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中 的句读之师为什么不是作者要的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8 13: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0:08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是传甚么道呢?是传处事之道、为人之道。除了有形的道理之外,广泛地也代表传无形的价值观、好恶、批判事物的角度、乃至于情绪的起伏、遇到事情的情绪反应。白话一点的来说,就是言教与身教。言教就是口说道理,照本宣科,再另外加以阐释;身教就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学生看在眼里,自然领略。比如说,一个老师上课活泼生动,也能够跟学生开玩笑,这群学生给老师带久了,自然也变得活泼开朗。反之,一个老师上课认真严肃,不苟言笑,另外一群学生给这样的老师带久了,对「学习」这件事情就会严肃以对。一个表情写在脸上的老师,学生自然学会看脸色、同时也学会用表情传达情绪;一个凡事处变不惊的老师,学生学到的自然也就是沉着冷静、谋定而后动。所以「传道」传的就是这些。
「授业」这件事反而单纯的多,主要就是教学。专任老师只教单科,着重在课程内容。相对来说,导师在授业的部分,责任也是跟专任老师相同。所以导师格外辛苦的地方,在于「传道」跟「解惑」。而其中最困难的,在于「解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解惑难道不就是「回答问题」而已吗?
学生的「惑」是甚么呢?惑是指「困扰」、「烦恼」、「怀疑」、「犹豫」等等未明的状态,而不单单是指学科上的问题。所谓「解惑」,应该是向学生表达「我会引导你去寻找答案」的气度。老师不可能知道所有疑惑的解答,但可用老师的身分,像向导一般引领学生。