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2 11: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6:03
孩子出门在外要家长抱抱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随着宝宝年纪越来越大,体重也逐渐增长,很多父母也逐渐力不从心抱不动了,这时如何让孩子自己走就成了个大难题。
朋友的家2岁的女儿就是“父母牌软卧”的VIP用户,平时出门不到一个小时就不愿意走了,吵着要抱抱。朋友只能苦口婆心的劝说:“宝宝,咱们是个大孩子了,自己走行不行?”她女儿小脑袋摇的就像个浪鼓似的,朋友没办法还是只能抱起来。其实,生活中有类似烦恼的宝妈有很多,每次出门都要跟宝宝“斗智斗勇”。
有一位宝爸分享了家里两个“活宝”斗智斗勇的全过程,这位宝爸有个3岁的“树懒”儿子,平时出门就要抱抱,但是今天由姑姑带着孩子出去玩,姑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能见招拆招。
这天,姑姑带着侄子去商超玩,3岁的萌娃又走不动了想要抱抱,而这位“鬼才”姑姑的应对方法太有趣了,真是一点形象都不要了!
只见,姑姑并没有拒绝,反而是尝试着抱了孩子一下,随后就开始对侄子说:“哎呦,不行了,我腿抽筋了抱不动你了!”,随后这一天姑姑都是拖着一条腿走路的。这位姑姑“抽筋式”的应对方法逗笑网友。
网友纷纷评论说:“您可真是个人才啊!这还不如抱着呢!更累了!”
其实,孩子喜欢抱抱让家长抱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种情况从他们还是个婴儿时就初见端倪。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们在婴儿时期总是醒来就要爸爸妈妈抱,睡觉也要在爸爸妈妈怀里睡。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觉得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归于依赖自己,往往会拒绝他们或者是视而不见。
事实上,家长这样不问原因就“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孩子心灵的成长,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当孩子出现“要抱抱”的需求时,家长要迅速判断出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再做出应对。
1. 孩子需要安全感
宝宝在出生之前被羊水包裹着,这给他们提供了安全感,而出生后这种安全感就消失了,所以宝宝每天醒来都会觉得非常害怕,如果睁开眼看不到妈妈就会用哭声来寻找。
有些宝妈会发现,当他们哭泣时只要自己抱起孩子摇一摇,小宝宝很快就能止住哭声,这是因为在抱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熟悉的气息,他们重新获得了安全感。建议:孩子婴儿时期的哭泣和拥抱要求,家长一定要及时回应和满足!
2. 孩子走累了
有些时候孩子想要家长抱是因为他们真的走累了,小宝宝腿部的力量和脚部的耐力跟成年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些父母迈的步子比较大,孩子需要小跑才能跟上,这会加速孩子的疲惫,当他们走累了自然会要求父母停下来抱自己。建议: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带着宝宝原地休息,同时注意自己走路的频率速度,迁就孩子一些。
3. 孩子需要父母安慰
孩子在外面玩耍时可能会受到委屈,这时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扑到爸爸妈妈怀里求抱抱。这其实是因为父母的拥抱是类似于“避风港”的存在,孩子们可以通过拥抱获得力量,这种环绕的姿势能够让孩子觉得安心。建议:这种情况不建议父母推开孩子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为各位宝妈宝爸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轻松帮助孩子培养面对挫折、摆脱困难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诚实守信、不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做最棒的自己、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每个主题后面都附有“给父母的话”,给父母们补充相应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与孩子相处,解决 育儿 过程中的困惑。
绘本阅读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普遍认同的绘本阅读的最大价值。绘本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词汇量,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其中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