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2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05:51
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和学生均为此“劳民伤财”。翻开学生的作文却发现学生们的作文普遍缺少最重要的东西:灵魂、个性和创造力。扑面而来的是千人一面的模式,单调呆板的语言,老气横秋的观念和苍白虚假的情感。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怎么了?作文教学如何搞才有效,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要会写三类文章:“1、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2、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①具体要求是:“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②
怎样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我们可以从教孩子走路说起。孩子周岁前后,可以一只手扶着床铺站立了。有些父母往往采用这样的方法让他学走路:在离开他不远的床沿放上一样特别好玩、特别吸引他的玩具。孩子发现“新*”,想去获得,又发现手够不着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开步走。当孩子拿到他所需要的玩具后,聪明的父母还可以把玩具放到更远的床沿,以吸引他扶着床沿走更远的距离。当然,还可以把玩具放到床铺对面的某个地方,让孩子在脱离扶手的情况之下才能拿到。如果那玩具特别吸引孩子的话,孩子往往会毅然诀然地跨出他的步伐,于是,按照鲁迅的说法,这便到了“即使是最愚蠢的妇人,也会看着他的孩子歪歪斜斜地迈出这人生的第一步”的时刻了。之所以花如此篇幅谈教孩子学走路,是因为从中可以悟出一些作文教学的道理。那就是需要改变教师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扮演的错误角色,由重理论传授转为以吸引学生兴趣的训练规程为主。
目前在初中作文教学上的主流方式是先教给作文理论,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让学生写作。这种观念往往把作文的理论指导放在首要位置,并不顾及写作前学生情感的培养、思维的训练和心理的诱导,而是让学生在理论的*下进行写作尝试。如告诉他们文章一定要“开门见山”,末尾别忘记“点题”,叙事记人要有层次,不能写“流水帐”,以及应该怎样状物,必须怎样抒情等等。这是我们传统的教法。应该肯定,教师给学生讲授的有关写作的知识,对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益的,就象游泳教练在训练运动员时,一定要讲清游泳要领和姿势技巧一样。老师的教授会使学生的练更科学、更系统、少走一些弯路。教给理论并不错;但是在什么情况之下或是什么时机教授,是必须加以注意的。当学生还处在作文初级学习阶段的时候,最高的要求似乎应该是让他们敢于写,喜欢写。没有必要过旱*他们的写作思维,就好象不应该愚蠢地指责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姿势太难看一样。因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最重要的。贾平凹曾经说:“文章最重要的是人气。”什么是人气?人气就是热的,勃勃的,跃动的生命气息,就是人情、人味、人格、人的思想和心灵。凡是好的文章,大都充满着这种人气,任何一个语言形式大都是充满着这种人气的生命形式。叶圣陶指出:“如有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③至于写法之类放到以后再教也不迟,千万不能因为理论的束缚,吓退了学生对作文的好奇和兴趣。然而,我们在教学生作文时却似乎太早告诉他们要“开门见山”,以至于学生们拿到作文纸和题目后首先想到的是“我应该怎样开门见山?”而不是急切地将心中要说的话尽情表达。我们又太早地嘱咐他们要注意“点题”,似乎不点题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章。于是所有的学生在所有的文章结束的时候都要加上一句“这是一次多么有意义的呀……或者“通过这次……使我们明白了……”等套话。这种方式使我们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感、观念,标准划一的让学生“只见光明,不见黑暗”,“报喜不报忧”,“为赋新词强赞美”,让学生用“三大块”“五段论”的模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地写些空话套话。学生被束缚在重重的规范之中,消磨了天性,失去了个性。
第二种教授作文的方法是为学生的课堂设计一种趣味的、科学的、具有诱导意义的“训练规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激发起来”。用教孩子学习走路来打比方,也就是精心挑选一些能够吸引孩子的“玩具”,诱导他们放手写作。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向学生灌输那些似是而非的写作理论,而是把写作的理论或方法化成一系列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程序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具体的写作中摸索规律,熟悉并掌握它。也许,在作文教学的开始阶段,训练规程和诱导为主的作文教学,要比理论在先的方法实用些,有效些。就好象尽心吃力地抓着孩子的胳膊学走路远没有用玩具诱导他自己开步更为科学。其主要表现在:1、前者让作文课堂静下来,后者让作文课堂动起来;2、前者用理论*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后者用活动激发了学生静止的思维;3、前者使作文成为一门可怕的课程,后者使课程还原为一种趣味的活动。
有一个“做哑剧”的训练规程很有典型意义。下面请看这项游戏是怎样一步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诱导他们完成作文的。上课后,老师首先宣布游戏规则:“不许说话。不但你们不说话,我也不说话。”上课学生不说话天经地义,但是老师也不说话,就有些反常,于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促成了他们进行观察的重要心理机制。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鸦雀无声,学生会在寂静中倍感游戏的不寻常。老师在黑板上书写“作哑”,再示意学生上来板书填空。这是给孩子们的第一个答案——今天到底要干什么?如果填的不正确,将给游戏带来更多的神秘感,“做哑剧”的主题出现之后,本课可以说是抖掉了一个包袱。学生虽然明白了什么,然而更多的迷惑立刻产生:因为老师伸出两个指头,示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此刻必定有无数只手举起,学生将争相上台,猜想着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两个学生上台后,老师拉着他们,左边站一个,右边站一个,再走到教室角落,一圈一圈地不知道往手臂在绕着什么东西。问题又出来了:老师要干什么呢?看不懂!然后老师“拿”着一圈“东西”,一个头交给左边的同学,另一头交给右边的同学,并且握住其中一个的手臂,一圈一圈地“甩绳子”,大家才猜出来,原来是要“甩长绳”!谜底揭开,一阵兴奋。游戏到此尚未结束。老师竟然一口气示意十几个学生上台来“跳长绳”——作文课成丁体育课,能不高兴?当此时,己完成了作文前学生的情绪积累。“跳长绳”之后还可以搞一个“拔河”的哑剧。“拔河”,可以是5对5,也可以是10对10。学生们对此十分好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玩过无绳的拔河。此时,倘若加以戏剧化的渲染,情况会更加有趣,学生们将会更加“发疯”。这就是一边选出10个高大的男同学,而另一边则选出一个又瘦又小的女同学,让这极不平衡的两边进行比赛,而且还要在黑板上:写:“女同学赢”!“做哑剧”有一个很好的诱导作用,那就是规则不允许讲话,而以上的活动又实在是吸引他们憋不住,想讲话。这就发生了一对矛盾,怎么样解决这对矛盾呢?在游戏结束之后,发给作文纸,让他们把要说的话尽情倾吐在自己的文章里即可。由上例不难发现设计规程训练的方法更注重学生情绪的激动,更注重生活的给予,也更注重表达心理的促成,只要有了这些,写作前的材料准备和心理铺垫就已完成,而文章的完成,只在情理之中了。
我们以往说的教作文的“教”字,其意义大抵是教文章写法之类,也就是第一种教法。现在我们采用第二种做法,这个“教”字也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教将以诱导兴趣的程序承担,将以激发情感的形态展示。作家不是教出来的,实际上就是说,靠传授理论、写作技巧是培养不出作家的。韩寒的作文写的好,我想,他会说,他的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教学中,进行口头的理论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并非只有一种形式。凡是能够给学生以刺激、启示和知识的一切声音、环境、图像、活动、游戏……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媒介,只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们的巨大作用罢了。
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后,还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训练。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④。明确提出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要将语文能力、作文能力加以提高,强调“训练”二字。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的那么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行为。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这里所强调的,就是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重要性。比如,要让学生掌握剪裁,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应该是不给他们讲解太多的“剪裁”理论,只是培养他们经常一口气写上五六百字的文章。但是突然有一天,一篇同样题材的作文,却限定他们必须在四百个字甚至三百个字内完成。于是学生自然会将文章中的“水分”挤去,留下最精彩的部分——从而学会了剪裁。
作文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技能。现代心理学认为,技能是在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顷利完成某种任务或身体调节任务的能力。使用语文这个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的技能,也必须要靠训练。如同一种劳动工具,拥有它,并不说明具有使用能力,掌握使用它的技能,把它用于实践,才算真正的拥有。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给学生批改作文,明确指出了他作文中的不足,他按照你的意见修改了,可是再写一篇,他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是学生不听老师的话吗?不是,是他没有真正领悟到问题的所在。只有当他在大量的练笔中,超越自我,真正悟出了门道,才能自觉的避免失误。作文训练课的具体操作可以是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给学生若干个题目,主要来自三方面的材料:I、教材(作文教材,讲读教材)。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暑假的一天”,“我听到的一个故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难忘的事来记叙。2、学校的事或人。如写班中一个人,角度可定为“我了解了他”;写“拔河比赛”,练习场景与人物神态描写。3、家中的人或事。如写“电视引来的争吵”,练习对话描写等等。给完若干题目后,再把准备好的范文发给学生阅读,教师做一点适当介绍,但绝不分析指导,然后让学生开始写作。这种操作的作文计划贴切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喜欢哪个写哪个。都不喜欢,可以自己选择,重在进行写作摸索,拓宽思路,表现真情实感。批阅后进行指导,重在解决共性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成长需要阳光,进步离不开表扬,小小的成功,会使他们激动不已。必须严格要求,督促学生下苦功夫,反复地训练。每次训练和指导,都让学生心灵有所触动,这便是成功。“这好比学绘画,练习素描,要先掌握准确地摹写物象的本领,有了这个基础才谈的到创作。这个基础不牢,则搞创作如同在沙上建塔,是很不可靠的”⑤。诚如古人所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国正先生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弹钢琴要懂得乐理,但如果不去实地练习弹琴,永远也弹不成曲调”⑥。我曾经这样实践过,并有所收获。在班上,我鼓励学生用笔参与生活。平时常听老师们说,学生没有生活,所以选材单调,内容贫乏。其实不然,学生每天都在生活,关键是我们老师不把学生的真实生活当作生活,而把那些概念化的生活融入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这样学生写作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我很少对学生的写作内容作苛刻的评价,我不赞成学生说假话、官话,套话,不教给他们八股式的写作套路,只是鼓励他们感受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做,有情可抒,才不会把写作当成负担,而是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用文章宣泄感情,用文章交流思想,用文章传递友谊。大量的写作实践,使学生逐渐领悟了写作的真谛,掌握了一些方法,我再不失时机地给予写作技巧上的点拨,使其水到渠成。由此我想到了我教过的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大都比较喜欢读书,也比较喜欢写作,但并不是喜欢老师要求写的东西,而是喜欢写日记,随笔等,因为写这些不受条条框框的*,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这大量的练笔,使他获得了写作的切身感受,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所以说,作文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多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总而言之,我认为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应该太急功近利,不要急于教给各种文体的写作理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不利于真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而应该“放长线钓大鱼”,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写作种感悟和掌握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兴趣中练,在练中学会作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05:52
【如何写出优秀作文】
调查表明,很多人不知道写文章的目的,这好比天马行空,无的放矢,不太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而写文章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你的智慧以文字的方式传递给别人。
一般而言,文章大致分三类:记叙文(散文、诗歌);论述文和应用文。不同类型的文章写作重点不同。因为应用文的写作没有什么技巧,所以这里主要说如何写记叙文。
第一步,提炼智慧
您需要把观察到的事物或事件的感悟、道理归纳出来。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主题思想。抓住了主题思想就是抓住了核心,再往下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牢牢围绕这个核心去写,而不至于偏离主题。关于智慧的提炼有以下要点:
1. 凡是智慧的都是美的,智慧通过思维转化为语言后进行传递。
2. 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携带智慧而传承。
3. 除开情绪,凡本能的、天分的都是智慧的一部分。
4. 学习是智慧,是一个人的善根。
5. 创新是智慧,惟有创新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6. 教导是智慧,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加以创新,形成智慧教给别人或下一代。
第二步,规划结构
我们要对作文的结构进行设计与安排,这就是俗话说的“谋篇”。写作文要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那开头怎么写比较引起读者的注意,结尾怎么与主题相呼应,中间的内容怎么排列,这一切都需要进行设计。
第三步,传递境界
描述之前先要对所描述的境界进行捕获,否则没有内容可以传递。境界有三种,其中自然境界代表了天真(真);学习境界代表了谦虚(善);圆融境界,代表了博爱(美)。捕获境界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条件,这要求我们学会“六觉合一”(六种感觉同时交叉运用)的方法,全息地捕获记忆片段(画面或视频)中所携带的各种信息。其中视觉是基础,随处应用,不可缺少;嗅觉代表敏感;听觉代表生动;触觉代表细腻;舌觉代表主动;意觉代表灵动,拟人,链接人的思想。当然,在捕获到与写作目的不一致的信息时,需要你仔细鉴别,选择那些对表达智慧有益的情绪作为点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05:52
1、熟读熟背课本上规范的记叙文,例如《背影》、《我的老师》、《我的母亲》、《羚羊木雕》等这类的叙述抒情的文章,这些文章的结构语言都很规范,开头都很直接简洁。这是记叙文仿写的典范。当然课本中的优秀例文还不仅仅这些,还有些写景抒情的文章和议论文也需要反复揣摩,只要吃透这些例文,相信你再写文章就不会在语言结构内容上出现偏差。
2、要多想像,多联想。就像小沈阳在电视剧《后厨》里说的那样: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口述做菜的过程,让别人听的口水直流。写作文也是如此,很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都需要有合理地想象。
3、认真写好每一次练笔,好的事情可以反复写,甚至变换时间、地点、事件顺序来写。我们学校曾有一个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每次考试作文都写“吹竖笛”,遇到挫折通过吹竖笛树立信心,获到成功吹竖笛表达喜悦,从父母老师反对吹竖笛到默认再到支持吹竖笛表现父母老师的关心……只要与竖笛相关的事件人物都可以写。
其实初中作文更多的是在围绕“一个难忘的人”、“一件难忘的事”两个话题来写作,议论文和说明文例外。只要写好这两类文章,作文水平提高基本上没大问题。
祝你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05:53
多观察,细观察,多读书,多思考,对事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05:53
多看多写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