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 之十八——追求精确和立足浑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1 23: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23:33
上一篇: 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 之十七 ——生命支持多元观察
科学认为:一切都要做到精确,从数据来源,到数据审视,到具体的科学行动。西医因此义无反顾地追求精确性,努力研究物质层面,基于物质的特性而展开治疗。
中医与此相对,放弃追求精确。审视中医的各种概念,元气、阴阳等,都充满感悟,五脏六腑,虽然来自有形的器官,却被大大含混了内涵,扩展了外延,偏离事实*;这还算相对有点合理性的,像痰饮、毒、正邪、升降等,更是充满感悟,几乎不能准确定义;治疗中,哪些生命表现是毒,哪些药物能驱毒,也只能感悟得出。
中医的低效和迷信,中医受到诟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精确性的缺失。
在生命这具有无限丰富内涵的存在面前,不应当持有过分的偏向,任何一种决断都是幼稚症。西医依靠精确解决问题,能力相差太多,遭遇了生命复杂性的打击,只能在局部精确,无法窥探到整体奥秘;只能是暂时精确,无法顾及长期。事实就是,各种疾病无法避免,很多病无法认识,很多病无法治疗;有些病看似能应对,但毒副作用和其他长期影响没人关心。
精确意味着研究范围的收拢、科学方法的有限,研究对象的择捡;意味着费用的高昂,没法长期展开;意味着强烈的效果,导致广度的丧失;意味着复杂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权力,知识特权;意味着和生活的隔阂,和健康的隔阂,和民众的隔阂。
精确并不是唯一的进路,很多时候不一是最好的思路。精确导致解读数据的眼光聚焦于细节,结论限于支离破碎。可以不那么精确,适当忍受一些含混,使用宏观的视角,理解事物的总体规律。
精确要求搞清楚药物的作用原理,搞清楚代谢途径等等,可以抛弃这种精确思路,谋求间接的思路,协同身体展开,个体状态、精神影响、生活习惯、环境因素都可参与进来。
放弃内在精确,就要求外在观察方法足够丰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机体刺激,理解机体产生的反应。相关信息足够丰富,也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
放弃精确,要求海量样本的支持,否则无法应对生命复杂性。这在过去无法实现,互联时代正在具备相应能力,我们可以采集到全方位的数据,以支撑宏观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