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为什么不能过快过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4 08:1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7:57
降压过猛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至少监测血压两周,每天一早一晚
对于刚开始服药、血压还不稳定的老年患者,一般建议至少密切监测血压两周,每天两次,一早一晚(早晨6-10点钟期间血压较高,波动最大,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时
段,最好早晨洗漱完毕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静坐10分钟,开始测量血压。许多人在傍晚也容易出现血压高峰,最好在傍晚睡前坐10分钟后测量血压)。家中测
量血压强烈推荐电子血压计。对于像张伯这类压差较大的老人,在刚开始调整药物阶段,最好饭后(特别是午饭后)也监测血压,这时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当血压过低时,老人会感到困倦、乏力、打哈欠不止(有的甚至吃着吃着饭就睡着了)、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现这些不适时,提示老人需要就医,调整降压药物的类型,以及剂量。
注意事项编辑当血压一直居高不下时,很多高血压患者都采取各种方法把血压降下去,以免血压高带来的一系列不适。专家提醒,在降压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免降压不当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1、不要盲目降压。首先弄清是否因肾脏疾病、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妊娠中毒症、大动脉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须找出病因 ,对症治疗。
2、用药剂量和种类不能雷同。应按病情轻重分级治疗 ,并注意个体差异 ,药量因人而异。
3、除轻型或刚出现的高血压外 ,用药尽量不要单一 ,应联合用药 ,复方治疗。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 ,减少每种药物剂量及其副作用。
4、坚持长期合理服药 ,勤测血压 ,及时调整剂量 ,巩固疗效。
5、宜逐渐降压。对无并发症的患者 ,要求使血压降至 140/9 0毫米汞柱左右。过度降压可使脑、心、肾供血不足导致进一步缺血,轻者头晕
,重者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塞。
6、合理服用降压药 ,不宜骤然停药 ,以免引起血压升高。
7、防止情绪激动 ,保证睡眠充足 ,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如散步、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8、戒烟、避免过量饮酒。防止饮食过腻过饱 ,宜清淡 ,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 ,少进食盐和胆固醇过多的食物。
9、正确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正确饮食开始。对于未来的长寿者们特别重要的是需要食用更多纤维、谷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7:58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应该是降得越快越好,其实不然。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郑建教授指出,除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患者均应该平稳而逐步降压,因为血压下降过快和过低不但会使患者出现头昏、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降压治疗必须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在用药方面,郑建教授提醒,高血压患者不可使用降压作用过猛、降压幅度过大的药物,也不可多种降压药物无规律使用,以免使血压降得太快太猛,影响到脑部的血液供应,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血压降低过快可反射引起脑血管痉挛,或使血流速度减慢而导致局部凝血因子增加,特别是血小板沉积可引起脑血栓形成,而这些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因而降压过快有致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必须加以防范,增强用药安全。
对于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生理功能减退以及或多或少有脑血管的病变存在,因此在使用降压药时要尽可能选用作用温和的药物。一般用药原则是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并主张尽量选择能在24小时内平稳降压的长效制剂如缓释剂、控释剂等。
对于7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来说,使用降压药须更加慎重。如果为轻型高血压,原则上可不用降压药;收缩压未增高,舒张压虽有增高但低于95mmHg时也可不用降压药,首选非药物疗法,如*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6g),增强体育锻炼或控制体重等。若为中重度高血压必须给予降压药控制时,要做到品种少、剂量小,选择长效的缓释剂型或控释剂型。
有些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肺心病等,常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药物作用复杂,还可能增强药物不良反应,且品种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因此,应用降压药时要注意尽可能不要经常更换,从小剂量开始缓缓加量,并严密观察血压情况及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