进宫》和《大保国》的李艳妃,《铡美案》的秦香莲,《宇宙锋》的赵艳容,《别宫·祭江》的孙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莲,《骂殿》的贺后,《法门寺》的宋巧姣,《浣纱记》的浣纱女等,都是属于青衣范畴的角色。在旧社会,妇女的行动很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所以观众给青衣起了个俗名叫抱肚子旦、这个诨名还是很形象的。
花 旦
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当然也有说韵白的,可是说京白的比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花旦与青衣的区别。如果再细说一下,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角色。这样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也由花旦来扮演,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花旦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包括这麽几种:一种是闺门旦,原来是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缘》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
闺门旦一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较稳重的小家碧玉为多。闺门旦是可以念韵白的,而且大部分闺门旦都念韵白,像《拾玉镯》里的孙玉姣虽然是个小姑娘,是做工戏,她还是念韵白的。第二类是玩笑旦,顾名思义就是好打,好闹,好说,好笑的一种角色,这样的角色,都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边。她们以开玩笑,风趣,诙谐为表演持点。这样的角色大部分跟丑角搭配,里边偶尔也有小生,但大多数是跟丑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较重做工,重说白,有的戏里基本就没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点小曲,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黄。比如《打面缸》、《小过年》、《小磨房》、《一匹布》、《背娃入府》、《打钢刀》、《打城隍》、《打杠子》、《打灶王》、《打砂锅》等,这样的戏很多。还有一些来自民间歌舞小戏,在载歌载舞当中,掺杂着一些诙谐逗趣的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风味很浓的民间小调,例如《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之类,扮演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划入玩笑旦这一类。第三类叫作泼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泼辣的角色,这样的戏不太多。这种角色的性格比较鲜明,说话都是很锋利的,举止也比较放荡不羁,也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楼杀惜》的阎惜姣,《战宛城》的邹氏,《翠屏山》的潘巧云,《武松杀嫂》的潘金莲等,都属于这类角色。泼辣旦里有一出最典型的戏,叫《巴骆和》(全部名《龙潭鲍骆》或《宏碧缘》),里面有个巴九奶奶,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泼辣的,可以说是典型的泼辣旦。再有一种角色叫刺杀旦,就是在戏里扮演刺杀人的角色,这个名词是从昆曲里来的。昆曲里有一种刺杀旦,就是一些妇女,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扮演这样一些角色,表演起来情绪比较激烈,动作比较夸张,唱起来也比较紧张,所以专门有这么一个行当,叫刺杀旦。例如《相梁刺梁》里的邬飞霞,《贞娥刺虎》里的费贞娥,就都是由刺杀旦来扮演的。可是京戏里的刺杀旦不太一样,京戏里的刺杀旦,一般是指被刺杀的,像前边说的《战宛城》的邹氏给张绣刺死了,《翠屏山》的潘巧云是被杨雄、石秀杀死的,《武松杀嫂》的潘金莲是被武松杀死的,《坐楼杀惜》的阎惜姣也是被宋江杀死的,类似这样被人杀死的叫刺杀旦。反过来说那些刺杀人的角色,在京剧里边,由于她们大都是正派的妇女,而且是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所以在京戏里就都由青衣来应工。例如《审头刺汤》的雪艳把汤勤给刺死了,在程派名剧《青霜剑》里申雪贞为了复仇,杀死了仇人。像这样的一些角色都是由青衣来扮演的,所以京戏里的刺杀旦,就不存在了。既然刺杀人的角色,不再另外划一行当,而被刺杀的基本上又和泼辣旦说在一起,所以在京戏里泼辣旦和刺杀旦的区别就不大了,一般也就不太分了。
小 旦
在旦角里,除去青衣和花旦两大门类,还有一种小旦,本来可以附在花旦里,可是因为和花旦还不大一样,所以单列出一类。小旦在京戏里,现在还没有一种特殊的行当来应工。,所谓小旦,就是扮演一些年轻的小女孩的角色。一般都是配角,作主要角色的狠少,所以都是由次要的旦角来扮演。如果真找个小女孩来,恐怕也演不了。另外从形象上看,也不见得合适,因为这些小女孩虽然是配色;可始还有些戏,例如《御碑亭》里王有道的妹妹,《翠屏山》里的迎儿以及其他戏里一些扮演丫环的角色。你说他没戏吧,又有点戏,真正的戏也不多,用小孩来演,又演不了,用主要角色演,又没有必要。所以逐渐地小旦就和前面所说的贴且,也就是二路旦合并在一起了。在京剧里从前曾经有过小旦的名称,现在没有了,前面在介绍汉剧行当的时候说过贴旦,过去有一段时间,京剧的小旦和贴旦是分开的,我们看从前的〈戏考〉(旧式剧本)里边,还常常把小旦和贴旦作为行当的提示专门标注出来:这个角色是由贴扮演的,那个角色是由小旦来扮演的。现在小旦和贴都由次要的一般旦角来应工,就不再另外设一种行当了。
花 衫
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因为单纯的唱工戏,或者单纯的做工戏,在反映生活的时候一般总是比较单调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人物的性格和行动,也越来越复杂了,所以在舞台上表现的形式就要求多种多样,对演员的要求也希望他们多知多能。根据这样一个客观需要,所以自然产生了花衫这样一个行当。花衫的名称大约出现于20年代。原来在京剧的传统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没有花衫这个名称,这个名称是后来才有的。当然在以前有一些京剧老前辈,例如有一个叫余紫云的,他是著名京剧老生余叔岩的父亲。他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兼演青衣和花旦了。在这以前,演青衣的人是演不了花旦的,演花旦的人也不演青衣。从余紫云开始他就觉得专演青衣或专演花旦太单调了,所以他把青衣、花且两种戏都演。这样一演,群众很欢迎。可是余紫云还没有创出花衫的行当来,因为他演的还是比较少,这个行当创始人是王瑶卿。王瑶卿在京剧史上是很有贡献的。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自己学问非常渊博,业务非常精通,是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个教育家,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像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跟他学过戏,向他请教过,所以这个人在京剧历史上,尤其旦角历史上,是非常有声望,立过很大功勋的。王瑶卿就看到旦角的表演艺术必须扩大表现范围,丰富充实,增强表现能力。所以在他的舞台实践当中,就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伶俐的表演,以至于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都捏在一块熔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换句话说,他创造的每一个角色,在表演的时候都是有唱、有念、有做、有打,这样就大大扩展了旦行的表演范畴。由于他把青衣、花旦的表演特色都熔为一炉,青衣从前的名字也叫青衫,所以大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花衫。花衫这个名词一出来以后,马上就风行开来。所以从20年代以后,当时的报纸上、广告上不仅有“著名青衣”、“著名花旦”之类的名词,“著名花衫”这个名词也出现了,也就是说给旦角增加了一个行当。从这以后,四大名旦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地发展。四大名旦新编演出剧目,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属于花衫的范畴。他们演的剧目很少有单纯以唱工或做工为主的剧目,每个新戏演出都能在唱、念、做、打各个方面来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例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廉锦枫》、《花木兰》、《太真外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6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5
京剧的生行
老生*红生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为主。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为这种老生既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比较次要,动作幅度较小,态度比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比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进宫》的杨波,《捉放曹》的陈官,《击鼓骂曹》的祢衡,《文昭关》和《鱼肠剑》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空城计》、《雍凉关》、《战北原》、《脂粉计》、《七星灯》等剧的诸葛亮,《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碰碑》的杨继业。《桑园寄子》的邓伯道,《让徐州》的陶谦,《逍遥津》的汉献帝等等,都属于唱工戏。还有一种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审潘洪》的寇准,《审头刺汤》的陆炳,《审刺客》的闵觉等,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大段念白很难掌握,从表现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戏,难度大得多,所以这类戏现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衰派老生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类老生专门扮演年老体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风亭》的张元秀,《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马义,《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于这一类。另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以做工为主,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绪紧张,神态粗犷,动作激烈的角色,这些角色的精神状态近乎颓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楼杀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范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笔》的驿丞张恩,《战蒲关》的刘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我认为衰派老生这个名词并不全面,还是说做工老生,特点就是侧重以表演为主,这样比较科学、严谨。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考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就是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作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就是兵器,俗称刀*把子,也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凡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军山》的黄忠,《阳平关》的黄忠,《失街亭》的王平,《战太平》的花云,《震潭州》、《八大锤》等剧中的岳飞,《下河东》的呼延寿亭,《武昭关》、《卧虎关》、《战郢城》等剧中的伍子胥,《潞安州》的陆登等等,都屑于靠把老生应工。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阳关》(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都是。
除去按照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老生行当中的细目以外,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应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这样划分的种类有:王帽老生、袍带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头上藏着王帽,身上穿着龙袍,就是在舞台上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例如《上天台》、《打金砖》的刘秀,《金水桥》的唐太宗,《马嵬坡》的唐明皇,《逍遥津》的汉献帝,《取成都》的刘璋等。这些王帽老生戏,基本上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袍带老生也分为这样几种:所谓袍带,一般头上都戴着纱帽,身上穿着蟒袍。穿蟒袍的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就是身上不带绣龙、绣花的,比较素净的袍服。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会》的鲁肃,《玉堂春》的红袍、蓝袍,包括像诸葛亮,虽然不戴纱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诸葛亮这样的角色,也划分到这—类里去。还有一种是褶子老生。归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色最多。这褶字是个比较特殊的字。这个字有两种念法,按照〈新华字典〉的标准音是念哲,例如咱们平常说百褶裙。还有一个音在〈新华字典〉里是没有的,音“学”,这是剧团里的习惯用字,叫“褶子”。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有点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衣裳,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因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长袍。所以俗称道袍。这在舞台上是一种便服,一般也分这么几种:一种是上边绣花的,叫作花褶子;一种是比较素净的,叫作素褶子;纯黑色的叫作青褶子。这是一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一般书生、秀才所穿的一种便服。穿褶子的角色比较多,包括一些绅士和在野的*,也穿这种便服。凡是穿这种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例如《状元谱》中的老生陈伯愚,《击鼓骂曹》中的弥衡,《捉放曹》中的陈宫等等。与此相类似的,特别穷的、倒霉的、落破的文人,穿一身青褶子,就是纯青色的道袍,例如《问谯闹府》的范仲禹,《马前泼水》的朱买臣等。因为这样一些角色的生活比较困苦,服装比较朴素,所以还有两个专门名词叫作贫生,或苦条子老生。苦条子是地方俗语,旦角也有苦条子青衣。这都是从服装上来辨别角色的一种划分方法。此外还有箭氅老生。箭是箭衣的简称。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边穿着开氅之类服装的人。这些*多数都是武人出身。在戏里不一定有武打,可是因为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这样的服装。常见的戏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都是这类的角色。靠把老生在前边说过了,就是武老生。
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应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红生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
小 生
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文小生里又分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既不能带杀气,不能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显得挺天真活泼似的,那样不行。袍带小生的风度,一般说,应该是雍容端庄还要带点儒雅稳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陈三两爬堂》里的陈魁等,都是戴纱帽,穿蟒袍的。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阶比较低的角色,像《奇双会》里的赵宠,《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进士以后),《清风亭》最后出场的张继保等。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扇子生,就是手里拿把扇子,头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绣着花的,表示年轻、潇洒。为什么叫扇子生呢?因为扇子本身就是一种舞蹈道具,可以辅助演员做出许多舞蹈动作。在京剧舞台上,扇子不是为了天热才拿的,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拿扇子。实际上扇子是一种特殊道具,主要是用来帮助角色表现他的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风度。例如《拾玉锡》里的傅朋,《西厢记》里的张生,《人面桃花》里的崔护等;都是这类的角色。这类角色一般离不开爱情戏,所以经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还有一种叫穷生,专门指一些倒霉的穷困潦倒的念书的人,比如《评雪辩踪》里的吕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连升*》里的王明芳,《状元谱》里的陈大官等,都属于这类角色。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贵衣。富贵衣是一种专门名词,就是在青道袍上补了许多花补丁,这样的衣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词叫富贵衣。还有一种说法,这些人虽然眼前很穷,将来肯定是要富贵的,现在虽然穿得这样破,却是将来富贵的象征,所以这种衣裳叫作富贵衣。这是过去戏班里的一种说法。在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这种角色虽然划在文生范围里,实际上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也可以说是文武之间的一种行当。因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凭工架,凭舞蹈,用翎子做出许多舞蹈动作来。比如《群英会》、《回荆州》、《黄鹤楼》的周瑜,《风仪亭》、《辕门射戟》的吕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杨宗保等,都属于这类,扮演这样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刚健、英武的风度。
除了文小生外,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纯粹的武小生也分成两种,一种是穿长靠的武小生,比如《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借赵云》的赵云,《银空山》的高思继,《柴桑关》的周瑜等,都属于这类的角色。还有一种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从武打的功夫来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说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结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与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庄》的石秀,《雅观楼》的李存孝等,都属于这类角色。可是有些戏,像《八大锤》的陆文龙,现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这样的戏也叫“两门抱”。所谓“两门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武 生
所谓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有些戏,不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等剧中的赵云,就是这样的角色,不仅要有好的武功,还要把赵云的大将风度,忠勇气概表现出来。长靠武生戏很多,除去赵云的戏以外,如《挑滑车》的高宠,《战冀州》、《反西凉》、《战渭南》、《两将军》、《赚历城》等戏中的马超《甘宁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等,都属于这类角色。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按照所穿服装来看,短打武生可以分为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几种。如《恶虎村》、《骆马湖》、《连环套》等剧中的黄天霸,都戴硬罗帽。如《打店》、《打虎》、《狮子楼》等剧中的武松,《三岔口》的任堂惠,《四杰村》的余千;《夜奔》的林冲,《武文华》中的万君兆等,都是戴软罗帽的短打武生,还有戴扎巾,穿箭衣的戏,如《一箭仇》的史文恭,《独木关》的薛礼等,这类角色介乎长靠与短打之间,看武功,重工架,还重表演和唱、念。武生里还有一种勾脸的,就是脸上画有脸谱的,例如《铁笼山》的姜维、《艳阳楼》的高登,《金钱豹》的豹子精,《状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晋阳宫》等剧中的李元霸等都是。这些戏有的原来 是由武净(武花脸)应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剧刚刚成熟的时候,有一个武生的老前辈叫俞菊笙,因为他的身体非常魁梧,脸盘也很大,他把这些武花脸演的戏,用武生的路子来演,结果很受欢迎,所以后来由他传下来的这些戏,虽然还勾花脸,可是都改由武生来演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艳阳楼》、《铁笼山》、《金钱豹》、《四平山》这样的戏,虽然是由武生应工,可是唱念风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势气魄都还保留着许多武花脸的表演特征,就是从俞菊笙传下来的。当然,现在这些戏,也已属于武生戏的范畴了。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后再说一下猴戏。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其来源是在昆曲。昆曲里的猴戏,像孙悟空都是由生行来扮演的,传到京戏里之后,也就由武生来扮演猴戏了。本来扮演孙悟空这类猴仙之类的角色,应该是机灵,活泼,动作轻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适合。可是因为孙悟空已经是一个神猴,所以除了动作伶俐敏捷以外,他还要有气魄,有比较细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来扮演,还是合适的。不过在京剧团里,有些孙悟空的戏,也由武丑来应工,但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由武生来扮演,例如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以及后来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万春等,都是以擅演猴闻名的。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本是武生兼文武老生,因为擅演猴戏,绰号杨猴子。杨小楼在年轻的时候,也因为擅演猴戏,曾经以小杨猴子的艺名享誉一时。另外,武生也有挂髯口的,挂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区别的。武老生对于唱、念、做、打都很注重,而武生虽然戴髯口,但是仍以武打为主,例如《连营寨》和《阳平关》的赵云,《嘉兴府》的总兵,《剑峰山》的邱成之类的角色,虽然扮相跟武老生的一样,可是却都由武生来扮演
娃娃生
生行里除了老生、红生、小生、武生,还有一种角色叫作娃娃生。娃娃生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桑园寄子》的邓元、邓方,《锁麟囊》的卢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小孩穿的服装)。这种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念的,虽然很年轻,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来唱。娃娃生虽然用本嗓来唱,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这是很特别的。演起来要有天真烂漫的儿童稚气。娃娃生在剧团里一般是比较难找的,因为如果年龄太小就不可能参加剧团,如果太大呢,扮演娃娃生的角色又不太合适。所以除了像戏曲学校这样的单位,有专门扮演娃娃生的小孩外,绝大部分的剧团,现在一放都用身材较小的女演员来充任。女演员的嗓子比较清脆,唱的时候还是用本嗓来唱念,由于个子比较小,扮相比较清秀,扮娃娃生还是比较合适的。
京剧生行里还有一种介乎武小生、翎子生和娃娃生之间的角色,一般说是由小生的行当来扮演。阅如《岳家庄》里的岳云,《举鼎观画》里的薛蛟等。这类的角色,本来应该是有专门的行当来扮演的,可是找这样的行当很不容易,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专门的行当来应付这样的角色,所以有的就由小生来扮演,有的就由武生或娃娃生来兼演了。
京剧的丑行
丑角也分成两大类,、—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种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头上戴着一顶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说韵白,一般不说京白,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都属于方巾丑。第二种是袍带丑,指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丑行中最多见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术语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秋水等。还有一种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像《连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这类角色属于巾子丑。巾子丑说京白,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的风格比茶衣丑略为严谨一些。另外还有彩旦,本是属于旦角的范围,可实际上是由丑角应工的。过去这一行大多数是用男演员来演的,现在也有很多女演员来演了,不过用女演员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说一下武丑,武丑还有一个名称叫开口跳。因为武丑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以外,还要能够善于念白。武丑的京白要念得口齿伶俐,清脆悦耳。像《连环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时迁等,这类的角色就叫开口跳。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这类角色多是侠客、义士,个别的狡猾险诈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过为数很少。关于丑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观点,必须彻底扭转过来。丑,并不是丑恶的意思。从扮相来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灵是美的,比如新编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青 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正旦。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青衣扮演的。
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青衣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青衣戏,但是却要求唱、念、做并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有的青衣,虽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宫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和宫衣是固定的式样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较素雅。在京戏里,像《红鬃烈马》的王宝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湾》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窦娥,《五龙诈》(即《井台会》)的李三娘,《二进宫》和《大保国》的李艳妃,《铡美案》的秦香莲,《宇宙锋》的赵艳容,《别宫·祭江》的孙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莲,《骂殿》的贺后,《法门寺》的宋巧姣,《浣纱记》的浣纱女等,都是属于青衣范畴的角色。在旧社会,妇女的行动很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所以观众给青衣起了个俗名叫抱肚子旦、这个诨名还是很形象的。
花 旦
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当然也有说韵白的,可是说京白的比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花旦与青衣的区别。如果再细说一下,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角色。这样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也由花旦来扮演,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花旦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包括这麽几种:一种是闺门旦,原来是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缘》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
闺门旦一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较稳重的小家碧玉为多。闺门旦是可以念韵白的,而且大部分闺门旦都念韵白,像《拾玉镯》里的孙玉姣虽然是个小姑娘,是做工戏,她还是念韵白的。第二类是玩笑旦,顾名思义就是好打,好闹,好说,好笑的一种角色,这样的角色,都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边。她们以开玩笑,风趣,诙谐为表演持点。这样的角色大部分跟丑角搭配,里边偶尔也有小生,但大多数是跟丑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较重做工,重说白,有的戏里基本就没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点小曲,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黄。比如《打面缸》、《小过年》、《小磨房》、《一匹布》、《背娃入府》、《打钢刀》、《打城隍》、《打杠子》、《打灶王》、《打砂锅》等,这样的戏很多。还有一些来自民间歌舞小戏,在载歌载舞当中,掺杂着一些诙谐逗趣的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风味很浓的民间小调,例如《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之类,扮演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划入玩笑旦这一类。第三类叫作泼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泼辣的角色,这样的戏不太多。这种角色的性格比较鲜明,说话都是很锋利的,举止也比较放荡不羁,也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楼杀惜》的阎惜姣,《战宛城》的邹氏,《翠屏山》的潘巧云,《武松杀嫂》的潘金莲等,都属于这类角色。泼辣旦里有一出最典型的戏,叫《巴骆和》(全部名《龙潭鲍骆》或《宏碧缘》),里面有个巴九奶奶,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泼辣的,可以说是典型的泼辣旦。再有一种角色叫刺杀旦,就是在戏里扮演刺杀人的角色,这个名词是从昆曲里来的。昆曲里有一种刺杀旦,就是一些妇女,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扮演这样一些角色,表演起来情绪比较激烈,动作比较夸张,唱起来也比较紧张,所以专门有这么一个行当,叫刺杀旦。例如《相梁刺梁》里的邬飞霞,《贞娥刺虎》里的费贞娥,就都是由刺杀旦来扮演的。可是京戏里的刺杀旦不太一样,京戏里的刺杀旦,一般是指被刺杀的,像前边说的《战宛城》的邹氏给张绣刺死了,《翠屏山》的潘巧云是被杨雄、石秀杀死的,《武松杀嫂》的潘金莲是被武松杀死的,《坐楼杀惜》的阎惜姣也是被宋江杀死的,类似这样被人杀死的叫刺杀旦。反过来说那些刺杀人的角色,在京剧里边,由于她们大都是正派的妇女,而且是为了复仇而刺杀仇人,所以在京戏里就都由青衣来应工。例如《审头刺汤》的雪艳把汤勤给刺死了,在程派名剧《青霜剑》里申雪贞为了复仇,杀死了仇人。像这样的一些角色都是由青衣来扮演的,所以京戏里的刺杀旦,就不存在了。既然刺杀人的角色,不再另外划一行当,而被刺杀的基本上又和泼辣旦说在一起,所以在京戏里泼辣旦和刺杀旦的区别就不大了,一般也就不太分了。
小 旦
在旦角里,除去青衣和花旦两大门类,还有一种小旦,本来可以附在花旦里,可是因为和花旦还不大一样,所以单列出一类。小旦在京戏里,现在还没有一种特殊的行当来应工。,所谓小旦,就是扮演一些年轻的小女孩的角色。一般都是配角,作主要角色的狠少,所以都是由次要的旦角来扮演。如果真找个小女孩来,恐怕也演不了。另外从形象上看,也不见得合适,因为这些小女孩虽然是配色;可始还有些戏,例如《御碑亭》里王有道的妹妹,《翠屏山》里的迎儿以及其他戏里一些扮演丫环的角色。你说他没戏吧,又有点戏,真正的戏也不多,用小孩来演,又演不了,用主要角色演,又没有必要。所以逐渐地小旦就和前面所说的贴且,也就是二路旦合并在一起了。在京剧里从前曾经有过小旦的名称,现在没有了,前面在介绍汉剧行当的时候说过贴旦,过去有一段时间,京剧的小旦和贴旦是分开的,我们看从前的〈戏考〉(旧式剧本)里边,还常常把小旦和贴旦作为行当的提示专门标注出来:这个角色是由贴扮演的,那个角色是由小旦来扮演的。现在小旦和贴都由次要的一般旦角来应工,就不再另外设一种行当了。
花 衫
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因为单纯的唱工戏,或者单纯的做工戏,在反映生活的时候一般总是比较单调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人物的性格和行动,也越来越复杂了,所以在舞台上表现的形式就要求多种多样,对演员的要求也希望他们多知多能。根据这样一个客观需要,所以自然产生了花衫这样一个行当。花衫的名称大约出现于20年代。原来在京剧的传统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没有花衫这个名称,这个名称是后来才有的。当然在以前有一些京剧老前辈,例如有一个叫余紫云的,他是著名京剧老生余叔岩的父亲。他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兼演青衣和花旦了。在这以前,演青衣的人是演不了花旦的,演花旦的人也不演青衣。从余紫云开始他就觉得专演青衣或专演花旦太单调了,所以他把青衣、花且两种戏都演。这样一演,群众很欢迎。可是余紫云还没有创出花衫的行当来,因为他演的还是比较少,这个行当创始人是王瑶卿。王瑶卿在京剧史上是很有贡献的。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自己学问非常渊博,业务非常精通,是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个教育家,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像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跟他学过戏,向他请教过,所以这个人在京剧历史上,尤其旦角历史上,是非常有声望,立过很大功勋的。王瑶卿就看到旦角的表演艺术必须扩大表现范围,丰富充实,增强表现能力。所以在他的舞台实践当中,就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伶俐的表演,以至于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都捏在一块熔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换句话说,他创造的每一个角色,在表演的时候都是有唱、有念、有做、有打,这样就大大扩展了旦行的表演范畴。由于他把青衣、花旦的表演特色都熔为一炉,青衣从前的名字也叫青衫,所以大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花衫。花衫这个名词一出来以后,马上就风行开来。所以从20年代以后,当时的报纸上、广告上不仅有“著名青衣”、“著名花旦”之类的名词,“著名花衫”这个名词也出现了,也就是说给旦角增加了一个行当。从这以后,四大名旦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地发展。四大名旦新编演出剧目,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属于花衫的范畴。他们演的剧目很少有单纯以唱工或做工为主的剧目,每个新戏演出都能在唱、念、做、打各个方面来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例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廉锦枫》、《花木兰》、《太真外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7
老声,小旦,青衣,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2:46
青衣: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
老生:马连良的潇洒;杨宝森的醇厚;谭富英的激昂;奚啸伯的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