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21:41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河道、灌溉农田和进行运输的历史。据史*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大批民夫,在长江、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邗沟”。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一段。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这些渠道虽然断断续续,却使大运河的开凿,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初具规模了。
随着南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早在两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很多。据司马迁说,直到汉武帝时,长江以南的农业生产仍然是“火耕水耨”。三国以后,特别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争,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富饶的*地。江南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而两浙,特别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是“亩值一金”,士族门阀盘踞之处,其肥沃程度可与陕西关中相媲美。隋朝建立后,建都长安,其*统治中心在北方,而北方的城市和边防军的粮食,大多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要依靠马车和人力车,不仅运量小,速度慢,而且费用很大,却仍无法满足北方各地的需求。利用水路运输,是较为经济实惠、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开凿大运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隋朝统一中国后,人民得到安定的社会条件从事生产,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十几年后国家也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也为修造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可能性。
早在隋文帝时期,就开了广通渠和山阳到江都的邗沟。公元584年,隋文帝为了漕运(即河运)的便利,令当时著名的建筑大师宇文恺率水工开广通渠,引渭水从大兴城(今西安市)到潼关,与黄河相接,长300里。广通渠开通后,便利了关内漕运。公元587年,隋文帝又沿着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邗沟的旧道,南起江都,北至山阳(今江苏淮安),沟通江淮。隋文帝利用这条渠道运兵运粮,为用兵江南作准备,第二年,隋即出兵灭掉陈国,统一了中国。但是,大规模开凿修建大运河,还是在隋炀帝上台以后。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大批士兵和民役开始修建,到610年底,大运河工程基本完成,前后费时6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21:41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河道、灌溉农田和进行运输的历史。据史*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大批民夫,在长江、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邗沟”。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一段。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这些渠道虽然断断续续,却使大运河的开凿,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初具规模了。
随着南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早在两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很多。据司马迁说,直到汉武帝时,长江以南的农业生产仍然是“火耕水耨”。三国以后,特别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争,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富饶的*地。江南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而两浙,特别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是“亩值一金”,士族门阀盘踞之处,其肥沃程度可与陕西关中相媲美。隋朝建立后,建都长安,其*统治中心在北方,而北方的城市和边防军的粮食,大多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要依靠马车和人力车,不仅运量小,速度慢,而且费用很大,却仍无法满足北方各地的需求。利用水路运输,是较为经济实惠、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开凿大运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隋朝统一中国后,人民得到安定的社会条件从事生产,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十几年后国家也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也为修造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可能性。
早在隋文帝时期,就开了广通渠和山阳到江都的邗沟。公元584年,隋文帝为了漕运(即河运)的便利,令当时著名的建筑大师宇文恺率水工开广通渠,引渭水从大兴城(今西安市)到潼关,与黄河相接,长300里。广通渠开通后,便利了关内漕运。公元587年,隋文帝又沿着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邗沟的旧道,南起江都,北至山阳(今江苏淮安),沟通江淮。隋文帝利用这条渠道运兵运粮,为用兵江南作准备,第二年,隋即出兵灭掉陈国,统一了中国。但是,大规模开凿修建大运河,还是在隋炀帝上台以后。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大批士兵和民役开始修建,到610年底,大运河工程基本完成,前后费时6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21:41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河道、灌溉农田和进行运输的历史。据史*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大批民夫,在长江、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邗沟”。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一段。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这些渠道虽然断断续续,却使大运河的开凿,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初具规模了。
随着南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早在两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很多。据司马迁说,直到汉武帝时,长江以南的农业生产仍然是“火耕水耨”。三国以后,特别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争,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富饶的*地。江南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而两浙,特别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是“亩值一金”,士族门阀盘踞之处,其肥沃程度可与陕西关中相媲美。隋朝建立后,建都长安,其*统治中心在北方,而北方的城市和边防军的粮食,大多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要依靠马车和人力车,不仅运量小,速度慢,而且费用很大,却仍无法满足北方各地的需求。利用水路运输,是较为经济实惠、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开凿大运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隋朝统一中国后,人民得到安定的社会条件从事生产,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十几年后国家也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也为修造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可能性。
早在隋文帝时期,就开了广通渠和山阳到江都的邗沟。公元584年,隋文帝为了漕运(即河运)的便利,令当时著名的建筑大师宇文恺率水工开广通渠,引渭水从大兴城(今西安市)到潼关,与黄河相接,长300里。广通渠开通后,便利了关内漕运。公元587年,隋文帝又沿着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邗沟的旧道,南起江都,北至山阳(今江苏淮安),沟通江淮。隋文帝利用这条渠道运兵运粮,为用兵江南作准备,第二年,隋即出兵灭掉陈国,统一了中国。但是,大规模开凿修建大运河,还是在隋炀帝上台以后。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大批士兵和民役开始修建,到610年底,大运河工程基本完成,前后费时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