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教年轻教师如何高效备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2: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0:12
摘要】教师备课重要的不是写文字教案,而是隐性备课。隐性备课作为一种隐而不露却对上好课具有极大潜在影响的备课方式,是教师师德精神的写照,是教师的学养累积,是教师的经验省思,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明证。隐性备课是教师“一辈子”的准备,是上好课的根本。
【关键词】教师;备课;隐性备课;显性备课
隐性备课作为一种隐而不外显的备课方式,在实践中客观存在,但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关注。实际教学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往往重视显性备课尤其是教案的编写,忽视隐性备课。反复“抄教案”以应付检查,成为*在教师身上的“绳索”,也成为教学质量难以真正提高的重要因素。隐性备课概念的提出源于教学名师于永正以“隐性备课重于显性备课”为题对自己备课心得的反思总结。肖川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一辈子与15分钟”的故事,道出隐性备课的真谛;叶澜将备课分为“直接的备课和间接的备课”,而“间接备课比直接备课重要得多”;扈中平将备课分为“内心备课和行为备课”,倡导内心备课。夸美纽斯认为:“假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他(教师)肯耐心地不断介绍一些有趣的和实际有用的事情……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第斯多惠强调:“如果一个教师经常反复备课,十分熟悉课本的内容,那么他就可以一劳永逸不必节节课都备课,不过还要继续扩大自己的视野,时时振奋精神。”这些论述皆表明,在传统的显性备课之外还有隐性备课的存在。
一、隐性备课是师德修为
隐性备课是教师事业心、责任感的表现,是勤业敬业师德精神的写照。隐性备课关键在“隐”。“隐”即不明显,潜伏,不露,在深处,在内心,与“显”相对。“显”即表现,露出,显见,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隐性备课是不外露,不明显,没有直接外显却对学生发展和教学效果起着很大作用的一种备课方式。它更能折射出师德修为的高低。这里的外显与内隐的关系对立而复杂,表现在:(1)在备课动机上,隐性备课是上好课和为学生服务的强烈动机使然。知识的累积、阅历的丰富、学识的渊博、科研的探究,无形中能提升教学效果,这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之心助成的。针对某个具体教学问题细心地查证探寻,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与他人交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监控等;只要发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与所讲授的内容相关,或是讲授内容的一个佐证,便及时记录下来添加到教案的留白处或对教案加以修正,这是由教师关心学生之心和高度的教育责任感驱动的。(2)在备课过程上,隐性备课和显性备课中教师所用时间长短和精力付出的多寡不同。显性备课所用的时间相对较短,隐性备课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把备课比为一座冰山,海平面上下比例为1∶9,那么,隐性备课的内容以及所占用的时间在海平面以下,是备课的主体部分,显性备课类似于冰山尖。课究竟备得好不好、上得好不好,从根本上取决于隐性备课而不是显性备课。隐性备课是显性备课的重要支撑。(3)在备课结果上,显性备课的结果是明显的,一般反映在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文字教案编写以及PPT课件的制作上。而隐性备课对备课当事人以外的他人是内隐的,很少有表面的结果可以让他人检查和衡量,但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上课能否真正吸引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或根本作用。隐性备课的结果虽然不明显,甚至只是部分反映在文字教案中,但更多地表现在上课的整体氛围和整体效果上。善于隐性备课或隐性备课充分的教师一般教学效果好,讲授内容丰富生动、耐人寻味,不怕被人听。反之,不善于隐性备课的教师,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教学效果要么沉闷死板,要么表面热闹,却经不起细察和深究。
无论从备课动机、备课过程,还是备课结果看,隐性备课都与教师的师德修为高度相关。师德高尚的教师往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之心和对学生家长的服务之心。这样的教师尤重隐性备课,并能自觉地在不断丰富自己和升华自己的过程中,实现上好每一堂课的理想追求。众所周知,教师上好课最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习的意愿对学生来说是第一位的。教师本身就是唤起学生注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要想从根本上上好每一节课,能信手拈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故事,必须注重隐性备课。有些学生之所以憎恶学问、设法逃课,很大原因在于教师因备课不充分而上不好课。这从表面看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实质上是师德问题。因此,备课表面看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其实,它与教师的师德修为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善于隐性备课往往是师德高尚的重要表现。
二、隐性备课是学养累积
隐性备课是教师学养累积的表现,是教师的内功。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决非朝夕之功。凡是学养深厚的教师,即使教案写得相对简略,甚至是提纲式教案,讲课仍能深人浅出、生动活泼、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