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作文素材,事例,身边的小事,新颖,长一点,不要排比什么的短例,合理,好的追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7:0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8:59
真正的幸福源于辛勤的劳动和创造,人们在为人类创造幸福中,才能使自己获得幸福。真正的幸福决不是追求个人的享乐。"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它是与人类劳动,创造,奉献,甚至牺牲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正确对待幸福,勇敢地去创造幸福!
事实论据
烈火中的风凰
50年代的青年女工向秀丽,看见燃烧的酒精即将流向金属钠,金属钠如果着火爆炸,不仅整个工厂大楼保不住,而且附近居民和工人兄弟弟姐妹的生命都会受到严重威胁,会给无数幸福家庭带来莫大的灾难。向秀丽为了他的幸福,她奋不顾身地扑向烈火,以自己的身堵住燃烧着的酒精向向金属钠,为消防救火赢得了宝贵时间,防止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保住了许多幸福的家庭,可她因伤势过重牺牲了,向秀丽在烈火中永生,人们称颂她是"烈火中的风凰"。
人民的幸福高于一切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视的。"他事事处处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假日里,他自动到车站为旅客服务;他把自己省吃俭用节下的津贴费,支援灾区人民和有困难的战友。他看病路过建设工地,就主动参加工地劳动;他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他认为,这样生活才有意义,才是真正的幸福。
理论论据
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俄]邦达列夫《人生舞台》
人的真正幸福寓于科学与劳动之中。--[前苏联]高尔基《排演》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会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俄]果戈理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的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有事做。
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无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做的时候,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能爱人。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 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
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帮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
第一次吃糖
(甜滋滋的感觉就是幸福)
一个叫扎西达娃的藏族干部要别人猜一猜,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可谁也猜不出。他说:“是我第一次吃水果糖的时候。”
那是1950年初春的一天,还是农奴的扎西达娃正在放牧,遇见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每个人帽子上都有一颗耀眼的红五星。他十分恐惧,可这些军人非常友好,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军人还送给他一颗水果糖。这是一颗普通的糖。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见军人比画着剥开纸放到嘴里吃起来。他不敢吃,便把它揣在怀里。
事情过后,更不敢声张,因为农奴主知道了要挖眼睛,割舌头。到了夜深人静时,他偷偷地把这块水果糖拿出来,剥开纸,放在嘴边轻轻一*。天哪,一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感觉传遍全身,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东西。他又一*,简直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他十分珍惜,到了一定的时间拿出来*一*,一直过了很长的时间,他才把那颗糖吃完。
这位后来成为*自治区高级干部的扎西达娃,以后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糖,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引以为豪的业绩,但只有这一次吃糖,使他感受最深,觉得最幸福。
林觉民的诀别信
(为天下人谋幸福是最大的幸福)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离开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了*。为了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中弹受伤而被捕,最后就义牺牲了。
林觉民在起义前就做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在攻打总督署的前三天夜里,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给父亲的信这样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怀着对爱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者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杜朗寻找幸福
(幸福就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使幸福可望不可即的,莫过于刻意追求幸福。美国作家威廉?杜朗曾经叙述过他如何寻找幸福。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和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然而有一天,他从车站出来,看到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一下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这时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一口气,从此懂得: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
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带着某种幸福。那一个浅浅的吻,其中蕴含着丈夫的关爱、父亲的慈爱,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是饱含着人类对感情最详细的诠释。你能说那个妻子在接受那个吻时不是幸福的吗?你能说那个小小的婴孩没感觉到他在被关怀着吗?幸福就是这样被召唤着,不用什么妙法仙方,只是需要你感情的投入。给睡梦中的孩子拉拉松掉的棉被,那拉棉被的手就是幸福召唤的方式;给疲倦的爱人敲敲脊背,那一上一下、一紧一松的拳头就是召唤幸福的方式;给悄然老去的父母讲一个古老得掉了牙的所谓笑话,那平稳的气流就是召唤幸福最强有力的方式。在你使用这些方式召唤着幸福时,难道此刻你不是世间幸福的人吗?
有爱就有幸福
(燕妮的幸福观)
马克思和他的夫人燕妮之间的爱情是一个经久传颂的故事,燕妮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为了爱情,她离开了原本富裕的家庭,和马克思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伦敦*期间,他家一连几个星期靠吃马铃薯过活。严冬没柴生火,生病没钱请医生。他付不出房租,家里的铁床、被褥、衣服,连女儿的玩具、孩子们的摇篮都拿去抵押了。马克思写完《*经济学批判》,却没有邮费把手稿寄到柏林去。因为交不起学费,孩子只能辍学。孩子病死了,没有钱买棺材埋葬……面对如此贫寒的日子,燕妮没有抱怨也没有离开,相反,她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爱。她曾自豪地说:“我坐在卡尔的房间里转抄他那潦草不清的文章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徐霞客的探险生涯
(幸福是在奋斗的过程中)
公元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一个小男孩在江苏江阴县呱呱坠地,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
从二十二岁起,徐霞客开始了艰苦的旅行探险生涯,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止。这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东至浙江普陀,北抵河北省一带,南游福建、广东,西北到达华山之巅,西南则远涉云南、贵州边疆,足迹遍及当时的十六个省。虽然三次遇盗,四次绝粮,还差点丢掉性命,徐霞客却从不后悔。他对所到之处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和植被等情况都作了深入系统的考察。多年艰苦卓绝的实践,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徐霞客用生动的文笔写成的《徐霞客游记》一书,在世界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1636年,徐霞客准备万里长征大西南时,曾有人劝阻,因为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了,但是他却果断地说:“我肩扛锄头,哪里不能埋我的尸骨呢?” 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地理学研究事业,晚年仍感到有些遗憾,认为没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没有去昆仑山,去更边远的地方,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许那个劝阻他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野外考察那么艰险,为什么他要这样执著呢?为什么他不懂得享福呢?只有徐霞客自己知道,自己的理想就是终生奋斗,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他享受幸福的过程。
贪官忏悔录
(贪婪是不幸的起点)
幸福是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的,想要不劳而获只会走向罪恶的深渊,所以贪婪往往就是不幸的起点。看看这两位贪官忏悔的心声吧:
徐炳松(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受贿55万元,1999年8月被判处无期徒刑):
七八十年代,我和常人一样过清贫的生活,工作认真。随着改革深入,分配差距拉大,我心理越来越不平衡。身居领导岗位,大权在握,不可避免地要经常面对对等交换的场面,思想防线逐步瓦解。由抵制、拒绝变得躲躲闪闪,继而心存侥幸,逐渐心安理得以致完全丧失了抵制力。
钟季湛(原中国工商银行福建分行行长,受贿折合人民币205万元,491.48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0年1月被判处死刑):
身处金融系统,目睹一部分人利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之机,抢先占有土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宝贵资源,迅速致富,也看到另一些人在生产资料“双轨制”中依靠关系取得经营权而积累巨额财富,我动摇了*上的信心,迷失了人生方向。我想逐步退出原有岗位创办个人企业,许多私营老板投我所好,我收受了其中几个人的钱财,最终导致身陷囹圄。
卡耐基的慈善事业
美国19世纪“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1892年便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四分之一,每年盈利达两千多万美元。1900年,他的公司年收入高达4000万美元。这年他出版了专著《财富的福音》,系统地提出兴办慈善事业的思想。并且他还身体力行,成为推动西方慈善事业理念的代言人。自1891年给纽约捐献一所音乐厅开始,卡耐基不断地向各地捐赠集会堂、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仅图书馆建设事业,卡耐基16年就投资1200万美元,总共设立了3500座图书馆,受惠者遍布社会各阶层。1895年他捐款成立卡耐基匹兹堡学会,1902年设立卡耐基华盛顿学会,1903年在海牙建立和平大厦,1904年在美国设立英雄基金,1905年为年迈的教授设立退休基金,1912年设立国际和平基金……一直到生命结束之前,他都在为社会贡献他的财富,合计捐献总额高达333299460美元。
卡耐基从社会中获得了丰富的利益,拥有了巨额的资产,但他并不满足,因为这不是幸福的人生。只有当他将这些财富回报给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才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思索幸福
一、作文素材
1、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2、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3、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物质带来的,*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二、构思点拨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幸福毕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所以,对幸福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国内外已经有众多的幸福评价指标体系,如国外有法国的“快乐指数”、英国的“国民福祉指标体系”等,国内也出现了如“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评价体系。但目前并没有公认的幸福评价体系。
许多关于幸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个人幸福的最重要变量中,前三项分别是就业、婚姻和教育。*对个人的婚姻状况影响可能有限,但与就业和教育却直接相关。其他影响个人幸福感的因素如安全、环境、医疗、文化生活等,也与*治理关系密切。
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
要幸福,就要追求,就要奋斗。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对了,就是这个!”
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子撒在往来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着野花种子。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
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人生如白驹过隙,时光飞逝,何妨留下善行,提供后人乘凉?
2.有一名年轻人想要得知“幸福”的秘诀,于是不惜跨越千山万水,横跨大沙漠,终于来到智慧老人居住的美丽城堡。
年轻人见到老人,即刻道明来意。老人便叫年轻人拿起一个汤勺,盛两滴油,然后到城堡各处走动。他嘱咐年轻人绝不能漏掉一滴油,年轻人回来后,老人一看,果然一滴油都没有滴掉。但是,他问年轻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年轻人却什么印象都没有。
老人叫他再走一遍,这次留意城堡内的一草一木。年轻人回来后,对四处所见汇报得很详细,可匙中的油却一滴不剩。智慧老人这时对他说:“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可以看遍全世界,但却永远不能忘记你手上的两滴油。”
这是个深具人生哲理的故事。“两滴油”价值虽小,却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东西:家庭,朋友,亲情,国家,精神追求等等。
3.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上世纪20年代初来到中国的四川。
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此情此景,没有了心情观赏峨眉山的景观,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样热的天气,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罗素正思考着的时候,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去宽慰一下辛苦的轿夫们。
但是,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拿出烟斗,有说有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也丝毫没有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苦的意思。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还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11画,写出*人的名字吗?”罗素承认不能。轿夫笑呵呵地说出答案:“王一、王二。”他们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我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
后来,罗素在他的著作中讲到了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著名音乐家谭盾当年刚到美国时,生活十分困难,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很幸运的,谭盾认识了一位黑人琴手,两人一起争取到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过了一段时日,谭盾赚到不少卖艺钱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因他想进入大学进修,在音乐学府里拜师学艺,也和琴技高超的同学们互相切磋……于是,谭盾将全部时间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乐素养和琴艺之中……
十年后,谭盾有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那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而他的表情也一如往昔,脸上露着得意、满足与陶醉。当黑人琴手看见谭盾突然出现时,很高兴地停下拉琴的手,热情地说:“兄弟啊!好久没见啦!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
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名字,但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好赚钱吗?”
“还好,生意还不错!”谭盾没有明说,只淡淡地说着。
那黑人还不知道,十年后的谭盾,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他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只在门口拉琴卖艺!
人,必须懂得及时抽身,离开那看似最赚钱、却不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不断学习,才能去开创生命的另一高峰!生命是罐头,胆量是开罐器,我们要握着有胆量的开罐器,才能打开生命的罐,也才能品尝里头的甜美滋味!追问身边的小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9:00
很多啊!尤其亲情,就在你身边更贴切,好好回忆一下追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8:59
真正的幸福源于辛勤的劳动和创造,人们在为人类创造幸福中,才能使自己获得幸福。真正的幸福决不是追求个人的享乐。"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它是与人类劳动,创造,奉献,甚至牺牲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正确对待幸福,勇敢地去创造幸福!
事实论据
烈火中的风凰
50年代的青年女工向秀丽,看见燃烧的酒精即将流向金属钠,金属钠如果着火爆炸,不仅整个工厂大楼保不住,而且附近居民和工人兄弟弟姐妹的生命都会受到严重威胁,会给无数幸福家庭带来莫大的灾难。向秀丽为了他的幸福,她奋不顾身地扑向烈火,以自己的身堵住燃烧着的酒精向向金属钠,为消防救火赢得了宝贵时间,防止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保住了许多幸福的家庭,可她因伤势过重牺牲了,向秀丽在烈火中永生,人们称颂她是"烈火中的风凰"。
人民的幸福高于一切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视的。"他事事处处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假日里,他自动到车站为旅客服务;他把自己省吃俭用节下的津贴费,支援灾区人民和有困难的战友。他看病路过建设工地,就主动参加工地劳动;他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他认为,这样生活才有意义,才是真正的幸福。
理论论据
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俄]邦达列夫《人生舞台》
人的真正幸福寓于科学与劳动之中。--[前苏联]高尔基《排演》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会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俄]果戈理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的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有事做。
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无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做的时候,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能爱人。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 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
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帮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
第一次吃糖
(甜滋滋的感觉就是幸福)
一个叫扎西达娃的藏族干部要别人猜一猜,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可谁也猜不出。他说:“是我第一次吃水果糖的时候。”
那是1950年初春的一天,还是农奴的扎西达娃正在放牧,遇见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每个人帽子上都有一颗耀眼的红五星。他十分恐惧,可这些军人非常友好,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军人还送给他一颗水果糖。这是一颗普通的糖。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见军人比画着剥开纸放到嘴里吃起来。他不敢吃,便把它揣在怀里。
事情过后,更不敢声张,因为农奴主知道了要挖眼睛,割舌头。到了夜深人静时,他偷偷地把这块水果糖拿出来,剥开纸,放在嘴边轻轻一*。天哪,一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感觉传遍全身,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东西。他又一*,简直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他十分珍惜,到了一定的时间拿出来*一*,一直过了很长的时间,他才把那颗糖吃完。
这位后来成为*自治区高级干部的扎西达娃,以后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糖,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引以为豪的业绩,但只有这一次吃糖,使他感受最深,觉得最幸福。
林觉民的诀别信
(为天下人谋幸福是最大的幸福)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离开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了*。为了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中弹受伤而被捕,最后就义牺牲了。
林觉民在起义前就做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在攻打总督署的前三天夜里,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给父亲的信这样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怀着对爱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者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杜朗寻找幸福
(幸福就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使幸福可望不可即的,莫过于刻意追求幸福。美国作家威廉?杜朗曾经叙述过他如何寻找幸福。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和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然而有一天,他从车站出来,看到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一下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这时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一口气,从此懂得: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
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带着某种幸福。那一个浅浅的吻,其中蕴含着丈夫的关爱、父亲的慈爱,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是饱含着人类对感情最详细的诠释。你能说那个妻子在接受那个吻时不是幸福的吗?你能说那个小小的婴孩没感觉到他在被关怀着吗?幸福就是这样被召唤着,不用什么妙法仙方,只是需要你感情的投入。给睡梦中的孩子拉拉松掉的棉被,那拉棉被的手就是幸福召唤的方式;给疲倦的爱人敲敲脊背,那一上一下、一紧一松的拳头就是召唤幸福的方式;给悄然老去的父母讲一个古老得掉了牙的所谓笑话,那平稳的气流就是召唤幸福最强有力的方式。在你使用这些方式召唤着幸福时,难道此刻你不是世间幸福的人吗?
有爱就有幸福
(燕妮的幸福观)
马克思和他的夫人燕妮之间的爱情是一个经久传颂的故事,燕妮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为了爱情,她离开了原本富裕的家庭,和马克思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伦敦*期间,他家一连几个星期靠吃马铃薯过活。严冬没柴生火,生病没钱请医生。他付不出房租,家里的铁床、被褥、衣服,连女儿的玩具、孩子们的摇篮都拿去抵押了。马克思写完《*经济学批判》,却没有邮费把手稿寄到柏林去。因为交不起学费,孩子只能辍学。孩子病死了,没有钱买棺材埋葬……面对如此贫寒的日子,燕妮没有抱怨也没有离开,相反,她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爱。她曾自豪地说:“我坐在卡尔的房间里转抄他那潦草不清的文章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徐霞客的探险生涯
(幸福是在奋斗的过程中)
公元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一个小男孩在江苏江阴县呱呱坠地,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
从二十二岁起,徐霞客开始了艰苦的旅行探险生涯,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止。这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东至浙江普陀,北抵河北省一带,南游福建、广东,西北到达华山之巅,西南则远涉云南、贵州边疆,足迹遍及当时的十六个省。虽然三次遇盗,四次绝粮,还差点丢掉性命,徐霞客却从不后悔。他对所到之处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和植被等情况都作了深入系统的考察。多年艰苦卓绝的实践,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徐霞客用生动的文笔写成的《徐霞客游记》一书,在世界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1636年,徐霞客准备万里长征大西南时,曾有人劝阻,因为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了,但是他却果断地说:“我肩扛锄头,哪里不能埋我的尸骨呢?” 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地理学研究事业,晚年仍感到有些遗憾,认为没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没有去昆仑山,去更边远的地方,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许那个劝阻他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野外考察那么艰险,为什么他要这样执著呢?为什么他不懂得享福呢?只有徐霞客自己知道,自己的理想就是终生奋斗,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他享受幸福的过程。
贪官忏悔录
(贪婪是不幸的起点)
幸福是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的,想要不劳而获只会走向罪恶的深渊,所以贪婪往往就是不幸的起点。看看这两位贪官忏悔的心声吧:
徐炳松(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受贿55万元,1999年8月被判处无期徒刑):
七八十年代,我和常人一样过清贫的生活,工作认真。随着改革深入,分配差距拉大,我心理越来越不平衡。身居领导岗位,大权在握,不可避免地要经常面对对等交换的场面,思想防线逐步瓦解。由抵制、拒绝变得躲躲闪闪,继而心存侥幸,逐渐心安理得以致完全丧失了抵制力。
钟季湛(原中国工商银行福建分行行长,受贿折合人民币205万元,491.48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0年1月被判处死刑):
身处金融系统,目睹一部分人利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之机,抢先占有土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宝贵资源,迅速致富,也看到另一些人在生产资料“双轨制”中依靠关系取得经营权而积累巨额财富,我动摇了*上的信心,迷失了人生方向。我想逐步退出原有岗位创办个人企业,许多私营老板投我所好,我收受了其中几个人的钱财,最终导致身陷囹圄。
卡耐基的慈善事业
美国19世纪“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1892年便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四分之一,每年盈利达两千多万美元。1900年,他的公司年收入高达4000万美元。这年他出版了专著《财富的福音》,系统地提出兴办慈善事业的思想。并且他还身体力行,成为推动西方慈善事业理念的代言人。自1891年给纽约捐献一所音乐厅开始,卡耐基不断地向各地捐赠集会堂、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仅图书馆建设事业,卡耐基16年就投资1200万美元,总共设立了3500座图书馆,受惠者遍布社会各阶层。1895年他捐款成立卡耐基匹兹堡学会,1902年设立卡耐基华盛顿学会,1903年在海牙建立和平大厦,1904年在美国设立英雄基金,1905年为年迈的教授设立退休基金,1912年设立国际和平基金……一直到生命结束之前,他都在为社会贡献他的财富,合计捐献总额高达333299460美元。
卡耐基从社会中获得了丰富的利益,拥有了巨额的资产,但他并不满足,因为这不是幸福的人生。只有当他将这些财富回报给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才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思索幸福
一、作文素材
1、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2、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3、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物质带来的,*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二、构思点拨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幸福毕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所以,对幸福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国内外已经有众多的幸福评价指标体系,如国外有法国的“快乐指数”、英国的“国民福祉指标体系”等,国内也出现了如“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评价体系。但目前并没有公认的幸福评价体系。
许多关于幸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个人幸福的最重要变量中,前三项分别是就业、婚姻和教育。*对个人的婚姻状况影响可能有限,但与就业和教育却直接相关。其他影响个人幸福感的因素如安全、环境、医疗、文化生活等,也与*治理关系密切。
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
要幸福,就要追求,就要奋斗。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对了,就是这个!”
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子撒在往来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着野花种子。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
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人生如白驹过隙,时光飞逝,何妨留下善行,提供后人乘凉?
2.有一名年轻人想要得知“幸福”的秘诀,于是不惜跨越千山万水,横跨大沙漠,终于来到智慧老人居住的美丽城堡。
年轻人见到老人,即刻道明来意。老人便叫年轻人拿起一个汤勺,盛两滴油,然后到城堡各处走动。他嘱咐年轻人绝不能漏掉一滴油,年轻人回来后,老人一看,果然一滴油都没有滴掉。但是,他问年轻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年轻人却什么印象都没有。
老人叫他再走一遍,这次留意城堡内的一草一木。年轻人回来后,对四处所见汇报得很详细,可匙中的油却一滴不剩。智慧老人这时对他说:“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可以看遍全世界,但却永远不能忘记你手上的两滴油。”
这是个深具人生哲理的故事。“两滴油”价值虽小,却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东西:家庭,朋友,亲情,国家,精神追求等等。
3.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上世纪20年代初来到中国的四川。
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此情此景,没有了心情观赏峨眉山的景观,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样热的天气,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罗素正思考着的时候,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去宽慰一下辛苦的轿夫们。
但是,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拿出烟斗,有说有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也丝毫没有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苦的意思。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还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11画,写出*人的名字吗?”罗素承认不能。轿夫笑呵呵地说出答案:“王一、王二。”他们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我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
后来,罗素在他的著作中讲到了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著名音乐家谭盾当年刚到美国时,生活十分困难,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很幸运的,谭盾认识了一位黑人琴手,两人一起争取到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过了一段时日,谭盾赚到不少卖艺钱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因他想进入大学进修,在音乐学府里拜师学艺,也和琴技高超的同学们互相切磋……于是,谭盾将全部时间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乐素养和琴艺之中……
十年后,谭盾有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那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而他的表情也一如往昔,脸上露着得意、满足与陶醉。当黑人琴手看见谭盾突然出现时,很高兴地停下拉琴的手,热情地说:“兄弟啊!好久没见啦!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
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名字,但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好赚钱吗?”
“还好,生意还不错!”谭盾没有明说,只淡淡地说着。
那黑人还不知道,十年后的谭盾,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他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只在门口拉琴卖艺!
人,必须懂得及时抽身,离开那看似最赚钱、却不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不断学习,才能去开创生命的另一高峰!生命是罐头,胆量是开罐器,我们要握着有胆量的开罐器,才能打开生命的罐,也才能品尝里头的甜美滋味!追问身边的小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9:00
很多啊!尤其亲情,就在你身边更贴切,好好回忆一下追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9:00
可以从小事入手,幸福是一种感觉,当口非常渴时突然有一杯水在面前,就可以定义为幸福。其实能让自己幸福的事很多。是一种从渴望到有的感觉,还有就是一直在身边却被忽略的,范围相当之广。
一对年老夫妇,一起走过大半辈子,多年来他们每晚睡前最后一刻必定会跟对方说一句:我爱你。别人问他们为什么有这个习惯,丈夫说: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假如我们其中一个第二天没有醒来,我们在人生里留给对方最后一句说话就是这三个字。(图为英国最年老夫妇,两人加起来208岁)
这就是一种幸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9:00
可以从小事入手,幸福是一种感觉,当口非常渴时突然有一杯水在面前,就可以定义为幸福。其实能让自己幸福的事很多。是一种从渴望到有的感觉,还有就是一直在身边却被忽略的,范围相当之广。
一对年老夫妇,一起走过大半辈子,多年来他们每晚睡前最后一刻必定会跟对方说一句:我爱你。别人问他们为什么有这个习惯,丈夫说: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假如我们其中一个第二天没有醒来,我们在人生里留给对方最后一句说话就是这三个字。(图为英国最年老夫妇,两人加起来208岁)
这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