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4 19:0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18:17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这句民谣不仅流传很广,而且被人们作为辨认乡亲,识别古槐移民子孙的证据。在火车上,在宾馆里,在部队营房,在大学的宿舍,甚至在他邦异国,大凡异乡之人聚拢在一起,询问故乡,盘查祖籍时,常见他们脱鞋拉袜,亮出脚丫,验看脚小趾的指甲是否复形。如果谁的小指甲上有几道竖纹,好像是两个指甲,那谁的祖先就是从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于是相互之间,便立即承认为古槐子孙,互认为洪洞老乡了。于是便围坐一起,畅谈迁民时的史实和趣闻,对照祖辈的传言,眷恋故土,怀念祖先之情,油然而生。“同是古槐迁来人,数世之后喜相逢”,亲切友好的情谊,十分浓厚。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18:18
相传,轩辕黄帝是洪洞县公孙堡人。到了商朝时候,洪洞一带居住着两种人。一种是黄帝子孙,散居各地,耕稼为生;一种是跟随夏启治水有功的羌人,居住在现在的明姜一带(明姜原名昏羌,后改称明羌,最后才改为明姜)。那时候明姜地方是一片草原,羌人们游牧为生,也向黄帝子孙学习耕稼。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羌人子孙蔓延;耕牧发达,安居乐业。 一年,殷王带领人马从河南过来,到这块地方狞猎,其实是对羌人进行抢掠。有一天,殷王路迂一羌女,见姓生得美貌出众,便指令人马把她掳走。那知这羌女,性格刚强,破口大骂,执意不从。这殷王残暴无道,那里容得,他勃然大怒,举剑朝羌女劈头砍来,那羌女眼明体灵;胆大从容,急忙躲过。这个殷王一剑落空,岂肯干休。复又举剑恶狠狠地朝羌女的腹部刺来。这时只听"劈叭"一声巨响,羌女身上闪出道道红光,把殷王及随从们惊得目瞪口呆。只见那羌女倒卧地上。从刺破的肚子里,跳出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说来也奇,这两个孩子刚刚跳出母体就坐在地上,一手握着一脚,嚎啕大哭。殷王迷惑不解,命随从掰开手看时,只见他们的脚小指上流着鲜血。顷刻血化,脚小趾上显出了伤痕。殷王一见,感到这是不祥之兆,大喝一声:“何处投来的妖孽!”举起剑来,要把两个孩子腰剁三截。这时,正巧,文王的好友散宜生赶到、抓住殷王的剑说:“大王息怒,暂将他们留下,由我收养,看个竟。如系妖孽,再处置不迟。”殷王依允了他,带着随从,策马而去。 散宜生搭救了两个孩子,见他们的母亲已死,无人哺育,又怕再遭殷王毒手,便带回家里,收养起来。这两个孩子的确生得不几,十来岁时就聪明过人,智勇双全。这时,有两个贼人要陷害他们,将割去舌头的羊赶进他家,诬他们为盗。兄妹俩奋起力争,打走了赋人。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姓氏,这件事后,人们便叫他们为“羊舌氏”。武王伐纣时,兄妹一起投奔姜尚魔下,屡建战功。武王灭纣后,他们回到家里同黄帝子孙通了婚。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从此,他们的后代脚小趾指甲,便都成了复形。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18:18
从大槐树下移民的人基本上并不是大槐树下的*槐树只是个中转站。好像是当时的明朝在那儿设了个点发钱吧。就在那个洪洞县广胜寺啊现在出黑煤窑的那个地方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18:19
怪不得脚小趾指甲是复形的,只因俺家门口有棵大槐树 查看原帖>>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18:19
回家看看你的小拇指甲,是不是2个 [s:33] [s:33] [s:33]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