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5:12
儒家讲廉政,是个“系统工程”,主要强调*自身与外物的关系。首先从教育开始,提出“为政以德”(廉德)思想;进而明确廉德的主体是各级官吏,倡导“吏为廉先”(廉吏),*要带头尚廉;
在此基础上统治者和思想家要提出许多措施(廉政),在实践意义上规范官吏的行为,保持政权的平衡运行。
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官德。为什么中国人有“清官”情结?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人治社会,国家的治乱兴衰、社会的安定发展主要依赖于当权者的能力和个人品质,而不是一套完整的法令制度。
所以官德的好坏,关乎政权的安危、国运的兴衰、百姓的祸福。孔子谈官德是比较多的,他的*思想主要体现为“礼治”和“德治”,提出了“为政以德”思想。
为政以德,一是执政者要以德施政,强调道德对*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善待民众,以赢得百姓的拥护。为官者要有“旗帜”的领导作用。领导者的品质,就是“人中北斗”,不但引领方向,而且聚集斗志和气势。
二是要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和感化百姓。*要有“榜样”的引领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儒家官德主要强调三点:为官要“慎”,为官要“廉”(清),为官要“勤”。*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引用南宋吕本中《官箴》语,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扩展资料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历史于国人而言不过是两种,一种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另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这两种时代,根据笔者理解的“清官情结”,前者是“清官出现了的时代”,后者是“渴望清官出现的时代”,此种理解显然使人悲怆和伤感。
贪官污吏横行肆虐时,人们自然呼唤“清官”横空出世。一些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清官”,与其说是确有其人其事,不如说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精神幻想和道德寄托。
古代和现在的社情*都在传播“清官精神”,且引导和抚慰着社会心理,于是建立在这种社会基础和大众心理上的“清官文化”便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因子,“清官情结”也成为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宋代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就是“清官情结”的具象化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法制湖南网-中国古代的清官情结
参考资料来源:大众网-理响中国丨为什么中国人有“清官”情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5:12
中国人的清官情结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在中国人的心里,封建社会的清官,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代表,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
清官比之于贪官而言,毕竟对人民有益,为人民做好事,对社会历史起过积极作用,也更为人民所称道;他们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的一面,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与廉政建设,仍不乏学习、借鉴意义。
扩展资料:
好官的标准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司马迁的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标准。到了 " 独尊儒术 " 时期,推行教化又成为好官的标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未年开始,根据司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化,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
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敢于为民请命,刚正不阿,不惜丢官罢职的直臣廉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被百姓誉之为“阎罗包老”的包拯和敢于责备皇帝的海瑞,以及抗旨斩杀弄臣的袁可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十大清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5:13
清官是指中国封建时期讲究操守,公正清廉勇于任事的官吏,史书多以“循吏”、“良吏”、“廉吏”称之。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5:13
因为除了*以外从来平民从来没有*权利,无法保护自己利益,完全听任*宰割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5:14
因为清官太少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