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18
翻译:落月斜下,穹庐似的帐篷顺着山势而建,孤单的客居之人只能在梦里回到自己的家乡,醒来却尚在天涯之处。大雁南飞,白雪如同往年一样覆盖在草地上,而人却已将衰老,榆树泛黄,只能夜夜听笳声。
驿站通往南国的道路有几条,北方是风沙云卷。妻子寄来的春衣已经是白寄了,因为边城的五月还没有花(花苞)呢。
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并且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借用“空”字,写出了因为边城苦寒,五月还未见花开,因而妻子给自己寄来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着。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孤独与无奈。
出处:清代的吴兆骞
原文: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空相寄,五月边城未着花。
扩展资料:
吴兆骞著述甚多,然屡丁颠沛,存者无多,子吴桭臣所刊《秋笳集》诗文八卷,殆未及十之一二。今人王孟白辑有《吴兆骞集》。兆骞既身系清初文士痛史,一言一动,牵涉诸多层面人士之肺腑,其自身文章诗赋,亦能备一代之才。
诗远绍七子,近则瓣香陈子龙、吴伟业,而能自立帜,出塞后“胡笳羌管,独奏边音”,所作尤工,而以七言歌行最具代表性,为“梅村体”重要传人。后人以为《秋笳》一集“悲凉抑塞,真有崩云裂石之音”,因有“边塞诗人”之誉。
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评论说:“诗歌悲壮,令读者如相遇于丁零绝塞之间。……倘以老杜之沉郁顿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四库全书总目》则说:“兆骞诗天赋特高,风骨遒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兆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18
译文:
落月斜下,穹庐似的帐篷就着山势而建, 孤单的客居之人只能梦回家乡而自己却尚在天涯之处。大雁已经往南(作者居北地 ,雁应往南飞)飞,草却还如往年一样覆 盖着白雪,人已经老却。
榆树泛黄,只能 夜夜听笳声。驿站通往南国的陆有几条, 北方是风沙云卷。妻子寄来的春衣已经是白寄了,因为边城的五月还没有花(花苞 )呢。
出自:《帐夜》清代诗人吴兆骞所作的一首诗。原文:
帐夜
朝代:清代 作者: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扩展资料:
赏析:
“空”字,写出了因为边城苦寒,五月还未见花开,因而妻子给自己寄来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着。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孤独与无奈。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空相寄”一个“空”,就是“白”寄了,寄了也没用的意思。已经是5月份了,家里面的妻子寄来春衣,但是根本就没有用,因为边境“五月未著花”、说明还很寒冷,诗人还在穿棉袄。
说明家里面的人并不清楚诗人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独身边塞无人相知的孤独寂寥。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侧面写出了边塞的苦寒。
作者介绍:
吴兆骞,于明崇祯四年(1631)生于江苏省吴江县松陵镇一个官宦之家,七世祖为孝子吴璋,叔祖为明末抗清将领吴易。兆骞少时颖异不凡,九岁即能作《胆赋》。
十岁写《京都赋》,见者惊异。博涉文籍,《今世说》言:“每鼻端有墨,则是日读书必数寸矣。”后随父宦游楚地四年,因张献忠起义,奉母归里。
康熙二十二年(1683)返里省亲,并在友人资助下,筑屋三间,命名为“归来草堂”。长期的严寒生活,兆骞已不适应江南水土气候,大病数月,赴京治疗。
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十八日(1684年11月24日),因疾客死京邸,时年五十四岁。临殁语其子曰:“吾欲与汝射雉白山之麓,钓尺鲤松花江。
挈归供膳,付汝母作羹,以佐晚餐,岂可得耶”,则于白山黑水亦有乡愁矣。纳兰性德为其料理后事,出资送灵柩回吴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19
诗句翻译: 落月斜下,穹庐似的帐篷就着山势而建, 孤单的客居之人只能梦回家乡而自己却尚 在天涯之处。大雁已经往南(作者居北地 ,雁应往南飞)飞,草却还如往年一样覆 盖着白雪,人已经老却,榆树泛黄,只能 夜夜听笳声。驿站通往南国的陆有几条, 北方是风沙云卷。妻子寄来的春衣已经是 白寄了,因为边城的五月还没有花(花苞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