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是上下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1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2 11:17
拿字的结构为:上下结构
拼音:ná
部首:手
笔画:10
五笔:WGKR
释义:
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走。
2.用强力取;捉:~下敌人的碉堡。~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得下来。
3.掌握:~权。~事。这事儿你~得稳吗?
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不住人。
5.装出;故意做出:~架子。~腔作势。
6.领取;得到:~工资。~一等奖。
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黄了。
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尺量。~眼睛看。~事实证明。
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我开玩笑。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擒拿
[qín ná]
拳术中一种针对人的各部关节和穴位,用各种方法使对方无法反抗的技法。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王赛儿本是有名的上厅行首,又见七郎有的是银子,放出十分擒拿的手段来。”
2.拿乔
[ná qiáo]
装模作样或故意表示为难,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老残游记》第十二回:“不是躲懒,也不是拿乔。”
3.拿权
[ná quán]
掌握权柄。
4.缉拿
[jī ná]
搜查捉拿(犯罪的人):~归案。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前后的回忆》八:“而清朝反动*,也对他严加*,在他的名字孙文的‘文’字旁边加上三点水,改作‘孙汶’,把他当作海寇来缉拿。”
5.拿问
[ná wèn]
逮捕审问:革职~。
王统照 《银龙集·刀柄》:“临时脱逃,连当初入队时的保人还得拿问。”
6.拿捏
[ná niē]
把握;掌握:~分寸。传球时机~准确。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这样, 牛启东就不会拿捏着不肯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2 11:18
拿是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的字还有很多,如:志、苗、字、胃、岁、军。
其它汉字结构:
1、左右结构,如:挣、伟、休、妲、明、沙
2、半包围结构,如:句、可、司、式、戎、虱
3、全包围结构,如:囚、团、因、囹、圆、国
扩展资料:
汉字偏旁组合方式
1、上下结构:思,歪,冒,安,全
2、上中下结构:草,暴,意,竟,竞
3、左右结构:好,棚,和,蜂,滩,往,明
4、左中右结构:谢,树,倒,搬,撇,鞭,辩
5、全包围结构:围,囚,困,田,因,国,固
6、半包围结构:包,区,闪,这,句,函,风
7、穿插结构:噩,兆,非
8、品字形结构:品,森,聂,晶,磊,鑫,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字结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2 11:18
之一:
不管什么结构都是根据正确笔画和字体分身取大不取小原则识别的。比如:客,先写宝盖,再写久也行,然后再写口;另外还有一种写法,就是先写宝盖,再写各字。从这个字来看严格来讲应该是上下结构,因为取大不取小判断结构形式。
比如“简”就是上下结构,不能说是上中下结构。所以说“答”是上中下结构 是错误的,不严谨的,应该是上下结构。
之二:
说说字形结构分析的问题
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对一些字的字形结构分析很是头痛。例如“鸿”“例”“湖”“柳”等字是左右结构还是左中右结构,“景”“荔”“管”等字是上下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坐”“爽”“乘”这些字是什么结构。去查查资料,查查书吧。可是不同的书里把一些汉字的结构说得不一致,就是在一本书里也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另外,“坐”“爽”“乘”这些字的结构究竟归到哪一种?归到哪一类都说不通,归到独体字吧,总觉得有些牵强。
有许多字,例如“鸿、例、附、排、湖”和“景、荔、管、盆”等字,识字教学时学生可以用自己学过的熟字来记,可是字形结构一般都分析为左中右结构或上中下结构,这就与他们识字使用的字形结构不一致了。这种干扰不利于培养识字能力。
于是老师们问道:这叫我们怎么办呀?到底哪一种合适?我觉得,认准字形小学生识字的基本要求,认准字形首先要整体把握、记住字形,这就要从字形结构入手。字形结构分析应该宜简不宜繁,要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与其面对这个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不如回避开来为好。
李行健先生主编了一本《小学生规范字典》(语文1995年5月第一版)。这是一本权威的现代汉字的规范字典。这本字典分析字形结构就比较简便,而且回避了矛盾。它把字形结构分为六种: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和特殊。把上中下和左中右两种结构分别归到上下和左右之中,这就较好地解决了上边说的问题。“坐”“爽”“乘”这些字结构特殊,就归到特殊结构中,的确有理。至于品字形结构,这本字典归到上下结构,不再另设。仔细一想,也有道理。就拿“森”字来说,明明是上边一个“木”,下边是并排两个“木”,还是三“木”为“森”,学生也好记。再说品字形结构的字也不多呀。
指导写字时,遇到原来那些上中下和左中右的字(包括特殊结构的字)不妨具体分析成几个部分,按这几个部分来说就行了。不仅方便多了,还可以解决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拿“景”字来说,过去我们分析为上中下结构,究竟每一部分是什么?上边是日字头,中间呢?是“亠”,还是“亠”加“口”?实在搞不清。现在这样分析就好了:“景”是上下结构,上边是日字头,下边是“京”;写字时按四个部分来分析安排间架结构:“日、亠、口、小”。再举一例,“蔓”字是什么结构的字?识字教学中,“蔓”字分析为上下结构“艹”“曼”,写字时分析进而分析为“艹”“日”“四”“又”不是更好安排间架,也好称呼吗?同样道理,“坐、爽、乘”这些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安排间架结构。这样做,学生学习生字的头绪少,而且多与字理一致,能较快的达到独立识字,学会写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汉字所包含信息的复杂性使结构分析不能就这么几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是这起码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一般也就完全够用了。再说教学中也无须落实到每一个字上去。
我们还要强调:汉字结构分析为的是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用来认准字形,培养识字写字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绝对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字的结构都记下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2 11:19
《基础理论》常见结构方式第4节:上中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