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9 07: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0:09
养老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终极话题,老有所养是每个人都希望的生活,老有所乐是每个人晚年生活的理想状态。当前养老群体中,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等群体退休后,有较好的退休金作为支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几乎都能够实现。
而农村居民群体中,农业企业主、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农村大学生等群体,由于具有较好的工作能力,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较好的养老金。
有一个群体的养老问题却少有人关注,那就是农村贫困群体。
农村贫困群体指的是哪些人?
自全国脱贫后,农村贫困群体一般指的是相对贫困群体,因为只要人与人之间作比较,总有经济能力的高低。农村相对贫困群体当中,一般指的是农村孤寡老人、失独老人、农村身体或是精神不健全又无人照顾的群体等特殊群体。这部分人的养老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处境,如果能通过养老创新,将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
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的养老困难
对于农村当中的上述几类群体来说,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一般都是由国家负责兜底,通过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兜底功能,给予这部分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兜底功能仅仅是解决了这部分群体的基本生存问题。
一个人的养老状态,涉及多个方面,最主要的有3方面。
一是养老的物质需求
。民政部门给予这部分群体的仅仅是最根本的生存保障。不一定能够满足养老的物质需求,特别是近几年疫情背景下,物价飞涨,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的情况。
二是养老的精神需求,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有所乐。这部分人可能不能像普通家庭一样,家庭氛围其乐融融。但他们除了生存和物质需要外,也需要精神方面的慰藉。
三是,这部分群体的特殊需求,
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并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有一些群体特殊性方面的需要。
这部分群体的养老困境在于,目前仅仅获得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其他方面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更好地保障。
怎么创新农村养老模式,实现农村贫困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一,以地养老模式
。针对农村特殊群体,仅仅靠救济是解决不了养老的根本问题。所以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资源要素,以资源要素换取养老服务的模式。例如,农村特殊群体,有宅基地、有耕地,通过制度创新,盘活特殊群体资源,换取养老服务的模式。
例如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农村服务组织、合作社等主体,通过农村内部熟人之间相互照顾,相互帮助,并给予特殊群体生活、精神照顾,进一步实现养老保障。难点在于如何把特殊群体的土地资源盘活。
第二,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实现以医养老为主题的养老模式
。农村特殊群体养老的难处在于,一是没钱,二是没人照顾,进不了养老院生活。归根结底是服务资源的问题。所以通过整合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乡镇卫生院联系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联系特殊群体的养老模式。同时辅助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建立相应的场所,解决精神慰藉问题。
养老问题事关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对于农村特殊群体来说,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更是社会应该重点关注的群体,需要不断的创新服务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真正让所有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