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5: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2:21
中国传统天下观对天下的理解无疑有着虚幻的成分,也不尽符合历史的实际,但坚定的“普天之下”的疆域理念对中国历史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一方面,“天下一体”的观念“使得中国较早形成了对本地区实行国家统治的一种总是趋于统一的关于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概念”,虽然“不排除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无效的”,然而,“就中国历史的全部事实来看,这一概念的历史延续性却是非常强的”。
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国斌先生就指出:“中华帝国的国家并非一成不变的磐石,但是它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将促成国家统一作为典范的领土观。”秦汉以后,大一统*结构在中国历史上的长期存在,以及中华帝国在经济、文化上长期远远高于周边地区,使得中国人的天下中心意识更加强烈,但内外观念却仍然十分淡薄。所谓的“海外”,往往只是存在于神仙家的理论之中,最多属于“奇谈”而被文人作为炫耀见闻广博之资。因而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发展出清晰的国家观念,而是将“天下”、“海内”与国家混淆一起,先是用“天下”指代已知的整个世界,继而用“天下”来代替整个中国。根据这一认识,“中国”就是“天下”,它同时又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地方都是“蛮夷”和“化外”之地,是围绕中国旋转和朝贡的。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天下观中,已知的世界——“天下”,是由“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的,是包含了“中国”(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和“四夷”边疆在内的一个文化单位,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建立在文化礼仪秩序上的天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疆域概念或地理概念。也就是说,两者是同属“一体”的天下。比如,汉代时人们在对匈奴是和是战的问题上,曾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双方争论激烈,但*派的大夫将内地与边疆的关系视为肢体与腹心的关系,认为“中国与边境,犹肢体与腹心也……故无手足则肢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文学”则从“四海之内皆兄弟”出发,认为中国之华夏与四海的夷狄,是一家中的兄弟关系。可见双方虽主张不同的治边*,但却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都肯定汉匈关系为“一体”的天下内*与边疆的关系,二者属于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一体”的认识,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历代处理边疆问题的最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