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要素》笔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3 14: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0 14:48
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用户体验的事情,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对于产品和商业的重要意义。
1.5 用户体验和网站
产品越复杂,确定如何向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就越困难
1.7 在乎你的用户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开发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
“用户体验的整个开发流程,都是为了确保用户在你的产品上的所有体验不会发生在你“明确的、有意识的意图”之外”用户体验要素也就是从 5 个层面拆解工作,帮助更好的了解整个问题。
2.1 五个层面
表现层 :网页中的图片和文字等表现形象
框架层 :表现层之下的按钮、控件、文本区域位置,导航要素排列位置
结构层 :设计用户处理的流程,确定哪些类别应该出现在什么位置
范围层 :定义功能是否存在,是否合理
战略层 :经营者想得到什么,用户想得到什么
2.3 基本的双重性
功能型产品:关注任务—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
信息型产品:关注信息—需要提供的信息以及对用户的意义
2.4 用户体验的要素
3.1 战略层定义( key word :明确)
#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
两个问题:
1)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产品目标)
2)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用户需求)
3.2 产品目标:
品牌识别
成功标准:可追踪的指标显示产品上线后是否满足双方需求
3.3 用户需求
用户细分:(可借鉴市场分析方法)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创建用户角色:场景下的虚拟人物
4.1 范围层的定义
#问题#我们提供给用户什么内容和功能
1)过程:事情处于假设阶段时考虑潜在冲突,以及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产品:明确项目中要完成的全部工作,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需求文档存在的意义:
1)知道你正在做什么
2)知道你不需要做什么
4.2 功能和内容
#问题#我们要开发的是什么
功能型产品:功能需求规格—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
信息型产品:内容(编辑与营销领域)
4.3 定义需求
1)人们想要且正在讲述的东西
2)人们讲述、期望的,当并非真正想要的
3)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
4.4 功能需求说明
注意:
1)不需要包含所有细节,只需要包含研发设计中易混淆的功能定义
2)不需要表现产品理想化状态,只要记录已确定的决议
表达:积极:描述这个系统将要做的事情去“防止”不好的事情发生,而不是描述“不应该”做什么
具体:尽可能的说明状况
避免主观:避免歧义和保持明确
五、
5.3 概念模型: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
例:购物车:它是一个装东西的容器,我们放入东西到推车中,以及从里面可以将东西拿出来,系统必须提供完成这些任务的功能
错误处理:当用户犯错后系统要怎么反应以及如何防止继续犯错
1、将系统设计成不可犯错的形式
2、使错误难以发生
3、帮助用户纠正错误“撤销”
5.4 信息架构:人们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
1)结构化内容:分类体系(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2)结构类型:树状结构、矩阵结构、自然结构、线性结构
6.1 框架层定义
界面设计:提供个用户做某事的能力
导航设计: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
信息设计:传达想法给用户
6.2 习惯和比喻
习惯:界面与用户日常习惯保持一致
比喻:减少用户在理解产品功能上的猜测
6.3 界面设计
技巧:
1)慎重考虑每一项的默认值
2)自动记住用户最后一次选择的状态
6.4 导航设计
实现目标:
1)提供给用户一种在网站间跳转的方法
2)传达这些元素和所包含内容的关系
3)传达它的内容和当前浏览页之间的关系
导航系统:
1)全局导航(紫色)
2)局部导航(土黄)
3)辅助导航(浅黄)
4)上下文导航(蓝色)
5)远程导航:网站地图、索引表
7.3 忠于眼睛
眼睛的移动轨迹反映产品的成功程度:
1)遵循一条流畅的路径
2)不用太多细节的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合理的引导
7.4 对比和一致性
对比:
1)将用户注意力吸引到界面的关键部分
2)帮助用户理解页面导航元素之间的关系
3)概念群组
一致性:
1)有效传达信息,避免用户困扰
2)基于删格线的布局
2.2 自下而上的建设
每个层面都是根据他下面的那个层面来决定的,意味着每个层面中我们可用的选择都收到下层议题的约束
1、这种连锁效应意味着每一个层面的决定都会影响到它上层面的可用选项
2、较高层面中选择一个界限之外的选项要重新考虑较低层面的决策
3、事务都是双向的,这种连锁反应也是如此,较高层面会影响较低层面进行重新评估
1、每个层面在下一个层面开始之前完成会导致设计和用户都不满意
2、最佳方案:每个工作层在下一个层面结束之前完成
1、两种不同类型产品相对应的体验要素分解
用户研究:
1)收集用户观点与认知(问卷调查、用户测试、焦点小组)
2)理解具体的用户行为和产品交互(用户测试、现场调查)
可用性:
1)测试已完成产品
2)测试原型
3)招募用户参加活动
当前难以实现的需求,可以成为下一个版本的基础,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开发过程
优劣:
从上至下:导致内容的重要细节被忽略
从下至上:过于精确反映现有内容,不能灵活容纳变动
一个适应性强的信息架构系统,能把新内容作为现有结构的一部分容纳进来,
也可以把新内容当成一个完整的新部分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