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的起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59
我来回答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8:37
京剧脸谱的起源:
脸谱的起源是面具。脸谱画直接在脸上画人物,而面具画或是把人物投射到其他东西上,然后戴在脸上。
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经常戴着面具。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位于四川省成都北部。它们是4000年前古蜀王玉佛的祭祀用的。
北齐兰陵王昌功性情勇敢,武功高强,但长得像个美女。他戴上面具帮助他打仗。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中,扮演兰陵天王的演员需要戴面具,这是该剧脸谱的由来。
扩展资料:
脸谱的角色除了表现人物外,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各种情况,比如项羽的眼睛画成了“哭脸”,象征着他的悲剧结局,包公的皱眉象征着他的忧虑,猴子的脸象征着他是一只猴子。另一个功能是“距离”,拉开戏剧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脸上的照片让观众分不清演员的真面目,和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有很大的不同,就像戴着面具。这使得观众很难“入戏”,避免产生幻觉。
相反,他们注重审美和欣赏。此外,《大华面》与《骏庄》同时上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盛丹帅气的外表和奇形怪状的纯丑。同时,浓郁、明亮的油色和各种脸型,加上井陉“咆哮”的粗犷嗓音,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刺激,为观众起到了激动、宣泄和震撼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脸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9:55
京剧脸谱的来历:
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
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
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
如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
扩展资料:
京剧脸谱分类:
1、三块瓦脸:
三块瓦脸是在前面整脸的基础上,将眼睛,鼻子,眉毛进一步的扩张成为画片,再用线条勾画出两块眉毛,一块鼻窝,所以才称为三块瓦脸,同时也可以叫做三块窝脸。
2、十字门脸:
十字门脸是由三块瓦脸发展而来的,主要特点是将原本的三色缩减成为了一种色条,然后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的位置,色条的不同颜色便代表着出演角色的不同性格。
眼窝会和主色条构成一个十字形状,十字门脸也正是因此而得名。在这其中还会分为老十字门和花十字门。
3、六分脸:六分脸这主要特点就是从脑门开始,主色调收缩成为一个色条,将眉毛的形状夸张化,白眉型会占据40%的面积,主色调则占60%的面积,这便是六分脸的名字由来,这种脸也可以成为老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脸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1:30
【脸谱的历史】
脸谱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脸谱起源于面具,脸谱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而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在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北齐兰陵王长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强,但相貌俊美像个女子,他打仗时就带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里,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就要带上面具。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脸谱的起源艰苦豆腐干艰苦急惊风打开机古柯碱反抗规律艰苦经过开绿灯机分厘卡国家可怜见如果分厘卡建立客观嘉陵江规律扩大机耕路解放立刻建立看见电加工可见光灯笼裤技术感劳动法。
【相关记载】
古代的面具上具有简单的符号,“观念符号”和"“表情符号”,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观念或表情。到了戏里,这些符号就直接画在脸上,表达更为复杂丰富的观念和表情。唐代就有"涂面"的记载,孟郊在《弦歌行》里写道:"驱摊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即表明了用染涂脸面表现鬼神的形象。宋代徐梦莘《三朝北门会编》的"清康中秩"第六卷记载了宋徽宗的两个佞臣以"粉墨做优戏",口出市井浮言秽语,蛊惑皇上。宋代"涂面"分"洁面"和"表面"两类,花面也很简单。画了个白鼻子、红眼圈,目的"务在滑稽"。因为宋代杂剧中,科诨占了很大比例。元代杂剧盛行,在《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做场》的大幅壁画中,出现了元杂剧正面人物中的"整脸"的谱式,突破了过去副净那种白底黑线的基本格调,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
明代已经是由昆剧演出的传奇剧的天下,表演丰富,行当分工精细,净分正净(大面)、副净(二面)和丑(三面)。净丑都画脸谱,每个角色又有一个专谱。其底色多是根据说唱文学中的描绘或演员自己的想象设计的。如关羽的底色是红的,包公的是黑的。其基本谱式是夸张的眉眼部分。明代人留发,脸谱画在额以下,清代人留辫子,头剃到脑门以上,脸谱也画到了脑门以上。图案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与明代相比,脸谱有繁有简,底色一样。清代中叶,地方戏兴起,净丑的脸谱每一地方差别很大,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和民间艺术气息,各种地方戏约有300多个剧种,大多在18世纪以后兴起。地方戏的繁盛,使得剧目题材人物角色不断增多,行当分工更细。净行除了正净副净外,又加了武净。色彩增加了蓝、绿、黄、灰、橙。
【脸谱的分类】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夏侯敦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窦尔墩,典威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王延章头画*,表示是水兽转世。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脸谱的作用】
脸谱的作用,除表示性格外,还可暗示角色的各种情况,如项羽的双眼画成"哭相",暗示他的悲剧性结局,包公皱眉暗示他苦思操心,孙悟空猴形脸暗示他本是猴子。另一作用是"距离化",拉开戏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脸上的图画使观众分辨不清演员的本来面目,并且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相貌很不一样,像带着假面具。这使得观众不容易"入戏",避免产生幻觉,而是专心于审美和欣赏。另外,"大花脸"与"俊扮"同时上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净丑的怪诞之容。同时,脸谱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形成强烈艺术刺激,对观众起到兴奋、宣泄和震动作用。
脸谱不是绝对固定的,由于上演的剧目、角色的年龄、演员的脸形不同而略有差别。除此之外,演员画脸谱演出时,还有一个原则,即同时在场的诸角色,其脸谱特别是基调色彩不能"犯重",如《长坂坡》中曹营八将同时上场,除张辽不勾脸外,其余七人须一人一色,不能相同。这样的目的是用不同的颜色搭配以求美观,同时要让远距离的观众不致混淆角色。净行的脸谱最为丰富复杂。楚霸王的京剧脸谱被称为"无双脸",为楚霸王专用。相传楚霸王是个美男子,但因他杀人无数、性情凶暴,画成花脸;又因他是个悲剧人物,双眼处画两大块向下斜掉的黑影,明显的是副哭丧脸。项羽的脸谱底色是大白,这种色调表示奸诈、残忍。在人们的印象里,项羽是血性男儿,尤其是霸王别姬,充分显示出深厚的感情,令人难忘,但其面部只有黑白二色,并无红色。这种情况表明脸谱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3:21
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孟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关羽的儿子关平等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青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徐策跑城9剧中的薛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字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中国京剧中的脸谱据说源自于一个历史故事:《乐府杂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的记载,北齐(公元550——577)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过人,但容貌清秀,自以为不足以威慑敌人,遂带木雕面具出战,时常取胜。一次与周师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击众,大胜敌军。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仿他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兰陵王入阵曲》。唐代发展成歌舞戏,称之为大面。演戏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这个戏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后世的戏曲脸谱,受到它的影响,日本的歌舞伎亦受其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1:29
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孟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关羽的儿子关平等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青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
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徐策跑城9剧中的薛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字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中国京剧中的脸谱据说源自于一个历史故事:《乐府杂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的记载,北齐(公元550——577)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过人,但容貌清秀,自以为不足以威慑敌人,遂带木雕面具出战,时常取胜。一次与周师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击众,大胜敌军。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仿他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兰陵王入阵曲》。唐代发展成歌舞戏,称之为大面。演戏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这个戏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后世的戏曲脸谱,受到它的影响,日本的歌舞伎亦受其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3:54
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盂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膏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
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徐策跑城9剧中的薛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字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6:35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星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艺术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9:33
脸谱的由来
脸谱是由“代面”(即面具)
演化而来,“代面”起到在战争中威吓敌人的作用,后被用到了舞台上。
在南北朝和隋唐
(公元420年
907年)
乐舞节目里就有了“
假面歌舞
”。
到了宋代
(公元960年
1279年)
,随着戏曲发展,为了方便演员,就将油彩直接勾书在脸上,就成了脸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为使离舞台较远的观众清楚地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是有必要的。早期的脸谱只用黑、白、
红三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
翻鼻孔大嘴岔等。后经几代戏曲艺术家的改造加
工创新,色彩愈来愈丰富,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特有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它是图案化的,也是性格化的,它以夸张的色彩、变幻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添了强烈的审美效果
。脸谱色彩的表现十分丰富,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切性格特点尽情流露于色彩中。
脸谱的色彩
红色
作为主色
,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姜维、颖考叔;用作副色
,暗示人物命运,如蒋忠、马谡、华雄、高登等。
黑色
象徵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李逵、张飞、牛皋、尉迟恭、杨七郎、项羽等。
白脸
象徵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严嵩、董卓、赵高、秦桧、贾似道、毛延寿、司马懿、高俅等。
黄脸
象徵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
,如宇文成、庞涓、晁盖等。
蓝色
表示刚强、粗旷、骁勇、桀傲不驯,
如马武、单雄信、窦、敦、吕蒙等。
绿脸
象徵刚勇、强横、猛烈、暴躁等性格
,如青面虎张青、太史慈、马强、程咬金、公孙胜、柳仙等。
紫色
象徵忠贞、耿直、果断、沉稳,如廉颇、李密、庞统、尤俊达、严良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12:48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根据书里的介绍确定的。
比如:《水浒传》中说关羽“面如重枣”,所以他的脸谱是红色的。
而京剧脸谱上的绘画是根据这个人的性格、面部特征等来确定的。
比如:包公的头上有一个月亮形状的伤疤,所以在脸谱上也画了一个白色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