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4 19: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8:17
宽川种植大麻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甘肃省陇东南地区,有天水辖区的清水县、陇南礼县的宽川乡及徽县的麻沿河(今徽县麻沿乡)。
节气到了清明后,就开始种麻。十天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就不离人看守。幼苗的最大害虫是麻雀,若看守不利。一园麻就会被麻雀吃光了。渐渐长大后就不怕了。
出苗一月后开始间苗下锄。锄麻的锄小。刀口不到三尺宽。我们叫它“锄麻锄儿”。因为大麻的植株间距小,比玉米、洋芋等农作物稠得多。锄过头遍,二遍后就再不管了,任大麻自然生长成熟。等到夏收以后的农历七月半到八月初,便是大麻的收割时节。
我们宽川人称大麻的收割为“散麻”,“散麻”是精细活计,不能急急忙忙,必须一根一根细细地割。割下来后更是一根一根“有条不紊”地码放在地上,一根都不得乱放。说法是“压交”。“交”压得不好,压乱了,沤出来后就不易收拾,整捆麻就乱套了。
一捆麻大约三四十根,用三道腰来捆。一般情况下,麻长好了就有七八尺长,三道腰才能束捆好。下来的程序是“沤”。
一般家家都有个种麻的园子,叫“麻园子”。一般家家也都有个沤麻的池子,叫“麻池”。麻池的大小当然比麻的长度要宽大,往池子里压麻时,麻的顺序也不能乱,都是精细的技术活。一般是五到六层,一捆一捆、整整齐齐。压好后,上面铺撒一层表草,然后用土块或石头压二到三道堎,为的是放上水后不让麻漂上来。
这样压好后,放水于池中,水轻轻地淹过麻为度。水放够了,俗称“吃水”够了,水就截了,让麻在池子里慢慢地“沤”。
如果天气好,一般七天左右就“沤熟”了。这是个最关键的,如把握不好时间,麻不是生就是熟过火了——烂,烂了。一池麻就“泡汤”了,一年的希望就变成了失望。
火候儿到了就赶紧“出”。一个人于池中捞,外面的人就一捆一捆接,接的时候两手臂必须伸手,不可用手抓。麻必须平稳地担在手臂上,然后就在早上搭好的木架子跟前轻巧地将它立在架上“空水”。水稍稍空干后,就慢慢地一捆捆解开脚腰,散开麻。这时候的天气最好别下雨,半阴半阳最好。如下大雨,就完了,麻就会大量的减产,也不能暴晒。
晒到半干时也最怕雨,淋了雨,将来剥下的麻就不白,上面就有了很不雅观的麻点点。所以看着天要“变脸”时,人们就慌了,就风风火火地急着收,将伞一样撒开的麻一捆一捆的收起来,挪在檐下或一切能避雨的地方,才能安心。
晒麻时也很有讲究,“换小腰”、“换大腰”和“翻腰”等等。直到麻彻底干了、白了,最后七个一捆地捆起来,码放在屋檐下或者闲房里,再慢慢地一根一根地剥麻。
事实上,这时候从麻杆上一点点剥下的皮才称为“麻”,也就是成品麻。
麻可以做成大麻绳、小麻绳、麻鞋等等,生活生产用。宽川的麻织品除了满足当地人生产生活外,还远销陕西、四川、宁夏、青海等地。
我们生活用语中的“麻烦”二字,我认为就是来源于大麻。大麻的生产过程确实麻烦多。近些年来,社会科技的大发展带来的化纤塑料、皮鞋等等,毫不客气地代替了大麻。也因为大麻的种植生产的确实麻烦的缘故吧,也很少有人种植了,看来还是有绝迹的危险。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谁也没办法的。
面对将要失去的特产,只好叹息。 麻窝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 谜底是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