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2:28
房子,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跑不掉,也绕不开。年轻人何时买第一套房?中年人如何让自己手里的房产增值?老年人如何“以房养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
9月24日,在凤凰网财经联合中信出版社24小时工作室举办的“读书得间”分享会第二期的现场,冯仑带着他的新作——《冯仑:买房这些事儿》,以“中国式老有所依”为主题,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新书分享会。01从“德国”到“新加坡”房价不会一路高歌从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中国楼市已经走过21个年头。这21年来,楼市*一直如影随形,从最早的“国八条”到“新国八条”,从“国十条”到“新国十条”,从限购限贷到限价限售,从“史上最严”到“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楼市*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楼市的*是否有踪迹可寻?冯仑表示,随着楼市*常态化,*有三个可选的*方向。第一个可选择的是美国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部分住房需求都靠市场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就通过一些金融手段(如次级抵押贷款)解决。中国从1999年到2009年这10年,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住宅随意买卖,就像是美国模式。第二个可选择的是德国模式,以租赁房屋为主解决“住”的问题。一个人一辈子最多买一次房,而且不能通过房屋买卖获取暴利,也不能炒作。“德国模式很像我们现在的‘房住不炒’。把房地产‘住’的属性、公共福利的属性,以及基本的安居乐业的属性变成第一属性,而投资属性、增值的属性变成了次要的属性。”第三个可选择的是新加披模式。80%的住房需求由*提供价格区间稳定的组屋来解决,20%的需求完全由市场去调节,叫“私人房屋”。新加坡不到600万人,但是*建了100万套住宅,*用低价、小户型的方式来提供住房保障。“我们国家采取的一些住房保障措施,比如保障房、小户型、公租房等,都是参考了这个办法。”冯仑表示,在未来,从经济规律来看,住宅市场会“慢”下来,进入到非住宅阶段,也就是“后开发时代”。“后开发时代”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将由住宅开发转向商业不动产开发,在住宅以外还包括五大市场:写字楼、购物中心、医疗健康、物流仓储以及休闲度假地产。“后开发时代”的房子更像是新加披模式,每个人家里都有房子,而且很便宜,房价也不会一直涨下去。02住宅的“消费升级”二手房越来越受欢迎在本次“读书得间”分享会上,冯仑表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40年的快速成长后,从整体来看,“可以说是已经基本解决了住房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冯仑提到,1978年的时候,我国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是1.8平米,当时的人口是8亿多。现在人口增加到13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39平米,已经超过了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积。冯仑同时提到,在人均39平米以后,我们还要做到“户均一套,人均一间”。“人均一间房很重要,保证了私密的居住空间。更重要的还有一句话,叫住的下、分的开。也就是说,大家各自睡觉,不干扰别人,这都是住房质量的提升。”冯仑还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之后,住房开始朝着存量和增量并存的方向发展,二手房的资产价格越来越高,而新房的销售越来越慢。“现在大家在北京买房越来越来能接受买二手房,但在10年前是没有人能接受的,那时候都要买新房。其实房子旧不一定就是不好,关键要舒服、要满足你的需要。现在,二手房市场越来越热,北京大概交易6套二手房才有1套新房成交,这个指标也很重要,意味着房价上涨的速度会越来越缓慢。”
03 27岁买房,是不是操之过急?一份全球各地首次买房者平均年龄的调查显示,中国北京的青年以27岁荣登榜首,是世界上首次购房年龄最小的群体。英国、美国首次买房者的年龄是35岁,而首次购房年龄最大的是德国和日本,在41岁左右。27岁就要买房,中国的年轻人是不是操之过急?在中国,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有家长的金钱支持作为后盾,造成我国首次购房平均年龄提前。但是,相较于一毕业就买房,冯仑更建议年轻人“等一等”。冯仑举了个形象的例子,“10岁的男孩该不该娶媳妇?10岁的孩子娶不到媳妇是社会问题吗?首先是不应该娶媳妇,10岁太小了,如果你硬给他一个媳妇,他也只能当娘养着。”
04 选择买房还是租房其实是在选择不同的人生“买房幸福还是租房幸福?”在读书分享会现场,有记者提问。“当然是租房。”冯仑看向年轻的记者,“像你们这么年轻,肯定是租房幸福。买房还要背负房贷,会使你们的工作变得很辛苦。”同时,冯仑也提到,他在35岁之前都是租房,但是租房也要把生活过好。冯仑分享了“三个大姐”的故事。第一个大姐是金星。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金星一直都在租房住。在很多人看来,金星应该并不缺钱,还有三个孩子,那她为什么要一直租房住,不买房?金星觉得生活品质是比幸福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买房对她来说意义并不是那么大。追求生活品质和自由才是第一选择。买不买房,租多久的房子,一切顺势而为。第二个大姐是一个北京人,她之前在北京持有一套价值1000万元的房子。在卖掉房子后,她在洱海边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做投资,总价不到100万元,后来她又把这套房子换成了200平方米的房子。按800万元储蓄、年化收益率6%计算,她每年的理财收入为50万元,而每年只要花20万元租房,她就能住到位于一线城市最好地段的房子。第三个也是一个北京大姐,既没有结婚也没有买房。她租的房子特别大,一租就是好几年,室内装修也很有艺术感。不同于别人租房时从这个小区换到另一个小区,她一旦在租的房子里待不住的时候,就退租去往另一个城市,体验不同的租房生活。三个大姐的选择*了传统观念,和外国人的思路很像。冯仑表示,在中国,很多人觉得租房没有安全感,没有家的感觉,这是当代年轻人在环境压力和传统思想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心理。年轻人多在大城市漂着,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给了他们压力,因此希望在居住上获得物质方面的稳定感。租房和买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两者可以比较吗?冯仑认为,选择买房还是租房,其实是在选择不同的人生。如果你喜欢稳定的生活,可以考虑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如果没那么着急,先租房再看一看也挺好。买房者虽然可能因为买房变成房奴,但最终持有固定资产;租房者要定期搬家,但也更自在。买房和租房都有得失,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利用有限的钱享受更好的居住品质,让自己更快乐、自在和幸福。05未来房价怎么判断?冯仑给了年轻人5个建议在本期“读书得间”分享会上,冯仑还为年轻人提供了5个建议——如果要买房,可以参考5组数据的变化:第一,中国的人均GDP已经将近1万美元。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人去东南亚投资房地产?因为像柬埔寨、泰国现在的人均GDP大概2000美元左右,未来20年间,只要没有意外,他们的房价会持续上涨。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表明,在人均GDP2000-8000美元阶段,住宅价格涨得很快。过去20年大家买房赚钱就是这个原因。而在人均GDP8000美元以后,整体上来说新房的供应量在减少,价格会慢慢趋于稳定。第二,人口增量。在人均GDP超过8千美元之前,所有城市的人口都是增加的,北京、上海每年增加四五十万人。一个城市每年增加四五十万人,20年要增加多少人?于是新房就有市场。但是现在所有城市的人口增速都在下降。北京去年减少了几十万人。当一个城市的人口增速放缓,增量变成0,或者是负增长的时候,新房的需求就会很小。第三,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如果城市化率达到50%-60%,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基本上完成了。过去为什么有的地方房价涨得快,因为地铁通过去了,因为附近小区拆建,要盖商场了。现在这种基础设施、空间结构都定了,该修的地铁、该拆的房都好了,快速上涨的机会就少了。比如以前莘庄没有通地铁,房价是1万,通了地铁就3万,现在不可能再涨了。城市大的空间结构、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做完以后,新房的价值增量会减缓。第四,经济增长。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在增长,就业率在提高,个人收入、工资在增加,那么房屋改善的需求就很大。大家都想要改善,会给新房市场提供一些活力。如果说就业率在缓慢下降,失业率在增高,个人收入的增速在下降,那么新房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支撑力。在经济周期上行的时候,住宅价格是上涨的。在经济周期相对下行的时候,个人口袋越来越浅的时候,新房市场缺乏支撑力。第五,心理预期。金融*带来的心理预期,比如遗产税,如果你给子女买了房子,交的税比房子可能带来的增值还多,你会买房给子女吗?还有一个是房产税,现在的方向是清楚的,只是征收的法律、规范、细节没有完善。那如果开始征收了呢?冯仑表示,中国年轻人现在面临的选择很多,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只要脚踏实地、科学研断、暂且放下焦虑、正视市场,跟上中国房地产的步伐,那么就可以搭上财富升值列车的第一步。
凤凰网财经“读书得间”分享会:
“读书得间”原意为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得间”,亦作“得闲”,凤凰网财经希望借“读书”这样高尚而愉快的事情,以书会友,立足社会、经济、思想、民生等方方面面,倡导全民阅读和思想交流碰撞,向社会传递有益且有新意的思想观点,亦为书友搭建一个“得闲得识得智”的高端学习及社交平台。“读书得间”包括了读书分享会、大咖荐书、好书榜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