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2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8:47
中华鲟没有灭绝。鱼纲、鲟科。属洄游性鱼,在海洋中发育成熟以后,每年5—6月群居河口,秋季从东海溯江而上,到长江上游宜宾附近金沙产卵。幼鱼出世后一道顺江而下,在长江及海洋中生活。形似鲨鱼和达氐鲟。体长呈菱形,口横生于头下,体表有五行纵列骨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年产量在500尾上下,7万公斤左右。
繁殖
产卵场在金沙江和长江上游,其上端为岩石堆叠的狭窄河槽,下端为块石或鹅卵石形成的碛坝处。卵产于石质河床上,受精卵粘附在石块上发育。水温在17~19℃,约经6天孵出,仔鱼或落入石块缝隙中,或顺流到缓流区。靠摄食浮游生物与底栖无脊椎动物发育生长。
幼鲟到第二年的3月至4月降河到中游江段,5月至8月到长江口半咸水区生活,此时主要摄食甲壳动物和小型底层鱼。繁殖后的亲鲟仍返回海洋,有的相隔多年后再次到长江上游繁殖。珠江水系的中华鲟每年初由海入江, 当年的3月至4月在柳江下游至黔江的石龙三江口一带繁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8:47
正文:中华鲟没有灭绝,也不会灭绝。 鲟鱼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其化石见于白垩纪,距今已有 1.4 亿年的历史。中华鲟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以及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沿海海域,是中国特有的珍贵鱼种。
拓展资料:
自长江大坝建成以来,野生中华鲟赖以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恶化,中华鲟幼苗已有多年未被捕捞。最新研究指出,如果长江环境不变,野生中华鲟可能在10年内消失。 中华鲟是长江中最大的江海洄游鱼类和旗舰物种。自古以来就有固定的迁徙路线:每年夏天,成年中华鲟从东海进入长江口,顺流而上,经过一年多的漫长旅程,在次年秋天到达长江上游和金沙江沿岸的繁殖地交配产卵,然后顺流而下,返回大海。
当幼鲟逐渐生长时,它们也会顺流而下,回到海里。大约十年后,当幼鲟成年时,它们会跟随祖先的足迹,从海洋回到繁殖地寻找它们的根并产卵。中华鲟一生中,繁殖数量几乎不会超过两次。中华鲟已经保持这种习惯1.4亿年了,所以有人称中华鲟为“长江的主人”和“水中的活化石”。直到1981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自1981年以来,长江上的大坝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葛洲坝、三峡大坝和溪洛渡大坝。
最近,中国水利水电学院教授黄李珍和王鲁海在细胞杂志《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大坝阻塞了中华鲟的原始通道,并将其迁移距离缩短了近一半,因为由于水流刺激不足,中华鲟的性腺严重退化。 随着三峡大坝和溪洛渡大坝库容巨大的运行,中华鲟自然繁殖期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水温显著升高。中华鲟的繁殖行为对水温极其敏感。因此,水温的升高意味着中华鲟的繁殖受到极大威胁,对整个种群是致命的打击。在有限的产卵窗口期,中华鲟经常因水温不舒服而无法繁殖,只能痛苦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