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这篇散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7:51
这篇散文以《灯笼》为题,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课文一方面叙事,另一方面抒情,有关“灯笼”的叙事组成一个序列,所抒发的情感又成为一条线索。“事”与“情”交织在一起,并行而下,语言一是简洁。多是短句,很少有长句。如“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等,都包含了许多三四字的短句。散文的语言表达与情感抒发息息相关,短句多,一方面显出语言的简净,另一方面还表明抒情的节制、含蓄。但是简洁不等于简单,课文中的诸多短句都是很值得吟味的,朗读起来既有语言声韵之美,又有深厚的意味和情味。
二是书面语化。散文中的书面语与口语的表达效果有所不同。散文为了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读者,很容易引入口语,显得清新活泼。但是这篇散文以书面语表达为主,而且语言运用非常娴熟,如“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等,非常文雅,有韵味,有意境。这样的散文语言是当代散文家难以写出或不愿意写出的,这得益于作者所受古典文学的熏陶。
三是多引古语。可以显出作家读书多,积累丰厚,写作时信手拈来。有的是直接引用古语,并加引号,如戏曲《逍遥津》一段唱词;更多的是间接引语,读书少的人不能发觉,读书多的人报以会心一笑,并默默赞许,如“忘路之远近”出自《桃花源记》,“金吾不禁”借用唐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之句,“雪夜入蔡”源自《资治通鉴》“李訫雪夜入蔡州”的故事,“萧萧班马鸣”引李白诗《送友人》,“吹角连营”“挑灯看剑”等出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