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钉子阅读训练的答案谁知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0:34
你是丽水的考生吧,我也考到了 啊
老人与钉子
巴音博罗
这是小镇上最司空见惯的风景:一个老人,一把锤子,和几只旧木箱……在宁静的阳光下,一件毫无深意的活计。
如同大多数闲不住的老头儿一样,现在,他要把这些旧木箱一一拆开,像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这需要耐心,需要对往昔的爱意和一颗易于伤感的坚强的心。
而那把冷酷的钳子是多么强劲、有力。它轻易就能钳住那些锈迹斑斑的钉子,从回忆深处,从事物结痂的伤疤里残忍地拔出……
那些寒光闪闪的钉子啊,那么结实地埋在木纹里,多少年过去了,至今还把两块毫不相干的木条紧紧连在一起,直到木质腐朽了,木头和木头之间拆裂开一条触目惊心的缝隙。
而钉子不腐朽。钉子即便完全烂成锈斑一点,它仍然是钉子,留在木头心上。
是的,木头在叫做木头之前,人们管它们叫树——杨树、柳树、槐树、樟树或银杏树,但是当它们被刀钜斧头砍伐之后,这些生长在高山谷壑之间沐浴千年风霜万年雪冰的巨大身躯就被无情地换了一种说法:木头。当树木倒在大地上,被截去庞硕虬曲的根须,卸去细密繁茂的枝丫,变成光秃秃的丑陋的一段时,它就成了任之随意剐剖的东西。大卸八块,钜成木板、木棱、木线、木柱……然后胶粘火烤,钉铆榫勾,制成柜箱床椅,各种器物,置于民间,一代代传承下去。木头这时候又不叫木头了,它换成另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流传不息。
这是木头的史话,对于钉子来说,木头仅仅是它的载体,钉子是木头与木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掩藏在岁月深处——声音、笑容、语气、眼神儿,以及生死不渝的情感……在时间的河流中,钉子死死地抓住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抓住。如果那些曾经被强硬地钉在一起的两块木头突然分开,钉子必然两手空空。
这个下午,阳光依旧是千年之前照耀过小镇的阳光,老人也依然是千年之前就曾有过的老人。但在大街旁的这个小小院落里,几只旧木箱,一个老头儿一小堆钉子却构成了这个世界的核心。
分不清木箱装过些什么,如同人们通常猜不准老人的年岁。木箱旧了,可以把它们慢慢拆掉,引火,煮一锅粥饭,或温一温土炕取暖,但是拆木箱的老头儿呢?那满头雪白的鬓发,那层层堆砌的皱纹,那浑浊的眸子和零落的牙齿……除了衰老,无助无声的衰老和无穷无尽的记忆,老头儿什么也没有。
但是现在他有了一垛木条和一小堆残损不全的钉子。木头可烧火,修补篱墙,但那些弯曲、锈蚀的钉子能用来做什么呢?老头儿呆呆地坐在那儿,不由得一阵慌乱。
他不知道该拿它们怎么办。是扔掉还是当成破烂儿卖掉。他迟疑地举起锤子,小心翼翼地把弯曲的部分一根根砸直。
阳光碎成齑粉,往昔变得模糊,又空荡成荒漠般的死寂。有什么在僵硬的躯体里尖锐地疼痛起来,又噩梦般扩散成一片。老头猛然呻唤一声,扔下手里的家什,塑像般僵在那里,耳畔*林弹雨,眼前呼啸一片。
他觉得几十年前,一枚断了帽儿的钉子,依然埋在他干涩的骨缝里,灼烫着……
(《散文选刊》2004年6期)
自测题
难度指数
解题时间:20分钟
1.“钉子”一词在文中的意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2.为什么说拆旧木箱“需要对往昔的爱意和一颗易于伤感的坚强的心”?
3.如何理解“除了衰老,无助无声的衰老和无穷无尽的记忆,老头儿什么也没有”这句话的含义?
4.对文章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通过老人拆旧箱子的场景,点明“钉子”蕴涵的意义,表达作者对老人的关注之情。
B.文章插叙了一段木头史话,目的在说明人生总是经过许多的磨难、困苦,然后才能成功的深刻道理。
C.第8段,作者用了“依旧”“依然”两个词,及其形象地表述了这样的阳光和老人很多,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流传不息。
D.“老人和钉子”是具体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但作者把它们抽象为具体的抒情符号,所以文章简洁生动,又深刻具体。
E.文章全部运用描写、记叙的写作手法,客观真实地表述生活的原貌,虽然没有议论的语句,但深刻反映了生活的感悟。
训练重点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赏析评价文章。
思路分析
散文 “形散神聚”的特点决定了散文在材料的运用上,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所以散文写作时,往往借助描述具体(或物质)的 “人、事、物、景”,即“具象”,赋予它们以情感,即意象,再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法,如托物言志、象征等,升华为抽象的精神范畴,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体现文章的主旨。
如巴金先生的散文《灯》就是按“具象(物质的)——(意象)——抽象(精神的)”的结构写作的:文章开篇写扫淡黑暗、给人温暖、指明道路的灯,这是具体的;然后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予灯,可以给人安慰、鼓舞和勇气,这灯变成了意象的灯,把灯的作用由物质意义升华到精神意义;接着联想欧洲古老的传说,增加文章的内涵,拓展灯的作用,灯还可以起到导航的作用,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又是具象的灯;再后,“灯”已不再是具体的实物的灯,而是抽象为精神意义,这灯可以拯救人生、改变人生、为人生导航。
《老人与钉子》也是由具体的老人拆箱子到对“箱子”、“钉子”和老人的精神意义的抽象:文章中的“箱子”象征着往昔的岁月、“钉子”象征着留在心底的记忆。
第一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和辨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钉子”在文章中有着象征意义,同时“钉子”作为一种意象贯穿了全文,是抒情的载体。
第二题是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意。理解“箱子”“钉子”的象征意义,再根据文章理解“拆箱子”的生活意义和人生意义:“拆箱子”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所以会有伤感,要回忆就要有坚定的心。
第三题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要关注整篇文章的主旨,体会老人“拆箱子”和老人生活的环境间的联系。过去的已经过去,作为人最重要的是现在如何做,而老人只是生活在回忆中。
第四题是对文章的赏析和评价。A项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文章通过老人“拆箱子”的场景描写,表现出时光的流逝,老人在回忆中生活,体现作者对老人生活环境的关注。B项是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对木头的史话的目的是说明钉子在木头生活中的作用,为下文写“拔钉子”的内容作铺垫,选项拔高了文章的思想。C项“依旧”“依然”说明的是历史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D是对文章抽象意义的理解,“老人”在文章中没有象征意义。E项是对表达方式中写作方法的考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不正确的两项是B和D。
方法推介
分析散文的“具象”(“意象”)“抽象”意义,对解答散文阅读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如2001年高考散文阅读题《门》,两省一市的一道题,清楚地说明分析“具象”和“抽象”对解答散文阅读题的积极意义:“作者笔下的门,有的是实实在在的,有的则赋予象征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回答这个问题,就可以对门的具象和抽象意义进行分析。所谓实实在在的“门”,是生活中的门,是人们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是具体的实物;所谓象征的门,是抽象出的具有门的意义的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有着人生、社会层面的意义或哲理。为什么从生活的门写起呢?好处无怪乎是让读者由熟悉的事物,去理解门代表的象征意义,去深层的理解作者要表述的道理,这样写的好处是便于作者表达观点态度,便于读者理解体会。
1.分析“具象”、“抽象”,把握文章主旨。如果把一篇散文看成两个层次,那么一般地第一层作者要描写具体的景、叙述真实的事、描摹生活的物、记叙实际生活的人,这些都具有生活本身的意义或物质的意义;第二层主要从思想的角度抽象出生活意义中体现出的人生、社会意义,由此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的主旨。《老人与钉子》就是通过对老人“拆箱子”生活意义的描写抽象为社会的意义,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把握“具象”、“抽象”,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内涵。文中“依然”“依旧”的意义是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但是结合文章的主旨可以看出,两个词语的使用是说明这样的场景还很多。第三题对句子的理解,通过具象和抽象的理解,可以得出老人不应该活在记忆里的结论。
3.体会“具象”“抽象”,提高整体鉴赏能力。2004年高考加强了对评价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力度。如赏析题的D项,分析中可以看出“老人”没有象征意义。
总之,解答散文阅读,要关注文章中描写的人、事、景、物,并且分析人、事、景、物体现的生活、物质意义,认真分析人、事、景、物蕴涵的人生、社会意义。
误区提醒
关注散文具象的描写和抽象意义的概括,减少不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意义盲目答题。
参*:
1.象征着老人留在心头的记忆,是文章抒情的载体和行文的线索。
2.“箱子”象征着逝去的岁月,“拆箱子”是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所以含有伤感的情怀,而敢于回忆,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3.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人们最重要的是现在应该怎样做,而老人只是生活在回忆中,所以老人一无所有。
4.B、D。
参考资料: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