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根据其杂质含量不同可分为几个等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5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1
①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
②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
③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
氧、氮、碳和氢是钛合金的主要杂质。氧和氮在α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对钛合金有显著强化效果,但却使塑性下降。通常规定钛中氧和氮的含量分别在0.15~0.2%和0.04~0.05%以下。
氢在α相中溶解度很小,钛合金中溶解过多的氢会产生氢化物,使合金变脆。通常钛合金中氢含量控制在 0.015%以下。氢在钛中的溶解是可逆的,可以用真空退火除去。
扩展资料
钛合金分类及制造方式:
在钛合金材料命名方面,国内通常将α型钛合金(包括近α型合金)以TA命名,β型钛合金(包括近β型合金)以TB命名,两相混合的α+β型钛合金以TC命名。
如应用最为广泛的两项混合型钛合金Ti-6Al-4V,其对应的国内牌号为TC4。国家标准GB/T3620.1-2007在1994年版本基础上,新纳入54个牌号、删除两个牌号,钛及钛合金牌号总数量达到76个。钛合金的材料种类有棒材、丝材、板材、带材、锻件等。
经过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的材料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飞机骨干钛合金材料已初具规模。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强高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名义成分与TC4相同,但降低了氧含量、断裂韧度得到提高。
Ti45Nb(丝材)、TA18(管材)、TB8(板材、丝材、锻件)、TC21(锻件)等新材料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结合已有的TC1/TC2(板材)、TC4(锻件、板材、丝材)和ZTC4铸造钛合金,形成了从低强高塑性、中强高塑性、高强高塑性、超高强钛合金和铸造钛合金的完整主干材料体系。
钛合金及其零部件的制备与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炼、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净近成形、焊接及表面处理。由于钛具有高化学活性,钛及其合金的铸锭熔炼必须采用真空熔炼方法。锻造变形是改变铸钛组织、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类型的关键手段。
钛合金的机械加工主要包括铣削加工、车削、镗孔、钻孔、攻丝等。高切削温度、与刀具发生化学反应、弹性模量较低是钛合金难以加工的主要原因。钛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固溶和时效等。
近净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等温锻造、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激光快速成形、粉末注射成形等。近净成形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过工艺控制可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先进加工技术。先进的钛合金焊接技术有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
钛合金对表面状态、表面完整性非常敏感,由于其表面硬度低而易发生微动磨蚀等问题。近些年来,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热渗镀、气相沉积、三束改性、转化膜、形变强化、热喷涂、化学镀、电镀等技术发展迅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钛合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1
①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
②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
③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
氧、氮、碳和氢是钛合金的主要杂质。氧和氮在α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对钛合金有显著强化效果,但却使塑性下降。通常规定钛中氧和氮的含量分别在0.15~0.2%和0.04~0.05%以下。
氢在α相中溶解度很小,钛合金中溶解过多的氢会产生氢化物,使合金变脆。通常钛合金中氢含量控制在 0.015%以下。氢在钛中的溶解是可逆的,可以用真空退火除去。
扩展资料
钛合金分类及制造方式:
在钛合金材料命名方面,国内通常将α型钛合金(包括近α型合金)以TA命名,β型钛合金(包括近β型合金)以TB命名,两相混合的α+β型钛合金以TC命名。
如应用最为广泛的两项混合型钛合金Ti-6Al-4V,其对应的国内牌号为TC4。国家标准GB/T3620.1-2007在1994年版本基础上,新纳入54个牌号、删除两个牌号,钛及钛合金牌号总数量达到76个。钛合金的材料种类有棒材、丝材、板材、带材、锻件等。
经过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的材料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飞机骨干钛合金材料已初具规模。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强高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名义成分与TC4相同,但降低了氧含量、断裂韧度得到提高。
Ti45Nb(丝材)、TA18(管材)、TB8(板材、丝材、锻件)、TC21(锻件)等新材料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结合已有的TC1/TC2(板材)、TC4(锻件、板材、丝材)和ZTC4铸造钛合金,形成了从低强高塑性、中强高塑性、高强高塑性、超高强钛合金和铸造钛合金的完整主干材料体系。
钛合金及其零部件的制备与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炼、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净近成形、焊接及表面处理。由于钛具有高化学活性,钛及其合金的铸锭熔炼必须采用真空熔炼方法。锻造变形是改变铸钛组织、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类型的关键手段。
钛合金的机械加工主要包括铣削加工、车削、镗孔、钻孔、攻丝等。高切削温度、与刀具发生化学反应、弹性模量较低是钛合金难以加工的主要原因。钛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固溶和时效等。
近净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等温锻造、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激光快速成形、粉末注射成形等。近净成形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过工艺控制可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先进加工技术。先进的钛合金焊接技术有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
钛合金对表面状态、表面完整性非常敏感,由于其表面硬度低而易发生微动磨蚀等问题。近些年来,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热渗镀、气相沉积、三束改性、转化膜、形变强化、热喷涂、化学镀、电镀等技术发展迅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钛合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2
钛及钛合金的带、片、板标准规范
本标准是在指定的B265规范下发布的;在这个指定的规范后面的数字表明了最初使用的年份,或如果做了修订,最新修订的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重获批准的年份。标在上角的希腊字母e表示自最新修订或重获批准后编辑上的改变。
本标准已获国防部批准。
1.规范范围
1.1 本标准包含了下列退火的钛及钛合金带、片、板:
1.1.1 等级1—纯钛;
1.1.2 等级2—纯钛;
1.1.2.1 等级2H—纯钛(等级2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3 等级3—纯钛;
1.1.4 等级4—纯钛;
1.1.5 等级5—钛合金(含6%的Al,4%的V);
1.1.6 等级6—钛合金(含5%Al,2.5%Sn)
1.1.7 等级7—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7.1 等级7H—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等级7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8 等级9—钛合金(含3.0%Al,2.5%V);
1.1.9 等级11—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10 等级10—钛合金(含0.3%Mo,0.8%Ni);
1.1.11 等级13—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2 等级14—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3 等级15—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4 等级16—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4.1 等级16H—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等级1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15 等级17—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6 等级18—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2.5%V);
1.1.17 等级19—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8 等级20—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9 等级21—钛合金(含15%Mo,3%Al,2.7%Ni,0.25%Si);
1.1.20 等级23—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的间隙元素,ELI);
1.1.21 等级24—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6%Al,4%V);
1.1.22 等级25—Ni含量在0.3%~0.8%以及钯含量在0.04 % ~0.08 %的钛合金(含6%Al,4%V);
1.1.23 等级26—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3.1 等级26H—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等级2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24 等级27—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5 等级28—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3%Al,2.5%V);
1.1.26 等级29—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间隙元素,ELI);
1.1.27 等级30—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8 等级31—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9 等级32—钛合金(含5%Al,1%Sn,1%Zr,1%V,0.8%Mo);
1.1.30 等级33—钛合金(含0.4 %Ni,0.015 %钯,0.025 %钌,0.15 %Cr);
1.1.31 等级34—钛合金(含0.4 %Ni,0.015 %Pa,0.025 %钌,0.15 %Cr);
1.1.32 等级35—钛合金(含4.5 %Al,2 %Mo,1.6 %V,0.5 %Fe,0.3 %Si);
1.1.33 等级36—钛合金(含45%铌);
1.1.34 等级37—钛合金(含1.5 %Al);
1.1.35 等级38—钛合金(4 %Al,2.5 %V,1.5 %Fe);
注1:H级别的材料与相应数字级别的材料是等同的(如,Grade 2H = Grade 2)除非有更高级的最小抗拉强度保证,可以通过符合相应数字级别的要求来验证。等级2H、7H、16H和26H得材料主要是用于压力容器。
在以大于5200个商务级别的关于等级2、7、16和26的检测报告的研究为基础,这些检测报告中99%的材料都符合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条件,增加的H等级与使用者的综合要求相对应。
1.2 通常认为以英寸—磅为单位的值是标准的。括号中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换算到国际单位的值,只是提供信息说明,并不认为是标准。
2. 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E 8 金属材料拉力试验测试方法;
E 29 记录试验数据时要使用有效数字以确定与规范中的一致性;
E 120 钛及钛合金的化学检测方法;
E 190 焊缝韧性的定性弯曲试验测试方法;
E 1409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工艺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氧和镍含量的测试方法;
E 1447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导热性法/红外法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氢含量的测试方法。
3. 专业用语
3.1 本标准中专用术语说明:
3.1.1 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小于24英寸(610mm)称为带;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等于24英寸(610mm)称为片;产品的厚度大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10英寸(254mm)称为板。
4. 购货须知
4.1 在本规范要求下材料购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可运行性:
4.1.1 等级号(第1部分);
4.1.2 产品*(第3部分);
4.1.3 特殊机械性能要求(表1);
4.1.4 标号 (第16部分);
4.1.5 抛光(第8部分);
4.1.6 包装(第16部分)
4.1.7 必需的报告(第15部分)
4.1.8 废品处理(第14部分)
5. 化学成分
5.1 本规范中所涉及的钛及钛合金等级应与表2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一致。
5.1.1 表2中所列的元素有些是合金中有意加入的,有些元素是生产海绵钛、铸锭或轧制成品时产生的。
5.1.1.1 认为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是存在于表2所列的等级中,而且只能是由于铸锭熔解时添加的没有加以控制或分析的碎片产生的。因此,对材料分析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应不作为要求,除非特有说明而且应考虑到超出了本规范的范围。
5.1.2 在熔解时有意加入的合金元素必需要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化学分析中加以报告。
5.2 卖方和买方都同意给给出化学分析,而且买方要求附在在他的订购单中,完成的化学分析中应特别包含本标准没有列出的元素。
5.3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公差没有扩大规定的热分析要求范围,但包含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化学成分测量的不同。为了达到可运用的等级,制造商不应将超出表2中特定的*范围的材料上船运输。表3中专门规定了产品分析*。
5.4 为确定材料化学成分至少要测试两个样品。样品应从铸锭或待分析的终端产品中取得。
6. 机械性能
6.1 本标准中所要求提供的材料都应符合表1中规定等级的机械性能要求
6.2 拉力试验样品的生产及测试方法按照测试方法E8中要求的进行。通过对材料屈服强度变化应变率从0.003到0.007 in./in./min,接着增加应变率以至失效,大约要额外的1分钟,来确定材料的拉伸性能。
6.3 对于片和带材,弯曲试验样品应能承受的住在105°弯曲角下冷弯曲,而弯曲部分之外的部分没有断裂。弯曲试验是在直径等于表1所示的应用级别条件下进行的。
7. 尺寸允许偏差
7.1 本规范中涉及的钛及钛合金尺寸公差应按照表4-13中规定的执行,作为可应用性。
8. 加热处理
8.1 钛及钛合金带、片、板表面要没有缺陷,材料本身的内部缺陷会对最初使用材料的目的造成影响。退火后的材料要加热处理,如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或是喷砂+打磨。如果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后要装船运输,应允许制造商用磨架槽去除表面缺陷,如果磨架槽没有降低材料的厚度,材料的厚度仍在允许最小的厚度公差范围之内。
9. 化学分析取样
9.1 化学分析样品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测试材料。由于钛中富含氧、氮、氢等元素,钛化学分析样品要放宽条件。因此,在切割分析样品时,应在无污染的氛围内进行。要从清洁的金属中选择铸件,切割工具要干净锋利。钛分析样品要存储在相配的容器中。
10. 化学分析方法
10.1 化学分析应由制造商和买方使用标准工艺方法来执行。如果与标准测试方法不一致,应将E120测试方法作为仲裁测试方法,E120测试方法中不包含的氧、氮、氢除外。E1409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氧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E1447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氢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
11. 重复试验
11.1 如果任何测试样品的化学分析或力学性能的结果没有同本规范中要求的一致,这批样品要在制造商的选择下重复试验。重复测试频率会使最初测试数字增加两倍。如果重复试验后的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符,这些测试结果将作为认证的测试值。只将最初的测试符合结果或重复测试符合结果报告给买方。如果重复试验结果与本规范不相符,根据第14部分,这批材料将被视为次品。
12. 仲裁测试及分析
12.1 如果制造商与买方关于材料与本规范相符性意见不一致时,应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仲裁测试。仲裁测试应用于确定材料是否与本规范要求的相一致。
13. 舍入程序
13.1 为了确定与本规范的一致性,通过观测或计算的试验值应舍入到与表示极限值的最后的有效数最接近的单位。这要与操作E29舍入方法一致。
14. 次品
14.1 没有符合本规范的或经权威审定变形的材料都应视为次品。除非另有说明,次品都要返回到制造商那费用由制造商承担,除非买方在三周次品公告期内收到处理次品的指示说明。
15. 认证
15.1 如果买方要求,制造商应至少提供一份所供材料已被检查和测试并与本规范要求一致的认证报告复印件,认证报告中要包含材料化学测试及力学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近等级材料的要求相符的说明。
16. 标号及包装
16.1 标号:
16.1.1 鉴定——除非另有说明,每一个钛及钛合金板、片、带都要在各自的标记位置上标记并在下面注明,本标准号、熔炼炉号,制造商鉴定以及英寸的公称厚度。材料的高度不应小于3/8英寸(9.52mm),应可以使用合适的标记流体,而且材料表面可以在不打磨的情况下用热碱清洗法去除表面杂质。标记对材料或其性能没有坏作用。材料这些特点应充分承受的住日常操作。
16.1.2 板、平片、平带宽度超过6英寸(152 mm)时,应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打标记,间隔距离不大于3英寸(51 mm)交替着。横穿过宽度方向,在薄板长度方向上熔炼炉号至少出现3次,期间隔不应大于2英尺(0.610m)。作为一种选择,如果允许的话,每个板材、片材或切好长度方向的带材可以至少在拐角处标记上本规范号,熔炼炉号,制造商认证书号,以及作为要求以英尺或米为单位的公称厚度。
16.1.3 宽度小于等于6英寸(152 mm) 的平带材应在一端做标记。
16.1.4 片以及带材的卷材应在卷的最外端做标记。
16.2 包装——除非另有专门说明,本标准要求的购买材料用与于船运的包装形式有集装箱、板条箱、单板、麻布袋或与制造商的标准操作一致没有保护措施。
17. 关键词
17.1 板;片;带;钛;钛合金
附加要求:
这些要求只有在订单中有特别说明是才可用,制造商在板材出货前要对这些要求做专门的测试。
S1. 弯曲试验表面要求
S1.1 这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量金属表面的清洁度或延展性,或两者都是。
S1.2 片材或带材的两个指导的或自由弯曲试验受S1.4中所列的等级*。这些弯曲试验都要放置片材或板材的相反面,处于拉伸状态。
S1.3 弯曲试验要于E190或E16测试方法一致,除了这些标准中提到的焊缝没有要求。弯曲试样的厚度可以小于母材的厚度;但是样品的放在上面的外表面必需能代表所供产品。
S1.4 以弯曲试样的外部纤维的最小延伸率提供如下弯曲半径:
等级1—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3—180°弯曲角,16%延伸率等于21⁄2T弯曲半径;
等级7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1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S1.5 对任何出现裂纹或表面有裂缝(不是起源于样品的边缘)的成品都没有接收标准。
S2. 交替屈服强度最大值
S2.1 等级1、11、17、27的最大屈服强度(0.2%偏移量)应控制在40 ksi (275 MPa)之内。
S3. 平直度特别要求
S3.1 这些要求只应用在用于爆炸装置的材料。
S3.2 这些要求只用在等级1、11、17、27上,而且材料厚度范围是0.078 ~ 0.78英寸 (2.0~20 mm)包括0.78英寸。
S3.3 没有达到平直度要求的所有材料不应超过表12允许的50%。
S3.4 当在超出平直度范围的板材表面任何地方定位时,应在偏差量不超过39 英寸(1000 mm)直尺的的0.12英寸(3.0 mm)定位。当直尺放在更高的点时,板材的每个尾部的最大偏差不要大于0.12英寸 (3.0 mm)。
表1 拉力要求
等级
最小拉伸强度
屈服强度,0.2%偏移量
2英寸或50mm的拉伸率
弯曲测试
ksi
MPa
最小
最大
厚度小于0.070英寸(1.8mm)
厚度范围0.070~0.187英寸(1.8~4.75mm)
ksi
MPa
ksi
MPa
1
35
240
24
3T
4T
2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3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4
80
550
70
483
95
655
15
5T
6T
5
130
895
120
828
...
...
10E
9T
10T
6
120
828
115
793
...
...
10E
8T
9T
7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7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9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1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2
70
483
50
345
...
...
18
4T
5T
13
40
275
25
170
...
...
24
3T
4T
14
60
410
40
275
...
...
20
4T
5T
15
70
483
55
380
...
...
18
4T
5T
1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1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1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8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9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0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1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3G,H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24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5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2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28
90
620
70
483
...
...
15
5T
6T
29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30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1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2
100
689
85
586
...
...
10E
7T
9T
33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4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5
130
895
120
828
...
...
5
16T
16T
36
65
450
60
410
95
655
10
I
I
37
50
345
31
215
65
450
20
4T
5T
38
130
895
115
794
...
...
10
4T
5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1
①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
②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
③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
氧、氮、碳和氢是钛合金的主要杂质。氧和氮在α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对钛合金有显著强化效果,但却使塑性下降。通常规定钛中氧和氮的含量分别在0.15~0.2%和0.04~0.05%以下。
氢在α相中溶解度很小,钛合金中溶解过多的氢会产生氢化物,使合金变脆。通常钛合金中氢含量控制在 0.015%以下。氢在钛中的溶解是可逆的,可以用真空退火除去。
扩展资料
钛合金分类及制造方式:
在钛合金材料命名方面,国内通常将α型钛合金(包括近α型合金)以TA命名,β型钛合金(包括近β型合金)以TB命名,两相混合的α+β型钛合金以TC命名。
如应用最为广泛的两项混合型钛合金Ti-6Al-4V,其对应的国内牌号为TC4。国家标准GB/T3620.1-2007在1994年版本基础上,新纳入54个牌号、删除两个牌号,钛及钛合金牌号总数量达到76个。钛合金的材料种类有棒材、丝材、板材、带材、锻件等。
经过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的材料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飞机骨干钛合金材料已初具规模。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强高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名义成分与TC4相同,但降低了氧含量、断裂韧度得到提高。
Ti45Nb(丝材)、TA18(管材)、TB8(板材、丝材、锻件)、TC21(锻件)等新材料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结合已有的TC1/TC2(板材)、TC4(锻件、板材、丝材)和ZTC4铸造钛合金,形成了从低强高塑性、中强高塑性、高强高塑性、超高强钛合金和铸造钛合金的完整主干材料体系。
钛合金及其零部件的制备与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炼、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净近成形、焊接及表面处理。由于钛具有高化学活性,钛及其合金的铸锭熔炼必须采用真空熔炼方法。锻造变形是改变铸钛组织、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类型的关键手段。
钛合金的机械加工主要包括铣削加工、车削、镗孔、钻孔、攻丝等。高切削温度、与刀具发生化学反应、弹性模量较低是钛合金难以加工的主要原因。钛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固溶和时效等。
近净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等温锻造、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激光快速成形、粉末注射成形等。近净成形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过工艺控制可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先进加工技术。先进的钛合金焊接技术有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
钛合金对表面状态、表面完整性非常敏感,由于其表面硬度低而易发生微动磨蚀等问题。近些年来,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热渗镀、气相沉积、三束改性、转化膜、形变强化、热喷涂、化学镀、电镀等技术发展迅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钛合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1
①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
②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
③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
氧、氮、碳和氢是钛合金的主要杂质。氧和氮在α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对钛合金有显著强化效果,但却使塑性下降。通常规定钛中氧和氮的含量分别在0.15~0.2%和0.04~0.05%以下。
氢在α相中溶解度很小,钛合金中溶解过多的氢会产生氢化物,使合金变脆。通常钛合金中氢含量控制在 0.015%以下。氢在钛中的溶解是可逆的,可以用真空退火除去。
扩展资料
钛合金分类及制造方式:
在钛合金材料命名方面,国内通常将α型钛合金(包括近α型合金)以TA命名,β型钛合金(包括近β型合金)以TB命名,两相混合的α+β型钛合金以TC命名。
如应用最为广泛的两项混合型钛合金Ti-6Al-4V,其对应的国内牌号为TC4。国家标准GB/T3620.1-2007在1994年版本基础上,新纳入54个牌号、删除两个牌号,钛及钛合金牌号总数量达到76个。钛合金的材料种类有棒材、丝材、板材、带材、锻件等。
经过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的材料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飞机骨干钛合金材料已初具规模。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强高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名义成分与TC4相同,但降低了氧含量、断裂韧度得到提高。
Ti45Nb(丝材)、TA18(管材)、TB8(板材、丝材、锻件)、TC21(锻件)等新材料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结合已有的TC1/TC2(板材)、TC4(锻件、板材、丝材)和ZTC4铸造钛合金,形成了从低强高塑性、中强高塑性、高强高塑性、超高强钛合金和铸造钛合金的完整主干材料体系。
钛合金及其零部件的制备与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炼、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净近成形、焊接及表面处理。由于钛具有高化学活性,钛及其合金的铸锭熔炼必须采用真空熔炼方法。锻造变形是改变铸钛组织、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类型的关键手段。
钛合金的机械加工主要包括铣削加工、车削、镗孔、钻孔、攻丝等。高切削温度、与刀具发生化学反应、弹性模量较低是钛合金难以加工的主要原因。钛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固溶和时效等。
近净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等温锻造、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激光快速成形、粉末注射成形等。近净成形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过工艺控制可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先进加工技术。先进的钛合金焊接技术有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
钛合金对表面状态、表面完整性非常敏感,由于其表面硬度低而易发生微动磨蚀等问题。近些年来,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热渗镀、气相沉积、三束改性、转化膜、形变强化、热喷涂、化学镀、电镀等技术发展迅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钛合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2
钛及钛合金的带、片、板标准规范
本标准是在指定的B265规范下发布的;在这个指定的规范后面的数字表明了最初使用的年份,或如果做了修订,最新修订的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重获批准的年份。标在上角的希腊字母e表示自最新修订或重获批准后编辑上的改变。
本标准已获国防部批准。
1.规范范围
1.1 本标准包含了下列退火的钛及钛合金带、片、板:
1.1.1 等级1—纯钛;
1.1.2 等级2—纯钛;
1.1.2.1 等级2H—纯钛(等级2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3 等级3—纯钛;
1.1.4 等级4—纯钛;
1.1.5 等级5—钛合金(含6%的Al,4%的V);
1.1.6 等级6—钛合金(含5%Al,2.5%Sn)
1.1.7 等级7—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7.1 等级7H—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等级7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8 等级9—钛合金(含3.0%Al,2.5%V);
1.1.9 等级11—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10 等级10—钛合金(含0.3%Mo,0.8%Ni);
1.1.11 等级13—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2 等级14—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3 等级15—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4 等级16—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4.1 等级16H—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等级1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15 等级17—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6 等级18—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2.5%V);
1.1.17 等级19—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8 等级20—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9 等级21—钛合金(含15%Mo,3%Al,2.7%Ni,0.25%Si);
1.1.20 等级23—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的间隙元素,ELI);
1.1.21 等级24—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6%Al,4%V);
1.1.22 等级25—Ni含量在0.3%~0.8%以及钯含量在0.04 % ~0.08 %的钛合金(含6%Al,4%V);
1.1.23 等级26—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3.1 等级26H—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等级2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24 等级27—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5 等级28—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3%Al,2.5%V);
1.1.26 等级29—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间隙元素,ELI);
1.1.27 等级30—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8 等级31—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9 等级32—钛合金(含5%Al,1%Sn,1%Zr,1%V,0.8%Mo);
1.1.30 等级33—钛合金(含0.4 %Ni,0.015 %钯,0.025 %钌,0.15 %Cr);
1.1.31 等级34—钛合金(含0.4 %Ni,0.015 %Pa,0.025 %钌,0.15 %Cr);
1.1.32 等级35—钛合金(含4.5 %Al,2 %Mo,1.6 %V,0.5 %Fe,0.3 %Si);
1.1.33 等级36—钛合金(含45%铌);
1.1.34 等级37—钛合金(含1.5 %Al);
1.1.35 等级38—钛合金(4 %Al,2.5 %V,1.5 %Fe);
注1:H级别的材料与相应数字级别的材料是等同的(如,Grade 2H = Grade 2)除非有更高级的最小抗拉强度保证,可以通过符合相应数字级别的要求来验证。等级2H、7H、16H和26H得材料主要是用于压力容器。
在以大于5200个商务级别的关于等级2、7、16和26的检测报告的研究为基础,这些检测报告中99%的材料都符合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条件,增加的H等级与使用者的综合要求相对应。
1.2 通常认为以英寸—磅为单位的值是标准的。括号中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换算到国际单位的值,只是提供信息说明,并不认为是标准。
2. 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E 8 金属材料拉力试验测试方法;
E 29 记录试验数据时要使用有效数字以确定与规范中的一致性;
E 120 钛及钛合金的化学检测方法;
E 190 焊缝韧性的定性弯曲试验测试方法;
E 1409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工艺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氧和镍含量的测试方法;
E 1447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导热性法/红外法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氢含量的测试方法。
3. 专业用语
3.1 本标准中专用术语说明:
3.1.1 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小于24英寸(610mm)称为带;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等于24英寸(610mm)称为片;产品的厚度大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10英寸(254mm)称为板。
4. 购货须知
4.1 在本规范要求下材料购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可运行性:
4.1.1 等级号(第1部分);
4.1.2 产品*(第3部分);
4.1.3 特殊机械性能要求(表1);
4.1.4 标号 (第16部分);
4.1.5 抛光(第8部分);
4.1.6 包装(第16部分)
4.1.7 必需的报告(第15部分)
4.1.8 废品处理(第14部分)
5. 化学成分
5.1 本规范中所涉及的钛及钛合金等级应与表2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一致。
5.1.1 表2中所列的元素有些是合金中有意加入的,有些元素是生产海绵钛、铸锭或轧制成品时产生的。
5.1.1.1 认为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是存在于表2所列的等级中,而且只能是由于铸锭熔解时添加的没有加以控制或分析的碎片产生的。因此,对材料分析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应不作为要求,除非特有说明而且应考虑到超出了本规范的范围。
5.1.2 在熔解时有意加入的合金元素必需要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化学分析中加以报告。
5.2 卖方和买方都同意给给出化学分析,而且买方要求附在在他的订购单中,完成的化学分析中应特别包含本标准没有列出的元素。
5.3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公差没有扩大规定的热分析要求范围,但包含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化学成分测量的不同。为了达到可运用的等级,制造商不应将超出表2中特定的*范围的材料上船运输。表3中专门规定了产品分析*。
5.4 为确定材料化学成分至少要测试两个样品。样品应从铸锭或待分析的终端产品中取得。
6. 机械性能
6.1 本标准中所要求提供的材料都应符合表1中规定等级的机械性能要求
6.2 拉力试验样品的生产及测试方法按照测试方法E8中要求的进行。通过对材料屈服强度变化应变率从0.003到0.007 in./in./min,接着增加应变率以至失效,大约要额外的1分钟,来确定材料的拉伸性能。
6.3 对于片和带材,弯曲试验样品应能承受的住在105°弯曲角下冷弯曲,而弯曲部分之外的部分没有断裂。弯曲试验是在直径等于表1所示的应用级别条件下进行的。
7. 尺寸允许偏差
7.1 本规范中涉及的钛及钛合金尺寸公差应按照表4-13中规定的执行,作为可应用性。
8. 加热处理
8.1 钛及钛合金带、片、板表面要没有缺陷,材料本身的内部缺陷会对最初使用材料的目的造成影响。退火后的材料要加热处理,如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或是喷砂+打磨。如果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后要装船运输,应允许制造商用磨架槽去除表面缺陷,如果磨架槽没有降低材料的厚度,材料的厚度仍在允许最小的厚度公差范围之内。
9. 化学分析取样
9.1 化学分析样品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测试材料。由于钛中富含氧、氮、氢等元素,钛化学分析样品要放宽条件。因此,在切割分析样品时,应在无污染的氛围内进行。要从清洁的金属中选择铸件,切割工具要干净锋利。钛分析样品要存储在相配的容器中。
10. 化学分析方法
10.1 化学分析应由制造商和买方使用标准工艺方法来执行。如果与标准测试方法不一致,应将E120测试方法作为仲裁测试方法,E120测试方法中不包含的氧、氮、氢除外。E1409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氧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E1447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氢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
11. 重复试验
11.1 如果任何测试样品的化学分析或力学性能的结果没有同本规范中要求的一致,这批样品要在制造商的选择下重复试验。重复测试频率会使最初测试数字增加两倍。如果重复试验后的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符,这些测试结果将作为认证的测试值。只将最初的测试符合结果或重复测试符合结果报告给买方。如果重复试验结果与本规范不相符,根据第14部分,这批材料将被视为次品。
12. 仲裁测试及分析
12.1 如果制造商与买方关于材料与本规范相符性意见不一致时,应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仲裁测试。仲裁测试应用于确定材料是否与本规范要求的相一致。
13. 舍入程序
13.1 为了确定与本规范的一致性,通过观测或计算的试验值应舍入到与表示极限值的最后的有效数最接近的单位。这要与操作E29舍入方法一致。
14. 次品
14.1 没有符合本规范的或经权威审定变形的材料都应视为次品。除非另有说明,次品都要返回到制造商那费用由制造商承担,除非买方在三周次品公告期内收到处理次品的指示说明。
15. 认证
15.1 如果买方要求,制造商应至少提供一份所供材料已被检查和测试并与本规范要求一致的认证报告复印件,认证报告中要包含材料化学测试及力学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近等级材料的要求相符的说明。
16. 标号及包装
16.1 标号:
16.1.1 鉴定——除非另有说明,每一个钛及钛合金板、片、带都要在各自的标记位置上标记并在下面注明,本标准号、熔炼炉号,制造商鉴定以及英寸的公称厚度。材料的高度不应小于3/8英寸(9.52mm),应可以使用合适的标记流体,而且材料表面可以在不打磨的情况下用热碱清洗法去除表面杂质。标记对材料或其性能没有坏作用。材料这些特点应充分承受的住日常操作。
16.1.2 板、平片、平带宽度超过6英寸(152 mm)时,应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打标记,间隔距离不大于3英寸(51 mm)交替着。横穿过宽度方向,在薄板长度方向上熔炼炉号至少出现3次,期间隔不应大于2英尺(0.610m)。作为一种选择,如果允许的话,每个板材、片材或切好长度方向的带材可以至少在拐角处标记上本规范号,熔炼炉号,制造商认证书号,以及作为要求以英尺或米为单位的公称厚度。
16.1.3 宽度小于等于6英寸(152 mm) 的平带材应在一端做标记。
16.1.4 片以及带材的卷材应在卷的最外端做标记。
16.2 包装——除非另有专门说明,本标准要求的购买材料用与于船运的包装形式有集装箱、板条箱、单板、麻布袋或与制造商的标准操作一致没有保护措施。
17. 关键词
17.1 板;片;带;钛;钛合金
附加要求:
这些要求只有在订单中有特别说明是才可用,制造商在板材出货前要对这些要求做专门的测试。
S1. 弯曲试验表面要求
S1.1 这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量金属表面的清洁度或延展性,或两者都是。
S1.2 片材或带材的两个指导的或自由弯曲试验受S1.4中所列的等级*。这些弯曲试验都要放置片材或板材的相反面,处于拉伸状态。
S1.3 弯曲试验要于E190或E16测试方法一致,除了这些标准中提到的焊缝没有要求。弯曲试样的厚度可以小于母材的厚度;但是样品的放在上面的外表面必需能代表所供产品。
S1.4 以弯曲试样的外部纤维的最小延伸率提供如下弯曲半径:
等级1—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3—180°弯曲角,16%延伸率等于21⁄2T弯曲半径;
等级7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1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S1.5 对任何出现裂纹或表面有裂缝(不是起源于样品的边缘)的成品都没有接收标准。
S2. 交替屈服强度最大值
S2.1 等级1、11、17、27的最大屈服强度(0.2%偏移量)应控制在40 ksi (275 MPa)之内。
S3. 平直度特别要求
S3.1 这些要求只应用在用于爆炸装置的材料。
S3.2 这些要求只用在等级1、11、17、27上,而且材料厚度范围是0.078 ~ 0.78英寸 (2.0~20 mm)包括0.78英寸。
S3.3 没有达到平直度要求的所有材料不应超过表12允许的50%。
S3.4 当在超出平直度范围的板材表面任何地方定位时,应在偏差量不超过39 英寸(1000 mm)直尺的的0.12英寸(3.0 mm)定位。当直尺放在更高的点时,板材的每个尾部的最大偏差不要大于0.12英寸 (3.0 mm)。
表1 拉力要求
等级
最小拉伸强度
屈服强度,0.2%偏移量
2英寸或50mm的拉伸率
弯曲测试
ksi
MPa
最小
最大
厚度小于0.070英寸(1.8mm)
厚度范围0.070~0.187英寸(1.8~4.75mm)
ksi
MPa
ksi
MPa
1
35
240
24
3T
4T
2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3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4
80
550
70
483
95
655
15
5T
6T
5
130
895
120
828
...
...
10E
9T
10T
6
120
828
115
793
...
...
10E
8T
9T
7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7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9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1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2
70
483
50
345
...
...
18
4T
5T
13
40
275
25
170
...
...
24
3T
4T
14
60
410
40
275
...
...
20
4T
5T
15
70
483
55
380
...
...
18
4T
5T
1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1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1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8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9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0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1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3G,H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24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5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2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28
90
620
70
483
...
...
15
5T
6T
29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30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1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2
100
689
85
586
...
...
10E
7T
9T
33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4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5
130
895
120
828
...
...
5
16T
16T
36
65
450
60
410
95
655
10
I
I
37
50
345
31
215
65
450
20
4T
5T
38
130
895
115
794
...
...
10
4T
5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2
钛及钛合金的带、片、板标准规范
本标准是在指定的B265规范下发布的;在这个指定的规范后面的数字表明了最初使用的年份,或如果做了修订,最新修订的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重获批准的年份。标在上角的希腊字母e表示自最新修订或重获批准后编辑上的改变。
本标准已获国防部批准。
1.规范范围
1.1 本标准包含了下列退火的钛及钛合金带、片、板:
1.1.1 等级1—纯钛;
1.1.2 等级2—纯钛;
1.1.2.1 等级2H—纯钛(等级2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3 等级3—纯钛;
1.1.4 等级4—纯钛;
1.1.5 等级5—钛合金(含6%的Al,4%的V);
1.1.6 等级6—钛合金(含5%Al,2.5%Sn)
1.1.7 等级7—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7.1 等级7H—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等级7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8 等级9—钛合金(含3.0%Al,2.5%V);
1.1.9 等级11—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10 等级10—钛合金(含0.3%Mo,0.8%Ni);
1.1.11 等级13—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2 等级14—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3 等级15—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4 等级16—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4.1 等级16H—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等级1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15 等级17—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6 等级18—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2.5%V);
1.1.17 等级19—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8 等级20—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9 等级21—钛合金(含15%Mo,3%Al,2.7%Ni,0.25%Si);
1.1.20 等级23—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的间隙元素,ELI);
1.1.21 等级24—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6%Al,4%V);
1.1.22 等级25—Ni含量在0.3%~0.8%以及钯含量在0.04 % ~0.08 %的钛合金(含6%Al,4%V);
1.1.23 等级26—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3.1 等级26H—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等级2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24 等级27—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5 等级28—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3%Al,2.5%V);
1.1.26 等级29—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间隙元素,ELI);
1.1.27 等级30—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8 等级31—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9 等级32—钛合金(含5%Al,1%Sn,1%Zr,1%V,0.8%Mo);
1.1.30 等级33—钛合金(含0.4 %Ni,0.015 %钯,0.025 %钌,0.15 %Cr);
1.1.31 等级34—钛合金(含0.4 %Ni,0.015 %Pa,0.025 %钌,0.15 %Cr);
1.1.32 等级35—钛合金(含4.5 %Al,2 %Mo,1.6 %V,0.5 %Fe,0.3 %Si);
1.1.33 等级36—钛合金(含45%铌);
1.1.34 等级37—钛合金(含1.5 %Al);
1.1.35 等级38—钛合金(4 %Al,2.5 %V,1.5 %Fe);
注1:H级别的材料与相应数字级别的材料是等同的(如,Grade 2H = Grade 2)除非有更高级的最小抗拉强度保证,可以通过符合相应数字级别的要求来验证。等级2H、7H、16H和26H得材料主要是用于压力容器。
在以大于5200个商务级别的关于等级2、7、16和26的检测报告的研究为基础,这些检测报告中99%的材料都符合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条件,增加的H等级与使用者的综合要求相对应。
1.2 通常认为以英寸—磅为单位的值是标准的。括号中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换算到国际单位的值,只是提供信息说明,并不认为是标准。
2. 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E 8 金属材料拉力试验测试方法;
E 29 记录试验数据时要使用有效数字以确定与规范中的一致性;
E 120 钛及钛合金的化学检测方法;
E 190 焊缝韧性的定性弯曲试验测试方法;
E 1409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工艺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氧和镍含量的测试方法;
E 1447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导热性法/红外法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氢含量的测试方法。
3. 专业用语
3.1 本标准中专用术语说明:
3.1.1 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小于24英寸(610mm)称为带;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等于24英寸(610mm)称为片;产品的厚度大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10英寸(254mm)称为板。
4. 购货须知
4.1 在本规范要求下材料购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可运行性:
4.1.1 等级号(第1部分);
4.1.2 产品*(第3部分);
4.1.3 特殊机械性能要求(表1);
4.1.4 标号 (第16部分);
4.1.5 抛光(第8部分);
4.1.6 包装(第16部分)
4.1.7 必需的报告(第15部分)
4.1.8 废品处理(第14部分)
5. 化学成分
5.1 本规范中所涉及的钛及钛合金等级应与表2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一致。
5.1.1 表2中所列的元素有些是合金中有意加入的,有些元素是生产海绵钛、铸锭或轧制成品时产生的。
5.1.1.1 认为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是存在于表2所列的等级中,而且只能是由于铸锭熔解时添加的没有加以控制或分析的碎片产生的。因此,对材料分析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应不作为要求,除非特有说明而且应考虑到超出了本规范的范围。
5.1.2 在熔解时有意加入的合金元素必需要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化学分析中加以报告。
5.2 卖方和买方都同意给给出化学分析,而且买方要求附在在他的订购单中,完成的化学分析中应特别包含本标准没有列出的元素。
5.3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公差没有扩大规定的热分析要求范围,但包含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化学成分测量的不同。为了达到可运用的等级,制造商不应将超出表2中特定的*范围的材料上船运输。表3中专门规定了产品分析*。
5.4 为确定材料化学成分至少要测试两个样品。样品应从铸锭或待分析的终端产品中取得。
6. 机械性能
6.1 本标准中所要求提供的材料都应符合表1中规定等级的机械性能要求
6.2 拉力试验样品的生产及测试方法按照测试方法E8中要求的进行。通过对材料屈服强度变化应变率从0.003到0.007 in./in./min,接着增加应变率以至失效,大约要额外的1分钟,来确定材料的拉伸性能。
6.3 对于片和带材,弯曲试验样品应能承受的住在105°弯曲角下冷弯曲,而弯曲部分之外的部分没有断裂。弯曲试验是在直径等于表1所示的应用级别条件下进行的。
7. 尺寸允许偏差
7.1 本规范中涉及的钛及钛合金尺寸公差应按照表4-13中规定的执行,作为可应用性。
8. 加热处理
8.1 钛及钛合金带、片、板表面要没有缺陷,材料本身的内部缺陷会对最初使用材料的目的造成影响。退火后的材料要加热处理,如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或是喷砂+打磨。如果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后要装船运输,应允许制造商用磨架槽去除表面缺陷,如果磨架槽没有降低材料的厚度,材料的厚度仍在允许最小的厚度公差范围之内。
9. 化学分析取样
9.1 化学分析样品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测试材料。由于钛中富含氧、氮、氢等元素,钛化学分析样品要放宽条件。因此,在切割分析样品时,应在无污染的氛围内进行。要从清洁的金属中选择铸件,切割工具要干净锋利。钛分析样品要存储在相配的容器中。
10. 化学分析方法
10.1 化学分析应由制造商和买方使用标准工艺方法来执行。如果与标准测试方法不一致,应将E120测试方法作为仲裁测试方法,E120测试方法中不包含的氧、氮、氢除外。E1409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氧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E1447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氢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
11. 重复试验
11.1 如果任何测试样品的化学分析或力学性能的结果没有同本规范中要求的一致,这批样品要在制造商的选择下重复试验。重复测试频率会使最初测试数字增加两倍。如果重复试验后的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符,这些测试结果将作为认证的测试值。只将最初的测试符合结果或重复测试符合结果报告给买方。如果重复试验结果与本规范不相符,根据第14部分,这批材料将被视为次品。
12. 仲裁测试及分析
12.1 如果制造商与买方关于材料与本规范相符性意见不一致时,应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仲裁测试。仲裁测试应用于确定材料是否与本规范要求的相一致。
13. 舍入程序
13.1 为了确定与本规范的一致性,通过观测或计算的试验值应舍入到与表示极限值的最后的有效数最接近的单位。这要与操作E29舍入方法一致。
14. 次品
14.1 没有符合本规范的或经权威审定变形的材料都应视为次品。除非另有说明,次品都要返回到制造商那费用由制造商承担,除非买方在三周次品公告期内收到处理次品的指示说明。
15. 认证
15.1 如果买方要求,制造商应至少提供一份所供材料已被检查和测试并与本规范要求一致的认证报告复印件,认证报告中要包含材料化学测试及力学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近等级材料的要求相符的说明。
16. 标号及包装
16.1 标号:
16.1.1 鉴定——除非另有说明,每一个钛及钛合金板、片、带都要在各自的标记位置上标记并在下面注明,本标准号、熔炼炉号,制造商鉴定以及英寸的公称厚度。材料的高度不应小于3/8英寸(9.52mm),应可以使用合适的标记流体,而且材料表面可以在不打磨的情况下用热碱清洗法去除表面杂质。标记对材料或其性能没有坏作用。材料这些特点应充分承受的住日常操作。
16.1.2 板、平片、平带宽度超过6英寸(152 mm)时,应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打标记,间隔距离不大于3英寸(51 mm)交替着。横穿过宽度方向,在薄板长度方向上熔炼炉号至少出现3次,期间隔不应大于2英尺(0.610m)。作为一种选择,如果允许的话,每个板材、片材或切好长度方向的带材可以至少在拐角处标记上本规范号,熔炼炉号,制造商认证书号,以及作为要求以英尺或米为单位的公称厚度。
16.1.3 宽度小于等于6英寸(152 mm) 的平带材应在一端做标记。
16.1.4 片以及带材的卷材应在卷的最外端做标记。
16.2 包装——除非另有专门说明,本标准要求的购买材料用与于船运的包装形式有集装箱、板条箱、单板、麻布袋或与制造商的标准操作一致没有保护措施。
17. 关键词
17.1 板;片;带;钛;钛合金
附加要求:
这些要求只有在订单中有特别说明是才可用,制造商在板材出货前要对这些要求做专门的测试。
S1. 弯曲试验表面要求
S1.1 这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量金属表面的清洁度或延展性,或两者都是。
S1.2 片材或带材的两个指导的或自由弯曲试验受S1.4中所列的等级*。这些弯曲试验都要放置片材或板材的相反面,处于拉伸状态。
S1.3 弯曲试验要于E190或E16测试方法一致,除了这些标准中提到的焊缝没有要求。弯曲试样的厚度可以小于母材的厚度;但是样品的放在上面的外表面必需能代表所供产品。
S1.4 以弯曲试样的外部纤维的最小延伸率提供如下弯曲半径:
等级1—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3—180°弯曲角,16%延伸率等于21⁄2T弯曲半径;
等级7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1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S1.5 对任何出现裂纹或表面有裂缝(不是起源于样品的边缘)的成品都没有接收标准。
S2. 交替屈服强度最大值
S2.1 等级1、11、17、27的最大屈服强度(0.2%偏移量)应控制在40 ksi (275 MPa)之内。
S3. 平直度特别要求
S3.1 这些要求只应用在用于爆炸装置的材料。
S3.2 这些要求只用在等级1、11、17、27上,而且材料厚度范围是0.078 ~ 0.78英寸 (2.0~20 mm)包括0.78英寸。
S3.3 没有达到平直度要求的所有材料不应超过表12允许的50%。
S3.4 当在超出平直度范围的板材表面任何地方定位时,应在偏差量不超过39 英寸(1000 mm)直尺的的0.12英寸(3.0 mm)定位。当直尺放在更高的点时,板材的每个尾部的最大偏差不要大于0.12英寸 (3.0 mm)。
表1 拉力要求
等级
最小拉伸强度
屈服强度,0.2%偏移量
2英寸或50mm的拉伸率
弯曲测试
ksi
MPa
最小
最大
厚度小于0.070英寸(1.8mm)
厚度范围0.070~0.187英寸(1.8~4.75mm)
ksi
MPa
ksi
MPa
1
35
240
24
3T
4T
2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3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4
80
550
70
483
95
655
15
5T
6T
5
130
895
120
828
...
...
10E
9T
10T
6
120
828
115
793
...
...
10E
8T
9T
7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7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9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1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2
70
483
50
345
...
...
18
4T
5T
13
40
275
25
170
...
...
24
3T
4T
14
60
410
40
275
...
...
20
4T
5T
15
70
483
55
380
...
...
18
4T
5T
1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1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1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8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9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0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1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3G,H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24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5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2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28
90
620
70
483
...
...
15
5T
6T
29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30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1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2
100
689
85
586
...
...
10E
7T
9T
33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4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5
130
895
120
828
...
...
5
16T
16T
36
65
450
60
410
95
655
10
I
I
37
50
345
31
215
65
450
20
4T
5T
38
130
895
115
794
...
...
10
4T
5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1
①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
②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
③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
氧、氮、碳和氢是钛合金的主要杂质。氧和氮在α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对钛合金有显著强化效果,但却使塑性下降。通常规定钛中氧和氮的含量分别在0.15~0.2%和0.04~0.05%以下。
氢在α相中溶解度很小,钛合金中溶解过多的氢会产生氢化物,使合金变脆。通常钛合金中氢含量控制在 0.015%以下。氢在钛中的溶解是可逆的,可以用真空退火除去。
扩展资料
钛合金分类及制造方式:
在钛合金材料命名方面,国内通常将α型钛合金(包括近α型合金)以TA命名,β型钛合金(包括近β型合金)以TB命名,两相混合的α+β型钛合金以TC命名。
如应用最为广泛的两项混合型钛合金Ti-6Al-4V,其对应的国内牌号为TC4。国家标准GB/T3620.1-2007在1994年版本基础上,新纳入54个牌号、删除两个牌号,钛及钛合金牌号总数量达到76个。钛合金的材料种类有棒材、丝材、板材、带材、锻件等。
经过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的材料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飞机骨干钛合金材料已初具规模。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强高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名义成分与TC4相同,但降低了氧含量、断裂韧度得到提高。
Ti45Nb(丝材)、TA18(管材)、TB8(板材、丝材、锻件)、TC21(锻件)等新材料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结合已有的TC1/TC2(板材)、TC4(锻件、板材、丝材)和ZTC4铸造钛合金,形成了从低强高塑性、中强高塑性、高强高塑性、超高强钛合金和铸造钛合金的完整主干材料体系。
钛合金及其零部件的制备与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炼、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净近成形、焊接及表面处理。由于钛具有高化学活性,钛及其合金的铸锭熔炼必须采用真空熔炼方法。锻造变形是改变铸钛组织、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类型的关键手段。
钛合金的机械加工主要包括铣削加工、车削、镗孔、钻孔、攻丝等。高切削温度、与刀具发生化学反应、弹性模量较低是钛合金难以加工的主要原因。钛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固溶和时效等。
近净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等温锻造、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激光快速成形、粉末注射成形等。近净成形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过工艺控制可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先进加工技术。先进的钛合金焊接技术有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
钛合金对表面状态、表面完整性非常敏感,由于其表面硬度低而易发生微动磨蚀等问题。近些年来,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热渗镀、气相沉积、三束改性、转化膜、形变强化、热喷涂、化学镀、电镀等技术发展迅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钛合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2
钛及钛合金的带、片、板标准规范
本标准是在指定的B265规范下发布的;在这个指定的规范后面的数字表明了最初使用的年份,或如果做了修订,最新修订的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重获批准的年份。标在上角的希腊字母e表示自最新修订或重获批准后编辑上的改变。
本标准已获国防部批准。
1.规范范围
1.1 本标准包含了下列退火的钛及钛合金带、片、板:
1.1.1 等级1—纯钛;
1.1.2 等级2—纯钛;
1.1.2.1 等级2H—纯钛(等级2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3 等级3—纯钛;
1.1.4 等级4—纯钛;
1.1.5 等级5—钛合金(含6%的Al,4%的V);
1.1.6 等级6—钛合金(含5%Al,2.5%Sn)
1.1.7 等级7—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7.1 等级7H—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等级7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8 等级9—钛合金(含3.0%Al,2.5%V);
1.1.9 等级11—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10 等级10—钛合金(含0.3%Mo,0.8%Ni);
1.1.11 等级13—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2 等级14—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3 等级15—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4 等级16—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4.1 等级16H—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等级1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15 等级17—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6 等级18—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2.5%V);
1.1.17 等级19—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8 等级20—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9 等级21—钛合金(含15%Mo,3%Al,2.7%Ni,0.25%Si);
1.1.20 等级23—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的间隙元素,ELI);
1.1.21 等级24—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6%Al,4%V);
1.1.22 等级25—Ni含量在0.3%~0.8%以及钯含量在0.04 % ~0.08 %的钛合金(含6%Al,4%V);
1.1.23 等级26—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3.1 等级26H—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等级2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24 等级27—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5 等级28—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3%Al,2.5%V);
1.1.26 等级29—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间隙元素,ELI);
1.1.27 等级30—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8 等级31—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9 等级32—钛合金(含5%Al,1%Sn,1%Zr,1%V,0.8%Mo);
1.1.30 等级33—钛合金(含0.4 %Ni,0.015 %钯,0.025 %钌,0.15 %Cr);
1.1.31 等级34—钛合金(含0.4 %Ni,0.015 %Pa,0.025 %钌,0.15 %Cr);
1.1.32 等级35—钛合金(含4.5 %Al,2 %Mo,1.6 %V,0.5 %Fe,0.3 %Si);
1.1.33 等级36—钛合金(含45%铌);
1.1.34 等级37—钛合金(含1.5 %Al);
1.1.35 等级38—钛合金(4 %Al,2.5 %V,1.5 %Fe);
注1:H级别的材料与相应数字级别的材料是等同的(如,Grade 2H = Grade 2)除非有更高级的最小抗拉强度保证,可以通过符合相应数字级别的要求来验证。等级2H、7H、16H和26H得材料主要是用于压力容器。
在以大于5200个商务级别的关于等级2、7、16和26的检测报告的研究为基础,这些检测报告中99%的材料都符合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条件,增加的H等级与使用者的综合要求相对应。
1.2 通常认为以英寸—磅为单位的值是标准的。括号中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换算到国际单位的值,只是提供信息说明,并不认为是标准。
2. 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E 8 金属材料拉力试验测试方法;
E 29 记录试验数据时要使用有效数字以确定与规范中的一致性;
E 120 钛及钛合金的化学检测方法;
E 190 焊缝韧性的定性弯曲试验测试方法;
E 1409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工艺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氧和镍含量的测试方法;
E 1447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导热性法/红外法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氢含量的测试方法。
3. 专业用语
3.1 本标准中专用术语说明:
3.1.1 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小于24英寸(610mm)称为带;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等于24英寸(610mm)称为片;产品的厚度大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10英寸(254mm)称为板。
4. 购货须知
4.1 在本规范要求下材料购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可运行性:
4.1.1 等级号(第1部分);
4.1.2 产品*(第3部分);
4.1.3 特殊机械性能要求(表1);
4.1.4 标号 (第16部分);
4.1.5 抛光(第8部分);
4.1.6 包装(第16部分)
4.1.7 必需的报告(第15部分)
4.1.8 废品处理(第14部分)
5. 化学成分
5.1 本规范中所涉及的钛及钛合金等级应与表2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一致。
5.1.1 表2中所列的元素有些是合金中有意加入的,有些元素是生产海绵钛、铸锭或轧制成品时产生的。
5.1.1.1 认为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是存在于表2所列的等级中,而且只能是由于铸锭熔解时添加的没有加以控制或分析的碎片产生的。因此,对材料分析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应不作为要求,除非特有说明而且应考虑到超出了本规范的范围。
5.1.2 在熔解时有意加入的合金元素必需要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化学分析中加以报告。
5.2 卖方和买方都同意给给出化学分析,而且买方要求附在在他的订购单中,完成的化学分析中应特别包含本标准没有列出的元素。
5.3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公差没有扩大规定的热分析要求范围,但包含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化学成分测量的不同。为了达到可运用的等级,制造商不应将超出表2中特定的*范围的材料上船运输。表3中专门规定了产品分析*。
5.4 为确定材料化学成分至少要测试两个样品。样品应从铸锭或待分析的终端产品中取得。
6. 机械性能
6.1 本标准中所要求提供的材料都应符合表1中规定等级的机械性能要求
6.2 拉力试验样品的生产及测试方法按照测试方法E8中要求的进行。通过对材料屈服强度变化应变率从0.003到0.007 in./in./min,接着增加应变率以至失效,大约要额外的1分钟,来确定材料的拉伸性能。
6.3 对于片和带材,弯曲试验样品应能承受的住在105°弯曲角下冷弯曲,而弯曲部分之外的部分没有断裂。弯曲试验是在直径等于表1所示的应用级别条件下进行的。
7. 尺寸允许偏差
7.1 本规范中涉及的钛及钛合金尺寸公差应按照表4-13中规定的执行,作为可应用性。
8. 加热处理
8.1 钛及钛合金带、片、板表面要没有缺陷,材料本身的内部缺陷会对最初使用材料的目的造成影响。退火后的材料要加热处理,如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或是喷砂+打磨。如果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后要装船运输,应允许制造商用磨架槽去除表面缺陷,如果磨架槽没有降低材料的厚度,材料的厚度仍在允许最小的厚度公差范围之内。
9. 化学分析取样
9.1 化学分析样品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测试材料。由于钛中富含氧、氮、氢等元素,钛化学分析样品要放宽条件。因此,在切割分析样品时,应在无污染的氛围内进行。要从清洁的金属中选择铸件,切割工具要干净锋利。钛分析样品要存储在相配的容器中。
10. 化学分析方法
10.1 化学分析应由制造商和买方使用标准工艺方法来执行。如果与标准测试方法不一致,应将E120测试方法作为仲裁测试方法,E120测试方法中不包含的氧、氮、氢除外。E1409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氧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E1447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氢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
11. 重复试验
11.1 如果任何测试样品的化学分析或力学性能的结果没有同本规范中要求的一致,这批样品要在制造商的选择下重复试验。重复测试频率会使最初测试数字增加两倍。如果重复试验后的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符,这些测试结果将作为认证的测试值。只将最初的测试符合结果或重复测试符合结果报告给买方。如果重复试验结果与本规范不相符,根据第14部分,这批材料将被视为次品。
12. 仲裁测试及分析
12.1 如果制造商与买方关于材料与本规范相符性意见不一致时,应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仲裁测试。仲裁测试应用于确定材料是否与本规范要求的相一致。
13. 舍入程序
13.1 为了确定与本规范的一致性,通过观测或计算的试验值应舍入到与表示极限值的最后的有效数最接近的单位。这要与操作E29舍入方法一致。
14. 次品
14.1 没有符合本规范的或经权威审定变形的材料都应视为次品。除非另有说明,次品都要返回到制造商那费用由制造商承担,除非买方在三周次品公告期内收到处理次品的指示说明。
15. 认证
15.1 如果买方要求,制造商应至少提供一份所供材料已被检查和测试并与本规范要求一致的认证报告复印件,认证报告中要包含材料化学测试及力学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近等级材料的要求相符的说明。
16. 标号及包装
16.1 标号:
16.1.1 鉴定——除非另有说明,每一个钛及钛合金板、片、带都要在各自的标记位置上标记并在下面注明,本标准号、熔炼炉号,制造商鉴定以及英寸的公称厚度。材料的高度不应小于3/8英寸(9.52mm),应可以使用合适的标记流体,而且材料表面可以在不打磨的情况下用热碱清洗法去除表面杂质。标记对材料或其性能没有坏作用。材料这些特点应充分承受的住日常操作。
16.1.2 板、平片、平带宽度超过6英寸(152 mm)时,应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打标记,间隔距离不大于3英寸(51 mm)交替着。横穿过宽度方向,在薄板长度方向上熔炼炉号至少出现3次,期间隔不应大于2英尺(0.610m)。作为一种选择,如果允许的话,每个板材、片材或切好长度方向的带材可以至少在拐角处标记上本规范号,熔炼炉号,制造商认证书号,以及作为要求以英尺或米为单位的公称厚度。
16.1.3 宽度小于等于6英寸(152 mm) 的平带材应在一端做标记。
16.1.4 片以及带材的卷材应在卷的最外端做标记。
16.2 包装——除非另有专门说明,本标准要求的购买材料用与于船运的包装形式有集装箱、板条箱、单板、麻布袋或与制造商的标准操作一致没有保护措施。
17. 关键词
17.1 板;片;带;钛;钛合金
附加要求:
这些要求只有在订单中有特别说明是才可用,制造商在板材出货前要对这些要求做专门的测试。
S1. 弯曲试验表面要求
S1.1 这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量金属表面的清洁度或延展性,或两者都是。
S1.2 片材或带材的两个指导的或自由弯曲试验受S1.4中所列的等级*。这些弯曲试验都要放置片材或板材的相反面,处于拉伸状态。
S1.3 弯曲试验要于E190或E16测试方法一致,除了这些标准中提到的焊缝没有要求。弯曲试样的厚度可以小于母材的厚度;但是样品的放在上面的外表面必需能代表所供产品。
S1.4 以弯曲试样的外部纤维的最小延伸率提供如下弯曲半径:
等级1—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3—180°弯曲角,16%延伸率等于21⁄2T弯曲半径;
等级7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1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S1.5 对任何出现裂纹或表面有裂缝(不是起源于样品的边缘)的成品都没有接收标准。
S2. 交替屈服强度最大值
S2.1 等级1、11、17、27的最大屈服强度(0.2%偏移量)应控制在40 ksi (275 MPa)之内。
S3. 平直度特别要求
S3.1 这些要求只应用在用于爆炸装置的材料。
S3.2 这些要求只用在等级1、11、17、27上,而且材料厚度范围是0.078 ~ 0.78英寸 (2.0~20 mm)包括0.78英寸。
S3.3 没有达到平直度要求的所有材料不应超过表12允许的50%。
S3.4 当在超出平直度范围的板材表面任何地方定位时,应在偏差量不超过39 英寸(1000 mm)直尺的的0.12英寸(3.0 mm)定位。当直尺放在更高的点时,板材的每个尾部的最大偏差不要大于0.12英寸 (3.0 mm)。
表1 拉力要求
等级
最小拉伸强度
屈服强度,0.2%偏移量
2英寸或50mm的拉伸率
弯曲测试
ksi
MPa
最小
最大
厚度小于0.070英寸(1.8mm)
厚度范围0.070~0.187英寸(1.8~4.75mm)
ksi
MPa
ksi
MPa
1
35
240
24
3T
4T
2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3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4
80
550
70
483
95
655
15
5T
6T
5
130
895
120
828
...
...
10E
9T
10T
6
120
828
115
793
...
...
10E
8T
9T
7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7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9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1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2
70
483
50
345
...
...
18
4T
5T
13
40
275
25
170
...
...
24
3T
4T
14
60
410
40
275
...
...
20
4T
5T
15
70
483
55
380
...
...
18
4T
5T
1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1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1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8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9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0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1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3G,H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24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5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2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28
90
620
70
483
...
...
15
5T
6T
29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30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1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2
100
689
85
586
...
...
10E
7T
9T
33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4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5
130
895
120
828
...
...
5
16T
16T
36
65
450
60
410
95
655
10
I
I
37
50
345
31
215
65
450
20
4T
5T
38
130
895
115
794
...
...
10
4T
5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1
①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
②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
③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
氧、氮、碳和氢是钛合金的主要杂质。氧和氮在α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对钛合金有显著强化效果,但却使塑性下降。通常规定钛中氧和氮的含量分别在0.15~0.2%和0.04~0.05%以下。
氢在α相中溶解度很小,钛合金中溶解过多的氢会产生氢化物,使合金变脆。通常钛合金中氢含量控制在 0.015%以下。氢在钛中的溶解是可逆的,可以用真空退火除去。
扩展资料
钛合金分类及制造方式:
在钛合金材料命名方面,国内通常将α型钛合金(包括近α型合金)以TA命名,β型钛合金(包括近β型合金)以TB命名,两相混合的α+β型钛合金以TC命名。
如应用最为广泛的两项混合型钛合金Ti-6Al-4V,其对应的国内牌号为TC4。国家标准GB/T3620.1-2007在1994年版本基础上,新纳入54个牌号、删除两个牌号,钛及钛合金牌号总数量达到76个。钛合金的材料种类有棒材、丝材、板材、带材、锻件等。
经过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的材料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飞机骨干钛合金材料已初具规模。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强高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名义成分与TC4相同,但降低了氧含量、断裂韧度得到提高。
Ti45Nb(丝材)、TA18(管材)、TB8(板材、丝材、锻件)、TC21(锻件)等新材料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结合已有的TC1/TC2(板材)、TC4(锻件、板材、丝材)和ZTC4铸造钛合金,形成了从低强高塑性、中强高塑性、高强高塑性、超高强钛合金和铸造钛合金的完整主干材料体系。
钛合金及其零部件的制备与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炼、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净近成形、焊接及表面处理。由于钛具有高化学活性,钛及其合金的铸锭熔炼必须采用真空熔炼方法。锻造变形是改变铸钛组织、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类型的关键手段。
钛合金的机械加工主要包括铣削加工、车削、镗孔、钻孔、攻丝等。高切削温度、与刀具发生化学反应、弹性模量较低是钛合金难以加工的主要原因。钛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固溶和时效等。
近净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等温锻造、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激光快速成形、粉末注射成形等。近净成形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过工艺控制可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先进加工技术。先进的钛合金焊接技术有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
钛合金对表面状态、表面完整性非常敏感,由于其表面硬度低而易发生微动磨蚀等问题。近些年来,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热渗镀、气相沉积、三束改性、转化膜、形变强化、热喷涂、化学镀、电镀等技术发展迅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钛合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2
钛及钛合金的带、片、板标准规范
本标准是在指定的B265规范下发布的;在这个指定的规范后面的数字表明了最初使用的年份,或如果做了修订,最新修订的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重获批准的年份。标在上角的希腊字母e表示自最新修订或重获批准后编辑上的改变。
本标准已获国防部批准。
1.规范范围
1.1 本标准包含了下列退火的钛及钛合金带、片、板:
1.1.1 等级1—纯钛;
1.1.2 等级2—纯钛;
1.1.2.1 等级2H—纯钛(等级2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3 等级3—纯钛;
1.1.4 等级4—纯钛;
1.1.5 等级5—钛合金(含6%的Al,4%的V);
1.1.6 等级6—钛合金(含5%Al,2.5%Sn)
1.1.7 等级7—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7.1 等级7H—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等级7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8 等级9—钛合金(含3.0%Al,2.5%V);
1.1.9 等级11—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10 等级10—钛合金(含0.3%Mo,0.8%Ni);
1.1.11 等级13—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2 等级14—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3 等级15—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4 等级16—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4.1 等级16H—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等级1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15 等级17—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6 等级18—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2.5%V);
1.1.17 等级19—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8 等级20—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9 等级21—钛合金(含15%Mo,3%Al,2.7%Ni,0.25%Si);
1.1.20 等级23—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的间隙元素,ELI);
1.1.21 等级24—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6%Al,4%V);
1.1.22 等级25—Ni含量在0.3%~0.8%以及钯含量在0.04 % ~0.08 %的钛合金(含6%Al,4%V);
1.1.23 等级26—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3.1 等级26H—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等级2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24 等级27—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5 等级28—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3%Al,2.5%V);
1.1.26 等级29—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间隙元素,ELI);
1.1.27 等级30—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8 等级31—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9 等级32—钛合金(含5%Al,1%Sn,1%Zr,1%V,0.8%Mo);
1.1.30 等级33—钛合金(含0.4 %Ni,0.015 %钯,0.025 %钌,0.15 %Cr);
1.1.31 等级34—钛合金(含0.4 %Ni,0.015 %Pa,0.025 %钌,0.15 %Cr);
1.1.32 等级35—钛合金(含4.5 %Al,2 %Mo,1.6 %V,0.5 %Fe,0.3 %Si);
1.1.33 等级36—钛合金(含45%铌);
1.1.34 等级37—钛合金(含1.5 %Al);
1.1.35 等级38—钛合金(4 %Al,2.5 %V,1.5 %Fe);
注1:H级别的材料与相应数字级别的材料是等同的(如,Grade 2H = Grade 2)除非有更高级的最小抗拉强度保证,可以通过符合相应数字级别的要求来验证。等级2H、7H、16H和26H得材料主要是用于压力容器。
在以大于5200个商务级别的关于等级2、7、16和26的检测报告的研究为基础,这些检测报告中99%的材料都符合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条件,增加的H等级与使用者的综合要求相对应。
1.2 通常认为以英寸—磅为单位的值是标准的。括号中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换算到国际单位的值,只是提供信息说明,并不认为是标准。
2. 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E 8 金属材料拉力试验测试方法;
E 29 记录试验数据时要使用有效数字以确定与规范中的一致性;
E 120 钛及钛合金的化学检测方法;
E 190 焊缝韧性的定性弯曲试验测试方法;
E 1409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工艺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氧和镍含量的测试方法;
E 1447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导热性法/红外法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氢含量的测试方法。
3. 专业用语
3.1 本标准中专用术语说明:
3.1.1 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小于24英寸(610mm)称为带;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等于24英寸(610mm)称为片;产品的厚度大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10英寸(254mm)称为板。
4. 购货须知
4.1 在本规范要求下材料购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可运行性:
4.1.1 等级号(第1部分);
4.1.2 产品*(第3部分);
4.1.3 特殊机械性能要求(表1);
4.1.4 标号 (第16部分);
4.1.5 抛光(第8部分);
4.1.6 包装(第16部分)
4.1.7 必需的报告(第15部分)
4.1.8 废品处理(第14部分)
5. 化学成分
5.1 本规范中所涉及的钛及钛合金等级应与表2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一致。
5.1.1 表2中所列的元素有些是合金中有意加入的,有些元素是生产海绵钛、铸锭或轧制成品时产生的。
5.1.1.1 认为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是存在于表2所列的等级中,而且只能是由于铸锭熔解时添加的没有加以控制或分析的碎片产生的。因此,对材料分析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应不作为要求,除非特有说明而且应考虑到超出了本规范的范围。
5.1.2 在熔解时有意加入的合金元素必需要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化学分析中加以报告。
5.2 卖方和买方都同意给给出化学分析,而且买方要求附在在他的订购单中,完成的化学分析中应特别包含本标准没有列出的元素。
5.3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公差没有扩大规定的热分析要求范围,但包含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化学成分测量的不同。为了达到可运用的等级,制造商不应将超出表2中特定的*范围的材料上船运输。表3中专门规定了产品分析*。
5.4 为确定材料化学成分至少要测试两个样品。样品应从铸锭或待分析的终端产品中取得。
6. 机械性能
6.1 本标准中所要求提供的材料都应符合表1中规定等级的机械性能要求
6.2 拉力试验样品的生产及测试方法按照测试方法E8中要求的进行。通过对材料屈服强度变化应变率从0.003到0.007 in./in./min,接着增加应变率以至失效,大约要额外的1分钟,来确定材料的拉伸性能。
6.3 对于片和带材,弯曲试验样品应能承受的住在105°弯曲角下冷弯曲,而弯曲部分之外的部分没有断裂。弯曲试验是在直径等于表1所示的应用级别条件下进行的。
7. 尺寸允许偏差
7.1 本规范中涉及的钛及钛合金尺寸公差应按照表4-13中规定的执行,作为可应用性。
8. 加热处理
8.1 钛及钛合金带、片、板表面要没有缺陷,材料本身的内部缺陷会对最初使用材料的目的造成影响。退火后的材料要加热处理,如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或是喷砂+打磨。如果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后要装船运输,应允许制造商用磨架槽去除表面缺陷,如果磨架槽没有降低材料的厚度,材料的厚度仍在允许最小的厚度公差范围之内。
9. 化学分析取样
9.1 化学分析样品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测试材料。由于钛中富含氧、氮、氢等元素,钛化学分析样品要放宽条件。因此,在切割分析样品时,应在无污染的氛围内进行。要从清洁的金属中选择铸件,切割工具要干净锋利。钛分析样品要存储在相配的容器中。
10. 化学分析方法
10.1 化学分析应由制造商和买方使用标准工艺方法来执行。如果与标准测试方法不一致,应将E120测试方法作为仲裁测试方法,E120测试方法中不包含的氧、氮、氢除外。E1409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氧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E1447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氢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
11. 重复试验
11.1 如果任何测试样品的化学分析或力学性能的结果没有同本规范中要求的一致,这批样品要在制造商的选择下重复试验。重复测试频率会使最初测试数字增加两倍。如果重复试验后的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符,这些测试结果将作为认证的测试值。只将最初的测试符合结果或重复测试符合结果报告给买方。如果重复试验结果与本规范不相符,根据第14部分,这批材料将被视为次品。
12. 仲裁测试及分析
12.1 如果制造商与买方关于材料与本规范相符性意见不一致时,应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仲裁测试。仲裁测试应用于确定材料是否与本规范要求的相一致。
13. 舍入程序
13.1 为了确定与本规范的一致性,通过观测或计算的试验值应舍入到与表示极限值的最后的有效数最接近的单位。这要与操作E29舍入方法一致。
14. 次品
14.1 没有符合本规范的或经权威审定变形的材料都应视为次品。除非另有说明,次品都要返回到制造商那费用由制造商承担,除非买方在三周次品公告期内收到处理次品的指示说明。
15. 认证
15.1 如果买方要求,制造商应至少提供一份所供材料已被检查和测试并与本规范要求一致的认证报告复印件,认证报告中要包含材料化学测试及力学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近等级材料的要求相符的说明。
16. 标号及包装
16.1 标号:
16.1.1 鉴定——除非另有说明,每一个钛及钛合金板、片、带都要在各自的标记位置上标记并在下面注明,本标准号、熔炼炉号,制造商鉴定以及英寸的公称厚度。材料的高度不应小于3/8英寸(9.52mm),应可以使用合适的标记流体,而且材料表面可以在不打磨的情况下用热碱清洗法去除表面杂质。标记对材料或其性能没有坏作用。材料这些特点应充分承受的住日常操作。
16.1.2 板、平片、平带宽度超过6英寸(152 mm)时,应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打标记,间隔距离不大于3英寸(51 mm)交替着。横穿过宽度方向,在薄板长度方向上熔炼炉号至少出现3次,期间隔不应大于2英尺(0.610m)。作为一种选择,如果允许的话,每个板材、片材或切好长度方向的带材可以至少在拐角处标记上本规范号,熔炼炉号,制造商认证书号,以及作为要求以英尺或米为单位的公称厚度。
16.1.3 宽度小于等于6英寸(152 mm) 的平带材应在一端做标记。
16.1.4 片以及带材的卷材应在卷的最外端做标记。
16.2 包装——除非另有专门说明,本标准要求的购买材料用与于船运的包装形式有集装箱、板条箱、单板、麻布袋或与制造商的标准操作一致没有保护措施。
17. 关键词
17.1 板;片;带;钛;钛合金
附加要求:
这些要求只有在订单中有特别说明是才可用,制造商在板材出货前要对这些要求做专门的测试。
S1. 弯曲试验表面要求
S1.1 这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量金属表面的清洁度或延展性,或两者都是。
S1.2 片材或带材的两个指导的或自由弯曲试验受S1.4中所列的等级*。这些弯曲试验都要放置片材或板材的相反面,处于拉伸状态。
S1.3 弯曲试验要于E190或E16测试方法一致,除了这些标准中提到的焊缝没有要求。弯曲试样的厚度可以小于母材的厚度;但是样品的放在上面的外表面必需能代表所供产品。
S1.4 以弯曲试样的外部纤维的最小延伸率提供如下弯曲半径:
等级1—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3—180°弯曲角,16%延伸率等于21⁄2T弯曲半径;
等级7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1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S1.5 对任何出现裂纹或表面有裂缝(不是起源于样品的边缘)的成品都没有接收标准。
S2. 交替屈服强度最大值
S2.1 等级1、11、17、27的最大屈服强度(0.2%偏移量)应控制在40 ksi (275 MPa)之内。
S3. 平直度特别要求
S3.1 这些要求只应用在用于爆炸装置的材料。
S3.2 这些要求只用在等级1、11、17、27上,而且材料厚度范围是0.078 ~ 0.78英寸 (2.0~20 mm)包括0.78英寸。
S3.3 没有达到平直度要求的所有材料不应超过表12允许的50%。
S3.4 当在超出平直度范围的板材表面任何地方定位时,应在偏差量不超过39 英寸(1000 mm)直尺的的0.12英寸(3.0 mm)定位。当直尺放在更高的点时,板材的每个尾部的最大偏差不要大于0.12英寸 (3.0 mm)。
表1 拉力要求
等级
最小拉伸强度
屈服强度,0.2%偏移量
2英寸或50mm的拉伸率
弯曲测试
ksi
MPa
最小
最大
厚度小于0.070英寸(1.8mm)
厚度范围0.070~0.187英寸(1.8~4.75mm)
ksi
MPa
ksi
MPa
1
35
240
24
3T
4T
2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3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4
80
550
70
483
95
655
15
5T
6T
5
130
895
120
828
...
...
10E
9T
10T
6
120
828
115
793
...
...
10E
8T
9T
7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7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9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1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2
70
483
50
345
...
...
18
4T
5T
13
40
275
25
170
...
...
24
3T
4T
14
60
410
40
275
...
...
20
4T
5T
15
70
483
55
380
...
...
18
4T
5T
1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1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1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8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9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0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1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3G,H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24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5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2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28
90
620
70
483
...
...
15
5T
6T
29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30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1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2
100
689
85
586
...
...
10E
7T
9T
33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4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5
130
895
120
828
...
...
5
16T
16T
36
65
450
60
410
95
655
10
I
I
37
50
345
31
215
65
450
20
4T
5T
38
130
895
115
794
...
...
10
4T
5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2
钛及钛合金的带、片、板标准规范
本标准是在指定的B265规范下发布的;在这个指定的规范后面的数字表明了最初使用的年份,或如果做了修订,最新修订的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重获批准的年份。标在上角的希腊字母e表示自最新修订或重获批准后编辑上的改变。
本标准已获国防部批准。
1.规范范围
1.1 本标准包含了下列退火的钛及钛合金带、片、板:
1.1.1 等级1—纯钛;
1.1.2 等级2—纯钛;
1.1.2.1 等级2H—纯钛(等级2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3 等级3—纯钛;
1.1.4 等级4—纯钛;
1.1.5 等级5—钛合金(含6%的Al,4%的V);
1.1.6 等级6—钛合金(含5%Al,2.5%Sn)
1.1.7 等级7—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7.1 等级7H—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等级7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8 等级9—钛合金(含3.0%Al,2.5%V);
1.1.9 等级11—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10 等级10—钛合金(含0.3%Mo,0.8%Ni);
1.1.11 等级13—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2 等级14—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3 等级15—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4 等级16—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4.1 等级16H—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等级1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15 等级17—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6 等级18—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2.5%V);
1.1.17 等级19—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8 等级20—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9 等级21—钛合金(含15%Mo,3%Al,2.7%Ni,0.25%Si);
1.1.20 等级23—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的间隙元素,ELI);
1.1.21 等级24—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6%Al,4%V);
1.1.22 等级25—Ni含量在0.3%~0.8%以及钯含量在0.04 % ~0.08 %的钛合金(含6%Al,4%V);
1.1.23 等级26—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3.1 等级26H—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等级2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24 等级27—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5 等级28—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3%Al,2.5%V);
1.1.26 等级29—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间隙元素,ELI);
1.1.27 等级30—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8 等级31—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9 等级32—钛合金(含5%Al,1%Sn,1%Zr,1%V,0.8%Mo);
1.1.30 等级33—钛合金(含0.4 %Ni,0.015 %钯,0.025 %钌,0.15 %Cr);
1.1.31 等级34—钛合金(含0.4 %Ni,0.015 %Pa,0.025 %钌,0.15 %Cr);
1.1.32 等级35—钛合金(含4.5 %Al,2 %Mo,1.6 %V,0.5 %Fe,0.3 %Si);
1.1.33 等级36—钛合金(含45%铌);
1.1.34 等级37—钛合金(含1.5 %Al);
1.1.35 等级38—钛合金(4 %Al,2.5 %V,1.5 %Fe);
注1:H级别的材料与相应数字级别的材料是等同的(如,Grade 2H = Grade 2)除非有更高级的最小抗拉强度保证,可以通过符合相应数字级别的要求来验证。等级2H、7H、16H和26H得材料主要是用于压力容器。
在以大于5200个商务级别的关于等级2、7、16和26的检测报告的研究为基础,这些检测报告中99%的材料都符合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条件,增加的H等级与使用者的综合要求相对应。
1.2 通常认为以英寸—磅为单位的值是标准的。括号中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换算到国际单位的值,只是提供信息说明,并不认为是标准。
2. 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E 8 金属材料拉力试验测试方法;
E 29 记录试验数据时要使用有效数字以确定与规范中的一致性;
E 120 钛及钛合金的化学检测方法;
E 190 焊缝韧性的定性弯曲试验测试方法;
E 1409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工艺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氧和镍含量的测试方法;
E 1447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导热性法/红外法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氢含量的测试方法。
3. 专业用语
3.1 本标准中专用术语说明:
3.1.1 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小于24英寸(610mm)称为带;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等于24英寸(610mm)称为片;产品的厚度大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10英寸(254mm)称为板。
4. 购货须知
4.1 在本规范要求下材料购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可运行性:
4.1.1 等级号(第1部分);
4.1.2 产品*(第3部分);
4.1.3 特殊机械性能要求(表1);
4.1.4 标号 (第16部分);
4.1.5 抛光(第8部分);
4.1.6 包装(第16部分)
4.1.7 必需的报告(第15部分)
4.1.8 废品处理(第14部分)
5. 化学成分
5.1 本规范中所涉及的钛及钛合金等级应与表2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一致。
5.1.1 表2中所列的元素有些是合金中有意加入的,有些元素是生产海绵钛、铸锭或轧制成品时产生的。
5.1.1.1 认为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是存在于表2所列的等级中,而且只能是由于铸锭熔解时添加的没有加以控制或分析的碎片产生的。因此,对材料分析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应不作为要求,除非特有说明而且应考虑到超出了本规范的范围。
5.1.2 在熔解时有意加入的合金元素必需要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化学分析中加以报告。
5.2 卖方和买方都同意给给出化学分析,而且买方要求附在在他的订购单中,完成的化学分析中应特别包含本标准没有列出的元素。
5.3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公差没有扩大规定的热分析要求范围,但包含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化学成分测量的不同。为了达到可运用的等级,制造商不应将超出表2中特定的*范围的材料上船运输。表3中专门规定了产品分析*。
5.4 为确定材料化学成分至少要测试两个样品。样品应从铸锭或待分析的终端产品中取得。
6. 机械性能
6.1 本标准中所要求提供的材料都应符合表1中规定等级的机械性能要求
6.2 拉力试验样品的生产及测试方法按照测试方法E8中要求的进行。通过对材料屈服强度变化应变率从0.003到0.007 in./in./min,接着增加应变率以至失效,大约要额外的1分钟,来确定材料的拉伸性能。
6.3 对于片和带材,弯曲试验样品应能承受的住在105°弯曲角下冷弯曲,而弯曲部分之外的部分没有断裂。弯曲试验是在直径等于表1所示的应用级别条件下进行的。
7. 尺寸允许偏差
7.1 本规范中涉及的钛及钛合金尺寸公差应按照表4-13中规定的执行,作为可应用性。
8. 加热处理
8.1 钛及钛合金带、片、板表面要没有缺陷,材料本身的内部缺陷会对最初使用材料的目的造成影响。退火后的材料要加热处理,如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或是喷砂+打磨。如果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后要装船运输,应允许制造商用磨架槽去除表面缺陷,如果磨架槽没有降低材料的厚度,材料的厚度仍在允许最小的厚度公差范围之内。
9. 化学分析取样
9.1 化学分析样品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测试材料。由于钛中富含氧、氮、氢等元素,钛化学分析样品要放宽条件。因此,在切割分析样品时,应在无污染的氛围内进行。要从清洁的金属中选择铸件,切割工具要干净锋利。钛分析样品要存储在相配的容器中。
10. 化学分析方法
10.1 化学分析应由制造商和买方使用标准工艺方法来执行。如果与标准测试方法不一致,应将E120测试方法作为仲裁测试方法,E120测试方法中不包含的氧、氮、氢除外。E1409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氧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E1447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氢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
11. 重复试验
11.1 如果任何测试样品的化学分析或力学性能的结果没有同本规范中要求的一致,这批样品要在制造商的选择下重复试验。重复测试频率会使最初测试数字增加两倍。如果重复试验后的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符,这些测试结果将作为认证的测试值。只将最初的测试符合结果或重复测试符合结果报告给买方。如果重复试验结果与本规范不相符,根据第14部分,这批材料将被视为次品。
12. 仲裁测试及分析
12.1 如果制造商与买方关于材料与本规范相符性意见不一致时,应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仲裁测试。仲裁测试应用于确定材料是否与本规范要求的相一致。
13. 舍入程序
13.1 为了确定与本规范的一致性,通过观测或计算的试验值应舍入到与表示极限值的最后的有效数最接近的单位。这要与操作E29舍入方法一致。
14. 次品
14.1 没有符合本规范的或经权威审定变形的材料都应视为次品。除非另有说明,次品都要返回到制造商那费用由制造商承担,除非买方在三周次品公告期内收到处理次品的指示说明。
15. 认证
15.1 如果买方要求,制造商应至少提供一份所供材料已被检查和测试并与本规范要求一致的认证报告复印件,认证报告中要包含材料化学测试及力学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近等级材料的要求相符的说明。
16. 标号及包装
16.1 标号:
16.1.1 鉴定——除非另有说明,每一个钛及钛合金板、片、带都要在各自的标记位置上标记并在下面注明,本标准号、熔炼炉号,制造商鉴定以及英寸的公称厚度。材料的高度不应小于3/8英寸(9.52mm),应可以使用合适的标记流体,而且材料表面可以在不打磨的情况下用热碱清洗法去除表面杂质。标记对材料或其性能没有坏作用。材料这些特点应充分承受的住日常操作。
16.1.2 板、平片、平带宽度超过6英寸(152 mm)时,应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打标记,间隔距离不大于3英寸(51 mm)交替着。横穿过宽度方向,在薄板长度方向上熔炼炉号至少出现3次,期间隔不应大于2英尺(0.610m)。作为一种选择,如果允许的话,每个板材、片材或切好长度方向的带材可以至少在拐角处标记上本规范号,熔炼炉号,制造商认证书号,以及作为要求以英尺或米为单位的公称厚度。
16.1.3 宽度小于等于6英寸(152 mm) 的平带材应在一端做标记。
16.1.4 片以及带材的卷材应在卷的最外端做标记。
16.2 包装——除非另有专门说明,本标准要求的购买材料用与于船运的包装形式有集装箱、板条箱、单板、麻布袋或与制造商的标准操作一致没有保护措施。
17. 关键词
17.1 板;片;带;钛;钛合金
附加要求:
这些要求只有在订单中有特别说明是才可用,制造商在板材出货前要对这些要求做专门的测试。
S1. 弯曲试验表面要求
S1.1 这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量金属表面的清洁度或延展性,或两者都是。
S1.2 片材或带材的两个指导的或自由弯曲试验受S1.4中所列的等级*。这些弯曲试验都要放置片材或板材的相反面,处于拉伸状态。
S1.3 弯曲试验要于E190或E16测试方法一致,除了这些标准中提到的焊缝没有要求。弯曲试样的厚度可以小于母材的厚度;但是样品的放在上面的外表面必需能代表所供产品。
S1.4 以弯曲试样的外部纤维的最小延伸率提供如下弯曲半径:
等级1—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3—180°弯曲角,16%延伸率等于21⁄2T弯曲半径;
等级7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1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S1.5 对任何出现裂纹或表面有裂缝(不是起源于样品的边缘)的成品都没有接收标准。
S2. 交替屈服强度最大值
S2.1 等级1、11、17、27的最大屈服强度(0.2%偏移量)应控制在40 ksi (275 MPa)之内。
S3. 平直度特别要求
S3.1 这些要求只应用在用于爆炸装置的材料。
S3.2 这些要求只用在等级1、11、17、27上,而且材料厚度范围是0.078 ~ 0.78英寸 (2.0~20 mm)包括0.78英寸。
S3.3 没有达到平直度要求的所有材料不应超过表12允许的50%。
S3.4 当在超出平直度范围的板材表面任何地方定位时,应在偏差量不超过39 英寸(1000 mm)直尺的的0.12英寸(3.0 mm)定位。当直尺放在更高的点时,板材的每个尾部的最大偏差不要大于0.12英寸 (3.0 mm)。
表1 拉力要求
等级
最小拉伸强度
屈服强度,0.2%偏移量
2英寸或50mm的拉伸率
弯曲测试
ksi
MPa
最小
最大
厚度小于0.070英寸(1.8mm)
厚度范围0.070~0.187英寸(1.8~4.75mm)
ksi
MPa
ksi
MPa
1
35
240
24
3T
4T
2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3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4
80
550
70
483
95
655
15
5T
6T
5
130
895
120
828
...
...
10E
9T
10T
6
120
828
115
793
...
...
10E
8T
9T
7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7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9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1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2
70
483
50
345
...
...
18
4T
5T
13
40
275
25
170
...
...
24
3T
4T
14
60
410
40
275
...
...
20
4T
5T
15
70
483
55
380
...
...
18
4T
5T
1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1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1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8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9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0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1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3G,H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24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5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2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28
90
620
70
483
...
...
15
5T
6T
29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30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1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2
100
689
85
586
...
...
10E
7T
9T
33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4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5
130
895
120
828
...
...
5
16T
16T
36
65
450
60
410
95
655
10
I
I
37
50
345
31
215
65
450
20
4T
5T
38
130
895
115
794
...
...
10
4T
5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1
①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
②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
③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
氧、氮、碳和氢是钛合金的主要杂质。氧和氮在α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对钛合金有显著强化效果,但却使塑性下降。通常规定钛中氧和氮的含量分别在0.15~0.2%和0.04~0.05%以下。
氢在α相中溶解度很小,钛合金中溶解过多的氢会产生氢化物,使合金变脆。通常钛合金中氢含量控制在 0.015%以下。氢在钛中的溶解是可逆的,可以用真空退火除去。
扩展资料
钛合金分类及制造方式:
在钛合金材料命名方面,国内通常将α型钛合金(包括近α型合金)以TA命名,β型钛合金(包括近β型合金)以TB命名,两相混合的α+β型钛合金以TC命名。
如应用最为广泛的两项混合型钛合金Ti-6Al-4V,其对应的国内牌号为TC4。国家标准GB/T3620.1-2007在1994年版本基础上,新纳入54个牌号、删除两个牌号,钛及钛合金牌号总数量达到76个。钛合金的材料种类有棒材、丝材、板材、带材、锻件等。
经过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的材料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飞机骨干钛合金材料已初具规模。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强高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名义成分与TC4相同,但降低了氧含量、断裂韧度得到提高。
Ti45Nb(丝材)、TA18(管材)、TB8(板材、丝材、锻件)、TC21(锻件)等新材料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结合已有的TC1/TC2(板材)、TC4(锻件、板材、丝材)和ZTC4铸造钛合金,形成了从低强高塑性、中强高塑性、高强高塑性、超高强钛合金和铸造钛合金的完整主干材料体系。
钛合金及其零部件的制备与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炼、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净近成形、焊接及表面处理。由于钛具有高化学活性,钛及其合金的铸锭熔炼必须采用真空熔炼方法。锻造变形是改变铸钛组织、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类型的关键手段。
钛合金的机械加工主要包括铣削加工、车削、镗孔、钻孔、攻丝等。高切削温度、与刀具发生化学反应、弹性模量较低是钛合金难以加工的主要原因。钛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固溶和时效等。
近净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等温锻造、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激光快速成形、粉末注射成形等。近净成形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过工艺控制可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先进加工技术。先进的钛合金焊接技术有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
钛合金对表面状态、表面完整性非常敏感,由于其表面硬度低而易发生微动磨蚀等问题。近些年来,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热渗镀、气相沉积、三束改性、转化膜、形变强化、热喷涂、化学镀、电镀等技术发展迅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钛合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4:32
钛及钛合金的带、片、板标准规范
本标准是在指定的B265规范下发布的;在这个指定的规范后面的数字表明了最初使用的年份,或如果做了修订,最新修订的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重获批准的年份。标在上角的希腊字母e表示自最新修订或重获批准后编辑上的改变。
本标准已获国防部批准。
1.规范范围
1.1 本标准包含了下列退火的钛及钛合金带、片、板:
1.1.1 等级1—纯钛;
1.1.2 等级2—纯钛;
1.1.2.1 等级2H—纯钛(等级2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3 等级3—纯钛;
1.1.4 等级4—纯钛;
1.1.5 等级5—钛合金(含6%的Al,4%的V);
1.1.6 等级6—钛合金(含5%Al,2.5%Sn)
1.1.7 等级7—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7.1 等级7H—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等级7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8 等级9—钛合金(含3.0%Al,2.5%V);
1.1.9 等级11—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10 等级10—钛合金(含0.3%Mo,0.8%Ni);
1.1.11 等级13—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2 等级14—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3 等级15—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4 等级16—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4.1 等级16H—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等级1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15 等级17—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6 等级18—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2.5%V);
1.1.17 等级19—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8 等级20—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9 等级21—钛合金(含15%Mo,3%Al,2.7%Ni,0.25%Si);
1.1.20 等级23—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的间隙元素,ELI);
1.1.21 等级24—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6%Al,4%V);
1.1.22 等级25—Ni含量在0.3%~0.8%以及钯含量在0.04 % ~0.08 %的钛合金(含6%Al,4%V);
1.1.23 等级26—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3.1 等级26H—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等级2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24 等级27—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5 等级28—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3%Al,2.5%V);
1.1.26 等级29—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间隙元素,ELI);
1.1.27 等级30—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8 等级31—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9 等级32—钛合金(含5%Al,1%Sn,1%Zr,1%V,0.8%Mo);
1.1.30 等级33—钛合金(含0.4 %Ni,0.015 %钯,0.025 %钌,0.15 %Cr);
1.1.31 等级34—钛合金(含0.4 %Ni,0.015 %Pa,0.025 %钌,0.15 %Cr);
1.1.32 等级35—钛合金(含4.5 %Al,2 %Mo,1.6 %V,0.5 %Fe,0.3 %Si);
1.1.33 等级36—钛合金(含45%铌);
1.1.34 等级37—钛合金(含1.5 %Al);
1.1.35 等级38—钛合金(4 %Al,2.5 %V,1.5 %Fe);
注1:H级别的材料与相应数字级别的材料是等同的(如,Grade 2H = Grade 2)除非有更高级的最小抗拉强度保证,可以通过符合相应数字级别的要求来验证。等级2H、7H、16H和26H得材料主要是用于压力容器。
在以大于5200个商务级别的关于等级2、7、16和26的检测报告的研究为基础,这些检测报告中99%的材料都符合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条件,增加的H等级与使用者的综合要求相对应。
1.2 通常认为以英寸—磅为单位的值是标准的。括号中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换算到国际单位的值,只是提供信息说明,并不认为是标准。
2. 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E 8 金属材料拉力试验测试方法;
E 29 记录试验数据时要使用有效数字以确定与规范中的一致性;
E 120 钛及钛合金的化学检测方法;
E 190 焊缝韧性的定性弯曲试验测试方法;
E 1409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工艺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氧和镍含量的测试方法;
E 1447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导热性法/红外法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氢含量的测试方法。
3. 专业用语
3.1 本标准中专用术语说明:
3.1.1 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小于24英寸(610mm)称为带;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等于24英寸(610mm)称为片;产品的厚度大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10英寸(254mm)称为板。
4. 购货须知
4.1 在本规范要求下材料购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可运行性:
4.1.1 等级号(第1部分);
4.1.2 产品*(第3部分);
4.1.3 特殊机械性能要求(表1);
4.1.4 标号 (第16部分);
4.1.5 抛光(第8部分);
4.1.6 包装(第16部分)
4.1.7 必需的报告(第15部分)
4.1.8 废品处理(第14部分)
5. 化学成分
5.1 本规范中所涉及的钛及钛合金等级应与表2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一致。
5.1.1 表2中所列的元素有些是合金中有意加入的,有些元素是生产海绵钛、铸锭或轧制成品时产生的。
5.1.1.1 认为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是存在于表2所列的等级中,而且只能是由于铸锭熔解时添加的没有加以控制或分析的碎片产生的。因此,对材料分析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应不作为要求,除非特有说明而且应考虑到超出了本规范的范围。
5.1.2 在熔解时有意加入的合金元素必需要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化学分析中加以报告。
5.2 卖方和买方都同意给给出化学分析,而且买方要求附在在他的订购单中,完成的化学分析中应特别包含本标准没有列出的元素。
5.3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公差没有扩大规定的热分析要求范围,但包含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化学成分测量的不同。为了达到可运用的等级,制造商不应将超出表2中特定的*范围的材料上船运输。表3中专门规定了产品分析*。
5.4 为确定材料化学成分至少要测试两个样品。样品应从铸锭或待分析的终端产品中取得。
6. 机械性能
6.1 本标准中所要求提供的材料都应符合表1中规定等级的机械性能要求
6.2 拉力试验样品的生产及测试方法按照测试方法E8中要求的进行。通过对材料屈服强度变化应变率从0.003到0.007 in./in./min,接着增加应变率以至失效,大约要额外的1分钟,来确定材料的拉伸性能。
6.3 对于片和带材,弯曲试验样品应能承受的住在105°弯曲角下冷弯曲,而弯曲部分之外的部分没有断裂。弯曲试验是在直径等于表1所示的应用级别条件下进行的。
7. 尺寸允许偏差
7.1 本规范中涉及的钛及钛合金尺寸公差应按照表4-13中规定的执行,作为可应用性。
8. 加热处理
8.1 钛及钛合金带、片、板表面要没有缺陷,材料本身的内部缺陷会对最初使用材料的目的造成影响。退火后的材料要加热处理,如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或是喷砂+打磨。如果去除氧化皮,喷砂或打磨后要装船运输,应允许制造商用磨架槽去除表面缺陷,如果磨架槽没有降低材料的厚度,材料的厚度仍在允许最小的厚度公差范围之内。
9. 化学分析取样
9.1 化学分析样品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测试材料。由于钛中富含氧、氮、氢等元素,钛化学分析样品要放宽条件。因此,在切割分析样品时,应在无污染的氛围内进行。要从清洁的金属中选择铸件,切割工具要干净锋利。钛分析样品要存储在相配的容器中。
10. 化学分析方法
10.1 化学分析应由制造商和买方使用标准工艺方法来执行。如果与标准测试方法不一致,应将E120测试方法作为仲裁测试方法,E120测试方法中不包含的氧、氮、氢除外。E1409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氧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E1447测试方法应作为测试氢含量的仲裁测试方法。
11. 重复试验
11.1 如果任何测试样品的化学分析或力学性能的结果没有同本规范中要求的一致,这批样品要在制造商的选择下重复试验。重复测试频率会使最初测试数字增加两倍。如果重复试验后的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符,这些测试结果将作为认证的测试值。只将最初的测试符合结果或重复测试符合结果报告给买方。如果重复试验结果与本规范不相符,根据第14部分,这批材料将被视为次品。
12. 仲裁测试及分析
12.1 如果制造商与买方关于材料与本规范相符性意见不一致时,应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仲裁测试。仲裁测试应用于确定材料是否与本规范要求的相一致。
13. 舍入程序
13.1 为了确定与本规范的一致性,通过观测或计算的试验值应舍入到与表示极限值的最后的有效数最接近的单位。这要与操作E29舍入方法一致。
14. 次品
14.1 没有符合本规范的或经权威审定变形的材料都应视为次品。除非另有说明,次品都要返回到制造商那费用由制造商承担,除非买方在三周次品公告期内收到处理次品的指示说明。
15. 认证
15.1 如果买方要求,制造商应至少提供一份所供材料已被检查和测试并与本规范要求一致的认证报告复印件,认证报告中要包含材料化学测试及力学测试结果与本规范相近等级材料的要求相符的说明。
16. 标号及包装
16.1 标号:
16.1.1 鉴定——除非另有说明,每一个钛及钛合金板、片、带都要在各自的标记位置上标记并在下面注明,本标准号、熔炼炉号,制造商鉴定以及英寸的公称厚度。材料的高度不应小于3/8英寸(9.52mm),应可以使用合适的标记流体,而且材料表面可以在不打磨的情况下用热碱清洗法去除表面杂质。标记对材料或其性能没有坏作用。材料这些特点应充分承受的住日常操作。
16.1.2 板、平片、平带宽度超过6英寸(152 mm)时,应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打标记,间隔距离不大于3英寸(51 mm)交替着。横穿过宽度方向,在薄板长度方向上熔炼炉号至少出现3次,期间隔不应大于2英尺(0.610m)。作为一种选择,如果允许的话,每个板材、片材或切好长度方向的带材可以至少在拐角处标记上本规范号,熔炼炉号,制造商认证书号,以及作为要求以英尺或米为单位的公称厚度。
16.1.3 宽度小于等于6英寸(152 mm) 的平带材应在一端做标记。
16.1.4 片以及带材的卷材应在卷的最外端做标记。
16.2 包装——除非另有专门说明,本标准要求的购买材料用与于船运的包装形式有集装箱、板条箱、单板、麻布袋或与制造商的标准操作一致没有保护措施。
17. 关键词
17.1 板;片;带;钛;钛合金
附加要求:
这些要求只有在订单中有特别说明是才可用,制造商在板材出货前要对这些要求做专门的测试。
S1. 弯曲试验表面要求
S1.1 这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量金属表面的清洁度或延展性,或两者都是。
S1.2 片材或带材的两个指导的或自由弯曲试验受S1.4中所列的等级*。这些弯曲试验都要放置片材或板材的相反面,处于拉伸状态。
S1.3 弯曲试验要于E190或E16测试方法一致,除了这些标准中提到的焊缝没有要求。弯曲试样的厚度可以小于母材的厚度;但是样品的放在上面的外表面必需能代表所供产品。
S1.4 以弯曲试样的外部纤维的最小延伸率提供如下弯曲半径:
等级1—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3—180°弯曲角,16%延伸率等于21⁄2T弯曲半径;
等级7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1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等级26H—180°弯曲角,20%延伸率等于2T弯曲半径;
S1.5 对任何出现裂纹或表面有裂缝(不是起源于样品的边缘)的成品都没有接收标准。
S2. 交替屈服强度最大值
S2.1 等级1、11、17、27的最大屈服强度(0.2%偏移量)应控制在40 ksi (275 MPa)之内。
S3. 平直度特别要求
S3.1 这些要求只应用在用于爆炸装置的材料。
S3.2 这些要求只用在等级1、11、17、27上,而且材料厚度范围是0.078 ~ 0.78英寸 (2.0~20 mm)包括0.78英寸。
S3.3 没有达到平直度要求的所有材料不应超过表12允许的50%。
S3.4 当在超出平直度范围的板材表面任何地方定位时,应在偏差量不超过39 英寸(1000 mm)直尺的的0.12英寸(3.0 mm)定位。当直尺放在更高的点时,板材的每个尾部的最大偏差不要大于0.12英寸 (3.0 mm)。
表1 拉力要求
等级
最小拉伸强度
屈服强度,0.2%偏移量
2英寸或50mm的拉伸率
弯曲测试
ksi
MPa
最小
最大
厚度小于0.070英寸(1.8mm)
厚度范围0.070~0.187英寸(1.8~4.75mm)
ksi
MPa
ksi
MPa
1
35
240
24
3T
4T
2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3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4
80
550
70
483
95
655
15
5T
6T
5
130
895
120
828
...
...
10E
9T
10T
6
120
828
115
793
...
...
10E
8T
9T
7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7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9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1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2
70
483
50
345
...
...
18
4T
5T
13
40
275
25
170
...
...
24
3T
4T
14
60
410
40
275
...
...
20
4T
5T
15
70
483
55
380
...
...
18
4T
5T
1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1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1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18
90
620
70
483
...
...
15F
5T
6T
19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0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1G,H
115
793
110
759
...
...
15
6T
6T
23G,H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24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5
130
895
120
828
...
...
10
...
...
26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26HC,D
58
400
40
275
65
450
20
...
...
27
35
240
20
138
45
310
24
3T
4T
28
90
620
70
483
...
...
15
5T
6T
29
120
828
110
759
...
...
10
9T
10T
30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1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2
100
689
85
586
...
...
10E
7T
9T
33
50
345
40
275
65
450
20
4T
5T
34
65
450
55
380
80
550
18
4T
5T
35
130
895
120
828
...
...
5
16T
16T
36
65
450
60
410
95
655
10
I
I
37
50
345
31
215
65
450
20
4T
5T
38
130
895
115
794
...
...
10
4T
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