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文学中小说创作如何反映人的文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8 09: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3:27
一,人的发现。周氏看来,乃是人类摆脱禁欲主义和礼教的束缚,追求人格的平等和行为的自由。
古来女人的位置,不过是男子的器具与奴隶……小儿也只是父母的所有品。
我们希望从文学上起首,提倡一点人道主义思想。
人,作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不属于上帝,帝王和父母,不是谁的奴隶和私有物,无论自私还是无私,他都得自己高兴,他为自己活着。鲁迅也说过,我为了别人而如何,也就是为我自己。
二,灵与肉的关系。
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
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而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终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
我们所信的人类正当生活,便是这灵肉一致的生活。
周作人的看法,有些似是而非。人类有一种神性,追求高尚和平的境地?历史经常告诉我们,似乎发展的越是文明进步,因而强大起来的国家,发动殖民和侵略的不义战争越轻易。
这样的追求,反映的是周氏本人,也是他的阶级,在那样必得*的乱世,既想社会美好,又不想打仗。类似躲避斗争,厌恶*的思想,在其他的文章中,也屡有表现。
周氏的追求自然,也值得商榷。有人说,孔子复古到三代,老庄复古到黄帝,而周氏,是把人类复古到了动物世界。周氏的追求,泯灭了人类道德的阶级性;阶级的压迫之下,人类却讲道德,而不同阶级的道德,自会产生微妙的区别——这现象是文明的人类社会特有的,不那么相合于野性的自然世界。
三,讲到道德,就此过度到人与人的关系。
所以须营一种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
富贵的人虽然觉得不免失了他的所谓尊严,但他们因此得从非人的生活里救出,成为完全的人,岂不是绝大的幸福么。
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所以我说的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
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周作人想从个人做起,在利己的基础上利人。这样,穷人和富人,在他的笔下,按照他提倡的同一个人道主义,人格平等的参与劳动,都会生活的很美好。
这是社会中间层的小资,最希望的和谐境界。他们的利益,高居劳苦大众之上,雅不愿堕入贫苦阶级;他们却看不上奢侈糜烂的人们,恨他们败坏国家,毁灭太平——傲视无产阶级的梁实秋,亦何尝不骂几声军阀与官僚,嫌恶他们的朱门酒肉臭呢?虽说军阀与官僚,那也该是“凭天才的本事,辛辛苦苦爬上去的”。
追求“人的生活”,获得幸福的富人,仅是失了他的所谓尊严吗?人类的阶级本性,并不这样,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才幻想周氏的平等和美好;统治阶级永远好逸恶劳,他们作威作福的权柄,是断不能丢失的。
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阔气的统治阶级,暴露了他们的腐朽不堪,底层的劳苦大众却是一向失声的;能决定什么是人,怎样是人性,也就是周作人这样的发现者说了算。周氏的名声已臭,但他嘴里的人性,区别于动物性与神性,不爱争斗胡闹;和我们今天常说的,你这人有没人性,谁谁失了人性,有什么微妙的不同?可见周氏文章的影响力,深入我们的骨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3:27
在现代文学中小说创作如何反映人的文学?答:文学作品其实是作者的一种心声的一种文字表现形式,有真实生活的映衬,和作者自己主观的理解,加以作者通过*得到的信息精化而成,所以他反应的是一个时代现状,一些人的思想理念,甚至可以观瞻到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正所谓众口铄金君自宽,我们还是应该有自己独到清醒的理解和顿悟后,再公之于众的文字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是一种更好的*向导,不要图一时之快而误人子弟.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 概括介绍。 具体的描写: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烘托(其他人、景、物的描写) 也能够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