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4 13: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4:34
俗话说:“宁带千军万马,不带10个杂耍(旧时指艺人)。”而王志杰这位纤弱的女人,自1988年担任秦腔剧团的团长后,便把自己的艺术生命与全团200人的生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人们都知道文艺团体的人不好领导,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才能和特长,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希望趁年轻的时候多演一些角色。凭王志杰的条件和才能,她完全可以以自己的身份,以自己在艺术上的成就与名望,顺理成章地扮演许多戏的主角,以获得更高的荣誉,可她把许多机会都让给了青年演员,自己却心甘情愿地在后台做大量的服务性工作。
为给青年演员让路,一些年龄较大的演员心里很不平衡。王志杰十分理解他们,她深知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是短暂而有限的,在他们即将告别舞台的时候,谁不想多饰演几个角色呢?何况这些演员在那十年*的年月里,耽误了艺术青春。*好了,都有一种抓紧时间弥补损失的心理。但作为一团之长,她*远瞩,为了秦腔剧团的前途和命运,为了振兴秦腔,使秦腔剧团后继有人,她顶着不被理解的埋怨和委屈,耐心地给心理不平衡的老演员做工作,使全团演职员团结、和谐,加强了凝聚力,个个生机勃勃,积极拼搏,于1990年、1992年,先后捧回文化部颁发的10个大奖。
王志杰不图名,更不图利。1992年,西安举办十佳演员评选活动时,她被授予特别奖。因她在西北戏剧界有较高的名望,外省多次以优厚待遇请她去演出,她都婉言谢绝。她说:“钱对于我来说,给的再多也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是全团二百人的利益。”一个人最难过的是名利关,她淡泊名利,克己奉公,遇到名利,她总是退后,遇到有艰苦的演出任务,她总是率先迎上。团里的同志经常说:“王团长完全是以自己的行动激励着大家。”
当接到赴银南地区、西海固山区慰问修路工人的演出任务时,她毅然带病率队前往,一天要走几个地方演好几场,而且演出场地都是露天搭棚,遇到刮风下雨,冻得人直打哆嗦,她常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让给青年演员穿。她忍着高血压等病痛,眼皮肿得耷拉着,依然带着演出队,沿着偏僻的山沟小道,演完一县又一县,直至*完成任务。工地上的工人们感动地说:“我们还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团长!”一位随团采访的记者要采写王志杰,王志杰执意不肯。她把记者领到青年演员面前,亲自介绍,让记者采访。这位记者也感慨地说:“这位团长简直太好了,和她接触,能感受到一种灵魂上的净化。”
有一次,剧团去贺兰县农村演出,王志杰在教学生表演时,右手腕骨折了,胳膊肿得抬不起来。为了不影响剧团的整个演出任务,她强忍着疼痛,继续上台。在演出《五典坡》《玉堂春》《秦香莲》等剧目时,剧中有右手表演的动作,她就用左手代替,待一个星期的演出任务*结束回到银川后,大夫告诉她,右手腕是粉碎性骨折,这才打上夹板进行治疗。由于治疗不及时,使她的右手落下了残疾。
因长期练功受伤,她患了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症。1996年底,在北京做了手术,术后愈合缓慢,走路很是吃力。大夫说,即使好了,走路也要用拐杖。但为了工作,她一瘸一拐地依然坚持上班。她深知剧团的包袱重,演员年龄又偏大,正面临着体改的困境,她放心不下。虽然给领导交了辞职报告,但她想在领导没有批准之前,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队伍凝聚起来,尽快培养*的演员,给文艺*改革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她依然带病领着大家四处演出,连她的子女都说,妈妈还能上台演出,真是不敢相信。是的,一个在台下走路都不方便的人,竟然还能上舞台表演,那完全是靠坚强的毅力,靠坚实的功底,靠腰上的力量支撑着走台步。可她时刻关心的是哪个同志病了,哪个职工的家属生了孩子,逢年过节谁家远不能回去,谁还是个单身,谁家遗孀有难处,等等,她总是一一记在心中,工作再忙再累都要抽空买上礼物亲自去探望。团里的演职员们觉得和王志杰在一起干工作,心里温暖、踏实,干着有劲头。
外面剧团的人来到他们剧团,看到演员们吊嗓子、练功、排戏、创作,干得红红火火,感到不解。他们说,戏剧发展这么不景气,谁还来排戏。他们甚至不敢相信,一个女人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还能把剧团搞得这么好!其实,还是剧团里的演员们说得好:“我们从王团长身上体会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不论是在男人还是女人身上,都能焕发出一种强劲的催人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